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口子過日子,提升「幸福指數」的小套路:延遲滿足

2020-12-05 時光了了

-01-

兩口子在一起過日子,並不是搭夥吃飯住宿那麼簡單,婚姻也是基於法律保護基礎的戀愛,得有幸福的體驗才行。

那麼,很多人就要問了,幸福究竟是什麼?

有人說:「幸福就是去牽著一雙想牽的手,一起走過繁華喧囂,一起守候寂寞孤獨;就是陪著一個想陪的人,高興時就一起笑,傷悲時一起哭;就是重複無聊的日子不乏味,去做著相同的事情不枯燥。」

如果,兩口子能在婚姻中有這般體驗,說明你們兩個日子是非常的幸福。

當然,有的人則認為,婚姻生活本來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一種由濃烈逐漸走向平靜的愛情。

但是,平靜如水的婚姻和幸福並沒有衝突,你沒有在你的小日子裡體會到所謂的美滿,就是因為你們兩口子的「幸福指數」不夠高。

要提升你們之間的幸福指數,就一定要學會這個小套路——延遲滿足。

-02-

所謂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說得簡單些,就是在婚姻中,要為更長遠的未來打算,當下不要愛得太滿。

在婚姻中,無論男女都不能因為愛對方,就把自己所有的好都給到對方。

要知道,你為了對方毫無保留的付出,有時候並不一定會得到對方同等付出,甚至還會讓他只想享受,不想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夫妻相處,正確的做法是,要一點一點慢慢地將你的愛,你的好,你的付出給對方,就像是給對方愛的獎勵一般,並且是要基於對方愛你的前提下。

千萬不要一下就把你全部的好都展現在他面前,人心都是貪得無厭的,得到了很多,就想得到更多,一旦得不到了,就去轉身去其他地方尋找。

-03-

兩口子過日子,一定要學會「延遲滿足」,讓對方的心被你吊著,他才會一直都牽掛著你。

相關焦點

  •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生活過得怎麼樣?
    兩口子都在體制內工作,生活過得怎麼樣?是不是和預期的一樣,生活很幸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一樣幸福。1.兩口子都覺得很滿足,一輩子衣食無憂,平平淡淡過一生。體制內的工作,最大的特徵就是「旱澇保收」!雖然每個月的收入不會很高,但是和一些普通的打工者相比,就好多了,工資高一些,並且每個月都有,不擔心失業的問題。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會很好,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 對寶寶「延遲滿足」,「延遲」和「滿足」缺一不可,你做對了嗎
    為何我會對寶寶有意識地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究竟延遲滿足對寶寶有哪些好處?延遲滿足有哪些好處?大家都想寶寶具有延遲滿足的能力,然而一些家長卻誤解了延遲滿足的真正含義。它要把握兩個關鍵因子:「延遲」「滿足」,暨對寶寶的要求進行「延遲」,又要對寶寶的需求進行「滿足」,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延遲滿足的運用要掌握方法,要注意一些細節。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別再只迷信「延遲滿足」了
    有關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跟30年前的孩子比,自控力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自控力包括控制情緒和支配行動的能力,在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中,參與實驗的孩子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堅持住沒吃棉花糖最後被額外獎勵一顆糖的孩子,另一類是沒等試驗結束就忍不住吃了棉花糖的孩子。
  • 享受即時滿足,拒絕延遲滿足
    一、延遲滿足其實是壓抑當下的欲望,壓抑欲望會引起欲望反彈這是上個世紀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並未就此結束。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的實驗參加者進行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後。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後有更高的體重指數並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問題。而耐心等待的人擁有了更大的成就。這個實驗被大眾所知以後,流傳的越來越廣,甚至被大家奉為真理。
  • 幸福指數: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欲望」和「期望值」太高了
    促使行動力不斷的給予「反饋」(做活動,提高GMV),來滿足欲望(大腦APP),那麼怎麼定義幸福指數呢?就個人而言認為,金錢,愛情,職位,事業等這些都屬於「表面物質」。因為他們都是給APP來服務的,就可以理解為「金錢,愛情,職位,都是短期策略」,這些策略起到的作用,就是瞬間拉高銷量,增長(幸福指數)。這麼一理解,自己的快樂來自於哪裡?
  • 「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道理
    但那種人被淘汰了,活下來的是我們這種不快樂的人,壓抑了欲望種地的,我們是春天種,等好幾個月,秋天吃,這個叫延遲滿足。採集的那個叫即時滿足,我們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培養自己這種延遲獲得滿足的能力。 我們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力已經超過消費能力了,理論上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可以過上即時滿足的人生了,不太需要再延遲滿足自己了。
  • 「延遲滿足」切勿生硬刻意
    後來人們把這種從小時候的自控、自信的小實驗中預測出他長大後個性的效應,稱之為糖果效應。其實,糖果實驗只是個性預測實驗,並不是告訴人們直接通過延遲滿足來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個實驗有個不足就是: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有延遲滿足能力?怎麼讓孩子獲得延遲滿足的能力?如何把握延遲滿足的度?這些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到底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和有著什麼樣的養育方式?
  • 老舊小區有了封閉物業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一個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配套設施更加齊全,服務功能更加便捷的「安全、便民、綠色、整潔、有序」的幸福家園,即將呈現在居民面前。共和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董宇明說,這次改造就居民關心的問題,例如上下水、供暖、環境衛生、出行等方面進行了升級,通過這次改造極大提升了居民們的幸福指數。董宇明介紹,鐵西區共和小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由於經濟情況等限制基礎建設較為不足,存在排水管網不暢、道路安全缺乏保障、小區整體綠化差和健身設施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對居民人居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
  • 挽回前傳:高級的愛情,是懂得掌握延遲的滿足
    「我對你這麼好,你還不懂得滿足?」而能讓你們的感情升溫有效且長久的方法就是——戀愛延遲術!戀愛延遲術的秘訣就是,讓你不要過快的回應他的感情,走進他的套路,而是通過有技巧的把控節奏,一邊吸引他,一邊了解他,最後牢牢抓住他的心。
  • 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延遲滿足嗎」?
    爸爸對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在一所幼兒園做了一個小遊戲,他告訴幼兒園的孩子們:「現在你們面前桌子上的棉花糖是專門給你們吃的,你們可以選擇現在就把他吃掉,也可以選擇等我回來再把棉花糖吃掉,不過如果你們願意等我回來,作為獎勵,我會再給你一顆棉花糖
  • 延遲滿足的謊言,被推翻了
    談到延遲滿足,很多人還知道一個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即,找一組小朋友,面前擺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可以現在吃,也可以在15分鐘後得到2個棉花糖。然後跟蹤這些小朋友的成長軌跡。實驗發現,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長大後意志力更強,學習更好,人生更加成功。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延遲滿足」這個概念,但今天,我們要推翻它。
  • 延遲滿足:厲害的人做事都有「持續」和「穩定性」
    0303「延遲OR滿足,還是做長期主義者」頂級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他們不局限於當中的蒼蠅小利。延遲滿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比較難。延遲滿足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用一次詞彙去形容的話,智遠認為應該叫做:「厚積爆發」。有長期才能打勝帳,不做沒有準備的事情。
  • 不明白心理實驗背後的原理,就別對孩子談什麼「延遲滿足」
    公園裡,一個年輕的媽媽對身邊的小女孩吼道。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媽媽索性不理她,埋著頭在手機上處理工作。過了一會兒,媽媽終於忙完了,起身給孩子買了她一直吵著要買的泡泡槍。小女孩雖然停止了哭泣,可是臉上依然帶著委屈的淚水。
  • 價值投資與延遲滿足
    因此不難看出,價值投資者一般會具備「延遲滿足」這樣一種心理特徵,也就是為了長遠目標和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取向。「延遲滿足」也是一種經過練習可以獲得的心理能力。對價值投資者來講,就是學習克服眼前的困難,並力爭獲取長期收益的能力作者:儒峰
  • 延遲滿足:父母要學會讓孩子經歷風雨,方見彩虹!
    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變得敏感自卑;而且,由於小時候缺乏物質上的滿足,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被上當受騙。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要怎麼做呢?其實,父母可以嘗試一下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孩子提要求,父母可以"將計就計",讓他學會自我控制所謂"延遲滿足",是個體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立刻滿足需求的選擇。
  • 「延遲滿足」的概念,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最近朋友的孩子因為遇到一件事來諮詢小編,也讓小編想到了關於延遲需求滿足的問題,在此,先分享一下這個真實案例:朋友的兒子3歲,行為規矩,很少哭鬧,原來她有一條帶娃的「制勝法寶」:延遲滿足。當她的兒子還是個小嬰兒時,每次想吃奶都要嗓子哭夠3分鐘才會等來媽媽的懷抱;想要某樣玩具,也要等上一會兒才拿得到;想吃零食,必須努力表現才能得到……一個看起來很有自控力的小男生就這樣煉成了有一次我們外出聚餐,孩子看到媽媽走遠,就立刻抓起剛才媽媽不許他吃的零食塞進嘴巴,然後又抓起一把……但是等媽媽回來,兒子又變回乖寶寶的樣子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這就是我們與成功、優秀的人之間的差別:他們懂得「延遲滿足」。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什麼是「延遲滿足」?專業上是這樣解釋的: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簡而言之,延遲滿足反應了一個人抉擇的智慧與格局,反應了一個人的強大自我控制能力。
  • 新新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or聲譽管理
    在後來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然而有疑問提出,自制力,而非戰略策劃能力(strategicreasoning),是否是影響行為的因素之一。但是,在2017-18年間,行為科學和心理學界發生了一場大地震。
  • 心理學家的研究: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對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養育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應該對延遲滿足這個詞不太陌生,但是對延遲滿足的具體的做法和理解,可能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見解。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的話,很多家長以為延遲滿足就是對於孩子的要求拖延滿足。其實這和延遲滿足的本意並不一致,延遲滿足不像字面意思那樣拖延或延後滿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01延遲滿足和自控力的關係延遲滿足可以幫我們培養孩子性格中沉穩的一面,也就需要提升孩子對自我管理的的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