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是一段壓抑欲望的歷史,我們人類曾經有兩種人,一種是採集文明,今天他餓了,一伸手一個果子,很快樂,他當時就能快樂。但那種人被淘汰了,活下來的是我們這種不快樂的人,壓抑了欲望種地的,我們是春天種,等好幾個月,秋天吃,這個叫延遲滿足。採集的那個叫即時滿足,我們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培養自己這種延遲獲得滿足的能力。
我們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力已經超過消費能力了,理論上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可以過上即時滿足的人生了,不太需要再延遲滿足自己了。我覺得我們現在金融市場前進的方向就是這樣的,大家就是想怎麼樣讓自己現在就賺錢,怎麼樣才能你一買就賺。我也很期待那一天,但是它未必是一個好事。
米蘭小說家昆德拉寫過一個劇本的結尾:
一個人問另一個人說:那我們往哪兒走啊?
另一個人說:說往前走。
那個人說:哪兒是前?
另一個人說:你往哪兒走,都是往前。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笑話,但是印證了股市的一些現象,2015年的牛市那些剛開戶什麼都不懂的散戶,反而比那些老股民賺的更多,什麼股票漲就買什麼,什麼板塊行情好就買什麼板塊。但是,到最後呢?那些「戀戰」的、剛進入市場嘗到甜頭的散戶,最後比那些老股民虧得更多。因為追漲殺跌,今天追這隻虧了幾個點割肉,明天換一隻漲勢好的最後還是割肉,結果沒幾年下來虧了本金的80%甚至更多,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朋友,就算是你2015年高點入場的,虧了不賣拿到現在也不至於虧那麼多,只要你沒踩到雷,比如樂視、暴風等。當然,我也非常不認同買股套了死拿的做法。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大盤在什麼階段,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操作方式,才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把盈利最大化。什麼時候可以死拿?大盤確定見底了,出現了明顯確認性的底部形態是一種,牛市開啟了可以死拿是另一種(牛市行情中不建議頻繁換股,買定兩三隻拿著就行,最差也會給你翻倍行情,買的好還有三五倍甚至十倍的收益)。但是對於目前大盤沒有見底,只是階段性的反彈行情下,我們只能做快進快出的波段行情,低吸高賣反覆做。目前的行情下,追漲必套是肯定的,偶爾蒙對了只是暫時的,況且你也不一定敢全倉買入,何必冒險呢?
今天有個朋友接近漲停板買了一隻股票,盤後問我怎麼辦?如下圖:前期漲幅已經很大了,框框區域的回調階段你要是買入,可能我還能理解,當然這個區域只能是博二浪行情了,只能小倉位操作,但是當你在目前再次上漲且又漲了幾個板的時候追入,我......可能它會成為牛股繼續無節操上漲,但是3000多隻個股裡面,一年能出幾隻牛股?雖然有觀點說中國股市連賭場都不如,但是用賭博的心態去做股票投資,結局會怎麼樣?就如用賭博的心態去打麻將,越打越大,一年下來大家會發現賺錢的是麻將桌(臺費),打麻將的幾乎所有人都是虧錢的。
最後來說說,今天逆市反彈的兩個板塊。算了,不說了。就是上述說的「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問題,有些朋友之前買了,但是有些拿不住已經賣了。一天的走勢說明不了說明,且看後續吧,時間會給出答案。
以上是部分之前文章的連結,還有一些標題沒有註明文中也提到的文章就懶得去翻了,最後一句:學不會延遲滿足,很難炒好股票。主力做一隻個股從建倉到拉升到洗盤到出貨,需要經歷多長時間,很多時候主力建倉期間也會出現虧損,但當拉升起來的那一刻,之前的等待都得到了滿足,巴菲特不也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