自然之美——鸕鷀

2021-02-22 XG遊泳的魚

       同一片天空,同一片家園!地球是野生動物和人類共同的家園!

        2017年10月13日、19日下午,和朋友在盤山縣八一水庫遇見一群鸕鷀,拍下部分照片,現予分享,敬請指正!

  

        獲取更多信息,敬請識別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這是銀杏嗎?

    晾曬

鸕鷀(學名:Phalacrocorax):鵜形目鸕鷀科鸕鷀屬,有1屬39種。大型的食魚遊禽,善於潛水,潛水後羽毛溼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嘴強而長,錐狀,先端具銳鉤,適於啄魚,下喉有小囊。腳後位,趾扁,後趾較長,具全蹼。棲息於沿海海濱、島嶼、河流、湖泊、池塘、水庫、河口及其沼澤地帶。飛時頸和腳均伸直。中國有5種。常被人馴化用以捕魚,在喉部繫繩,捕到後強行吐出。

       形體最小的是侏鸕鷀,體長45釐米,體重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鸕鷀,體長100釐米,體重5千克。在1850年滅絕的眼鏡鸕鷀(Phalacrocorax perspicillatus)體型也相當大,體重平均達6.3千克。多數鸕鷀,包括幾乎所有的北半球物種,主要有深色的羽毛,但一些南半球的物種是黑色和白色,少數(生活在紐西蘭的如點斑鸕鷀)羽行相當豐富多彩。許多物種在臉上的肌膚有顏色(在眼先和喉部的皮膚),可以是明亮的藍色、橙色、紅色或黃色。通常在繁殖季節變得更鮮豔。

鸕鷀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也常低飛,掠過水麵。飛時頸和腳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巖崖或高樹上,或沼澤低地的矮樹上營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邊、湖濱、淡水中間活動。棲止時,在石頭或樹樁上久立不動。飛行力很強。除遷徙時期外,一般不離開水域。主要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鸕鷀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鸕鷀的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

鸕鷀在海草叢生的水域主要用腳蹼遊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鸕鷀就腳蹼和翅膀並用。在能見度低的水裡,鸕鷀往往採用偷偷靠近獵物的方式到達獵物身邊時,突然伸長脖子用嘴發出致命一擊。這樣,無論多麼靈活的獵物也絕難逃脫。在昏暗的水下,鸕鷀一般看不清獵物。因此,它只有藉助敏銳的聽覺才能百發百中。鸕鷀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

       鸕鷀也知道「6」代表吉祥,「9」代表長久。


在中國很多地方,人們稱鸕鷀為烏鬼,以形容這種鳥不像鰹鳥那樣傻,而有著高超的捕魚本領。在中國,很早就有人開始馴養鸕鷀,並用它們捕魚。

在南方水鄉,漁民外出捕魚時常帶上馴化好的鸕鷀。鸕鷀整齊地站在船頭,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個脖套。當漁民發現魚時,他們一聲哨響,鸕鷀便紛紛躍入水中捕魚。由於帶著脖套,鸕鷀捕到魚卻無法吞咽下去,它們只好叼著魚返回船邊。主人把魚奪下後,鸕鷀又再次下潛去捕魚。在遇到大魚時,幾隻鸕鷀會合力捕捉。它們有的啄魚眼,有的咬魚尾、有的叼魚鰭,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魚結束後,主人摘下鸕鷀的脖套,把準備好的小魚賞給它們吃。這種捕魚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

鸕鷀不僅是捕魚的能手,古代還常常把它作為美滿婚姻的象徵。結伴的鸕鷀,從營巢孵卵到哺育幼雛,它們共同進行,和睦相處,相互體貼。大家熟悉的《詩經》中第一首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有的學者認為詩中的「雎鳩」就是鸕鷀。當然不管雎鳩是不是鸕鷀,鸕鷀之間的親密友好關係就可以代表美好的婚姻。

      這和前面第一張都是楊樹喲

相關焦點

  • 長江禁捕令下,十二隻鸕鷀被放生
    楚天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高偉 通訊員張千 袁雄霞 譚和軒)鸕鷀,俗稱「魚鷹」「水老鴨」,善潛水捕食魚類,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1月4日,石首市公安局高基廟派出所聯合石首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在石首藕池河邊放生了收繳的12隻鸕鷀。
  • 快來鹽城領略自然之美!
    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以「原生態、慢生活、深體驗」為發展定位,打造出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溼地生態,同時也給鳥類營造了一個舒適安逸的棲息環境。除了九龍口國家溼地公園之外,鹽城還有哪些能領略自然之美的好去處呢?一起和蘇心遊來看一看吧!
  • 鸕鷀敢吃電鰻嗎?為什麼?
    鸕鷀鸕鷀是一種大型的遊禽,它為人熟知的原因就是有著高超的捕魚技能,鸕鷀捕魚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在我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在所有的鳥類中,擁有潛水能力的鳥不多,而鸕鷀就是其中之一。由於鸕鷀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溫帶水域附近,所有它的主要食物以水中的魚類為主,當捕獵時,鸕鷀會潛入水下,用自己尖長且帶有鉤的嘴抓魚,咬住魚兒後再將魚兒整個吞下,放入其脖子處的喉囊中儲存。人類正是發現了鸕鷀的這一習性才讓鸕鷀成為了捕魚的好幫手。鸕鷀屬於鳥綱鵜形目鸕鷀科鸕鷀屬,在鸕鷀屬下有39種不同的種類,它們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溫帶水域附近。
  • 鸕鷀捕魚科普和美圖來了
    這幾天總是看見深圳的澤彥大哥在海邊拍鸕鷀,那照片真的是很好看。就跟大哥說了,把照片分享給夥伴們,順便再科普下這種鳥兒。
  • 深圳野生動物園引入10隻鸕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錫明 通訊員 李木生 1月7日,深圳野生動物園新引入10隻鸕鷀,適應期過後將與遊客見面。
  • 【鄉愁】浠水白蓮河上,那早已消失的捕魚能手~鸕鷀!
    鸕鷀在浠水白蓮河上,也有漁民外出捕魚時常帶上馴化好的鸕鷀。鸕鷀整齊地站在船頭,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個脖套。當漁民發現魚時,他們一聲哨響,鸕鷀便紛紛躍入水中捕魚。由於帶著脖套,鸕鷀捕到魚卻無法吞咽下去,它們只好叼著魚返回船邊。主人把魚奪下後,鸕鷀又再次下潛去捕魚。在遇到大魚時,幾隻鸕鷀會合力捕捉。它們有的啄魚眼,有的咬魚尾、有的叼魚鰭,配合得非常默契。
  • 10隻鸕鷀「飛入」深圳野生動物園
    該園新引入10隻鸕鷀,目前,它們正在適應觀察期,身體狀況良好,適應期過後將與遊客見面。  據了解,深圳野生動物園此次引進4隻白色、6隻黑色共10隻鸕鷀。該批鸕鷀初來乍到,飼養員對它們照顧得特別周到,除了準時餵食,每天都會對籠舍嚴格消毒,保持活動場所乾淨清新。  目前,新引入的10隻鸕鷀正在適應期,待它們適應期過後將放養在該園長臂猿展區湖中。
  • 深圳野生動物園引入10隻「捕魚高手」——鸕鷀
    該園新引入10隻鸕鷀,目前,它們正在適應觀察期,身體狀況良好,適應期過後將與遊客見面。據了解,深圳野生動物園此次引進4隻白色、6隻黑色共10隻鸕鷀。該批鸕鷀新來乍到,飼養員對它們照顧得特別周到,除了準時餵食,每天都會對籠舍嚴格消毒,保持活動場所乾淨清新。 目前,新引入的10隻鸕鷀正在適應期,待它們適應期過後將放養在該園長臂猿展區湖中。
  • 為每一種肌膚開啟與之相宜的自然美之旅的自然美美容院開店技巧
    自然美美容院是自然美 「細養之美」的演繹,我們從不相信瞬間"變美"的奇蹟,我們深信美麗與健康的肌膚源於安全科學的調理與精修細養的呵護。自然美傾注四十年心血,與世界較好美容科學團隊深入探討肌膚生命之謎,推崇由內而外喚醒肌膚自身能量的細養理念。想開一家美容院的朋友趕緊加入吧!
  • 小時候電視上經常見到漁夫飼養鸕鷀捕魚,現在為何很少再見到了?
    普通鸕鷀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野生的普通鸕鷀在南方為留鳥,在北方為夏季候鳥,大江南北無論是海水區域還是淡水區域,普通鸕鷀都不算少見。成年的普通鸕鷀體長約70~120釐米,翼展約為120~160釐米,雄性比雌性的體型稍微大一些。在食性方面,普通鸕鷀是魚類殺手,只要是嘴巴能吞得下的魚,它們就不會挑食,照單全吃。
  • 自然之美—朝陽樹化玉
    由此,人類在自然的基礎上創造了文化與科學,並以文化的方式勞動、生活,以文化的力量發展自己,不僅創造不斷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創造出不斷多彩的精神文明,提取精神的美和美的享受。 我們面前的樹化玉是天地留給我們的自然產物,它在智慧的大腦裡衍生出不可計數的物質與精神層面美的升華。
  • 用心呵護自然之美(人民論壇)
    紅日初升,光芒萬丈;月湧大江,悠遠靜謐;夏之原野,蒼翠欲滴;雪後山川,純潔無瑕。自然如同多彩的萬花筒,時刻展示著美麗,也提醒人們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護。用心呵護自然之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天人合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人類衣食來源皆賴自然所賜。近代地理大發現以來,人類開啟了系統記錄生物多樣性、探求自然秩序的進程,博物學、生物學、地質學等學科相繼確立,人類也得以更好地認識自身。
  • 邊讀邊想像畫面,感受自然之美,賞心悅目
    01智慧窗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閱讀重點訓練項目是:邊讀邊想像,感受自然之美;習作重點訓練項目是:推薦一個好地方,寫清楚推薦理由。滾滾而來要完成好這個訓練要求,學習時抓住課文,深深體會景色之美。這是課內學習的一個首要任務。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 :用心呵護自然之美
    紅日初升,光芒萬丈;月湧大江,悠遠靜謐;夏之原野,蒼翠欲滴;雪後山川,純潔無瑕。自然如同多彩的萬花筒,時刻展示著美麗,也提醒人們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護。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 :用心呵護自然之美
    紅日初升,光芒萬丈﹔月湧大江,悠遠靜謐﹔夏之原野,蒼翠欲滴﹔雪後山川,純潔無瑕。自然如同多彩的萬花筒,時刻展示著美麗,也提醒人們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護。
  • 衛星視角看地球,感受自然之美
    衛星視角看地球,感受自然之美 2020-09-17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需要配一座頂尖的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紫羚羊 自然之美...
    這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場館  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醒目之處的地板上,刻著詩人丁尼生的名言:andlet thy feet millenniums hence be set in the midst of knowledge(讓你的足跡自此永遠地踏入知識的海洋)。
  • 圖說2012之大美自然——「超級月亮」
    圖說2012之大美自然 發布時間:2012-12-03 08:42:28 【編輯:張龍雲】 圖說2012之大美自然——「超級月亮」
  • 《衣尚中國》第八期 探秘中華服飾的「自然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人類卻有著洞察美、提煉美的智慧,「天人合一」正是東方審美的最高境界。《衣尚中國》第八期之「自然之美」探尋了中華服飾背後的「天然雕琢」--??取形,將看得見的??穿在身上;章紋配?,將天地萬物的顏?納?布料。
  • 在自然中,遇見生活的完整之美
    日本著名美學家柳宗悅說過:「皈依自然才能企盼完整之美」。同樣在中國,人們對自然山水獨有鍾愛,水月之境、山林之音,在自然之中回歸純粹。中國文化中,山水是自然,也是人心境界,它超越了單純物質形態,關乎志趣與審美。而回歸當下時代,山水資源匯聚處,往往成就高居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