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的魅力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不知道這兩天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行情它整個風格就已經開始切換了。前兩天坦坦就開始說了,行情必然會發生切換,所以道理是非常簡單,就是這樣的一個規律。當行情發生一個證據大的震蕩的時候,它的主力其實已經開始進行了一些調倉換股,前期大幅上漲的基本上也就暫時要歇火了,不管它以後怎麼樣,暫時歇火是肯定的了。

最近我在雪球上看一些文章,我看到不少人就在抱怨兩個地方,第一個就是前段時間好不容易加倉進了一些公司,然後希望從這些公司裡能夠快速賺取到利潤,但是很快就被套住了。然後一套就是非常大,因為這個下跌速度實在是太猛,很多人就完全受不了。那麼其實並不是因為這些人傻,其實所有人都是聰明人,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一些財富的利益面前,人就會衝昏頭腦,這個人的大腦就立刻就會變成原始人,就會變成猿人,只會嗷嗷嗷叫,沒有思考能力了,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很衝動的自然而然的就會往裡面進行購買。

那麼還有一種人反過來的,在這樣的行情裡,他情不自禁的就會去割,為什麼?因為前段時間大家都知道,剩下市場裡俗稱的三傻就是最傻的三隻股票,招行、平安、格力對吧?它代表的是那些傳統的藍籌股,這些行情在上漲的過程中他們是沒有挨到的,現在市場上稱他們為三傻,三個傻子其實不止三傻,可能有30傻300傻都有。那麼這些公司在前段時間跌的時候,它不僅沒漲,然後還是大跌。大跌很多人就受不了,大跌就算了,你還連跌實在是忍不住了,急死誰都可以,連老師傅都急死了,急的受不了就割了,然後發出一些文章來就說自己受不了,自己看錯了,長期的眼光出現了問題,開始反思,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反思,然後就開始反思,認為錢沒賺到就是這種錯誤。

但是什麼叫錢沒賺到?時間都沒過完,今年都沒過完,你怎麼說今年錢沒賺到?所以我個人的體會上來說,這不是因為他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這是實在受不了的一種衝動,這種衝動就跟你衝動的要去追高買那些股票其實是一個道理,一個是衝動的要割,一個是衝動的要買,總之都是衝動。

那麼在行情切換的時候大家怎麼做?我上次也說了,這裡今天就不再多說。今天坦坦想強調的一點是其實在投資的時候,你們要遵循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我們把它稱之為延後滿足,什麼叫延後滿足?我賺錢就是一種滿足,對不對?但是你們不要把當下急著賺錢作為一種目標,很多事情你要把它延後,要從長期的思維角度來看這些問題。

以前大家是不是有看過一部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肖生克這個人他在年輕的時候是非常意氣風發的,是一個銀行家,很聰明很厲害,但是這個人他在婚姻上比較失敗後,來一次意外的過程中,他的妻子死了,那麼死了以後,法院和審判官一致認為就是他殺的,但至於是不是他殺的,電影最後告訴你其實不是他殺的,但是整個社會就這麼認為,所以他就被判監禁判了個無期徒刑,幾百年其實就是無期。然後他到了監獄裡面,他就不斷的思考怎麼逃出去,因為他個人是個很聰明的人,對不對?然後他就在監獄裡面在挖牆挖洞,用什麼挖用一把勺子去挖,他挖了多久,他挖了整整20年20多年,才把這個洞挖出去。後來典獄官到他的監獄裡去發現了這個洞的時候一下子人就呆住了,他說人的力量怎麼可能做到這些?這個人再厲害,哪怕是個四肢發達的人,哪怕是10個壯漢都做不到,能把整個監獄打通,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到,那就是時間的力量,只要一把勺子就可以把它打穿。

這個故事其實當然這個故事講的是一種人性的救贖,對吧?但是我們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其實時間的力量是很大的,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可以先不要去急著滿足我們當前的一種快樂,我們可以把快樂稍微壓抑一下,慢慢的我們把這個時間給它延長,比如說你想賺2倍賺5倍,你想兩年裡達到,我說你別急,你能不能10年裡達到?那不是說我10年裡達到了這件事情,我就賺的少,兩年就賺的多了,不一定。

比如說我舉個例子,其實一方面你在10年裡達到的時候,其實在10年裡你卻避開了很多坑,因為如果你兩年你賺完了,你又去其他公司去買其他股票,你會不會輸呢?你會不會遇到其他風險呢?甚至是全部輸光顆粒無收,你延長了你的時間,是不是規避了這些問題呢?這是第一點。第二,你不斷的在這天時間內用你的收入,用你的儲蓄進行購買,不斷的進行增資加倉,慢慢的隨著公司的共同成長,你的資金是不是越來越大,你的福利是不是越來越強呢?其實很多事情他都可以通過這種長期的一個思維去讓力量變得強大,而不是說我一拳打出去打的足夠猛的對方就會倒下。那麼這樣的思維可以幫助大家在熊市也好,牛市也好,能夠保持一個淡定的心。

有句很有意思的話,叫忍無可忍的時候再多忍,其實坦坦有時候也經常是忍不住的,經常會罵,但這個不影響我做事。我是嘴巴裡會吐槽兩句,但是手上仍然是按照原來該做的事情去做,因為吐槽是人之常情,但是做事的時候就不能被情緒和衝動所影響,在你們以後的投資當中也可以去磨練這樣的一種感覺。是我知道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必須得面對,因為你做投資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一旦進了這個市場,我說你是永遠走不掉的。

但它好在哪呢?哪怕有一天你再也找不到工作了,但是甚至哪一天你就退休了,養老了,你除了你的養老金之外,還有你的股票可以給你帶來收入,所以他股票將來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老百姓的一個理財養老工具,這個是一個大趨勢。你們可以看現在的西方市場,看美國都是這樣,是不是?那麼只要國家在發展,我們的市場就一定會發展,我認為在國運方面我個人是不擔心的,至少國家好我一定好,哪怕我不好,國家一定好。我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沒辦法,我們生在這個國家就一定要相信國家,就一定要跟國家一起走,反正延遲滿足這個概念,你們可以去網上看一下,去了解一下一些故事,包括一些雞湯什麼的,反正不管,反正這個心態你慢慢鍛鍊了,時間久了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就具有這樣的一個強大的心理能力

作者:紅坦坦連結:https://xueqiu.com/2512366912/154594309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會很好,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 對寶寶「延遲滿足」,「延遲」和「滿足」缺一不可,你做對了嗎
    為何我會對寶寶有意識地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究竟延遲滿足對寶寶有哪些好處?延遲滿足有哪些好處?大家都想寶寶具有延遲滿足的能力,然而一些家長卻誤解了延遲滿足的真正含義。家長們對延遲滿足的誤解家長容易從字面上進行理解延遲滿足,沒有完全把握概念,認為就是「延遲滿足的需求」來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時在過程中沒有很好遵守規則,沒有組中實現「滿足」。
  • 「即時滿足」和「延遲滿足」的道理
    但那種人被淘汰了,活下來的是我們這種不快樂的人,壓抑了欲望種地的,我們是春天種,等好幾個月,秋天吃,這個叫延遲滿足。採集的那個叫即時滿足,我們人類的發展史就是培養自己這種延遲獲得滿足的能力。 我們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力已經超過消費能力了,理論上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可以過上即時滿足的人生了,不太需要再延遲滿足自己了。
  • 「延遲滿足」切勿生硬刻意
    其實,糖果實驗只是個性預測實驗,並不是告訴人們直接通過延遲滿足來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這個實驗有個不足就是: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三分之二的孩子會有延遲滿足能力?怎麼讓孩子獲得延遲滿足的能力?如何把握延遲滿足的度?這些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到底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和有著什麼樣的養育方式?反而讓很多父母直接用這個結果盲目地刻意地去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
  • 享受即時滿足,拒絕延遲滿足
    一、延遲滿足其實是壓抑當下的欲望,壓抑欲望會引起欲望反彈這是上個世紀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實驗並未就此結束。米歇爾和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對當年的實驗參加者進行研究,直到他們35歲以後。研究表明,當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後有更高的體重指數並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問題。而耐心等待的人擁有了更大的成就。這個實驗被大眾所知以後,流傳的越來越廣,甚至被大家奉為真理。
  • 價值投資與延遲滿足
    因此不難看出,價值投資者一般會具備「延遲滿足」這樣一種心理特徵,也就是為了長遠目標和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取向。「延遲滿足」也是一種經過練習可以獲得的心理能力。對價值投資者來講,就是學習克服眼前的困難,並力爭獲取長期收益的能力作者:儒峰
  • 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延遲滿足嗎」?
    爸爸對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在一所幼兒園做了一個小遊戲,他告訴幼兒園的孩子們:「現在你們面前桌子上的棉花糖是專門給你們吃的,你們可以選擇現在就把他吃掉,也可以選擇等我回來再把棉花糖吃掉,不過如果你們願意等我回來,作為獎勵,我會再給你一顆棉花糖
  • 延遲滿足的謊言,被推翻了
    談到延遲滿足,很多人還知道一個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即,找一組小朋友,面前擺一個棉花糖,告訴他們可以現在吃,也可以在15分鐘後得到2個棉花糖。然後跟蹤這些小朋友的成長軌跡。實驗發現,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長大後意志力更強,學習更好,人生更加成功。之前我們也提到過「延遲滿足」這個概念,但今天,我們要推翻它。
  • 「延遲滿足」實驗留給我們的啟示
    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即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如果寶寶要什麼,父母馬上給什麼,寶寶很容易養成性格急躁、不會等待、不懂珍惜、不會感恩等不良品性,這樣的孩子不但難以成功,更難以得到快樂。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寶寶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這就是我們與成功、優秀的人之間的差別:他們懂得「延遲滿足」。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什麼是「延遲滿足」?專業上是這樣解釋的: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簡而言之,延遲滿足反應了一個人抉擇的智慧與格局,反應了一個人的強大自我控制能力。
  • 「延遲滿足」的概念,大多數家長都理解錯了!
    最近朋友的孩子因為遇到一件事來諮詢小編,也讓小編想到了關於延遲需求滿足的問題,在此,先分享一下這個真實案例:朋友的兒子3歲,行為規矩,很少哭鬧,原來她有一條帶娃的「制勝法寶」:延遲滿足。這一切,都是那個被誤讀的「延遲滿足」惹出的禍。「延遲滿足」能否有效的秘訣,不在於「延遲」而在於「滿足」在聊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 延遲滿足的孩子,是怎樣默默地等待成功的到來的?
    延遲滿足指的是深諳更有價值的結果,而抵禦眼前的誘惑,在等待中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後贏得更多的價值。01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通過對延遲滿足的控制進行預測,看孩子能不能控制短期的欲望,而獲得更長期的能力,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而是金錢、職業、情感方面更多的收穫。03中國文化中有兩個成語是跟延遲滿足相關聯,一個是殺雞取卵,一個是路遙知馬力。殺雞取卵就是及時的滿足,等不到這個雞下蛋了,迫不及待的就把雞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和飲鴆止渴差不多。
  • 教育陷阱——「延遲滿足」,你還在把它當聖經嗎?
    "能夠等待、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就會走向成功!"於是乎,"延遲滿足"如同聖經一樣被廣大家長趨之若鶩,奉為圭臬。然而,這卻讓家長們陷入一個教育陷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他們認為只要"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就能培養一個有自控力、有遠見的優秀孩子。
  • 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訓練,你用對方法了嗎?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係、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最近看一篇文章其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在了解到延遲滿足可以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後,對孩子事事進行約束,事無巨細通通延遲,甚至包括吃飯,喝水,上廁所,美其名曰延遲滿足。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環境下,他的需求和表現都會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因時因地因人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
  • 懂得延遲滿足,你的人生真的就贏了一半嗎
    市面上有許多吹噓「延遲滿足能力」的文章,他們告訴你,做到延遲滿足,你的人生就贏了一半;不懂延遲滿足,你才會過著失控的人生。但大家其實,都誤解了「延遲滿足」。
  • 心理學家的研究: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對孩子自控力發展的影響
    養育孩子的家庭,很多父母應該對延遲滿足這個詞不太陌生,但是對延遲滿足的具體的做法和理解,可能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見解。只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的話,很多家長以為延遲滿足就是對於孩子的要求拖延滿足。其實這和延遲滿足的本意並不一致,延遲滿足不像字面意思那樣拖延或延後滿足,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01延遲滿足和自控力的關係延遲滿足可以幫我們培養孩子性格中沉穩的一面,也就需要提升孩子對自我管理的的自控能力。
  • 或是延遲滿足能力「搞的鬼」
    我們在商場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孩子為了實現某個目的,比如得到某件玩具,常常會不顧一切地撒潑打滾,不少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心理,或者為了耳根子清淨,總是想方設法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但這種有求必應的方式,並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 延遲滿足:父母要學會讓孩子經歷風雨,方見彩虹!
    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變得敏感自卑;而且,由於小時候缺乏物質上的滿足,這類孩子長大後更容易被上當受騙。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要怎麼做呢?其實,父母可以嘗試一下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孩子提要求,父母可以"將計就計",讓他學會自我控制所謂"延遲滿足",是個體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立刻滿足需求的選擇。
  • 中國家長強調「延遲滿足」!卻都把握不好「度」,小心害了孩子
    各位寶媽寶爸似乎都認為延遲滿足能鍛鍊孩子的自制力,讓孩子在享樂和奮鬥之間能更習慣於先奮鬥後享樂,從而培養他們懂事優秀的習慣。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延遲滿足真的有這般神奇的魔力?延遲滿足法則真的適用於年幼的孩子嗎?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樣把握好"延遲滿足"的度,增強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不管是學校、教育界還是家長都對孩子開啟了所謂「延遲滿足」的養成培育。2、「延遲滿足感」不等於延遲滿足實際上,這項實驗起初只是為了證明一個人的延遲滿足感與成功之間有著更加緊密的關係,但並不是獲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可惜的是,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一個孩子是否擁有更強大的自控力成為了他將來是否能夠成功把握人生的衡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