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天要聊這個話題呢?
昨天因為一個兄弟借了我幾千塊錢,借了7年多了,在兩年前的時候,我需要用錢了,我去問他,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去催過他,自借錢後他也再也沒有主動和我提起過這個錢的事情。
結果和大家想的差不多,反正去討錢真是一件非常尷尬,麻煩的事,為了替他著想,我都要提前備好說詞,怎麼說不會太尷尬,然後還要在心裡做一翻鬥爭。
接下來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謊言,一開始說過兩天還,然後又說一個月還,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一晃2年過去了,今天都還沒有拿到了,而且我感覺到了,他好像覺得我不應該找他要錢,他說,他一般借了錢給別人,都不會去要別人還錢的,因為去問的話,他心裡會不好受,呵呵,還來了個道德綁架。
有圖有真相。
想當初,我這個兄弟是出了名的遊手好閒,眾所周知,但有一天他突然打電話來說:他要好好做事情了,不想像以前那樣混日子,哥,我現在還沒有發工資,能不能借點錢,我沒有錢吃飯了。我說行吧,太多的錢沒有,吃飯的錢,我還是有的,給他立馬轉1千。當時我的工資也才3、4千的樣子,也沒有什麼存款。
後面就是開始經常時不時以過種藉口來借錢,什麼在外面跑業務,沒有錢加油,又沒有錢吃飯了,要還信用卡了等等。就這樣陸續借了大幾千。後面再來借,我也沒有再借給他了,開始後知後覺,知道他一點也沒有變,還是那個吊樣子。然後就有上面這個對話。
發生這個事情,要說當時不生氣,那是假的,但是睡一覺醒來,又沒有啥事了,我也很快就想明白了。
為什麼借錢給他呢?就是對他還有期望,覺得他會變好,想在他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的幫一把。是我對他的期望太高了。只是沒有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段子真的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這可能就是人性。
對一個人太好了,他就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不會珍惜。
升米恩,鬥米仇,就是大家熟知的典型例子。
大家都可能遇到這種事,覺得很委屈,其實看透了你就明白了,這是人的本性。
解決這件事很容易,那就降低他的期望。
比如你一個朋友或者親戚需要錢,你千萬不要主動借給他,你一主動那他會當成理所當然的,不會感恩,反而下一次你不借了他記恨你。
不要給他一種你好像應該給他,欠他的感覺,那樣只是你傻罷了,強硬起來,掌握主動權,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無數的經驗證明,不要輕易借錢出去,一般是很難收回來的,真的像那句話說的:現在流行的觀念是,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呵呵 ,真的很無語,很想抽他,對吧,但這就是現實,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不借出去,尷尬只是一時的,借錢出去,不但錢可能收不回來,你還會失去一個朋友,兄弟,甚至還會收穫一個仇人。借錢這個事情,真的是要看人去,自己要掂量清楚,免得後悔莫及。
再說一個現象:好人必須一直好,壞人只要轉身即可獲贊。
一個人做一輩子好事,只要做一件壞事,那麼他的一世英名就毀於一旦。
一個人做一輩子壞事,只要最後做一件好事,那麼他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一個壞孩子做出點成績,大家都說他浪子回頭,都很高興。好孩子必須保持持續優秀,否則的話就會受到批評。
你如果從小優秀到大,結果畢業後很平常,很普通,大家都會說你書白念了,但是可能你的境遇要比那個壞孩子做的好多了,但是大家都不會說你好。
所以,不要給別人太多的期待,反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做不好事情。許多研究生,博士壓力大的一天到晚愁愁苦苦,想要逃避,自殺,沒臉見人,完全沒必要,你比99%的人都要優秀,事情慢慢來。
不要覺得自己多讀了幾年書,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了,博士同農民工,沒有什麼不同。眾生皆蒙昧,意思是每個人都被一層東西包裹了,各有各的環境限制,跳不出來,最終置身其中了此一生。
人被環境所影響,已經成為環境的一部分,獨立於環境外的意識逐漸被消磨殆盡。
什麼都不是人的全部,但一個人被所處環境所洗腦,他就以為眼前的事物是他的全部,他為之生,為之死,為之驕傲,為之痛苦,這是人的局限,也是人的悲哀。
無論是底層被愚昧無知環境所洗腦的民工,還是被高端課題研究技術環境所洗腦的博士,他們逃不出自己的環境,並且毫無意識自己已經成為環境的一部分,已經失去了獨立於環境外的思考與判斷,所以他們都一樣,處在命運的齒輪中而不自知。
當一個人真正能意識到自己被環境所洗腦,並且能跳出自己所處的局限認知環境,他才可以稍微掌控一點自己的命運走向。做到這一級別了,應該是孤獨的,正所謂眾人皆醉我獨醒,對吧。
所有損失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認為你損失了全部,對於生命來說,什麼都沒有損失,你還是你,你經歷了生活,喜怒哀樂,幸福,愁苦,艱難,美好,偉大,渺小,所有一切都是你經歷過的,你的生命並沒有任何損失。
所有除生命和經歷之外的東西都是虛無,看似存在,實則對生命本身來說毫無價值,這是一種理性到極點的認知。
眾生即我,我即眾生。你可以換位思考別人,就能理解別人。
你完全可以側寫、換位所有你知道的人,甚至是歷史人物,你成為了他,處於他所處的環境、位置,你了解他的過去、經歷,你站在他的立場上,以他的性格思考,他的欲望,處境,家庭,事業,對於你的看法,按他的性格接下來他會怎麼做,如何才對自身有利,這樣你就進一步能預測他的行動。
當然,你越是了解他,知道的信息越多,側寫的準確度就越高。他的經歷就是你的經歷,他的智慧就是你的智慧。
側寫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你就能更立體、更全面了解這件事的本質,也自然就更加通透,就能做出更加正確、有利於你的決定。
也更有利於你去理解和寬容別人,因為你學會了站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去看待同一件事物,同一個問題。他們所做出的一切舉動,都有其固有的思維邏輯,你側寫了他,你就懂他,所以他的做所為你一點也不奇怪。
知道生活中,有一種人,他見識廣博,看的通透,真的可以做到:泰山蹦於前而面不改色,不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者甚大,其志遠也。這種人非常的不簡單。
總結一下,我前面說了那麼多,其實概括起來就兩個字:人性。
了解人性,理解人性,通曉人性,學會去引導人性,利用人性,事情其實就好辦多了。
我們所有的認知全來自於對生活的思考,對大眾智慧的總結,一法通,萬法通,其實所有的智慧都歸結於人性。
萬事萬物,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
生活和工作中,一定會有反對派,我們要學會接受反對派,反對的聲音才能讓你永遠保持理性,保持思考,不然你就會沉浸在你的思維中,有可能誤入歧途都不自知。
就如同生物進化一樣,要是沒有極少數的基因突變,那就沒有進化出來的生物多樣性,也就沒有現在的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