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與延遲滿足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博客

人的大腦中有一種神經遞質叫「多巴胺」,它的迴路有點像大腦的「貨幣」,自帶一種獎勵機制。

如果人在做某件事情時可以讓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那麼就容易喜歡上這件事情,比如一些個人愛好以及成癮行為。

另有實驗證實,很快得到的獎勵比延後得到獎勵可以激發更多的多巴胺釋放,也就意味著遠期的獎勵對於即時的獎勵是要打折扣的。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價值投資者一直佔少數,為何說價值投資是反人性的。

因此不難看出,價值投資者一般會具備「延遲滿足」這樣一種心理特徵,也就是為了長遠目標和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取向。

「延遲滿足」也是一種經過練習可以獲得的心理能力。對價值投資者來講,就是學習克服眼前的困難,並力爭獲取長期收益的能力

作者:儒峰

相關焦點

  • 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才是最後贏家
    長期投資與價值投資密不可分,長期價值投資的核心要義在於,在你的安全邊際內,用便宜的價格買好貨(好公司),並長期持有它,行業和賽道護城河的選擇是關鍵。價值投資——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在於,用便宜的價格買好貨。
  • 「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道理
    但那種人被淘汰了,活下來的是我們這種不快樂的人,壓抑了欲望種地的,我們是春天種,等好幾個月,秋天吃,這個叫延遲滿足。採集的那個叫即時滿足,我們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培養自己這種延遲獲得滿足的能力。 我們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力已經超過消費能力了,理論上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可以過上即時滿足的人生了,不太需要再延遲滿足自己了。
  • 對寶寶「延遲滿足」,「延遲」和「滿足」缺一不可,你做對了嗎
    文|皮球兒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延遲滿足是指個體自身為了能得到自我認為更加有價值、更有意義、更加有分量的目標、結果時而放棄眼前的選擇的行為,這種行為體現出個體在「等待」中表現出的自我控制能力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會很好,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 延遲滿足的孩子,是怎樣默默地等待成功的到來的?
    延遲滿足指的是深諳更有價值的結果,而抵禦眼前的誘惑,在等待中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後贏得更多的價值。01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通過對延遲滿足的控制進行預測,看孩子能不能控制短期的欲望,而獲得更長期的能力,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而是金錢、職業、情感方面更多的收穫。03中國文化中有兩個成語是跟延遲滿足相關聯,一個是殺雞取卵,一個是路遙知馬力。殺雞取卵就是及時的滿足,等不到這個雞下蛋了,迫不及待的就把雞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和飲鴆止渴差不多。
  • 「延遲滿足」切勿生硬刻意
    其實,糖果實驗只是個性預測實驗,並不是告訴人們直接通過延遲滿足來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個實驗有個不足就是: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有延遲滿足能力?怎麼讓孩子獲得延遲滿足的能力?如何把握延遲滿足的度?這些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到底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和有著什麼樣的養育方式?反而讓很多父母直接用這個結果盲目地刻意地去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
  • 享受即時滿足,拒絕延遲滿足
    一、延遲滿足其實是壓抑當下的欲望,壓抑欲望會引起欲望反彈這是上個世紀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並未就此結束。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的實驗參加者進行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後。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後有更高的體重指數並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問題。而耐心等待的人擁有了更大的成就。這個實驗被大眾所知以後,流傳的越來越廣,甚至被大家奉為真理。
  • 李誕:延遲滿足對人生很重要!
    李誕在《奇葩說》裡曾經說過:「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怎麼培養自己獲得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什麼是延遲滿足呢?怎麼就上升到整個人類歷史文明的程度了?曾經那些沒有延遲滿足感的人,都餓死了……網上對此的解釋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 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 延遲滿足的魅力
    今天坦坦想強調的一點是其實在投資的時候,你們要遵循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我們把它稱之為延後滿足,什麼叫延後滿足?我賺錢就是一種滿足,對不對?但是你們不要把當下急著賺錢作為一種目標,很多事情你要把它延後,要從長期的思維角度來看這些問題。
  • 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訓練,你用對方法了嗎?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最近看一篇文章其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在了解到延遲滿足可以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後,對孩子事事進行約束,事無巨細通通延遲,甚至包括吃飯,喝水,上廁所,美其名曰延遲滿足。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環境下,他的需求和表現都會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因時因地因人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這就是我們與成功、優秀的人之間的差別:他們懂得「延遲滿足」。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什麼是「延遲滿足」?專業上是這樣解釋的: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簡而言之,延遲滿足反應了一個人抉擇的智慧與格局,反應了一個人的強大自我控制能力。
  • 懂得延遲滿足,你的人生真的就贏了一半嗎
    市面上有許多吹噓「延遲滿足能力」的文章,他們告訴你,做到延遲滿足,你的人生就贏了一半;不懂延遲滿足,你才會過著失控的人生。但大家其實,都誤解了「延遲滿足」。
  • 教育陷阱——「延遲滿足」,你還在把它當聖經嗎?
    "能夠等待、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就會走向成功!"於是乎,"延遲滿足"如同聖經一樣被廣大家長趨之若鶩,奉為圭臬。然而,這卻讓家長們陷入一個教育陷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他們認為只要"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就能培養一個有自控力、有遠見的優秀孩子。
  • 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延遲滿足嗎」?
    爸爸對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在一所幼兒園做了一個小遊戲,他告訴幼兒園的孩子們:「現在你們面前桌子上的棉花糖是專門給你們吃的,你們可以選擇現在就把他吃掉,也可以選擇等我回來再把棉花糖吃掉,不過如果你們願意等我回來,作為獎勵,我會再給你一顆棉花糖
  • 延遲滿足的謊言,被推翻了
    談到延遲滿足,很多人還知道一個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即,找一組小朋友,面前擺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可以現在吃,也可以在15分鐘後得到2個棉花糖。然後跟蹤這些小朋友的成長軌跡。實驗發現,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長大後意志力更強,學習更好,人生更加成功。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延遲滿足」這個概念,但今天,我們要推翻它。
  • 「延遲滿足」實驗留給我們的啟示
    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即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如果寶寶要什麼,父母馬上給什麼,寶寶很容易養成性格急躁、不會等待、不懂珍惜、不會感恩等不良品性,這樣的孩子不但難以成功,更難以得到快樂。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寶寶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
  • 心理學家的研究: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對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養育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應該對延遲滿足這個詞不太陌生,但是對延遲滿足的具體的做法和理解,可能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見解。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的話,很多家長以為延遲滿足就是對於孩子的要求拖延滿足。其實這和延遲滿足的本意並不一致,延遲滿足不像字面意思那樣拖延或延後滿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01延遲滿足和自控力的關係延遲滿足可以幫我們培養孩子性格中沉穩的一面,也就需要提升孩子對自我管理的的自控能力。
  • 兩口子過日子,提升「幸福指數」的小套路:延遲滿足
    要提升你們之間的幸福指數,就一定要學會這個小套路——延遲滿足。-02-所謂「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說得簡單些,就是在婚姻中,要為更長遠的未來打算
  • 「延遲滿足」的概念,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最近朋友的孩子因為遇到一件事來諮詢小編,也讓小編想到了關於延遲需求滿足的問題,在此,先分享一下這個真實案例:朋友的兒子3歲,行為規矩,很少哭鬧,原來她有一條帶娃的「制勝法寶」:延遲滿足。這一切,都是那個被誤讀的「延遲滿足」惹出的禍。「延遲滿足」能否有效的秘訣,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 延遲滿足:厲害的人做事都有「持續」和「穩定性」
    延遲滿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比較難。延遲滿足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用一次詞彙去形容的話,智遠認為應該叫做:「厚積爆發」。有長期才能打勝帳,不做沒有準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