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道理

2020-12-06 騰訊網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是一段壓抑欲望的歷史,我們人類曾經有兩種人,一種是採集文明,今天他餓了,一伸手一個果子,很快樂,他當時就能快樂。但那種人被淘汰了,活下來的是我們這種不快樂的人,壓抑了欲望種地的,我們是春天種,等好幾個月,秋天吃,這個叫延遲滿足。採集的那個叫即時滿足,我們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培養自己這種延遲獲得滿足的能力。

我們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力已經超過消費能力了,理論上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可以過上即時滿足的人生了,不太需要再延遲滿足自己了。我覺得我們現在金融市場前進的方向就是這樣的,大家就是想怎麼樣讓自己現在就賺錢,怎麼樣才能你一買就賺。我也很期待那一天,但是它未必是一個好事。

米蘭小說家昆德拉寫過一個劇本的結尾:

一個人問另一個人說:那我們往哪兒走啊?

另一個人說:說往前走。

那個人說:哪兒是前?

另一個人說:你往哪兒走,都是往前。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笑話,但是印證了股市的一些現象,2015年的牛市那些剛開戶什麼都不懂的散戶,反而比那些老股民賺的更多,什麼股票漲就買什麼,什麼板塊行情好就買什麼板塊。但是,到最後呢?那些「戀戰」的、剛進入市場嘗到甜頭的散戶,最後比那些老股民虧得更多。因為追漲殺跌,今天追這隻虧了幾個點割肉,明天換一隻漲勢好的最後還是割肉,結果沒幾年下來虧了本金的80%甚至更多,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朋友,就算是你2015年高點入場的,虧了不賣拿到現在也不至於虧那麼多,只要你沒踩到雷,比如樂視、暴風等。當然,我也非常不認同買股套了死拿的做法。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大盤在什麼階段,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操作方式,才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把盈利最大化。什麼時候可以死拿?大盤確定見底了,出現了明顯確認性的底部形態是一種,牛市開啟了可以死拿是另一種(牛市行情中不建議頻繁換股,買定兩三隻拿著就行,最差也會給你翻倍行情,買的好還有三五倍甚至十倍的收益)。但是對於目前大盤沒有見底,只是階段性的反彈行情下,我們只能做快進快出的波段行情,低吸高賣反覆做。目前的行情下,追漲必套是肯定的,偶爾蒙對了只是暫時的,況且你也不一定敢全倉買入,何必冒險呢?

今天有個朋友接近漲停板買了一隻股票,盤後問我怎麼辦?如下圖:前期漲幅已經很大了,框框區域的回調階段你要是買入,可能我還能理解,當然這個區域只能是博二浪行情了,只能小倉位操作,但是當你在目前再次上漲且又漲了幾個板的時候追入,我......可能它會成為牛股繼續無節操上漲,但是3000多隻個股裡面,一年能出幾隻牛股?雖然有觀點說中國股市連賭場都不如,但是用賭博的心態去做股票投資,結局會怎麼樣?就如用賭博的心態去打麻將,越打越大,一年下來大家會發現賺錢的是麻將桌(臺費),打麻將的幾乎所有人都是虧錢的。

最後來說說,今天逆市反彈的兩個板塊。算了,不說了。就是上述說的「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問題,有些朋友之前買了,但是有些拿不住已經賣了。一天的走勢說明不了說明,且看後續吧,時間會給出答案。

以上是部分之前文章的連結,還有一些標題沒有註明文中也提到的文章就懶得去翻了,最後一句:學不會延遲滿足,很難炒好股票。主力做一隻個股從建倉到拉升到洗盤到出貨,需要經歷多長時間,很多時候主力建倉期間也會出現虧損,但當拉升起來的那一刻,之前的等待都得到了滿足,巴菲特不也如此嗎?

相關焦點

  • 享受即時滿足,拒絕延遲滿足
    一、延遲滿足其實是壓抑當下的欲望,壓抑欲望會引起欲望反彈這是上個世紀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並未就此結束。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的實驗參加者進行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後。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後有更高的體重指數並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問題。而耐心等待的人擁有了更大的成就。這個實驗被大眾所知以後,流傳的越來越廣,甚至被大家奉為真理。
  • 「延遲滿足」實驗留給我們的啟示
    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即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如果寶寶要什麼,父母馬上給什麼,寶寶很容易養成性格急躁、不會等待、不懂珍惜、不會感恩等不良品性,這樣的孩子不但難以成功,更難以得到快樂。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寶寶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
  • 價值投資與延遲滿足
    另有實驗證實,很快得到的獎勵比延後得到獎勵可以激發更多的多巴胺釋放,也就意味著遠期的獎勵對於即時的獎勵是要打折扣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價值投資者一直佔少數,為何說價值投資是反人性的。因此不難看出,價值投資者一般會具備「延遲滿足」這樣一種心理特徵,也就是為了長遠目標和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取向。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這就是我們與成功、優秀的人之間的差別:他們懂得「延遲滿足」。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什麼是「延遲滿足」?專業上是這樣解釋的: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簡而言之,延遲滿足反應了一個人抉擇的智慧與格局,反應了一個人的強大自我控制能力。
  • 延遲滿足:厲害的人做事都有「持續」和「穩定性」
    延遲滿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比較難。延遲滿足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用一次詞彙去形容的話,智遠認為應該叫做:「厚積爆發」。有長期才能打勝帳,不做沒有準備的事情。
  • 對寶寶「延遲滿足」,「延遲」和「滿足」缺一不可,你做對了嗎
    為何我會對寶寶有意識地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究竟延遲滿足對寶寶有哪些好處?延遲滿足有哪些好處?大家都想寶寶具有延遲滿足的能力,然而一些家長卻誤解了延遲滿足的真正含義。延遲滿足的適用情況1.寶寶具有正常溝通的能力的時候能和家長、大人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能清楚、準確表達自己的要求、需求,在需求不能得到及時滿足時不用通過「大哭大鬧」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和關注。
  • 懂得延遲滿足,你的人生真的就贏了一半嗎
    你點開了好友最新的分享:《張一鳴:延遲滿足感讓成功不會缺席》,又看到一篇《延遲滿足:擁有這種能力,高薪可以遲到,但從不缺席》,回想自己還在為背單詞而苦惱,你喟然長嘆:為什麼懂了那麼多道理,卻連每天打卡都堅持不了?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會很好,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 李誕:延遲滿足對人生很重要!
    曾經那些沒有延遲滿足感的人,都餓死了……網上對此的解釋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 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這些道理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但很多人還是做不到,原因就在於追錯了點。延遲獲得滿足感追求的是「延遲」還是「滿足」?很多時候,當我們聽到一個道理,恰巧這條道理又被大多數人認同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他是真理。
  • 延遲滿足的孩子,是怎樣默默地等待成功的到來的?
    延遲滿足指的是深諳更有價值的結果,而抵禦眼前的誘惑,在等待中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後贏得更多的價值。01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通過對延遲滿足的控制進行預測,看孩子能不能控制短期的欲望,而獲得更長期的能力,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而是金錢、職業、情感方面更多的收穫。03中國文化中有兩個成語是跟延遲滿足相關聯,一個是殺雞取卵,一個是路遙知馬力。殺雞取卵就是及時的滿足,等不到這個雞下蛋了,迫不及待的就把雞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和飲鴆止渴差不多。
  • 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訓練,你用對方法了嗎?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最近看一篇文章其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在了解到延遲滿足可以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後,對孩子事事進行約束,事無巨細通通延遲,甚至包括吃飯,喝水,上廁所,美其名曰延遲滿足。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環境下,他的需求和表現都會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因時因地因人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
  • 中國家長強調「延遲滿足」!卻都把握不好「度」,小心害了孩子
    下面,我想淺談一下關於家長強調讓孩子「延遲滿足"的看法。延遲滿足是如何出現和發展的?延遲滿足的定義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字面上理解是"推遲的滿足感",是社會中的個體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並成功適應社會的發展。即指人們站在一種更加長遠的角度,主動放棄了即時滿足的好處和快感,從而得到更加豐盛、更有價值的結果。
  • 教育陷阱——「延遲滿足」,你還在把它當聖經嗎?
    這是不是意味著"延遲滿足"的效應的確影響了孩子的能力?其實並不是,在幾次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家庭背景和父母本身的特徵才是影響結果的關鍵原因。好比很多父母寧願花大筆擇校費也要把孩子送去好的學校一樣,重點中學和"教育質量"並不相關,只有父母的教育情況,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其他家庭特徵,才會對"教育質量"產生影響。
  • 「延遲滿足」切勿生硬刻意
    其實,糖果實驗只是個性預測實驗,並不是告訴人們直接通過延遲滿足來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個實驗有個不足就是: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有延遲滿足能力?怎麼讓孩子獲得延遲滿足的能力?如何把握延遲滿足的度?這些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到底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和有著什麼樣的養育方式?反而讓很多父母直接用這個結果盲目地刻意地去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
  • 「延遲滿足」的概念,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Q:現在我們都知道無條件滿足對寶寶安全感至關重要,那無條件滿足和延遲需求滿足之間,家長該如何把握呢?媽咪Jane:無條件滿足很重要,延遲滿足也很重要。把握的關鍵是要按照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和大腦發育水平決定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 延遲滿足的魅力
    前兩天坦坦就開始說了,行情必然會發生切換,所以道理是非常簡單,就是這樣的一個規律。當行情發生一個證據大的震蕩的時候,它的主力其實已經開始進行了一些調倉換股,前期大幅上漲的基本上也就暫時要歇火了,不管它以後怎麼樣,暫時歇火是肯定的了。
  • 兩口子過日子,提升「幸福指數」的小套路:延遲滿足
    但是,平靜如水的婚姻和幸福並沒有衝突,你沒有在你的小日子裡體會到所謂的美滿,就是因為你們兩口子的「幸福指數」不夠高。要提升你們之間的幸福指數,就一定要學會這個小套路——延遲滿足。-02-所謂「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說得簡單些,就是在婚姻中,要為更長遠的未來打算
  • 延遲滿足的謊言,被推翻了
    談到延遲滿足,很多人還知道一個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即,找一組小朋友,面前擺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可以現在吃,也可以在15分鐘後得到2個棉花糖。然後跟蹤這些小朋友的成長軌跡。實驗發現,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長大後意志力更強,學習更好,人生更加成功。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延遲滿足」這個概念,但今天,我們要推翻它。
  • 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延遲滿足嗎」?
    爸爸對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在一所幼兒園做了一個小遊戲,他告訴幼兒園的孩子們:「現在你們面前桌子上的棉花糖是專門給你們吃的,你們可以選擇現在就把他吃掉,也可以選擇等我回來再把棉花糖吃掉,不過如果你們願意等我回來,作為獎勵,我會再給你一顆棉花糖
  • 不一樣的心理學:延遲滿足效應,自律和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才得知前三十年算是白活了,原來小天比我和小武有結果是因為「延遲滿足效應」在其中發揮作用。很多人沒有結果,是因為在本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和舒服,為了滿足自己的一時欲望和需求而過度的揮霍。自制力是延遲滿足的表現自制力,即面對誘惑和衝動時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能力,是延遲滿足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