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肖翊/攝
專訪法興銀行中國區執行長張永光
【金融·資本】外資銀行的優勢在於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永剛 | 北京報導
法國巴黎銀行因為違反了美國的遊戲規則而被罰了近90億美元,雖然法國央行行長諾亞對此表示了不滿,但仍然無法逃脫處罰。
作為同行,法國興業銀行中國區(下稱「法興中國」)執行長張永光不願評價此事,但其坦言,到一地,熟悉和遵守當地的規則至關重要,法興中國在中國快速發展正是得益於此。
此時,正值這家創建於拿破崙時代、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並最終成為法國金融支柱之一的銀行成立150周年之際。「我們的確經歷過很多危機,但最終都平穩度過。」張永光坦言,現在重要的是,法興銀行如何在中國繼續全能業務的拓展。
計劃未來5年企業客戶數量翻番
2013年8月,法興銀行CEO吳棣言(Frédéric Oudéa)表示,該行將繼續強化財務狀況,實施在2015年前節約9億歐元的成本削減計劃,有信心到2015年末實現10%的股本回報率。
面對成本削減的總體規劃,對於法興中國來說,最重要的無疑是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從2013年9月開始,法興中國開始在三大業務板塊進行梳理,分別是國內零售業務、國際零售和金融服務業務以及環球銀行和投資服務部門,之後的主要業務也都圍繞這三部分展開。
其中,環球銀行和投資服務部門包括公司金融、投行、私人銀行、資產管理和證券業務。伴隨整體業務轉型而來的是,法興中國於2013年推出了一項「投資增長計劃」,即在未來三年增加對重點企業業務的投資,其投資的重點涵蓋法興中國投資銀行下屬的優勢業務。
這是法興銀行進入中國之後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戰略調整,這一調整旨在加強法興銀行在中國的投入。目標是以「個人財富管理」和「企業金融服務」兩方面作為未來銀行在中國的發展重點,差異化服務爭奪目標客戶,優化銀行作業流程,實現全能銀行模式下協同效應的發展。
張永光希望借該計劃,配合內部結構調整,在未來3~5年,法興中國企業和個人客戶數量實現翻番。
「儘管中國金融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但法興銀行的優勢也很明顯,尤其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法興銀行在跨境業務,尤其是能源、自然資源、大宗商品,以及利率、匯率風險管理等方面都有突出優勢。」張永光表示。
外資銀行做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很大
雖然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迅速,但其資產規模仍不能和國內的金融機構匹敵。在一份 《中國金融機構500強》排名中,多數外資銀行的資產規模還不及一家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
「這是現實情況。」張永光坦言,但也應當看到,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在服務定位和優勢方面是不同的,城商行主要是服務當地經濟和企業,而外資銀行的優勢則是利用海外資源為企業提供高端金融產品和服務,而這些都不容易在資產規模上體現。
據悉,目前法興中國的體量不大,在2008年轉為外資本地法人銀行並取得人民幣牌照之前,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主要是投資銀行,此後,法興銀行把「全能銀行」模式引入中國市場,其企業銀行、個人零售、私人銀行和投資銀行等業務在中國全面發力。
在複雜的監管環境和穩健的發展戰略指導下,至2014年初,法興中國在國內7個城市開設了7家分行和8家零售網點,業務規模上也基本完成了全面布局。
2013年6月,法興銀行中國區在東北地區的第一家分行——哈爾濱分行成立。
張永光稱:「我們對於設置分行機構的標準雖然要看當地的經濟水平,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為當地客戶提供哪些服務。開設哈爾濱分行的目標之一是憑藉法興銀行在俄羅斯的強大優勢,介入蓬勃發展的中俄經貿合作。」
在外界看來,法興銀行一直基於低調與激進中間,雖然沒有放棄個人銀行業務,但也沒有大規模擴張。目前,法興中國的網點同在華擁有100多家分支機構的花旗、滙豐、東亞銀行等外資銀行相比,規模確實還比較小。
值得關注的是,不同於其他一些外資行,法興中國很少做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業務。對此,張永光認為,關鍵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哪兒。「在中國作為一家外資銀行去做中小企業貸款非常難,一方面是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由於信息不透明,作為一家外資銀行要真的掌握它的情況很難,風險很大。不過法興銀行在中國有另外一家融資租賃公司——法興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專門做中小企業融資。」
成為中企海外投資的橋梁
法興中國的優勢,很明顯在於其母公司法興銀行的海外分支機構,尤其在東歐、非洲等地。據了解,法興銀行在全球77個國家擁有分支機構。在非洲地區,擁有逾40年的經驗和超過870家分行的網絡優勢,遍布在15個非洲國家和地區。
「法興銀行在東歐、西非、北非是當地最大的外資銀行,這是其他外資銀行不能跟我們相比的。」張永光表示,因此,法興中國的差異化路徑就在於,幫助中國的大型企業到這些地區拓展業務。
法興銀行「希望成為客戶的橋梁」,這個橋梁體現在,成為在海外跨國企業投資中國的橋梁,幫助他們在中國的投資和業務;與此同時,也希望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橋梁,比如幫助中企在歐洲、美洲、非洲的貿易、投資、併購,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等。
近年來,中國企業往非洲的拓展越來越多。「不過,中國的企業往往還不了解非洲當地的市場情況,面臨諸多風險因素,包括政治風險、商業風險、人身風險、金融風險等多個方面。」張永光表示,另外,既然是在境外投資,匯率風險總是難以避免,在非洲可能更要注意這方面的風險,需要當地的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而中國的銀行受限於分支機構,對於中國企業境外投資支持力度參差不齊,總體水平較低。 「這給我們帶來了機會。法興銀行在當地的分支機構可以為前來投資的中國公司提供從諮詢到融資的各種銀行服務。」
經過多年對市場的研判,張永光認為,中國企業在非洲的金融服務需求大多集中在貿易融資和資金管理上。貿易支持上的需求主要表現為提供企業貸款幫助其開具信用證、保函等,確保工程順利進行。而現金管理則指幫助企業資金管理並為企業提供控制匯率風險等金融工具。
據悉,法興中國非洲業務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通過法興銀行作為中介產生的中非貿易總額增長了4倍。其中,將近60%的企業客戶為國企,行業涉及汽車、電信、火電、路橋。
對話張永光:
積極協助中國國企產業升級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單純的商業銀行模式是否還有競爭力?
張永光:中國企業的需求日益國際化和多元化,單純的商業銀行模式或者是純粹的投行已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法興中國也在順應這一趨勢,調整公司銀行的業務,目的是結合商行和投行等不同領域的產品,依靠銀行的海內外優勢,如國際網絡、業務經驗等為企業提供量身定製的全面金融方案。
我認為投行優勢業務包括出口融資、大宗商品、海外併購、海外發債、結構融資、能源業務等,再配合一般企業所需的基本銀行服務、貿易融資、現金管理、市場風險管理等業務。
其中,出口融資業務是法興銀行最具優勢的業務之一,資助企業出口技術和設備。法興銀行是第一家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的外資銀行,將重點放在發展出口融資業務上,預計此業務在未來幾年將有快速發展。
《中國經濟周刊》:今年以來,「經濟下行、利率上行」的現象困擾著銀行業,銀行普遍面臨著資產重新定價的難題,法興中國採取了什麼措施來應對?
張永光:目前中國的銀行業面臨經濟下滑和息差收窄的雙重壓力。網際網路金融正助推存貸兩端的傳統業務脫媒,這令傳統的商業銀行感受到越來越多的衝擊,但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傳統銀行轉型。
為了應對這一系列的挑戰,法興銀行去年推出的投資增長計劃,明確提出了「增加對重點業務的投資、通過市場細分來開拓新客戶和收入來源」的應對策略。其中,明確了以個人財富管理和企業金融服務兩方面的發展與投資為未來銀行發展重點。
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國資委均大力倡導加快國有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在此環境下,我們正積極協助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產能升級,包括相關的設備進口融資,如從國外進口新設備,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