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成金融新寵 中外銀行暗戰金字塔頂端

2020-11-27 中國經濟網

    

 

    111萬「百萬美元資產富豪」的國內資源頗為觸目驚心,在攬儲大戰愈演愈烈之時,一場圍繞著高端人士的戰爭正在渠道環節打響。外資銀行憑藉豐富的經驗先行一步搶佔市場,中資銀行依託龐大的客戶資源不甘落後。就連第三方理財機構也將目光瞄準了高淨值人群,無異於公開同各私人銀行搶生意。

    過去幾十年裡,中國的財富增長速度堪稱驚人。國民財富的增長,帶來的是中國中上階層規模的顯著擴張,以及數量龐大的富豪人群。招商銀行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中透露,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快速增長。預計2011年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將達到約72萬億元,同比增長16%;中國高淨值人群將達到59萬人左右,同比增長16%;高淨值人群持有的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約18萬億元,同比增長18%。

    私人財富市場蘊含巨大價值,且保持增長勢頭。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此前發布的調研報告,2010年,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的數量相比2009年增長超過100萬,同比增速達31%。據估算,目前中國已經有111萬百萬美元資產富豪,排在美國的522萬和日本的153萬之後,位居全球第三。這一數字隨著中國GDP的增長,還將迅速擴大。

    外資銀行先行出手

    在巨大的財富蛋糕面前,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相繼出手。2005年,瑞士友邦銀行首先在中國開辦私人銀行;隨後,花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外資銀行相繼跟進,在國內開設私人銀行業務。

    據統計,2010年底,已經有16家外資銀行機構在中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雖然在銀行數字上居明顯劣勢,但外資行在私人銀行領域幾乎與中資行處於平起平坐。目前在內地已經開設私人銀行業務的外資行有滙豐、渣打、東亞、花旗、法興等,他們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部分亞洲地區以及歐洲、美洲、澳洲早已開設了私人銀行業務,並擁有豐富成熟的經驗。尤其是在今年,外資銀行再度高歌猛進,著重挖掘亞洲市場。渣打私人銀行方面日前明確表示,希望在2013年末前增聘約270名客戶經理,員工人數增至約750人,欲從亞洲成長迅速的財富管理業務中攫取更多市場份額。渣打私人銀行全球總裁日前表示,大量瑞士和其他地方的私人銀行開張並瞄準亞洲。亞洲的私人銀行具有最大潛能,特別是大中華區、印度和印尼。

    在私人銀行領域,外資行更具百年老店式服務理念,擁有得天獨厚的海外資本與投資優勢。「國內的私人銀行還處於一個發展並不是非常成熟的時期,與國外的百年老店私人銀行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很多方面都有待開拓。」這幾乎成為國內每一位私人銀行老總在接受媒體採訪的常用性對白。

    中資銀行或後來居上

    2007年,中國銀行率先開設私人銀行業務。此後的四年時間,從大型國有銀行到股份制銀行,都爭先恐後成立專業團隊和設置專門機構來爭奪這一市場。4月底,中信銀行國際私人銀行中心揭幕,將為母行私人銀行客戶的離岸投資理財需求以及境外高資產淨值人士參與內地市場提供服務。此外,招商銀行計劃今年在香港永隆銀行下設私人銀行管理中心。其目標據稱是打造離岸金融服務平臺。而在此前,農業銀行也正式推出私人銀行跨境金融服務,面向高端個人客戶日益增長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

    「預計到2011年年底,我們的私人銀行客戶將達到25000位,年化增長率超過40%。管理資產規模將超過3000億人民幣。」這是中國銀行近日對媒體宣布的豪言壯語。根據中行發布的報告顯示,該行已經在境內建立了17家獨立的私人銀行分部;此外,還在海外建立了三家私人銀行服務機構。「根據2011年一季度的機構分析,從新發理財產品的發售額來看,我們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交通銀行處於第一集團。」

    第三方理財正式宣戰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諾亞財富在美國成功上市,第三方理財機構開始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更多行業內有影響的公司也紛紛殺進這一領域,儼然進入「戰國時代」。而第三方理財機構也將目光瞄準了高淨值人群,無異於公開同各私人銀行搶生意。

    對很多人來說,在國內第三方理財機構還屬於一個新興概念,這類機構獨立於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之外,獨立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投資工具,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理財服務涉及投資規劃、風險管理規劃、稅收籌劃、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養老規劃等方面。據資深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可能有近萬家,這些專業機構大多擁有專業的團隊和流程,能為投資者量身制定個性化理財方案。

    在國外,第三方理財佔據了國外基金營銷約40%的份額;而國內市場第三方理財佔據的份額甚至還不到1%。7月8日,東方財富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4900萬元增資全資子公司東方財富投資顧問公司,增資完成後,將負責公司第三方理財產品銷售與服務平臺項目具體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而在更早的4月份,國內信託業大佬中融信託則將一個財富管理中心單獨劃出成立恆天財富。

    不過,想借力這類理財機構獲取高收益,沒有至少數十萬元的資金還真是「玩不起」。

    名詞解釋

    「私人銀行」

    當下銀行體系的硝煙之火,已經從個人大眾中端銀行業務蔓延到私人銀行這塊高端而神秘的領域。百度百科的「私人銀行」詞條中說明,私人銀行從來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通俗地講,它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金融服務,是專門針對富人進行的一種私密性極強的服務,要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投資理財產品。

    

相關焦點

  • 中國私人銀行的兩種模式及優缺點分析
    中國私人銀行的兩種模式及優缺點分析 2016-01-29    來源:博思數據        8條評論導讀: 在成熟市場,對金融資產超過1億美元的家庭或個人,私人銀行還有「家庭辦公室」服務模式。此模式在美國比較盛行,最近國內私人銀行也在積極探索。家庭辦公室是私人銀行中的私人銀行,是最頂級的服務模式,但並非單獨的組織模式。 一、大零售模式     所謂的「大零售」模式,是指將私人銀行納入大零售銀行總體框架,私人銀行業務為零售銀行業務的組成部分,私人銀行業務部門是零售銀行板塊的成員部門。
  • 「傳承致遠 家業常青」——招商銀行私人銀行中心盛大開業!
    8月28日,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南寧)中心盛大開業,招商銀行副行長汪建中、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趙悅、招商銀行南寧分行行長劉飛舟及二十餘位客戶代表出席開業慶典。
  • 高彩雲:財富管理為核心或為中國私人銀行的優勢
    搜狐理財頻道主辦,《金融時報》合辦的「搜狐2009年私人銀行發展研討會」於5月26日下午在上海舉辦。我們特邀請監管部門領導,各銀行私人銀行部門負責人與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此次私人銀行業的盛會,與會專家就中國私人銀行業的發展、資源整合、市場培育,與產品服務創新等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 做中國最好的私人銀行——新湖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新湖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做最好的私人銀行」為願景,旨在為高淨值客戶群體提供專業化綜合金融服務、實現財富資產全球配置及家族事業代際傳承的高端綜合金融服務企業,業務範圍涉及財富管理、定製化服務等方面。
  • 2021年版中國私人銀行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事實上,除了商業銀行競相開展私人銀行業務外,券商、信託、基金、保險等非銀類金融機構也已開始涉足高端理財市場。  市場容量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我國已經具備了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基本條件。私人銀行是面向高淨資產(HNW—HighNetWorth)客戶所提供的頂級專業化的一攬子金融產品和廣泛的金融服務。
  • 新加坡華僑銀行簡介
    華僑銀行是新加坡成立時間最早的本土銀行,在1932年由三大華資銀行合併而成,當中最早的成立於1912年。以資產規模來說,華僑銀行目前是東南亞第二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也是世界上最高度評價的銀行之一,擁有穆迪Aa1級評級。在2011和2012年,華僑銀行被《彭博市場》雜誌評為全球最強銀行。華僑銀行及其子公司向客戶提供全方位專業金融和財富管理服務,包括個人業務、公司業務、投資業務、私人銀行業務、交易銀行業務、資金業務、保險、資產管理和股票經紀業務。
  • 中原銀行王軍:銀行數位化轉型需破解「數據孤島」難題
    作為財經界具有權威性和前瞻性的盛會,本屆年會周匯聚中國商界智庫及頂級企業家思想,探尋中國經濟與企業的共同發展之路,為政府、企業、中外知名學者搭建思想交鋒和智慧分享的平臺。在這一過程中,傳統銀行會面臨觀念、組織、技術、數據、投入、人才六方面的挑戰。」王軍指出,尤其是數據方面,目前全行業在數據治理方便普遍存在的問題或短板主要包括:數據治理落後、分析能力低下、數據資產意識不強、數據標準化管理普遍落後、「數據孤島」問題突出。加強數據治理疫情期間,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的線上化、數位化積極推進。
  • 銀行零售業務專題報告:我國銀行零售業轉型風起
    在 08 年金融危機後,低利率環境與大規 模減稅結合,美國科技新貴湧現與富人階層的不斷壯大,根據瑞士信貸新發 布的 2019 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美國居民財富超過百萬美元的規模居於全 球首位,同時美國居民有 65%的資產為金融資產,比例非常高,背後孕育了 私人銀行和高淨值客戶業務的巨大需求。
  • 揭秘招商銀行App6.0:當一個銀行App開始談智能 | AI金融評論
    在演說中,田惠宇總結了招商銀行的二次轉型結果,其中他指出,所謂模式更清晰,是指經營管理更多地依靠科技,商業模式更加不一樣。所以,今天面向未來,招商銀行定位要成為一家「金融科技銀行」,明確「三步走」的實現路徑——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如果轉換成科技界的術語,那就是「ABC」: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和雲計算(Cloud computing)。
  • 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國影子銀行監管反思 ——以金融監管邊界理論為視角
    要有效監管影子銀行, 需要正視根源於金融市場的影子銀行系統在發揮與傳統銀行相同的功能, 並具有類似風險, 在金融市場中引入實質的風險控制手段, 增加監管機構靈活性擴大對金融市場的救助權限, 並且消除傳統銀行監管中的監管套利空間。
  • 關於中小商業銀行金融科技轉型的幾點思考
    編者按  在當前新形勢、新環境下,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要跳出銀行看銀行,打破固有思維束縛,突破「深井」羈絆,精簡架構層級和決策鏈條,構建敏捷、韌性的高效組織和團隊,創新機制體制,形成強有力的紐帶,釋放金融科技的強大效能
  • 全能銀行:金融利維坦能否提升國家金融能力?
    基於此,我們或可以借鑑同樣是製造業大國的德國的經驗,通過拓展頭部商業銀行的經營範圍和邊界,使投資銀行在傳統商業銀行內部孕育,逐步發展出全能銀行體系的模式。4、順應全球金融監管放鬆的趨勢和潮流,提高維護金融穩定和服務實體經濟的國家金融能力。
  • 印度最大私人銀行完成區塊鏈交易,開創印度銀行先河
    )】10月13日報導 (編譯:杏染)印度工業信貸投資銀行(簡稱ICICI Bank)是印度最大的私人銀行之一,今天宣布成功完成了區塊鏈交易,在印度銀行中開創了先河。銀行轉移資金比較耗時,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加速這一過程。這項技術還很安全,目前區塊鏈技術還沒有遭到黑客的侵襲。它還能使得追蹤交易記錄變得簡單。過去銀行要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來追蹤交易記錄,特別是債券和股票交易。對於顧客來說,這項技術減少了匯款的成本。2015年,印度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收款國,匯入印度的金額約為690億美元。
  • 三獲認可,宜信財富榮膺《亞洲私人銀行家》最佳財富規劃服務大獎
    北京,1月11日——亞洲財富管理行業規模最大的調研機構《亞洲私人銀行家》(Asian Private Banker)宣布2020年度卓越大獎(Awards for Distinction)評獎結果。與宜信財富同獲「最佳」的機構還有滙豐銀行(HSBC)私行獲得「最佳私人銀行——財富規劃服務」獎、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獲得「最佳私人銀行——客戶體驗」獎等。《亞洲私人銀行家》年度卓越大獎是業界備受推崇的獎項之一,旨在表彰私人銀行和獨立財富管理機構為帶動行業的變革及引領客戶前進所做的努力。
  • e起偕行,極智尊享——工銀私人銀行融e行尊享版2.0全新升級
    為積極應對變化,順勢而為,工銀私人銀行基於集團強大的金融科技實力,整合行內外資源,搭建全新服務場景,持續優化私銀客戶線上體驗,構建了「一點接入、全生態響應、全功能服務」的線上服務體系。同時,專屬活動推薦、尊享問候專區、金融日曆、本地推薦功能……藉助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為客戶量身訂製、精準提供更加「隨時、隨地、隨需」的貼心服務。2家業企業,盡在掌握私人銀行客戶多數具有個人、家業和企業全維度、綜合化的服務需求。融e行私銀尊享版2.0功能,新開闢「家業」和「企業」專區。
  • 從格萊珉銀行到金融消費者保護,亞洲國家普惠金融五個典型案例
    例如,有多少新的顧客,有多少顧客去了其他的銀行,還可以了解他們是否獲取了其他銀行的貸款。柬埔寨帳戶擁有率在2017年為21.7%,意味著仍有近八成的柬埔寨成年人被排除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然而,柬埔寨較其經濟發展水平超前的徵信體系給其整體金融活動帶來了顯著的積極影響。
  • 富滇銀行:綠色金融添彩"七彩雲南"
    本網訊 記者蘇麗霞報導 近年來,富滇銀行緊緊圍繞雲南省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開展工作,紮實推進綠色金融發展定位,不斷拓寬綠色企業及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為雲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貢獻力量。
  • 從二八定律到長尾至上:金融科技時代銀行的演化路徑
    近幾年,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成為金融領域的熱議話題。金融科技改變了金融行業,一些看起來與金融毫不相干的科技公司成為金融領域新加入者,打破了原來由銀行、券商、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壟斷的市場格局。金融科技公司之所以能迅速湧入,是因為它一開始就把目標瞄準了傳統金融機構「不屑一顧」的長尾市場。
  • 銀行組織架構改革三大模式
    這種架構是在原有部門之上構建更高一級的超級大部門——業務總部,成立公司金融總部、零售金融總部、金融市場總部,相比事業部制強調總分行之間縱向的垂直整合,大部制往往更強調橫向之間的部門整合。在業務總部的具體設置方式上,一些銀行設立了實體總部,如招商銀行;也有一些銀行為了壓縮管理層級,並未設置實體部門,而是採取了虛擬總部的做法,如興業銀行。
  • 訪談實錄:為什麼金融科技公司成為銀行這麼難?
    美國市場一直存有銀行,最初聯邦政府採取不幹涉的方式來監管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直到美國內戰之前),銀行會把自己的貨幣列印成一種存款單,這些銀行票據會以不同的利率進行交易。跟蹤這些利率是一項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金融家John Thompson於1836年創辦了一份名為《Thompson銀行票據記者》的報紙(現更名為《美國銀行家》)以跟蹤這些銀行票據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