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正值畢業季,很多人將會面臨就業壓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下,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創業大軍,但近三年來大數據顯示創業失敗率高達95%,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融資問題,《破局》近期節目集中解決這個問題。
融資,大部分企業首先會想到去銀行解決,但很多中小企業很難在銀行融到資本,原因是什麼? 北京寶利翔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寶利財富」)總裁李宏偉先生結合自身20餘年的金融從業經驗給出獨到見解:首先是中小企業自身的股權結構不清晰,管理體系不完善,抵押物不充足等問題,銀行貸款會對企業資金,交稅的情況,社保情況以及水電費工資的發放情況做一個綜合評價。
國內現在有很多政策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企業不僅可以向銀行融資,還可以向專業的私募股權機構融資。
由新鼎資本董事長兼CEO張弛、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張曉鴿和寶利財富總裁李宏偉,三位重磅嘉賓一起剖析中小企業融資難中如何向私募股權融資的問題以及在融資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嘉賓們從我國行業概況講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第一家風險投資機構,九十年代後大量外部機構來到中國掀起一波股權投資的浪潮。現階段針對中小企業私募基金的規模達到了十萬多億人民幣的規模,處於「洗牌期」,頭部效應明顯。
由於基金是「舶來品」,起源於美國,嘉賓們討論了中美基金髮展過程中的差異。首先,中國的私募基金的範圍與美國不同,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細分為兩大類,一是投證券二級市場,二是投股權一級市場。但中國的私募基金不允許投房地產,而美國的房地產大量以股權私募的形式進入;其次,中國的私募機構數量遠大於美國,美國大概有3000多家私募機構,中國一共有2.4萬家。每年還在以30%的管理規模激增,數量大意味著機會多;最後,中國私募股權行業頭部效應出現,但沒有美國集中的程度大,隨著國家金融反腐的推進,且隨著科創板推出,傳統企業開始萎縮,整個私募行業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而美國私募行業新興的已經很少了。
很多中小企業在向私募股權融資的時候不清楚該找什麼樣的機構,其實不同機構所對應的領域是不同的,規模也不一樣。
嘉賓們在節目中討論了VC和PE的具體區別。VC中文翻譯為風險資本,PE是私有權益。風險投資是私人股權投資的一種形式,風險投資公司為專業的投資公司,由一群具有科技及財務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所組合而成的,經由直接投資獲取投資公司股權的方式,提供資金給需要資金者。PE主要是投資於非公開發行的公司股權。
在一級市場,股權投資有VC和PE之分。VC就是投偏早期的企業,最好是在天使輪A輪,甚至還沒有收入,沒有利潤,很早期的基金。PE是投偏後期的基金,兩三年內就能申報,五年到六年就能上市的基金。因為期限不同,所以出資人層面,VC的出資人更傾向於這種高風險承受能力的,PE更穩健。
VC整體上投資規模不會太大,PE投資規模很大。VC機構的管理規模會遠遠小於PE的管理規模,但VC機構是收益高於PE機構,國內做PE的遠遠超過做VC投資機構的數量,VC是經濟領域最核心的,只有VC存在才會有後面的PE,是一個上下遊的關係。
現在逐漸出現了一些融合的過程,一些PE機構為了獲得好的收益也會投一些好的VC項目,VC也會投很多成熟期的項目,很多VC機構他們的條款也慢慢地趨向類似PE的條款,階段性會有重合。
寶利財富總裁李宏偉先生結合在股權投資、跨境併購重組、能源、礦產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的豐富經驗表示:併購基金也屬於PE的階段。PE覆蓋整體的企業的周期遠遠大於VC。VC是前期的一個階段,而PE是說從Pre -IPO (上市前基金)一直到上市,哪怕企業最後的併購重組都屬於整個PE的階段,現在有科創板的退出通道就加快了PE投資的投資期限。
弄清VC和PE的具體區別,找準投資機構,然後就是融資流程。大多中小企業處於VC階段,對於創業來說選擇發展前景好的行業很重要,這樣在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企業也會有不錯的發展。對於私募股權投資來說。首先是有一份內容詳盡、邏輯通順的商業計劃書;其次,投資機構會進行初步的盡職調查和詳細的現場盡職調查;最後進行投資決策流程。整個過程來說,最重要的是企業的坦誠,這樣才會獲得融資。
私募股權有資本,只要企業的資質夠好,機構是會盡全力去幫助企業發展,兩者是相輔相承的關係。就像寶利財富的文化理念一樣,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為人,己愈多。
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