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直接拒絕不可行,選準時機是關鍵!

2021-01-15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2160字,閱讀時間約4.0分鐘

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通過實驗再加上十幾年的跟蹤得出結論:那些能夠為了獲得更多的糖果而願意等待更久的孩子,比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個實驗是發展心理學研究中的經典實驗,被很多教材和研究者視為真理。並且認為,孩子的延遲能力越強,越容易取得成功。但在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時,還是有很多事情要注意的。

延遲滿足要選對時機

當時的延遲滿足實驗,是選擇十幾位四歲左右的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房間裡,給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有糖果、棉花糖、餅乾和曲奇等,這些是該年齡段的孩子,最喜歡的食物。

4歲左右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為了讓實驗繼續進行,有的孩子轉身,有的孩子捂住眼睛,有的孩子自言自語,有的孩子唱歌,用來消磨時光,和克制自己的欲望。

而我們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時,也應該選對年齡段,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進行,而不是成年後。

另外,延遲滿足應該有所選擇,在孩子學習新知識、新本領,以及面對一些新事物時開展。

哈佛大學調查表明,很多富家子弟很不成功,而很多出身貧寒的人反而很成功。通過進一步調查發現,有錢人家的孩子,想要的唾手可得,他們的快樂感十分短暫,更不懂得珍惜;而家境貧寒的孩子,則由於不能及時得到父母的滿足,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在過程中得到了滿足感,實現後也會覺得很珍惜,幸福感強烈。

所以說,幼年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幼年時我們對孩子採取什麼樣的教育,也決定了他們長大後,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從三方面入手,不該滿足時別隨意!

延遲滿足看起來是百利無一害的事情,但其實,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延遲後滿足。比如孩子要吃零食,孩子要去做相對危險的動作。這時候的延遲滿足,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是要正面跟孩子溝通,並且說明情況,不該滿足時別隨意!

一方面:轉移注意力,讓孩子自己動手思考或動手做事。

我看到一位四歲左右耳孩子,跟媽媽鬧著要吃糖,媽媽沒有給買,就哭著鬧著,要讓媽媽馬上就給買!

我看到媽媽很耐心的跟他說,寶貝你等下,媽媽現在在買菜,我們一起買完菜就去買。接下來孩子就開始擦乾眼淚,跟著媽媽選蔬菜。等她們買完蔬菜,好像已經忘了要吃糖的事情,走到收銀臺,孩子才想起來,媽媽轉身給孩子買了一小塊糖,帶著他離開了。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但並不拒絕他。這樣他在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會跟著家長的節奏走。不管是幫忙買菜,還是做其他事情。

二方面:選擇法推遲孩子的及時需求。

大寶比較吃這一套,有時候讓他寫作業,他就是不想寫。我會跟他說:

選項一:你可以現在去玩,然後回來寫作業,但晚飯也可能沒有的吃。因為我們大家都忙完了準備吃飯,你去玩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吃完了。

選項二:先看動畫片,再吃飯,最後寫作業,寫完了媽媽陪你去玩一會兒。但這你一周內,都不能看動畫片了,我們之前約定的特權只有這一次機會的。

選項三:先寫作業,然後吃飯,最後去玩,否則,你周末的跆拳道班就要被暫停2周,沒辦法跟其他人一起參加考級。因為沒誠信的孩子,需要受到懲罰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讓孩子權衡,反覆,並且提醒他,一周不能看動畫片,兩周不能去跆拳道班,你要考慮好哦!並且給出時間,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給出答案。

Tips:在應用選擇法的時候,準備幾個可以讓孩子選擇,且著急要實現的需求,穿插在其中。這樣的需求也要設置條件,讓孩子不得不去選擇其他的選項。他自己做出的選擇,就沒辦法反悔了。

三方面:用堅定的目光或手勢拒絕他。

有些時候,孩子會提一些無關緊要的需求,其實不必費力氣去勸說,或者讓他做出選擇。你只要不吱聲,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他就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

比如大寶寫作業,經常會寫著就想離開,找東西吃,或者去玩。我只是看著他,並不吱聲,他看到我堅定的眼神,就會知道,這樣做不對,馬上回來了。

這時候我會馬上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寫完作業也會給予小獎勵,比如原來是一朵小紅花,這次可能是兩朵。

延遲滿足得當,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堅定的基礎。

為什麼我這裡會用得當呢?源於上面的幾個例子,並非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要延遲滿足,而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第三方面,我寫了要堅定的拒絕孩子。適當的延遲滿足,可以為孩子的將來,打下堅定的基礎。

有研究表明,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兒童,能很好的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且具有較強的自信心。

這些良好的質素,會讓孩子在未來,更容易發展出優於其他人的社會競爭力、效率等。

我們常常說,不貪不婪為聖人也。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也會更用心呵護自己擁有的,學會適當滿足,情緒不會被自己的欲望隨意支配。

身邊有位同事,多年都是在一家公司任職,總會被我們這些自己創業的夥伴嬉笑:是不是沒追求啊?其實,人家只是滿足現在的生活狀態,並且用心做好了工作中的每件小事情,聽說最近已經是總監了,年薪200w以上。比我們這些自己創業的人,獲得的收入並不少,而且人家還是穩定,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

Tips:不被別人的想法左右,也是延遲滿足能力強的人,身上明顯的特質。

枕邊育兒寄語:

適當的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感,能讓孩子笑對人生,且能在我們已經年老、無力幫助他們的時候,仍然能很好的顧好生活和工作。就像那句話說的:「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不是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過度滿足孩子,後果家人無法承擔!4個要點讓孩子體會滿足的快樂

孩子做事情總是磨磨蹭蹭,4招擺平「拖延症」,一治一個準兒

4歲寶寶和玩具說話?心理學家:外部語言正轉向內部語言,別擔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讓孩子養花,比養寵物好?有利於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培養孩子願意為了糖果而多等這15分鐘呢?利用延遲了一周,讓孩子分分鐘變得有耐心。很多能力都是需要後天培養才有的。而延遲滿足能力。恰是孩子。最最需要的。那是什麼延遲滿足呢?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的大概一些是一種。
  • 家長要學會延遲滿足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受益終身!
    實驗結果表明,那些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更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可以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目標而主動放棄即時獲得滿足。這些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上有著明顯的較強的自我控制力,他們的注意力也就更為集中。
  • 或是延遲滿足能力「搞的鬼」
    我們在商場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為了實現某個目的,比如得到某件玩具,常常會不顧一切地撒潑打滾,不少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心理,或者為了耳根子清淨,總是想方設法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但這種有求必應的方式,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 對寶寶「延遲滿足」,「延遲」和「滿足」缺一不可,你做對了嗎
    2.孩子學會自我控制當寶寶逐漸適應「不是提了要求就能滿足」的生活時,面對拒絕、生活上的挫折,寶寶會控制自己的要求和需求,不會內心煩躁、易怒,心理承受能力也會隨之增強,從而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3.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具備延遲滿足能力越強的孩子,在今後能更好的應對生活、工作上的問題,表現出比延遲滿足能力弱的孩子更強的社會競爭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對生活挫折能力,更容易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 「延遲滿足」切勿生硬刻意
    其實,糖果實驗只是個性預測實驗,並不是告訴人們直接通過延遲滿足來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個實驗有個不足就是: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有延遲滿足能力?怎麼讓孩子獲得延遲滿足的能力?如何把握延遲滿足的度?這些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到底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和有著什麼樣的養育方式?反而讓很多父母直接用這個結果盲目地刻意地去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
  • 享受即時滿足,拒絕延遲滿足
    一、延遲滿足其實是壓抑當下的欲望,壓抑欲望會引起欲望反彈這是上個世紀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並未就此結束。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的實驗參加者進行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後。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後有更高的體重指數並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問題。而耐心等待的人擁有了更大的成就。這個實驗被大眾所知以後,流傳的越來越廣,甚至被大家奉為真理。
  •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盲目延遲滿足不可取,做好這5點才重要!
    在發展心理學中,延遲滿足是一種個人能力,反映了一個人的自我控制或克制欲望的能力,指一個人能夠等待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再做想做的事情。並不僅僅是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更不應該被簡單地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如果父母總是讓孩子抵制誘惑,不滿足孩子,並想通過此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他們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不在乎自己的想法、需求和願望,久而久之會覺得父母不值得信任,也不再找父母要東西,因為孩子認為父母肯定不會滿足自己。
  • 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訓練,你用對方法了嗎?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延遲滿足"不是單純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 延遲滿足:父母要學會讓孩子經歷風雨,方見彩虹!
    一家一味地滿足孩子,孩子就一味地索取,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一定會買給自己的。這一次可能是40元一斤的草莓,下次可能就是400元、4000元的玩具。這個時候,家長又該怎麼辦呢?是繼續硬著頭皮給孩子買,還是狠心拒絕?其次,狠心拒絕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許多父母不願意面對這樣的難題,就是不想傷害孩子。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一旦拒絕,孩子肯定會很傷心。
  • 1歲前孩子訓練延遲滿足,對培養注意力大有好處
    前面一些課程,我們聊了很多關於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接下來更新的這兩篇文章,我想和你聊兩個可能有些陌生的概念,分別是「延遲滿足」和「及時滿足」,作為課程彩蛋,送給你。為什麼會聊這個呢?因為在我看來,這兩節課特別重要,它關係到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建立規矩以及跟孩子之間的界限問題,這節課主要說說「延遲滿足」。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待他離開十到十五分鐘返回時,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拿到糖後馬上吃掉,三分之一的孩子開始堅持,但忍耐不住放棄等待,最後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得到了第二塊糖的獎勵。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
  • 中國家長強調「延遲滿足」!卻都把握不好「度」,小心害了孩子
    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把握好"延遲滿足"的度,增強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下面,我想淺談一下關於家長強調讓孩子「延遲滿足"的看法。延遲滿足是如何出現和發展的?把握好"延遲滿足"的度,那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家長們得知道,"延遲滿足"其實在許多時候是個好東西,但我們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需要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同時,在鍛鍊"延遲滿足"時,我們首先得思考,這是為了什麼?
  • 延遲滿足是把雙刃劍,正確引導非常關鍵,這幾點家長必須掌握好
    197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附屬幼兒園開展了「延遲滿足」實驗,實驗人員為四歲的兒童準備了軟糖,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當每一個孩子面前都有一塊軟糖時,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可以吃糖,但一次只能吃一塊,如果再多吃一塊,時間過了20分鐘,就可以吃兩塊了。自然地,許多孩子都想吃兩顆糖,這要看誰的控制能力更強。
  • 孩子平時不自律?試試「延遲滿足法」,4步幫你培養自律娃
    近期有網友給我留言,孩子不自律的問題困擾著寶媽們。縱觀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無不有著超強的自律意識,因此培養孩子自律意識勢在必行,今天欣欣媽給大家介紹一種幫助孩子培養自律意識的有效方法:延遲滿足法。延遲滿足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寶寶在困難面前克制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現延遲滿足法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米卡爾在史丹福大學附屬幼兒園對小朋友進行了一次「糖果誘惑」的實驗。給每個小朋友分發1塊糖,並告知孩子們他們可以選擇立即吃掉這顆糖,但是如果不吃掉等我回來,就能多得一塊糖果,到時候一起吃掉。
  • 這個能力都關係到人類發展了?李誕:延遲滿足對人生很重要!
    李誕在《奇葩說》裡曾經說過:「我們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怎麼培養自己獲得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什麼是延遲滿足呢?怎麼就上升到整個人類歷史文明的程度了?就像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這種概念,對於孩子想要的玩具,想要學的愛好,習慣性地先去拒絕,告訴孩子要獲得一些等價交換之後,才會答應。但優家教育創始人吳臻老師則這樣說:我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沒有很好的延遲滿足的能力,是因為他從未沒很好的滿足過。
  • 「延遲滿足」的概念,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Q:現在我們都知道無條件滿足對寶寶安全感至關重要,那無條件滿足和延遲需求滿足之間,家長該如何把握呢?媽咪Jane:無條件滿足很重要,延遲滿足也很重要。把握的關鍵是要按照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和大腦發育水平決定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說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不過,研究發現,似乎大多數家長對於「棉花糖實驗」並未真正的理解透徹,它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的神奇!1、「棉花糖」實驗是什麼?
  • 延遲滿足的孩子,是怎樣默默地等待成功的到來的?
    延遲滿足指的是深諳更有價值的結果,而抵禦眼前的誘惑,在等待中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後贏得更多的價值。01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智商的高低對人成功的影響,米歇爾的棉花糖測試,其實是測試自我控制能力,這項能力能夠讓孩子去尋找,對自己更有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通過對延遲滿足的控制進行預測,看孩子能不能控制短期的欲望,而獲得更長期的能力,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而是金錢、職業、情感方面更多的收穫。
  • 孩子哭也不能抱?「延遲滿足」已被推翻,「及時回應」應上線
    說完媽媽就說了孩子一下,你這死孩子,媽媽都是為你好,要是你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會把你慣壞的,媽媽那是在培養你的自控力,長大了你就會感謝我的,媽媽得意的說,說完拉做孩子走遠了。看完這一幕,心裡一陣心疼,心疼這位孩子,從小在要媽媽得管控下生活,他是想培養孩子得自控力,但是孩子還是太小了,只有三歲,三歲的孩子懂什麼呢?
  • 「延遲滿足」孩子好處多,但卻不適用這個年齡段的小寶寶,爸媽莫要...
    而很有耐心的「延遲者」則有更強的適應能力,且擁有冒險精神,個性大都比較獨立、自信。而在學業方面,後者的平均水平更是更勝一籌。 通過「延遲滿足」這個實驗可以看出:懂得自我控制欲望的孩子,在未來人生發展的道路上以及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可能比「不等待者」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