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160字,閱讀時間約4.0分鐘
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通過實驗再加上十幾年的跟蹤得出結論:那些能夠為了獲得更多的糖果而願意等待更久的孩子,比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個實驗是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經典實驗,被很多教材和研究者視為真理。並且認為,孩子的延遲能力越強,越容易取得成功。但在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時,還是有很多事情要注意的。
延遲滿足要選對時機
當時的延遲滿足實驗,是選擇十幾位四歲左右的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房間裡,給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有糖果、棉花糖、餅乾和曲奇等,這些是該年齡段的孩子,最喜歡的食物。
4歲左右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為了讓實驗繼續進行,有的孩子轉身,有的孩子捂住眼睛,有的孩子自言自語,有的孩子唱歌,用來消磨時光,和克制自己的欲望。
而我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時,也應該選對年齡段,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進行,而不是成年後。
另外,延遲滿足應該有所選擇,在孩子學習新知識、新本領,以及面對一些新事物時開展。
哈佛大學調查表明,很多富家子弟很不成功,而很多出身貧寒的人反而很成功。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有錢人家的孩子,想要的唾手可得,他們的快樂感十分短暫,更不懂得珍惜;而家境貧寒的孩子,則由於不能及時得到父母的滿足,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在過程中得到了滿足感,實現後也會覺得很珍惜,幸福感強烈。
所以說,幼年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幼年時我們對孩子採取什麼樣的教育,也決定了他們長大後,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從三方面入手,不該滿足時別隨意!
延遲滿足看起來是百利無一害的事情,但其實,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延遲後滿足。比如孩子要吃零食,孩子要去做相對危險的動作。這時候的延遲滿足,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是要正面跟孩子溝通,並且說明情況,不該滿足時別隨意!
一方面:轉移注意力,讓孩子自己動手思考或動手做事。
我看到一位四歲左右耳孩子,跟媽媽鬧著要吃糖,媽媽沒有給買,就哭著鬧著,要讓媽媽馬上就給買!
我看到媽媽很耐心的跟他說,寶貝你等下,媽媽現在在買菜,我們一起買完菜就去買。接下來孩子就開始擦乾眼淚,跟著媽媽選蔬菜。等她們買完蔬菜,好像已經忘了要吃糖的事情,走到收銀臺,孩子才想起來,媽媽轉身給孩子買了一小塊糖,帶著他離開了。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但並不拒絕他。這樣他在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會跟著家長的節奏走。不管是幫忙買菜,還是做其他事情。
二方面:選擇法推遲孩子的及時需求。
大寶比較吃這一套,有時候讓他寫作業,他就是不想寫。我會跟他說:
選項一:你可以現在去玩,然後回來寫作業,但晚飯也可能沒有的吃。因為我們大家都忙完了準備吃飯,你去玩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吃完了。
選項二:先看動畫片,再吃飯,最後寫作業,寫完了媽媽陪你去玩一會兒。但這你一周內,都不能看動畫片了,我們之前約定的特權只有這一次機會的。
選項三:先寫作業,然後吃飯,最後去玩,否則,你周末的跆拳道班就要被暫停2周,沒辦法跟其他人一起參加考級。因為沒誠信的孩子,需要受到懲罰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讓孩子權衡,反覆,並且提醒他,一周不能看動畫片,兩周不能去跆拳道班,你要考慮好哦!並且給出時間,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給出答案。
Tips:在應用選擇法的時候,準備幾個可以讓孩子選擇,且著急要實現的需求,穿插在其中。這樣的需求也要設置條件,讓孩子不得不去選擇其他的選項。他自己做出的選擇,就沒辦法反悔了。
三方面:用堅定的目光或手勢拒絕他。
有些時候,孩子會提一些無關緊要的需求,其實不必費力氣去勸說,或者讓他做出選擇。你只要不吱聲,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他就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
比如大寶寫作業,經常會寫著就想離開,找東西吃,或者去玩。我只是看著他,並不吱聲,他看到我堅定的眼神,就會知道,這樣做不對,馬上回來了。
這時候我會馬上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寫完作業也會給予小獎勵,比如原來是一朵小紅花,這次可能是兩朵。
延遲滿足得當,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堅定的基礎。
為什麼我這裡會用得當呢?源於上面的幾個例子,並非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延遲滿足,而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第三方面,我寫了要堅定的拒絕孩子。適當的延遲滿足,可以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堅定的基礎。
有研究表明,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能很好的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且具有較強的自信心。
這些良好的質素,會讓孩子在未來,更容易發展出優於其他人的社會競爭力、效率等。
我們常常說,不貪不婪為聖人也。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也會更用心呵護自己擁有的,學會適當滿足,情緒不會被自己的欲望隨意支配。
身邊有位同事,多年都是在一家公司任職,總會被我們這些自己創業的夥伴嬉笑:是不是沒追求啊?其實,人家只是滿足現在的生活狀態,並且用心做好了工作中的每件小事情,聽說最近已經是總監了,年薪200w以上。比我們這些自己創業的人,獲得的收入並不少,而且人家還是穩定,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
Tips:不被別人的想法左右,也是延遲滿足能力強的人,身上明顯的特質。
枕邊育兒寄語:
適當的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感,能讓孩子笑對人生,且能在我們已經年老、無力幫助他們的時候,仍然能很好的顧好生活和工作。就像那句話說的:「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不是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過度滿足孩子,後果家人無法承擔!4個要點讓孩子體會滿足的快樂
孩子做事情總是磨磨蹭蹭,4招擺平「拖延症」,一治一個準兒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