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10月18日消息,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於10月17日-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為:轉型與創新——踏上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新徵程。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Herrero出席並發表演講。
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不要對外資銀行有太高的期待,在可見的未來,這些外資銀行無法真正進入到中國市場,尤其是投資中小企業,無法給他們提供真正的貸款,從資產的角度來說,評級A-級的,他們面臨非常巨大的財務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在本國市場,想要擴張都面臨諸多的難度,可能無暇顧及向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以下是演講實錄:
Alicia Garcia-Herrero:大家好!我在香港住,但是我的中文不是那麼流利,但是可以介紹一下,我在法國銀行工作,也在香港科技大學工作,很高興邀請我參加這個很重要的會議,謝謝大家!
今天我主要是談一下中國的銀行業,我意識到大部分的人都是來自於銀行,或者是保險公司,所以我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中國銀行業發展未來在哪裡,以及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全球的挑戰又有哪些?
中國銀行業發展特別好,增長特別快,我們感到特別震驚,中國銀行業發展規模已經是非常大了,已經超乎了任何人的想像,這一點是非常好的,是我們取得的進步。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的銀行業挑戰非常大,因為規模大,所以挑戰更大了,我們需要確保在經濟上面是可行的,同時在安全上是風險可控的。我來談談中國近幾年銀行業的發展,和過去幾年進行對比,中國銀行業的加速和中國經濟的加速發展是同步的,我想說中國的銀保監會,還有中國人民銀行,在過去幾年的工作是非常難做的,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在結構上還並不是非常的完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另外,我還要談談未來的期許,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的銀行業到底有多大,真的是幾萬億美元的規模,中國銀行業的規模和歐洲銀行業的規模可以相提並論了,和美國也差不了多少,大概是40萬億的規模。我們的資本市場,剛才黃教授提到了中國的資本市場,應該需要更大,和銀行業的規模相比,我們確實資本市場,包括我們的股票市場,還有期權市場都不夠大,這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不能說是一件壞事,因為我們的模式不太一樣,我們需要不斷增長銀行的資產。我們現在的資產和歐洲相比還是差很多,雖然說已經增長非常多,我們要深度挖掘金融業,什麼意思呢?大家應該需要有更多的金融服務,這樣的話才能帶動更長遠的金融業的發展。
這張幻燈片,人均的收入大概2000美元,我們的資產已經超過了40萬億美元,如果我們標記出歐洲的人均收入,或者歐洲人行業規模,我可能在這張幻燈片裡做不出來,因為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在歐洲我們也發展了銀行業,這個增長的速度是沒有辦法繼續保持下去的,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如果繼續高速增長,讓這個點不斷升高,不斷突破天際,我們的風險是不可控的,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要的觀點,不是說不喜歡這樣的增長模式,而是說在這樣的增長模式下應該更多的注重風險和安全問題。另外,中國的監管者非常的聰明,有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更多的空間可以騰出來,讓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有更多我們所需要的融資需求出現在裡面,而不要有那麼多的表外業務,這一點是我個人非常欣賞的。更少就是更多,因為資產負債表裡有了更多的空間,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對實體經濟進行支持,就是這麼簡單,我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內在屬性需要發生變化,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我們的經濟增速在放緩,我們是從結構上進行調整,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流程,因為我們的收入在逐漸提高,只是結構性的調整,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與此同時,對於銀行來說,意味著我們量的增長可能會有所限制,我們需要更多的從定價,從利潤的角度來增加我們的收入。另外,我們也在進一步的開放銀行業,也意味著我們的內部資產目前出現了瓶頸,需要拓展外部的資產。
與此同時,我們的監管者因為規模如此大,40萬億美元,所以我們的監管者需要做更多的清掃工作,把過去不好的實踐剔除掉,以不同的方式來做這些事情,目前也是在進行當中,2018年就開始進一步的監管金融行業了。後果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監管者任務非常艱巨,首先就是地方政府債務,把更多的債轉成債券,對於銀行來說有更多的理財產品出現,這樣的話更加安全,這是非常好的決策。我們要吸收更多的債務,也可以看一下裡面的細節,我們要不斷的嘗試,因為我們所嘗試的方式不見得是行之有效的,整個過程是非常消耗時間的。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看到市場的本質發生改變,因為現在在理財產品的角度來說,獲客成為了一大挑戰。證券化是另外一種方式清空之前說到的空間,證券化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同時也會涉及到更多的參與者,可以發揮作用。最後,並不僅僅清理資產,同時需要更多的資本,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比如說在之前需要更多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渠道,如果沒有資本,就需要去找到一些永久性的貸款支持,比如來自於我們看到的央行的支持等等。同時,聽上去似乎可以做,但是規模需要多少資本才能做到?我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現在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刻,包括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低的增速,越來越低的編輯利潤,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市場所經歷的重整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必要的。在西方,很多人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同時我們看到現在根據官方的數據顯示,整個地方債佔到了中國GDP比重達到了30%左右,壞帳當中的50%都需要去得到妥善的處理,往往通過監管方所制訂一系列的做法,很難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從證券化的角度來說,可以看到這部分是企業,一部分是企業的貸款,但是越來越多的,對歐洲來說也是這樣,我們把抵押這部分徹底的進行清理,從運營性的信貸去尋找更多的機會,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還需要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需要找到這樣一些方法,找到這樣的空間,更好的利用這次經濟減速,把它作為一個機會創造未來增長的機會,首先需要承認的是經濟減速是一個必要的過程,我也做了一些運算,對中國來說,這些大銀行在2018年經歷了非常艱難的一年,他們的信貸,尤其是給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信用貸款是負的,他們沒有在投資這些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來說生存非常困難,對於監管方來說需要意識到這個問題,必須要求大銀行把資金通過貸款的方式提供給中小企業,對這些大的銀行來說,他們往往需要把貸款提供給國有企業,目前已經面臨很大壓力了,對於小型銀行來說,小型銀行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能夠更好的給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永久性的債券發行模式,其實需要迎來新的改變和創新,從這個角度來說,更小的銀行天然的就適合把貸款去貸給中小企業,可以去比較一下中國銀行之間發布的永久性的貸款,相對來說要比歐洲銀行所提供的利率更有優惠,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所以,由國家資產作為背後支持的中國銀行,發布這種永久性的貸款,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只是通過市場的手段就可以很好的起到作用,這麼做的方向是對的,但是請大家不要忘了,這也是一個需要更大規模發生的情況,越來越多的需要這樣去做,同時從一些艱難的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尤其如此。現在私營行業跟出口行業的關係非常近,他們面臨著出口的困難,從信貸的角度來說面臨著諸多壓力,從現在必須要給私營部門提供更多的信貸。我也看到過數據,作為經濟學家需要研究數據,中國資產的增長,由於去槓桿出現了快速的下降,但是跟這些貸款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私營企業需要貸款,要確保他們能得到這些貸款。應該發生在需要去槓桿的行業,而不是發生在不需要去槓桿的領域,應該考慮非常清楚去槓桿的過程應該發生在哪個領域,私營經濟在中國沒有得到非常大力的發展,同時從需求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也值得商榷,因為我也看了一下資產負債表,從負債角度的情況,對一些小債券來說,現在越來越困難,央行也持有一種宏觀審慎性的貨幣政策,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也知道有足夠的理由是它持有宏觀審慎性的貨幣政策態度,但是他們在另外一方面又需要做給社會私營經濟發展提供信貸的作用。在一些大型銀行往往是資產充足,但是對小銀行來說缺乏資產,私營部門接待更多的銀行往往存在資金和資本的問題,我們去討論一下這些小型銀行的脆弱度,有些還有一定的韌性,有些可能非常脆弱,有些成功的小型銀行,他們應該得到更多的扶持,應該確保他們繼續向中小企業提供更廉價的貸款,使他們擁有更多的資產資源用於貸款。
「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非常好的打造中國軟實力的手段,中國在海外長期的增長,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有機會去實現較強的增長,我不知道「一帶一路」倡議會不會把流動性從中國帶到海外,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說,還是存在著很多資產和資金方面的問題。我自己生活在香港,我不會討論香港的問題,我只想說我們現在看到貸款很多都是通過香港進入到海外的,所以大家要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現在提到中國向海外貸款,我知道有很多項目其實是可以實現盈利的,但是從資產增速方面,放緩將會給中國對外的貸款造成很大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在之前曾經用人民幣來進行貸款,但是現在變得越來越難了。還有跟香港有關的,「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發放貸款,往往是通過美元的方式,從財務的角度來說是經過香港來進行這樣的貸款發放,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會受到香港局勢的影響,我們需要讓這些小銀行在獲取資產方面能夠更容易。
最後,我覺得中國現在正在不斷的開放金融市場給外國金融機構,這是好事,但是實際上這些歐洲的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現在處在非常艱難的局面,他們現在在負利率的情況下,也缺乏足夠的資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他們在中國的投資份額在減少,而且本身規模也非常的小。我們看到他們收入的成本已經翻番,他們從利潤率等方面的表現也不及很多中國銀行,所以國外的金融機構在中國持續不斷開放金融市場的過程中,能發揮的作用是有限的,還需要依賴中國本國金融體系的發展。我剛才分享了中國的銀行行業體量非常巨大,但是也帶來了大的問題,雖然資源非常充足,但是從效率的角度來說存在著很多問題,對國有企業來說不會進行股權融資,但是對小企業來說,中小銀行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真的非常必要的一點,要保障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便利度,對中國經濟的健康是非常關鍵的,對中國銀行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保證上述情況能夠得到注意,並且做出改進,我會非常看好中國經濟的。
最後一點,不要對外資銀行有太高的期待,在可見的未來,這些外資銀行無法真正進入到中國市場,尤其是投資中小企業,無法給他們提供真正的貸款,從資產的角度來說,評級A-級的,他們面臨非常巨大的財務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在本國市場,想要擴張都面臨諸多的難度,可能無暇顧及向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