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指的是深諳更有價值的結果,而抵禦眼前的誘惑,在等待中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後贏得更多的價值。
01
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他們從幼兒園裡找來幾十個小朋友,讓他們單獨呆在一個小房間裡,桌子上的託盤裡有棉花糖、曲奇餅乾,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立刻吃掉,如果能夠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結果大多數的孩子都沒有堅持到三分鐘就放棄了,1/3的孩子等到了研究人員回來,差不多是15分鐘。
之後米歇爾繼續追蹤這些孩子的成長。當他們上學後,當年三分鐘以內就吃掉託盤裡的棉花糖和餅乾的孩子,他們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都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成績分數也較低,難以面對壓力,注意力不集中,也很難維持友誼。
02
而那些可以等15分鐘吃糖的孩子,比三分鐘以內吃糖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等到這些孩子35歲,再做調查,三分鐘以內吃糖的孩子,他們會有不同程度的物質成癮和體重超標的問題,比如嗜菸酒、亞健康。而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他們有更優質的生活。
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智商的高低對人成功的影響,米歇爾的棉花糖測試,其實是測試自我控制能力,這項能力能夠讓孩子去尋找,對自己更有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通過對延遲滿足的控制進行預測,看孩子能不能控制短期的欲望,而獲得更長期的能力,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而是金錢、職業、情感方面更多的收穫。
03
中國文化中有兩個成語是跟延遲滿足相關聯,一個是殺雞取卵,一個是路遙知馬力。殺雞取卵就是及時的滿足,等不到這個雞下蛋了,迫不及待的就把雞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和飲鴆止渴差不多。路遙知馬力指的是通過遙遠的旅途就知道這是不是一匹好馬。
如果一個人有一匹馬,這是他唯一的資源了。那麼及時滿足和延時滿足的人,對這匹馬就會是兩種不同的結果。即使滿足的人,他需要立刻地滿足,他就會把馬殺了,這樣他就會獲得馬肉。
而延遲滿足的人,他騎著馬趕路,發現這是一匹千裡馬,於是他把這匹千裡馬賣了一個好價錢,他用這些錢去做生意,又賺了好多錢,買房、買地,過上了好日子。
這就是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兩種人的人生選擇。
04
延遲滿足,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是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呢?
首先在孩子嬰幼兒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培養等待會獲得更多的意識。
第二,轉移注意力。願意等待的孩子,他們不是一直盯著棉花糖,在那兒咽口水,而是捂住自己的眼睛,或者做其他的事情,唱歌、跳舞、捉迷藏,暫時忘記棉花糖。
第三,心理暗示。在心理上改變棉花糖的存在,讓孩子把棉花糖想像成,天上飄下來的一朵雲,一朵落在盤子上的雲。這種心理上的轉移,可以有效地降低孩子對於棉花糖的欲望。
第四,獲得意義感。每年至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獲得做人的價值感。比如把零用錢攢起來,買自己喜歡的書、去旅行、給孤兒院的小朋友送文具。
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孩子獲得延遲滿足的能力。讓孩子可以自己控制,慢慢成功的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