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數: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欲望」和「期望值」太高了

2021-01-10 王智遠
本文共計6421字,你「內心」幸福嗎?。

這是智遠的第0118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不管一見鍾情的時候心跳有多快3年,5年後還是會「平靜的像一面鏡子」。

我們所有的「期待」,不過是欲望的折射,當期待的事物與現實落差感很大的時候,自己便會得到「失望」,當期待的目標被完成的時候,快樂也只是一瞬間。

結果的確很重要,它就像一個KPI,但是過程同等的重要,因為在「過程的進行中」我們可以享受到快樂,享受到追逐的喜悅。

我小時候喜歡打遊戲,尤其是「闖關類」,比如「超級瑪麗」「魂鬥羅」,遊戲裡面的自己只有3條命,如果自己想勝出,就要拼技巧和大量的刻意練習。

每次放學我就拉著同學一起玩,很享受那個「過關的過程」,因為過程中我能享受「贏」的快感。

而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遊戲卡」出來了很多的「破解版」,我所玩的「魂鬥羅」也從原本的三條命變成了隨意可以「添加」。

從那以後,我再也找不到「玩遊戲的歡樂」,我想你也有過這種感覺,長大以後步入社會,我慢慢的開始學會了「反思」,是什麼奪走了我內心「幸福的指數」,讓我如此之「喪」,最終我找到了答案,是「期待」和「欲望」。

我們每天都生存在被信息影響,被「他人影響」的環境中,所以漸漸的多了一份攀比心,有了更多期待。

你看別人買了包包,你也要,你看別人的對象那麼帥,你也要,你看別人的企業做多大,你也要,慢慢的「欲望越來越大」,你承擔的責任就越多,事物就越繁瑣,快樂指數就會降低。

01.做欲望的主人還是「奴隸」。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哎呀看你每天都那麼忙,這麼年輕還這麼拼命,然後得到的回覆便是:「沒辦法,都是為了生活」。

其實仔細反思,與其說「為了生活」,倒不如說「是為了欲望」。

每個人大腦的系統對「欲望進行了編程」,當欲望滿足時給你快樂的獎勵,讓你想繼續奮鬥,當欲望饑渴的時,痛苦就會纏繞自己,逼你去滿足「欲望」。

1.基因是欲望的「基本盤」。從自我認知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欲望是內生的,只有一部分是受到外界控制的。

從生存進化論角度來說,欲望是驅動人類一切行為直接或者間接的一種東西,從形態上說:欲望是指引人「生存下去的一種工具」。

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理察·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中認為欲望的本質不是為幸福服務的,而是為「基因服務的」。

每個人的身體,大腦和神經系統都是由「基因控制和製造的」,基因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來對「生存機器」(人)的行為施加最終的影響。

因此基因是「一個人的組成」,是策略的制定者,而身體只是基因的執行者而已。

為什麼很多得了「癌症」的患者,要做Genetic teting(基因檢測),通過基因的檢測,對血液,細胞,DNA進行分析,通過基因的行為判斷「有無癌症的病發現象」,依此來確認「肉體層面」,有無風險,及時的防範。

專家認為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基因是自私的,所做的一切本質都是為了「最大化自己在社會上的生存機會」。

我們在社會上也能看到,基因對內大腦的反射,要求人更有效的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滋生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

當理解了這些方面,我想你也就理解了人為什麼會有「欲望了」,因為基因在不斷地進化和繁衍,傳承。

如果當下的物質條件讓自己感到滿足和快樂,那你便不會再上進了,也就不會再去行動了,不思進取可不是「基因本質想要的」,所以我們一出生,基因就把快樂壓縮的很短暫,讓你不斷奮鬥。

李誕在他的書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眾生皆苦,你我都是草莓味」。

生命本苦,我們存在的意義便是不斷的前行,不斷地創新,不斷的挑戰,所以每個人的快樂都很短暫,當一段快樂滿足的時候,基因為了激發上進,會再給你一個「甜頭」。

當你真正理解這個的含義,你也就理解了馬雲老師說:「我對金錢不感興趣」當時他的場景所在了,所以很多人憂慮的本質,不過是」基因設定的標準「,欲望驅逐沒有達成。

(配圖方便閱讀體驗)

2.欲望有哪些?我突然想到了一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越是得不到,自己就越想得到,當一旦得到了,便會不珍惜,因此,可以折射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給「欲望打工」。

依照網際網路的思維,我覺得大腦就像是一個APP,基因是代碼,欲望就好比是不同類目,總結了一下一共為七情六慾13個類目,分別為:喜,怒,思,憂,悲,恐,驚,求生欲,求知慾,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慾。

因此,欲望成了大腦系統的必要條件,腦系統將欲望依照不同的人設定了「不同的指數」,指數的控制系統就在於「七情」。

一個正常人性成熟的時候會被異性吸引,你餓了的時候大腦會給你提醒要吃飯了,你跑完步大腦會提醒你要喝水。

所有的一切如果自己不聽指令,大腦就會用「痛苦的刺激你」,某些方面如果你不執行,系統可能就會出現故障。

當然某些方面如果你執行了,可能會「會讓你失去很多」,所以欲望會毀了一個人,也能成就一個人。

很多人覺得,那我禁慾好了,沒有那麼多欲望,我就不會有那麼多期待,也就不會那麼「喪」。

世界生物的一切運行,都是需要欲望的支撐,如果沒有了欲望,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所以禁慾在某些方面本質是「破壞大腦的系統」。

「欲望只需要滿足即可」,過多過少危害到「身體時」,大腦會給我們警告,所以,你把欲望滿足了,系統會給自己快樂的刺激,比如物質方面,精神方面。

當不滿足時,系統它會引誘你,督導你,迫使你去滿足,壓抑欲望會損失「身體」「精神」,放縱慾望也是一樣。

多數人喪的原因,本質是受到外界信息的對於七情的幹擾,無法做好平衡與控制,其次便是:「努力了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02.「欲望」與「期望」是合作關係。

你總是對未來的事物或者人,自己的事業,職業規劃道路有所期待和等待,希望能早日坐上心想事成的高鐵,不要辜負家人的寄託,不能辜負身邊的人的期望,然後迫使自己的「欲望」越來越大。

事實上,在某些場景下,不是自己不夠勤奮,而是社會的規則,階層就是這樣。

你想打破發現除了後天的努力,很多的事物是「先天性背景」決定的,然後這樣不斷地「期望」,不斷地加碼「欲望」,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喪,「幸福指數」逐漸的降低。

1.主宰「欲望」還是被「欲望」主宰。我非常羨慕55歲以上的老人的生活,但是不代表「我要去那樣做」,他們到了一定的年輕,身體健健康康,在門口和同齡人下著棋,打著麻將,吹著風,然後調侃「那些年少的青春」。

他們能夠過上這樣的生活,源於年輕時候對於自己「期望」和「欲望」的把控,才能擁有,為什麼這麼說呢?

回到現實中,你看現在哪個55歲以上的老人,不是又咳嗽又生病的?你看哪個55歲以上的老人,不是天天吃著補品,擔心這個零件出問題就是哪個零件「有問題」。

而那些能夠健健康康的人,如果你仔細觀察和交流,其實他們「年輕的時候」就知道「嚴格的要求與管理自己」。

很少酗酒,抽菸,而且保持每天運動,這就是從身體維度,「欲望與期望」給我們折射的不能場景。

期望和欲望是好朋友,也是「競標關係」,如何有效的平衡,則在於「自己怎麼去靈活的從心裡掌握了」。

在回到工作維度,欲望和期望的平衡也是頗為重要,一個人的欲望過大,他就會「急火攻心」,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事情。

舉個例子比如說:

一個做銷售的人,如果自己的目標只是「我這個月要做50萬業績目標」,期望迫使著你不斷往前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呢?欲望不會,欲望只是想滿足,享受喜悅。

「欲望」它就會不斷壓迫你,因為這個是它想要的,得到了它會享受快感,從而心理就會有壓力,當人有了心裡壓力,就會試圖尋找捷徑或者去「釋放」,一旦控制不好,就會劍走偏鋒。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與同事之間搶客戶」,「欺騙客戶促銷費」,「誇大宣傳快速的成交之後遭到投訴」,這些本質就屬於「急功近利」,沒有平和好「欲望」。

作為一個正向理性的人,對待這件事情應該為「從心裡平衡好期望和欲望,知道自己得到這個結果就會快樂,所以「透支快樂或者失望的前提做好一半的心理滿足」。

所以「會讓自己選擇正向的行為,比如主動學習,與客戶深度交流,認知到客戶的核心問題,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等方式來促進消費,依次來達到目標。

這樣在最後,不管目標有沒有完成,就不會「關於失望和關於快樂」。

主宰好欲望和期望,本質就像一臺「平衡秤」,哪邊都不能太高,如果期望高了,沒有完成,你落差很大,就會很喪。

如果欲望高了,你就會提前透支「心理帳戶的快樂」,如果結果不滿意,就容易「急火攻心」,比如:「怎麼會這樣」,「暴脾氣一頓上來」,傷害了身邊的人。

2.期待-欲望=現實我給期待,欲望,現實三者做了一個公式,叫做期待-欲望=現實。

就像上面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基因組成,基因是技術代碼,給大腦APP做了固定配置,讓它有了期待和追求(不同的13個類目)。

促使行動力不斷的給予「反饋」(做活動,提高GMV),來滿足欲望(大腦APP),那麼怎麼定義幸福指數呢?

就個人而言認為,金錢,愛情,職位,事業等這些都屬於「表面物質」。

因為他們都是給APP來服務的,就可以理解為「金錢,愛情,職位,都是短期策略」,這些策略起到的作用,就是瞬間拉高銷量,增長(幸福指數)。

這麼一理解,自己的快樂來自於哪裡?來自於「落差值」,如果不能平衡好期待和欲望,那現實就會「打臉」,你就不會很快樂,就會很喪。

還有一種「幸福指數」提高的方式便是「多一些主動性」,這樣我們的快樂也會多一些,相對社會也會更美好,這本質層叫做「付出行為」。

因為基因是自私的,總是想獲取,你把那部分「利他」多均衡一些,給別人多一些反饋,別人自然也就會「給你多一些反饋」。

如果現實超出了「期待」,我們就會感到很快樂,比如我期待男朋友能送我一束花,沒想到「他居然還給我做了一頓飯」,你會快樂麼?但是這種層面一定源於一個東西叫做「付出」。

「落差值」變得正向,幸福的前置條件就是「不斷付出」,當你在公司做的好了,GMV提升了,獎金也會高。

「落差值」變得負向,欲望就會迫使自己不快樂,而這一切不快樂的根基在於「自己期望過高,索取太多」,行動力不足,最後「結果不滿意」。

一個人喪到極致的表現便是「無欲之求」。

不想要,不想付出,不想得到,只想「躺」,而這背後一定經歷了一場高期待,高欲望的博弈,然後兩者都沒有勝出,最後「崩了」,喪指數就不斷攀升了,所以,平衡好「欲望和期望」兩者的關係,對於人生成長階段頗為重要。

03.如何運用好「期望值」。

期望值分為兩個不同的角度,一方面是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另一方面是自己對「期望值的運用」,別人對自己的期望顧名思義就是「寄託」,自己對期望值的運用可以「平衡好關係」。

我以前是一個藏不住情緒的人,比如「生氣就發火」,在乎就說出來,為你好就直言不諱,最後別人不一定領情,反而還可能會把事情弄的一團糟。

最後我想明白了「期望值」和「別人對你期望」兩者之間的關係,才慢慢的學會了克制自己。

如果我要給別人做事,或者送給某人一些東西,我會保守的做,然後降低他的期待,或者儘量不讓他期待。

1.減少信息的透露。你曾經應該經常去影院看電影,選擇一部影片的前提條件就是被它的預告片或者「片花」「主演團隊所吸引」,然後才奔去的。

如果這部電影劇透的太多,自己去看了後結果不太滿意,那麼你的心理就會有明顯的落差,你也可以觀察,這些電影的評分也不會太高,其實這和「期望值」營銷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你把「預告片」放的太多,PR公關做的太多,本質對用戶的透支就會越大,用戶失望也就會越大。

因為他們覺得「片花」都這麼好,影片一定好,其實每一個電影中高潮的梗只有那麼幾個而已。

這就是從被期望角度的視角,核心原因是「信息透露的太多了」,這種案例有很多,比如馬上七夕了,日子還沒到你就在跟對象描繪「我要給你送什麼?」「請你去哪裡吃好吃的」。

結果到時間如果出了叉子,她的落差就會很大,然後就會對你一頓發火,最後可能關係都會出現「裂痕」。

2.給別人製造價值。通過上面的案例你完全可以得到一個公式,叫做「驚喜=現實-期待」。你沒有期待,再加上現實突然給予的「糖分」,那就成了驚喜。

別人找我辦事,我一般都會告訴別人,這個事情難度很大,我評估一下可以做,結果不能給你直接保證,著急麼?如果不著急,我某個時間給你回復,別人多數會說:「好吧,或者好的」。

不說絕對的話,本質就是「讓別人降低期待」。

我本質是在給他製造價值,依照上面的邏輯,我從本質層已經給他了回覆:「這件事可以做,結果不能完全保證,幾點給你回復」。

如果到時間做好了,他的驚喜值一定會升高,如果你直接上來保證,那結果的出現對於別人來說「感覺你應該做到的一樣」。

所以在工作層面,那些「放心吧,我一定給你做的漂漂亮亮」話不要說,對方把事情交給了你,你誇下海口的本質是「拉高期待」,那相對的就是「快樂的降低」,也就沒有了「驚喜」。

我在寫作層面也是經常給讀者提高期待:

就像我的文章標題一樣,從來不做「營銷」,比如這類標題:《月薪百萬,只做對了幾件事》在我這從來沒有發生過。

這種從本質層,拉高了用戶的期待,雖然得到了點擊量,但是如果內容不好,用戶對你信任就會崩塌。

降低期望值,不會損失自己的幸福指數,反之會得到「攀升」,對比「喪指數」來說也就自然「降低了」,如果你非要把「信息透露的足夠多」,那最後別人不滿意,你也會很「喪」。

04.提高「幸福指數」,逃出固有囚籠。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當中寫過一段話,

大概意思是這樣:「我們之所以產生幻滅感,是因為自己對周邊事物的期待遠遠高於了上一代人」,當下無法容忍自己的行為,昨天還被覺得理所當然。

李銀河說過一句話:我常常在想,什麼時候全體中國人們能夠天天有熱水洗澡,不用自己做飯,晚上有個電影看,就太幸福了。

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的期待早已經不是這個,而換成了「你有幾套房,幾輛車,什麼樣的包包,變成了一場「無休止的數字貨幣遊戲而已」。

1.幸福和物質沒有多大關係。其實幸福和物質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多數人就喜歡把兩者放在一起。

比如「談對象,我就要找個有錢的,那是因為自己怕以後吃苦,其本質是自己沒有吃苦的能力,反之你也得不到,如果尋找捷徑,你也會付出很多代價」。

假設你有了豪車,大house,你就會幸福麼?不一定,因為這些就像我上面所說,它只是基因要求你的「階段期望」,到那個時候,你的欲望會讓自己索取更多。

當然,筆者沒有達到那麼優質的條件,我依稀記得我小時候父母問過我的一句話,如果我有錢了會做什麼?

我當時回答的是,我要把「這些東西分配給更需要的人」。

每個人所需要的物質本質從需求端就那些日常的開銷而已,只是你的欲望不斷驅逐你「尋求更多罷了」,奮鬥是好事情,別讓欲望超過了自己的期待就好。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過的很幸福,因為「幸福的本質與物質的關係很小」,幸福不過是平衡好欲望與期待值。

如果自己覺得焦慮,或者不幸福,晚上睡不著覺,那麼不妨思考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期望值超過了能力範圍,行動力下降了?

2.不按照固定的套路出牌。我承認自己是一個無趣的人,但不希望你也是,就像原來我在工作中,同事問我,「今天的妝是不是很漂亮」,我總是按照既定的套路說:「真漂亮」。

然後就收到別人的回懟:「你假不假,切,看都不看就說出口了」,虛偽,女人有的時刻確實很麻煩,不得不承認。

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告訴我,不能這麼聊天,顯得你的情商低,你這樣本質是跳到了「對方期待的那個籠子裡面了」。

我問他那該怎麼回答,他說:「你的回答不要在他既定的期待之內就好」。

比如太陽的後裔中「宋仲基」是這麼回答的:「我的職責是保護老人,孩子和美女」,宋喬慧就說:「很榮幸,我是那三者之一「(潛意識表達),宋仲基沉思了一下說:你不是。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所以你看,本質誇別人漂亮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你確實脾氣大了點,眼睛小了點,鼻子高了點,但是組合起來吧,很漂亮」。

這樣的誇人別人會生氣麼?

顯然不會,反之心理還會很高興,但是也要注意尺度,不能隨意的和女生之間開這種玩笑,但是這種不按照「既定的囚籠」回答的方式可以用在很多場景中,卻值得我們去學習。

核心觀點:

期望越高,快樂指數就越低,保證的話說的越滿,反之「喪」就離你越近。

欲望和期待值是「好朋友」也是「競爭關係」,平衡好兩者能夠提高自身幸福指數,對自己欲望的管理,最高的境界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你我皆共勉。

關於幸會社:

網際網路社群服務品牌,匯聚成長的力量,已經有近1000人找到組織,社群注重於「交流」」對接」「異業合作」等,覆蓋職業包含媒體記者,運營,市場公關,品牌營銷等,職場年輕人的充電站。

相關焦點

  • 婚姻幸福的秘訣是,適當降低期望值
    愛情這種令人嚮往罕見的東西,一旦發生了,就是一份美好的禮物,一個暖心的問候,或是一個心儀的禮物,都是我們期望的美好。可期望太高,往往事與願違,達不到我們預期的美好。個人認為婚姻裡期望值越低,越容易滿足。我們志願者小隊裡有個女強人,所有人都覺得她是我們志願者小隊裡面最幸福的女人。
  • 有人說:半路夫妻就是一個伴,別期望值太高。我不贊同這個觀點
    老年人再婚,要明白:半路夫妻就是個伴,別期望值太高,我不贊同這個觀點。講一個真實的事例:親屬中有一位老人,古稀之年再婚,結為半路夫妻,婚後生活得非常幸福,像又煥發了青春一樣,雖然是半路夫妻,可不光是找了一個伴,而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甜蜜的愛情。
  • 幸福:在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中感悟
    網上一篇談幸福的文章寫道:「你的幸福感和他人無關,和所謂的幸福指數也沒有關係。這兩個係數說明,幸福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沒有脫離社會現實的虛幻的幸福,兩者必須統一起來。    二、幸福指數量化我們的幸福    幸福感是人們對幸福的心理感受和體驗,幸福指數是度量這一感受程度的統計指標。    30多年前,不丹王國的國王提出了「國民幸福總值」的概念,它包括四個要素: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
  • 愛不愛讀書,決定著幸福指數,讀什麼書,關乎著生命覺悟
    1.愛不愛讀書,直接決定著幸福的指數,愛讀什麼書,直接關乎著生活的覺悟。 2.迷茫時,不必恐慌,也不必亂闖,不妨靜下心來,為自己斟一杯孤獨嘗嘗。 3.如果你只知掙扎,命運就會一直纏你,如果你心存不屑,命運不會自討沒趣。
  • 一組冷知識;哪個國家移民幸福指數最高、世界上沒有電的地方
    一,哪個國家移民幸福指數最高。最新一期《世界幸福報告》做了一項有趣的調查,調查將各國本土出生的人口與移民分開調查。調查顯示,芬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居住的地方,不管是在本土還是國外出生的人。(芬蘭女孩)結果顯示,大部分國家中,本土出生人口的幸福指數與移民的幸福指數差別不大,但也不乏裂外。
  • 人性,人性,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
    發生這個事情,要說當時不生氣,那是假的,但是睡一覺醒來,又沒有啥事了,我也很快就想明白了。為什麼借錢給他呢?就是對他還有期望,覺得他會變好,想在他困難的時候力所能及的幫一把。是我對他的期望太高了。只是沒有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段子真的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這可能就是人性。對一個人太好了,他就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不會珍惜。
  • 卡瑪·尤拉:幸福事實上是與社會福祉相關的服務和功能
    還有一點,事實上無論是幸福還是和諧都有自己生存的權利,但是我們之所以對幸福開發出一套指標體系來,是因為這是很重要的,你必須要對幸福有一個量化,要不然你如果沒有一個指標系統或者指數系統,政府的政策認為這是看不到的,所以全球會有各種各樣的指標系統和各種各樣的指標,這些指標會主導政府的角色範圍,比如說來自於聯合國發展署或者聯合國的指標。
  • 幸福存在於思考中,需要智慧與理性,取決於感知能力而非外在條件
    幸福與的激情、情感、欲望、信仰息息相關,與我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息息相關。能夠意識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動物當然也能夠感受到所謂的至樂,但是它們意識不到自己有幸擁有這樣的至樂。幸福是一種與自我意識密切相關的人類情感。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須意識到自身愜意愉悅的狀態,意識到存在的美好時刻是我們得到的益處和生活的饋贈。
  • 國內房價最低的新一線城市,工資和房價成正比,生活幸福指數極高
    如今,買房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關心的問題,高房價讓很多人回頭看,但他們現在買不起的,將來可能買不起,人們積累財富的速度永遠比不上通貨膨脹,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居高不下外,不少新建一線城市的房價在一些地方也被誇大,收入與房價不成正比,購房欲望遙不可及,但是,省會城市的房價要比許多非省會城市的房價便宜
  • 盤點2019年幸福指數排名前十國家的缺點
    聯合國公布的《2019年世界幸福報告》,今年排名前十的國家依次為芬蘭、丹麥、挪威、冰島、荷蘭、瑞士、瑞典、紐西蘭、加拿大和奧地利。所謂幸福指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現有生活的滿足感,並希望保持現有狀態的穩定心情。
  • 心理:有多少你以為會幸福的欲望竟是錯的
    從人一出生,人們就對幸福充滿了嚮往和期待,從十二晌,到滿月酒、抓周,到結婚儀式、六十大壽,到喜喪,從出生到走向死亡,人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障礙,其中一類就是以為如果我得到什麼,我就會幸福。但事實是這樣嗎?小麗22歲,失戀了,已經一個星期沒好好吃東西了。大家都勸她: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別想他了。
  • 柏拉圖《理想國》:不為某個階級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幸福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將人的心靈分為三部分,一為欲望,二為激情,三為理智。欲望是身體最為直接的感受;激情在某些時候能夠超越欲望,與欲望相抗爭而走向理智一邊;理智則作用於頭腦中需要精細思考的推理。想要幸福,就要拋開欲望,只有將個人理想與城邦理想相聯,擁有正義與理智,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 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是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捷徑
    我笑笑,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失望,並不是針對事物的本身,而是我們內心的期望和現實形成的巨大落差,這是最讓人無法接受和釋懷的。曾經有人說過,我最大的期許,就是滿足她的所有期許。當然,他有那個實力說這話。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去滿足另一半的所有期許,是一個很難實現的事情。
  • 感情裡為什么女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幸福?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男孩覺得自己做得足夠好,而女孩仍然不滿意。 其實,表達愛與關懷的方式有很多種。 女人應該明白,也許他對你的愛不是你想要的。也許他對你的關心不是你所期望的,但愛永遠不需要分是非,因為愛就是愛,形式只是點綴。你真正需要關心的是他是否足夠愛你,而不是他愛你的方式。
  • 在生活中保持較低期望值,讓你的人生更輕鬆
    期望值是一個人對某個目標能夠實現的可能性的估計,目標估計越高,並不意味著實現目標的概率就越大,反而會因為不能實現目標而引起失望,增加心理痛苦。生活中人們往往對某些東西抱有較高的期待,但是等到面對時,往往會發現這件東西並沒有給你帶來預期的效果,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會讓人倍感痛苦。
  • 選一個字,測試你未來的婚姻幸福指數!準到爆
    也有人說:婚姻是相濡以沫的幸福!每個人對婚姻的解讀都會不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100個人也會有100種選擇。可無論怎樣,大家對幸福的追求是一致的,結婚都是奔著能夠過得更幸福去的,不是嗎?整體來看,你的婚後生活還是過得挺小資的,沒事的時候出去旅旅遊,周末去網紅店打打卡,朋友圈裡總能看到你曬出的各種美食和美照,讓人心生羨慕。但其實你的心裡,你總覺得婚姻中少了一些甜膩的成分,你們在很多想法和做事方式上都存在差異,你常常糾結TA是否真正適合自己,這也是影響你婚姻幸福指數的主要原因。
  • 鞏固愛情:在婚姻裡,需要縮小期望值,增加現實值
    鞏固愛情:在婚姻裡,需要縮小期望值,增加現實值有這麼一對。戀愛時,各自對對方十分滿意。一下了班就待在一起,分別時總是難捨難分。幾日不見,如隔三秋,不發一封信,也得撥幾個電……他們感到,誰也離不開誰,在一起時,簡直就是一首詩。終於結婚了。
  • 最新世界幸福指數報告出爐,澳洲在全球最幸福國家中排名第12
    近日,聯合國發布了《世界幸福指數報告》,在全球最幸福國家、城市排名中,澳洲表現出色,排在榜單的12位。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該榜單首次對城市排名,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位列第一。
  • 兩口子過日子,提升「幸福指數」的小套路:延遲滿足
    -01-兩口子在一起過日子,並不是搭夥吃飯住宿那麼簡單,婚姻也是基於法律保護基礎的戀愛,得有幸福的體驗才行。那麼,很多人就要問了,幸福究竟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就是去牽著一雙想牽的手,一起走過繁華喧囂,一起守候寂寞孤獨;就是陪著一個想陪的人,高興時就一起笑,傷悲時一起哭;就是重複無聊的日子不乏味,去做著相同的事情不枯燥。」如果,兩口子能在婚姻中有這般體驗,說明你們兩個日子是非常的幸福。
  • 控制好期望值,讓人生驚喜不斷!
    期望值,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具有神奇的力量,控制好自己的期望值,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至少不會失望吧,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期望,我理解為我們對已知或者未知的人或者物的一種希望和期許,不要去管這個理解是否與詞彙釋義相符,因為這是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