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頭.位於雲巖鄉,以其「楊府廟」名聞遐邇。鯨頭廟會,一年之中舉行多次,以演戲、趕集為主要內容。就演戲而言,每年農曆五月十八、十月十五為「額子戲」,每次廟會多者三臺戲,少者一臺戲;四月初一為採戲,正月廿八為福案戲(不定期.時演時停)。據當地耄耋老人回憶,清末和民國時期,為鯨頭廟會匯演的班社有「大三慶」、「金福連」、「同福」、「品玉」、「江南春」、「大馬歌」、「小馬歌」等等;解放後,有「巨輪」(昆班)、「更新」(亂彈)、溫州京劇團、溫州和劇團、溫州甌劇團、平陽京劇團、平陽越劇團等以及外省的劇團,如河北梆子劇團、武漢京劇團、福鼎的「華聲」京劇團、福鼎、松政的越劇團等。
廟會緣起
鯨頭的廟會及其酬願演戲.是為紀念楊老爺而舉行的。
楊老爺何許人也?據明萬曆《溫州府志》以及樂清、瑞安、平陽等縣誌記載:(楊老爺)唐時人,姓楊名精義,安固縣(今屬瑞安市)人。又據1985年從瑞安陶山碧山鄉龜巖村挖掘出土的大清光緒四年(1878)「楊老仙翁正直真君福佑聖王行實」的殘碑記載:楊精義,生於唐太宗貞觀甲辰年(644)五月廿四f鯨頭原祀五月十八,待考),系居安固縣廿八都萇芬西村人也。唐高宗總章己巳年(669),中二甲進士,官封都督大元帥。夫人葛氏,子十人。65歲辭歸原祖山一崗,名日北山,創一松古寺(今名碧山寺)修道。嗣後雲遊至鯨頭龍虎溪畔,見一古硐.即今「靈巖古硐」,後倚天然屏障,前有溪水長流,故而寓居此洞修煉。瑞安陶山白巖山白巖硐楊府廟後山,有一天然大石.至今尚存摩巖石刻「飛參靈巖」四個大字,這說明瑞安陶山「白巖硐」與鯨頭「靈巖古硐」倒有一段因緣。
鯨頭廟會與其他地方廟會有所不同,故介紹鯨頭廟會,先從廟宇、戲臺、廟制、廟祝、廟田、廟路等說起:
廟宇 鯨頭楊府廟分上殿、下殿兩部分。上殿始建於採神宗熙寧七年(1074).為花崗巖構築的三間廟宇,偎依於峻巖嶙峋的靈巖古硐入口處。廟柱上有筆者早年所撰的一酬對聯:「西麓龍蟠千秋威靈耀日月;東山虎踞萬載顯赫並乾坤」。下殿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91),鹹豐、同治年間曾多次重修。至民國年間其規模已具五進廟宇。目前廟宇佔地面積4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880多平方米。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美籍華人(博士)楊忠道先生、原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謝雲先生、北京大學教授谷向陽先生以及臺灣前
海軍參謀長
戲臺 鯨頭古戲臺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清嘉慶十三年(1808)重修,保留單簷建築原貌。民國二十七年(1938),由五扇首事魏啟蠶發起修建,改清時單簷為重簷,正面臺柱選用深山珠樹,經久耐用,永不蟲蛀,至今完好,尚存亦莊亦諧、耐人尋味的楹聯:「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該戲臺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新建的戲臺耗資200多萬元.雕梁畫棟.十分壯觀。
廟制 楊府廟下設五扇,分三十東,施行輪流祭祀制度。廟字社下五扇即為鯨頭、山前、山門頭、三峰、梁峰等五個村莊.轄有22個自然村,分別為鯨頭街、鯨頭內,油車、石崗下、陳厝、羅厝、三峰、坑內、四岱、粱厝、山門頭、山前、下棋垟、富邊……等地方,共計2027戶,8573人。
廟祝 鯨頭楊府廟的廟祝(廟裡管香火之人),歷來採用聘用制.但五扇之內的信士不能擔任此職,且三年一屆予以調換。換屆聘用的辦法獨特:先由廟外之人預先報名若於,由值年首事主持。報名應聘者按順序一齊跪在楊府上聖案前祈禱.然後首事在案前通報應聘者姓名,家庭住處,言及某某人能否擔任廟祝,念畢,將「聖卦」(俗稱仙杯)丟上一人多高,落地時連中「三聖卦」者(「一陰一陽」為一聖卦』,)即可取其為廟祝, 否則,以同樣辦法另行選用。這種含有迷信色彩的辦法選聘廟祝,表面上看來童叟無欺,但實際上是給首事的一個「退身法」。
人選後的廟祝其主要職責:一是替楊老爺換龍袍和內衣褲、帽、鞋、靴;二是管理燈火,以保安全不出事故;三是給琉璃燈添油,保護日夜長明;四是每逢初一、十五早晨擂鼓三通,以祈求合境和諧平安;五是每天傍晚打掃場地.清理什物,保證環境清潔衛生;六是保管好各地信士以新換舊的物件,並經常進行翻曬,以防蟲蛀而造成不應有的損失:七是三年屆滿必須辦理移交手續,才可離任;八是短少物件應照價賠償。
舊社會農民收入低微,生活貧窮,點佛燈時只用「八燈,,蠟燭,民間俗稱「三拜燭」,意為燃香後拜三拜蠟燭快點完了.故名。當今社會,人們手頭寬裕了,點佛燈也闊氣了.故由當初的「三拜燭」逐步上升為每對蠟燭重10斤、百斤、千斤.甚至萬斤。近年來朝山進香的信士也驟然增加,特別是正月初一,一天一夜,香客就達到數萬人,不亞於福建莆田湄洲媽祖廟的盛典。
廟田 鯨頭楊府廟的廟田為正月廿八的福案所設。據世居鯨頭的黃加位、李賢清、楊德榮、楊仁趾等耄耋老人回憶.在少年時就曾聽到上輩講述擔任福案首事的經歷。鯨頭福案創立於清雍正年間(1723—1735),至今約200多年。昔日,籌辦福酒的經費來源是由江南垟、江西垟的30人人股,即集資設置廟產30畝田地,每年以田租收入作為籌辦福酒費用.人股者30年才輪到一次擔任福首(長壽者一生最多只能輪到兩次)。家底殷實者.可操辦豐盛場面,超過部分自理。家底一般者.在田租收入範圍內開支。凡擔任福案首事者,必須在上,一年飼養一隻福豬,正月二十八上殿酬願那天,請扎紙工匠給福豬(宰殺後)的耳朵戴上金紙耳環,耳朵後插一對神花;米塑工匠做米棵「八仙」、「楊家將」等歷史人物(俗稱擺祭),動用八仙桌五至七張(俗稱一張一貢),上面擺設三牲福禮,桌子背後設置紙紮牌坊。酬願隊伍伴隨著樂隊吹吹打打,從主辦人家出發.備燈山一座,鐵皮香爐一個,以供沿途村莊信士點燈、燒紙迎送之用。最後由老人擎香跟隨福案隊伍到楊府廟.請褫公通詞念祭文,祈保地方合境平安。中午福酒完畢.每股分豬肉一刀.約1.5市斤至2市斤之間,米塑人物各一個。最後舉行來年福首交接儀式,移交田產契據。
解放後.楊府廟的田產全部收歸國有,在土地改革期間,分給缺地的貧苦農民,契據當眾焚化。
廟路 即通往楊府廟的道路,古名「龍船路」。顧名思義,是鯨頭新春正月劃太平龍必經之路。廟路的盡頭,楊府廟前原有旗杆鬥四對,於清嘉慶十二年(1808)敕賜,(解放後經幾次運動被毀)和樟、榕兩株大樹,歷時200多年。西首的榕樹被白蟻所毀.東首的樟樹於1958年被砍用於造船,從此廟路失去-一道風景線。廟路的起點為鯨頭橋,原名「石拱橋」.始建於南宋年間,位於鯨岷雄偉之山峽,金靈航道之要衝(1962年為加寬河道,便利江南與南港的水路交通,拆掉石拱橋下的石閘.從此江南各地的船隻可以直通江西垟各村莊)。鯨頭橋的橋頭兩旁,原有榕樹兩株,為興修南港、江南水利挖掉北首一株,現存南首一株,至今仍然枝葉茂盛,覆蓋全橋。是鯨頭百姓酷暑炎天乘涼歇息的好去處.也是鯨頭的標誌性風物(據1998年縣有關部門鑑定,樹齡已達178歲)。從榕樹下的鯨頭埠通往楊府廟的「廟路」.從前為塊石築就。歷經數百年,香客日夜行走,路面被磨礙發出亮光.且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給來往行人帶來諸多不便。1987年.錢庫信士楊金標、陳士林與本地信士陳達淼、吳傳金、孫步高等人發起重建廟路.鋪設花崗巖石板路面,寬六尺五寸.長二百一十丈。而且,利用建路的餘款新建重簷碑亭兩座.一日:「聖旨亭」,其聯日「古洞光照耀,蒼巖風來儀」;一日「天門亭」,其聯日:「鯨山岌巔千壑秀:靈巖勝跡一泉幽。」上句指鯨山海拔高度363.4米,山上松柏蒼翠長青、下聯指龍虎溪下有一「龍井」.甕形,口小肚大,潭水長年碧綠(以上兩聯均為筆者撰並書)。龍船路兩旁以楊姓人居多.他們耕種山園以度生計.並賣點香燭以補家庭收入之不足。故鯨頭「楊氏宗祠」於清成豐年間也建在龍船路。每逢會市,各類商販均在路旁擺攤交易.出售各色各樣的農耕器具和日用品。政策開放後.新建的靈溪——宜山公路開通.由五扇信士發起自籌基金,加之各地香客贈助,新建連接宜、靈公路岔口鯨頭新村直通楊府廟的8米寬水泥大道。新村路段取名「紫荊路」,至新橋頭。新橋頭到楊府廟的路段取名「楊府路」。近年又興修鯨頭至流石、後硐宮楊府廟至藻溪;鯨頭至聯友、瑞巖、王公門等內線路段,連接靈宜公路網,大大方便大小汽車往返通行.對雲巖鯨頭發展工副業和旅遊業起了重大的作用。目前,全鄉建有紡織、造粒、塑料、固特精膠劑廠等40餘家。
四月初一廟會 四月初一,原來不是「廟會日」,是由鯨頭一些老年信士發起倡儀,於民國十年(1921)創立的,至今僅有85年歷史。四月初一.正處於立夏與小滿兩個節候之間,也是播種和插秧的重要農業生產時間。因當年,這個季節農家具緊缺,於是由當地孫維新為首發起倡議,林、王、陳、楊等姓老人和議,創辦四月初一會市,久而久之,便成為鯨頭楊府廟的廟會。四月初一廟會,一為春耕季節農家具交流,二為人們忙中取閒享受看戲等文化生活,並聘請江南武術名師來鯨頭進行武術表演。此間還有「做百戲」、「變魔術」、「賣膏藥」等等.江淮大力士周榮江表演揮舞一百二十斤大刀以及雜技等。本地吳成權、楊立紫(已作古)、秫香排三位拳師也曾舉過此一百二十斤「鐵柄大刀」,至今傳為佳話。在舊社會,會市主要交流買賣的有鐵器、木器、篾器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
鐵器主要有:犁壁、犁鏵、鋤頭、雙齒、控錐、蕃茹插、鋸板、飽刀、菜刀、柴刀、草刀、田圈、割稻刀、火鉗、鐵錘、鐵勺、鐵鑊(規格尺六至二尺四)。其中鐵鑊是名聞江南的雲兜鑊爐韓氏祖傳工藝。據志書記載,韓氏先祖於清高宗弘曆乾隆三十二年(1767).由福建漳州尤溪遷居我地雲兜,鑄造飯鑊、湯罐、相傳一家人五世同堂,計有60多人口合夥未有分家。
木器主要有:凳、椅、桌、櫃、貢植、吹甑、萍託、谷耙等。
篾器主要有:萍筇、大小籮筐、籮蓋、蕾茹筇(自栽毛竹自編)、谷篩、篾簟、米篩、笊籬、箬笠(閩語笠鬥),箍桶篾、畚箕、魚籪、初生「百二天」內小孩筇籃(倒窩),百二天至對周坐椅、對周站窩(小孩站立用);大、中、小竹交椅,六合(擔「四樣」走親戚用具)以及多種多樣日常用的籃,如長柄籃、圓籃、扁籃、腰子籃(一般富戶所用走親戚送禮品的籃)等。
農具主要有:水車骨、水車板、水車頭架、犁腳、大小糞桶、糞揭、尿盤以及老式手搖紡車(後改為腳踏)、掮谷風車等。
祈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合社平安,天下昇平。
努力讓更多的人親近楊府文化、了解鯨頭山水
長摁指紋→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