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2020年,消費、科技、醫藥類的股票表現優異,這是好事,經濟發展是離不開這些行業的。不管對這些股票的估值怎麼看,能引起資本市場的注意,增大行業發展的驅動力,對相關企業都是一種促進。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管是消費,還是醫藥、科技,與世界一線企業相比,國內的企業整體上還是處於明顯下風的,要走的路還很長,而這長長的路也就是這些企業未來的成長空間了。
有一個行業,近些年的發展速度很快,已經完全不低於世界頂級標準,面對很多世界級公司的競爭,依然能保持絕對的市場領先位置,讓外資企業的存在感越來越小。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行業的股票飽受詬病,整個2020年都在鄙視鏈的末端,甚至被人稱之為「傻」。
這就是銀行!號稱萬業之母,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卻在股市上「傻」到「慘」的銀行!
作為一個持有銀行股十幾年的投資者,看到這樣的觀點有點奇怪,過去十年優秀的銀行股年均漲幅在15%以上,即便是飽受嘲笑的2020年,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的漲幅也都在20%左右。近些年來,準備看銀行笑話的人有很多,但持有銀行股賺得錢一點不少,過去十年能跑贏招商銀行的基金有幾隻?
很多人都喜歡大牛股,但這種跑得快的大牛,除非是長期持有,否則很難從山腳下就能騎上。如果是半山腰再上車,敢於重倉甚至全倉的人少之又少,中間大回調的時候能拿得住的人也並不多。即便是那些能吃完整個行情的投資者,很多也都是原來持有多年的,忍受了長時間的沉寂過程。我們看到長城汽車一年漲了341%,但也得看到它在此之前橫盤了7年;中遠海控漲了131%,但它是剛剛才突破了2009年的高點。
能在牛股上賺錢的都是牛人,能把這些錢揣進口袋也並不容易。在銀行股賺錢的就簡單多了,有太多持有銀行股的投資者,長期滿倉持有,可能某一年的收益不高,但持續十年能跑贏他們的人也並不多。在收益率上有些人會超過他們,但絕對收益卻可能是大幅跑輸的,輕倉和重倉甚至全倉的差別,有時候會遠遠大於股票的漲幅差距。
剛開始投資的時候,投資者可能會更關心那些漲幅較大的股票,對銀行股不屑一顧,認為這些都是收租股,賺不了大錢。實際上從基金的品類來看,固收類產品才是市場主力,大部分資金並沒有去追逐那些高收益的基金產品。投資最重要的是確定性,想賺快錢的人迎來的可能是快刀,喜歡安全第一的人反而常常會有額外回報。
大家都知道漲得快能賺錢,實際上漲得慢賺得也不少,而且更輕鬆。對有些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來說,銀行股這種上有頂下有底的股票,是倉位控制和槓桿應用的最好標的,很多時候股票不怎麼漲,錢卻賺得不少,這也是一種風格。
雖然我一直都持有銀行股,但對銀行業的評定也不會過分誇張。隨著GDP增速趨緩,銀行確實不可能持續保持快增長了。優秀的銀行很長時間裡還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速,但大部分銀行的增速很難超過10%,當然這也給了投資者一個高股息的機會。
做銀行股,最大的優勢是穩定,就算是股市停擺也不會讓銀行崩潰,這是最基礎的經濟常識,也是做銀行股的核心依據。市場上,有人負責鄙視,有人負責賺錢,各得其所吧
作者: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