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生物學》:東西方人四千年前已混血

2021-01-19 科學網
《BMC生物學》:東西方人四千年前已混血 新疆小河5號墓地的木乃伊,同時擁有歐洲和西伯利亞的遺傳標記

 

吉林大學的科學家4月16日宣布,他們對我國現存最早的木乃伊――新疆小河5號墓地乾屍的DNA研究表明,東西方人早在距今約4000年或更早就已經發生血緣融合。

 

得出此結論的是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古DNA實驗室負責人、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慧及其研究團隊。在最近一期的英國權威雜誌《BMC生物學》(BMC Biology)雜誌上,吉林大學、新疆考古研究所、復旦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發表文章指出,新疆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們同時擁有著歐洲和西伯利亞的遺傳標記。

 

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新疆塔裡木盆地附近一個乾涸的河床裡發現一片墓地。此後,該片墓地消失了66年,直到2000年才被中國探險隊重新發現。經考古認定,該片墓地由167座墓組成,共分上下五層,其中保存有大量木乃伊、動物殘骸、植物遺存和隨葬品。其主人大多死於3500年-4000年前,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墓地。

 

2005年,吉林大學的科學家開始對小河墓地早期木乃伊進行基因分析,經過4年多的研究,成功提取了20個DNA樣本。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同時具備亞洲人群和西歐人群的DNA特徵,其中的亞洲人群主要來自於我國北方和貝加爾湖地區,西歐人群的成分主要來源於歐洲。

 

「這一地區的木乃伊基因中,既有西方的遺傳特徵,也有東方的遺傳特徵。」周慧說,「新疆的古人類群體屬於東西方人群混合體。這表明,早在4000年前尚無文字記載的時候,東西方人就已經開始進行往來、混居,並且有血緣互動了。」

 

新疆塔裡木盆地是歐亞大陸上東西方人群的重要接觸地之一,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東西方人群遷徙、文化交流及擴張的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國際學術界通行的觀點認為,人類始祖起源於非洲,那裡繁衍出了印歐和東亞人。此後,他們分別向北、向東遷徙。周慧說,新疆地區是世界人群遷徙歷史上最後到達的地點之一,「我們推測,小河早期人群很可能與南西伯利亞青銅時期的人群有密切的關係。混合最初發生地可能是在南西伯利亞的某一個地區,向西運動的亞洲人與向東運動的歐洲人相遇,並與他們發生了通婚。」

 

此前,很多人認為,新疆早期居住的人群主要是歐洲人。而世界上一個普遍認同的觀點是,距今2000年的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起始時間。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海內經》是四千年前的世界地圖
    《海內經》是四千年前的世界地圖(BSBQ201)一、東海之內,北海之隅,太平洋以東、北冰洋以南的美洲地區。1、四千年前的朝鮮。《說文解字》:」朝,旦也,從倝,舟聲」。朝字古形,左面是旦,右面是舟。北美大陸南部,美國中西部,是一個圓形大盆地,是初升的太陽,是漢字「旦」的象形。北美大陸北部山地,是一個獨木舟,是漢字「舟「的象形。
  • 織女星是中華民族的族星 是一萬四千年前的北極星
    把織女星這個「天元」投射到一萬四千年前的漢水(古漢水)之畔,我們就找到了中華文明的「元點」。這裡就是中華文明的源頭。   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就從這裡開始......     中華曆元年——華元為公元前11997年,甲子歲,(西方略歷逆推)5月7日,北半球立春,太陽走到黃道上的一顆亮星——軒轅十四,這是春天的開始......
  •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期刊:BMC Biology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閱讀原文: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
  • 混血長相在娛樂圈就更吃香?
    阿曼達通過明星和選美冠軍的例子,大家應該也發現了,混血臉、混血,似乎總是能在外貌層面跑贏絕大多數人。看看影視圈、模特圈混的風生水起的那些人就知道了,裡有不少都是混血,比如:李嘉欣、張栢芝,這兩個人的美已經不用解釋了。
  • 四千年前的氣候突變與古文明的衰落(上)
    四千年前的氣候突變  近十年來,古氣候學中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方向,這就是氣候突變的研究。有人把小冰期排作全新世的第0次冷期。全新世中的最暖時期稱為大暖期,約發生於第5次冷期及第3次冷期之間(距今約8000~3000年前)。
  • BMC植物生物學因期刊文章圖片重複使用!
    BMC植物生物學的編輯撤回了這篇文章[1],對文章圖片的擔憂。https://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0-020-02782-w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PaperRSS小編刪除,轉載請註明來源。
  • BMC Biology | 近期研究精選
    郵箱:bmcbiologyeditorial@biomedcentral.com。 探索非編碼基因組的功能 Akay及其同事在秀麗線蟲中提出了一套擴展的帶注釋的長非編碼RNA,並通過對選定候選基因的功能驗證,表明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具有生物學功能。
  • 霍金走了也沒說自己聰明原因,四千年前奇書早告訴我們答案
    緬懷他同時我們不免產生疑問,一個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只用三根手指與外界交流的人為什麼這麼睿智,為什麼做了我們普通人都做不到的事?霍金出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那時1942年的英國倫敦夜晚根本無法長時間入眠,納粹德軍奉希特勒命令每夜有轟炸機飛臨上空扔下炸彈。
  • 回到最初的起點,BMC Biology關注些什麼?
  • 新成員BMC Materials開始徵稿啦 | BMC系列邁入材料學
    新成員BMC Materials開始徵稿啦 | BMC系列邁入材料學 期刊:BMC Materials 原文連結:https://bmcmaterials.biomedcentral.com?utm_source=other&utm_medium=other&utm_content=null&utm_campaign=BSCN_1_DD_BMCMaterial_Scinet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jnONvn84qU8ahjuizB91BQ 2019年1月,BMC家族又迎來了新成員:
  • 四千年前的審美!山東出土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專家:製造方法成迷
    四千年前的審美!山東出土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專家:製造方法成迷歷史車輪的前進帶來的不僅是思想的變革,還有文明的進步。科技迅速發展,曾經只能在腦海裡想像的事物逐一變成現實,如雄鷹翱翔九天,如蛟龍潛龍在淵,早已不再是幻想。
  • 專家詳解"人羊混血"技術 "混合器官"或威脅人類
    專家詳解"人羊混血"技術 "混合器官"或威脅人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7日 14:05 來源: 來源:長江商報美國教授培育出「人羊混血」的消息,引發了市民的廣泛議論。昨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周榮家教授接受本報採訪,詳細剖析了「人羊混血」的技術操作和臨床應用問題。他認為,「混合器官」短期內不可能移植到人體,就算移植成功,它也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  「混合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  「人羊混血」是怎樣被培育出來的,它的器官能不能移植到人體呢?
  • 研究說古代東亞人與丹尼索瓦人混血較多
    新華社華盛頓3月15日電(記者周舟)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說,現代人進化史上可能曾經兩次同古人類丹尼索瓦人發生大規模混血,相比於大洋洲人,東亞人與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匹配度更高。  丹尼索瓦人是生活在距今數萬年前的一個古人類種群。現代人祖先曾與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等古人類共同生活並發生混血。
  • 關於東西方的「地理決定論」
    起碼從啟蒙時代開始,東西方的差異就已是知識分子最熱衷討論的話題。但早期學者大多是依旁人的記錄和敘述來評判,觀點中總是詩意多於理性。直到20世紀以降,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推進,東西方對於彼此的印象,已不再是停留在書本中的想像,更多了一層親身實際的觀察。尤其是20世紀後半葉湧現出的一批學者,他們從不同角度,對西方領先於東方的原因提出了許多觀點。
  •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在最初的十年裡,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發表了超過1000篇的完全開放獲取文章,並且僅在2017年這一年中,期刊發表的文章就被訪問了50多萬次。 作為其新歸宿的BMC系列期刊是一個高質量的、同行評議期刊集合,涵蓋了所有科學和臨床領域的學科,致力於滿足所服務的科研團體的需求。BMC Chemistry將發揚BMC系列期刊的精神,向所服務的科研團體展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並重點強調出版和科學的透明度和開放性。
  • BMC系列9月摘要
    他們建議每次緊急避孕諮詢都應詢問當事人的人際關係及家庭環境安全情況,提供緊急避孕措施的人應向當事人普及DVA及當地的DVA援助服務信息。 BMC Plant Biology:AgriSeqDB:供農業相關植物物種功能學研究使用的在線RNA序列資料庫 論文連結:https://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0-018-1406-2
  • BMC Series 5 月精彩回顧
    原文連結: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bmcseriesblog/2018/06/19/highlights-bmc-series-may
  • 為何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可以混血,卻和直立人有生殖隔離
    這也就直接證明了在數萬年前,丹尼索瓦人的祖先在從「尼人」的體系之中分化出來之後,還曾經與現代智人以及尼安德特人種有著不同程度的通婚現象,但是奇怪的是,在智人出現之前,直立人作為非洲的頂級掠食者,實力強盛,但是在人類的基因序列中卻始終都沒有發現除了尼安德特人之外的直立人基因。
  • 日本人最喜歡的混血女藝人是?
    日本人最喜歡的混血女藝人是? 2014年07月16日13:3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近日,日本媒體實施了一項問卷調查,評選出了最具人氣的混血女藝人。
  • BMC專題徵稿 | 生態學與進化發育生物學
    Scott Gilbert提出了生態發育生物學的概念,認為環境影響表型的建立。二十年後的今天,誕生了Eco-evo-devo這個新的概念,它讓生態學家、發育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開始思考環境對生命的生長和維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