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才是最後贏家

2020-12-05 東東有魚

真正的投資高手都是長期價值投資的踐行者

2004~2019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漲幅達870%,年化收益13.5%,而數據顯示,8-9成基民是賠錢的,賠錢的原因是高點衝進去,低點贖回。

在投資面前,人性的弱點顯露無疑。這種追漲殺跌每天都在資本市場上演。普通投資者拿不住的原因就在於短線交易,真正的投資高手都是長期價值投資的踐行者。

黑石聯合創始人彼得·彼得森所言:「回望過去,我遇到的機會最後都成了二選一的題目——眼前利益還是長遠利益,而我的選擇都是——長遠利益。」

長期投資與價值投資密不可分,長期價值投資的核心要義在於,在你的安全邊際內,用便宜的價格買好貨(好公司),並長期持有它,行業和賽道護城河的選擇是關鍵。

價值投資——把蛋糕做大的遊戲

價值投資的核心邏輯在於,用便宜的價格買好貨。即能不能篩選出真正優秀的公司和行業,能否以一個低估的價格買到這些資產並長期持有它。

內在價值圍繞價格上下波動。

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曾形容,短期來看,市場是一個投票機;而長期來看,市場是一個稱重機。市場先生起伏不定,而內在價值相對穩定。

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巴菲特選擇企業的重要標準。內在價值要求企業要有很好的淨利潤和ROE(淨資產回報率),以及持續盈利的能力。

內在價值的判斷要通過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必須結合在一起,不能偏廢,最重要的是不能憑空猜測,一切脫離事實的臆想必然成為冒險投機,進入到一種靠感覺投資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對股票估值是極其危險的。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說法:A股就是零和博弈的市場,你賺的錢都是別人賠的。而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除了零和遊戲,還有把蛋糕做大的遊戲,也就是經濟增長的遊戲。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實質上是一個創造價值的過程。長期價值投資這種投資方法可以最大限度摒除甚至脫離資本市場的影響。

長期投資主義

價值投資的實現靠堅持長期投資來兌現。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投資就是做一家企業的超長期合伙人。

長期投資的前提是選對行業和企業,行業的發展趨勢決定了企業的成長性,如果現在投資紡織業和大數據行業,其結果差異是可想而知的。

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往往是行業的龍頭或有望從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頭部稀缺公司,同時還要有很高的壁壘,這些都決定了企業的護城河寬不寬。

長期主義是投資方法論,而並非交易結果。不能簡單的用持股時間的長短來鑑定長期主義。

沒有人能夠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所有的行業,所以的資產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堅持長期主義,並不代表對所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對的,每一份投資都要「機械」堅持,用長期思維投資,用時間去檢驗,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動態評估和糾錯。

安全邊際與能力圈

選對公司和行業,同時還要選對買入的價格。當股票價值被低估時就提供了良好的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的核心意義在於止損與避險。安全邊際不僅僅是價格提供的,更多來源於企業本身。企業「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

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了長期價值投資,買入時有著良好的安全邊際,最終卻沒有得到好的投資回報?關鍵因素就在於對內在價值的判斷失誤,對內在價值的判斷超出了我們的「能力圈」。巴菲特曾說道:「我喜歡我能看懂的生意。先從能不能看懂開始,我用這一條篩選,90% 的公司都被過濾掉了。」

正如市場所言,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這個認知範圍就是我們的「能力圈」。凡是超出能力圈、超出認知範圍的投資,市場終會在某一個時刻狠狠懲罰。

頭腦的偏見與執念,通常讓我們輸掉投資。狂熱的投資執念甚至會令一個投資者押注全部身家,在錯誤的決策中賠掉家底。這種思想和情感的偏見還有個專業名字,叫做稟賦效應。

投資者主觀放大某一類資產的價值,而忽略這種資產的實際內在價值。這就是典型的能力圈缺失。正確的投資應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構建自己的多元化投資組合,通過不斷的學習去擴寬自己的能力圈與認知範圍。

藉助專業投資機構的力量

長期主義主要有兩個最大的難點:第一你要有長期的錢,第二你要有長期的投資定力。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做到這兩者簡直比登天還難。

普通投資者參與長期價值投資資本盛宴的有效途徑就是將資金交給專業機構來打理,藉助機構的專業投資能力,提高自己的投資勝率。

真正賺大錢的公司都是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長跑型」選手,這類專業投資機構始終將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將長期價值投資理念貫穿始終。業內頭部專業機構往往不賺高拋低吸的錢,也不賺割韭菜的錢,賺的就是企業成長的錢。

在多數人都醉心於「即時滿足」的世界,「滯後滿足」的人,早已先勝一籌。懂得延遲滿足與延遲成功的人,才是最後的贏家。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經濟下行、信用收緊和零利率,令投資者面臨著更為複雜的投資環境。藉助專業投資者的力量,注重資產配置與長期價值投資,才能跑贏下一個10年。

相關焦點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這就是我們與成功、優秀的人之間的差別:他們懂得「延遲滿足」。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什麼是「延遲滿足」?專業上是這樣解釋的: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簡而言之,延遲滿足反應了一個人抉擇的智慧與格局,反應了一個人的強大自我控制能力。
  • 價值:長期主義之路的試金石
    2005年,張磊作為創始人創建高瓴資本,並逐漸成長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02高瓴資本在長期主義之路上,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做時間的朋友。——張磊《價值》張磊帶領的高瓴資本,在成立之初就定位於具有獨立投資視角的長期投資者。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時沒有經營資本、行業數據、管理經驗或者精英員工,任何創業都不可能一夜成功,但如果堅持不看短期利潤,甚至不看短期收入,不把掙錢當作唯一重要的事,而把價值觀放在利潤的前面,堅信價值觀是這個企業真正核心的東西,那麼利潤將只是做正確的事情後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這是一種非博弈性的企業家精神,越是這樣的創業者,反而越能夠專注於做長期創造價值的事。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理解包含三個層次。
  • 懂得延遲滿足,你的人生真的就贏了一半嗎
    雖然後期還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一些正面的結論,例如做到延遲滿足的人,未來30年身材還會控制得比較好[19],不過這些發現依然存在可疑之處。這些研究大多都是相關研究,所以未必是延遲滿足帶來了那些了不起的人生成就,他們並不是明確的因果關係,只是導致延遲滿足的那些特質可能也會助你實現人生理想。也就是說,延遲滿足只是一種現象,《懂得延遲滿足,你的人生就贏了一半!》
  • 價值投資與延遲滿足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價值投資者一直佔少數,為何說價值投資是反人性的。因此不難看出,價值投資者一般會具備「延遲滿足」這樣一種心理特徵,也就是為了長遠目標和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選擇取向。「延遲滿足」也是一種經過練習可以獲得的心理能力。
  • 挽回前傳:高級的愛情,是懂得掌握延遲的滿足
    「我對你這麼好,你還不懂得滿足?」「……」有時候,情侶雙方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吵架,不是他們不懂得珍惜這段感情,而是在現階段內,找不到對方為自己帶來的滿足感,達不到滿足感就會產生一定的空虛感,當這種空虛感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是吵架,甚至分手。
  • 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克制「欲望」,延遲滿足感
    一個人,只有懂得克制自己,延遲滿足感,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功。 昨天工作的時候,因為一個小錯誤,莫名跟一位同事在辦公室大吵了起來。 事後回想起來,非常後悔,要是當初控制一下自己,好好說話,事情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解決呢?
  • 李誕:延遲滿足對人生很重要!
    曾經那些沒有延遲滿足感的人,都餓死了……網上對此的解釋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 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每一個長期主義者,他們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持著堅忍的耐性,擁有延遲想要滿足的欲望。也正是如此,延遲滿足感似乎成為了每一個成大事者都具有的品格。他們在誘惑面前不為所動,抵擋的住別人提供的機會,有清晰的決斷力,甘願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追求長期想要抵達的理想。
  • 影響美國50年的實驗:高層次的人,都懂得"延遲滿足" | 獵雲網
    獵雲網註:根據一項有趣的棉花糖實驗,美國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提出了「延遲滿足」。該研究表明延遲滿足的人,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即自控力更強。延遲滿足讓我們暫時規避了諸多誘惑的打擾,從而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 華為為何認為為股東創造價值或為員工創造價值都不靠譜?
    人性和狼性之間唯一的最客觀、最堅實理性的平衡點是:把滿足客戶需求(的貢獻度)作為價值評價的唯一標準,這樣的環境自然吸引和留住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人才,也自然過濾掉了很多其他所謂的「人才」。以此來實現優秀人才的聚集,從而超越競爭對手,滿足客戶需求。靠單打獨鬥難成氣候也不可持續,因此團隊協作、集體奮鬥既是公約又是標配。真正的人才,對此都懂,也都一心嚮往這樣的平臺。
  • 對寶寶「延遲滿足」,「延遲」和「滿足」缺一不可,你做對了嗎
    文|皮球兒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延遲滿足是指個體自身為了能得到自我認為更加有價值、更有意義、更加有分量的目標、結果時而放棄眼前的選擇的行為,這種行為體現出個體在「等待」中表現出的自我控制能力
  • 延遲滿足:厲害的人做事都有「持續」和「穩定性」
    0303「延遲OR滿足,還是做長期主義者」頂級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他們不局限於當中的蒼蠅小利。延遲滿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比較難。延遲滿足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用一次詞彙去形容的話,智遠認為應該叫做:「厚積爆發」。有長期才能打勝帳,不做沒有準備的事情。
  • 懂得博弈論,過得會更好
    其實只有顧客的需求能同時為你的供應商、僱員創造價值,顧客提的需求才是對的。如果顧客需求無法為你的員工和合作商創造價值,顧客說的就是錯的。 所以,當你去關注顧客需求時,要同時轉過身來問一下你的員工和供應商的需求。這樣才能把合作關係建立起來。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待他離開十到十五分鐘返回時,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拿到糖後馬上吃掉,三分之一的孩子開始堅持,但忍耐不住放棄等待,最後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得到了第二塊糖的獎勵。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
  • 延遲滿足感
    凡爾納的著名科幻小說《神秘島》講述了主人公史密斯上校和他的同伴從熱氣球掉到一個荒蕪的島上,白手起家最後創造了很多財富的故事。當一些種子擺在我們面前,是把他們當成糧食及時享用,還是延遲滿足把它們當成一顆顆生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在不確定性面前,一個人要堅持守住時間是很難的。真正能延遲滿足的人本質上有一種能著眼長期價值的時間觀。史密斯上校敬畏種子,敬畏時間,延遲滿足,種子也為他們帶來了無盡的財富。
  • 家長要學會延遲滿足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受益終身!
    大家留意一下會發現,很多父母對於孩子有求必應,而且會在第一時間就滿足孩子。這樣做,往往導致孩子缺乏耐性,稍有不滿就大發脾氣,而且因為不懂得自我控制,注意力也就很容易分散。
  • 延遲滿足是把雙刃劍,正確引導非常關鍵,這幾點家長必須掌握好
    因此,延遲滿足訓練從3歲後的兒童開始。自我拖延的滿足並非成人拖延的滿足。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時走進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強迫孩子完成成人的延遲滿足感。事實上,父母應該讓孩子接受的是一種自我延遲滿足的訓練,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孩子是否從內心想要得到滿足,而不是父母想要達到的結果,這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 教育陷阱——「延遲滿足」,你還在把它當聖經嗎?
    無論是"棉花糖實驗"還是CFPS的決策測試,都不是在闡述"延遲滿足"與未來成功存在因果關係,它們具有相關性,但相關不等於因果。什麼是真正的"延遲滿足"?"練完琴才能吃糖果。""把飯吃完再玩玩具。""再等一會兒!"……很多父母會用"延遲滿足"的手段控制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 延遲滿足的孩子,是怎樣默默地等待成功的到來的?
    延遲滿足指的是深諳更有價值的結果,而抵禦眼前的誘惑,在等待中控制自己的欲望,最後贏得更多的價值。0120世紀6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通過對延遲滿足的控制進行預測,看孩子能不能控制短期的欲望,而獲得更長期的能力,得到的不僅僅是棉花糖,而是金錢、職業、情感方面更多的收穫。03中國文化中有兩個成語是跟延遲滿足相關聯,一個是殺雞取卵,一個是路遙知馬力。殺雞取卵就是及時的滿足,等不到這個雞下蛋了,迫不及待的就把雞殺了,獲取眼前的利益,和飲鴆止渴差不多。
  • 人生的贏家,都懂得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而那些贏在最後的人,往往都懂得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1 把事情做到極致是什麼樣子? 做完一件事情很簡單,但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卻不見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