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何認為為股東創造價值或為員工創造價值都不靠譜?

2021-01-12 騰訊網

作者:費 敏(華為前常務副總裁)

來源:領教工坊、藍血研究(lanxueyanjiu)

藍血研究文章,如需轉載請通過後臺向公眾號申請

在華為近20年,我的體會是:執行力的意義遠遠大過「戰略和創新」。任正非總說華為沒有戰略,如果有的話也就是「活下去」,從傳統概念上理解,基本是事實。而往深一層再看,我們心裡非常清楚,體會也很真切,華為自始至終的戰略就是:執行力取勝戰略,或是核心競爭力戰略。

——藍血摘要

今天所講的,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反映一些在華為多年實踐的體會。

我們先脫離一下標題,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裡有兩句讓我深思的,也是很重要的話:

「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指的是機制。

「股份制公司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指的是組織,沒有之一。

公司是什麼?

公司是個小社會,如何治理,如何成長,怎麼樣做到基業長青?

什麼樣的團隊帶起來給力?

到底想做一個舉重若輕的人,還是舉輕若重的人?

不僅是老闆,任何主要領導崗位都應該思考這些問題。這也應該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

先看些案例:

IBM,被譽為美國的寶藏。最早提出企業e-business的是IBM,最早提出雲的也有IBM,但成就的是亞馬遜、阿里巴巴、Azure……智慧地球也是IBM提出的,不知未來會怎樣?IBM的戰略應該沒有問題,問題可能出在哪裡?

搜尋引擎的鼻祖雅虎為什麼做不過Google,小米當初的「專注極致口碑快」現在執行得怎樣呢……

華為是如何定義戰略的?

客戶選擇,產品選擇(技術標準選擇),市場選擇、定位——本質都是客戶需求。

客戶需求分為真需求和偽需求,什麼是偽需求?即還是有客戶會買單,但不足以覆蓋企業的成本,無法盈利。

真需求有大金礦、中金礦、小金礦,你選擇哪一座金礦,這就是戰略。但做起來難度還是很大的。這個過程本身不是0和1那麼簡單清晰,夾雜了很多因素。現實情況往往是:未來的主流方向是隨著技術市場產業鏈的變化和往前不斷發展的過程不斷清晰明朗的,戰略也是從混沌模糊到逐漸清晰明朗的過程,這裡面包含方向、節奏、路徑,相互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若干年前摩託羅拉賭的Wimax失敗了,卻又是今天4G的關鍵內核......

客戶真正的核心需求也是如此,在不斷做、不斷試的過程中,在不斷縱深接觸客戶的互動過程中,由那些有良好溝通能力和悟性的人,或者那些最有靈氣的人不斷挖掘出來的。

因此我們看到,戰略與執行日趨為一個整體,或者兩者的邊界日益模糊,兩者之間的鏈條必須儘量縮短。戰略最終要靠執行力支撐,要靠帶智能的執行力不斷試錯,才能探明戰略的最終方向,這需要有真正強大的高智慧的執行力,網際網路又加速了這一趨勢,因此強調快速迭代,帶智能甚至帶戰略本身的執行力日漸重要並突顯。

華為管理培訓語音版

戰略:為客戶創造什麼價值?(what)

執行:全力為客戶創造價值。(How)

原本的兩個命題,日益交融在一起。

關於客戶需求,有句話很有意思:越是掏到用戶的心窩窩,客戶越買單(例如微信、iPhone等),也就有越高的競爭壁壘、越寬的護城河。這句話到底說的是戰略還是執行?我看到更多的是執行,至少是說不清。因為微信、iPhone都不是首創,搜尋引擎也是如此。同樣是智慧型手機、搜尋引擎,為什麼有的公司能做成那樣,有的公司卻做不到?

企業最核心的是基於實踐的Know-how,它大部分不在戰略裡,基本都在執行裡。

網際網路加速了競爭的速度和強度,催化了各種因素的交織和變化,快速迭代應運而生,通過高效低成本的方式不斷執行來驗證判斷。具有強大的執行力並善用之,是戰略的保證。

大概講完戰略後,我們對執行力是什麼更清晰了,更有想像空間了,我們再來看創新。

創新就是在發現客戶需求、滿足客戶需求方面,打開了一扇前所未有的門。同時,創新是使資本和勞動力從低生產力向高生產力的重新配置。其中包括商業模式、技術、研發模式、新工藝、營銷、製造、供應鏈、服務、管理、組織等等的創新,這都是我們常規的理解。

那麼,如何理解成長型企業的創新力呢?做你從沒做過的所有事情(哪怕這事對別人已是輕車熟路)就是創新本身。

對很多成長型企業來說,對你來說,前路是未知的、你不懂的,你勇敢地走出一步,哪怕是半步,這就是創新。就像每個小孩的成長,他每一次向外、向前的嘗試(哪怕是第一次去夏令營),儘管在大人眼裡是已知的ABC,對小孩來說都是嶄新的成長。92年我到華為,真的像那些在美國矽谷車庫裡創業的公司一樣(雖然工作生活條件與今天無法相比),每天都是新的,每個人幹勁沖天過得非常充實和放鬆(以一當十,那時公司小,不像現在一個項目動不動就招幾百人),都是剛剛洗去從校園出來的稚嫩,銳氣正盛。每天都很鍛鍊人,每天都在成長。

對你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探索、對未知的開拓,開闢你自己的前路,就是創新!這需要強大的學習能力,需要自帶發動機的強大執行力。

我們看過戰略和創新後,作為成長型企業,真正的執行力是什麼,我們也就看清楚了。

在華為近20年,我的體會是:執行力的意義遠遠大過「戰略和創新」(指現在外面炒的那些概念)。任總總說華為沒有戰略,如果有的話也就是「活下去」,從傳統概念上理解,基本是事實。而往深一層再看,我們心裡非常清楚,體會也很真切,華為至始至終的戰略就是:執行力取勝戰略,或是核心競爭力戰略。

華為沒有可以依賴的自然資源,惟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什麼是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如何挖?關鍵是人才及其執行力,人才的關鍵就是機制,機制是整個體系頂層設計的原點。從最堅實的原點出發,來打造超強學習力和執行力的組織,即學習型的卓越組織。

一個企業裡是劣幣驅逐良幣?還是良幣抑制劣幣?

到底是管理員工,還是激勵員工,還是讓優秀人才自我激勵?

從人性的根上,我們都想把企業打造成「家」(信任、尊重、體諒、彼此善待),但企業又是競爭中的商業組織,一定是個勝負師,像一個軍隊。在人性和狼性之間,能使之自然平衡的是什麼?如何打造這個組織?

華為的做法是:

把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作為工作評價的第一標準,並以此為公理、公約、原點,打造華為自帶發動機的有強大學習能力和執行力的組織。

企業又要像家,又要像軍隊。人性和狼性之間唯一的最客觀、最堅實理性的平衡點是:把滿足客戶需求(的貢獻度)作為價值評價的唯一標準,這樣的環境自然吸引和留住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人才,也自然過濾掉了很多其他所謂的「人才」。以此來實現優秀人才的聚集,從而超越競爭對手,滿足客戶需求。靠單打獨鬥難成氣候也不可持續,因此團隊協作、集體奮鬥既是公約又是標配。真正的人才,對此都懂,也都一心嚮往這樣的平臺。真正的人才是自激勵的,他們喜歡簡單愉悅的工作(關係)氛圍,喜歡簡約公平的管理(基於常識和公理的公約),喜歡人才群生、彼此成就的平臺。

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是企業永恆的核心循環。

價值評價是承前啟後的關鍵,滿足客戶需求的貢獻度是價值評價的核心關鍵,唯有制度是公平的,員工才會相信公平。

理性的制度唯有基於公理,必須全體認同。考核和分配規則是公平的,員工才會相信公平。這個公理唯有一個標準:滿足客戶需求的貢獻度,進而組織及其中每個人在團隊合作、集體奮鬥、彼此成就中完成自我成長、自我實現、自我超越,形成良性閉環的機制。「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是公司評價的公約,成為人才共和的基礎,在不斷創造新價值的過程中又源源不斷吸引新的人才。

人力資本增值永遠優於資本增值(財務、業績表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由自激勵型員工組成的良性循環的學習型組織,不想成功都難。

滿足客戶需求是原點,也是企業的終極使命。企業是為股東創造價值,還是為員工創造價值?都不是,因為都不靠譜。唯有為客戶創造價值靠譜。因為「所有人包括你的太太、小孩都是從你口袋裡往外掏錢,唯有客戶往你口袋裡塞錢」。唯有「超越競爭對手,整合內外資源,洞悉客戶需求,滿足客戶需求」才是一個企業及其全體員工在競爭長跑中唯一靠譜的出口。因為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民眾用自己手中的貨幣進行自主投票的經濟,他們有絕對選擇權,「你的產品或服務真的滿足我的需求了嗎?你是最好的嗎?」這是每個消費者心中最自然的發問。

華為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中最關鍵要素:

1、一切為了滿足客戶需求

2、有效激勵為滿足客戶需求做出貢獻的員工

3、以集體奮鬥去滿足客戶需求

真正的人才喜歡什麼樣的工作(關係)氛圍?喜歡什麼樣的平臺?當一個企業家開始在內心不斷這樣問自己時,這個企業也許就開始重生了。

小結一下:

戰略、創新,重在執行力(自帶發動機,強大智能)。

執行力的問題在團隊,團隊的問題在員工,員工的問題在機制,機制的問題在客戶價值。機制形成的關鍵是找到價值創造的原點。

華為既有清晰的戰略,又有強大的執行力。您的企業該如何在疫情後時代重新思考戰略和執行力?

雅迪、寧德時代、TCL、太平鳥、雙胞胎等企業增長戰略和組織活力操盤手,雙藍血十傑,帶你揭秘頭部企業逆勢高增長的管理機制創新,盡在2021年喬諾商學院第13屆開年論壇《翻倍增長戰略X組織活力激發》。

▼2021年如何突破困境,實現業績翻倍增長?

本開年論壇將在上海·阿納迪舉行,歡迎您的到來!一起探索2021年的高增長之路!

相關焦點

  • ...之路,持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創造一個屬於年輕人的智慧新世界!
    2020 Wednesday 祝福獨立後的榮耀與股東
  • 一周商業洞見 | 任正非:華為成功的關鍵是矢志不渝為客戶創造價值...
    世紅 | 文  金梅 | 編輯  01 | 任正非:華為成功的關鍵是矢志不渝為客戶創造價值  紀堯姆·格哈雷:華為成功的關鍵是什麼?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任正非:成功的關鍵是矢志不渝為客戶創造價值,所以客戶相信我們,今天面臨這麼惡劣的環境,客戶還要買我們的5G,就能證明。
  • 更懂員工,為員工創造價值,工作成果可視化,「西雀」為公司助力
    怎樣才能管理好員工,讓員工的流失率降低,優秀的員工在公司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財稅公司來說這都是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現在行業競爭激烈,市場臨近飽和的階段,獲客難是顯而易見的。
  • 創造價值與傳遞價值
    我們都知道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故事,而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很不實用。愛迪生經過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 TBON1125 實體商業的空間價值創造
    過往商業的價值往往體現在信息不對稱渠道壟斷。這兩年電商的崛起,產生了一種假象:消費者獲取信息和商品的渠道越來越扁平化,但是根據TBON對幾個大型平臺的數據追蹤,扁平化的背後其實是平臺鎖定消費者後對通路的壟斷和供應商的壓榨。
  • 航天信息董事長馬天暉:以對客戶的價值創造實現自身價值
    據統計,疫情期間,辦稅大廳70%以上的納稅人都選擇使用航天信息建設的智能微廳等智能自助終端進行稅務業務辦理。此外,航天信息在疫情期間持續推出電子合同、視頻會議、線上財稅業務培訓等在線辦公解決方案,活躍用戶數比往年同期增長了150%。這並非航天信息首次應對「大考」。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我認為,凡盛衰,在格局。格局大,則雖遠亦至;格局小,則雖近亦阻。想幹大事、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企業家是最佳合作夥伴,「格局觀」就是我們與企業的接頭暗號。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時沒有經營資本、行業數據、管理經驗或者精英員工,任何創業都不可能一夜成功,但如果堅持不看短期利潤,甚至不看短期收入,不把掙錢當作唯一重要的事,而把價值觀放在利潤的前面,堅信價值觀是這個企業真正核心的東西,那麼利潤將只是做正確的事情後自然而然產生的結果。這是一種非博弈性的企業家精神,越是這樣的創業者,反而越能夠專注於做長期創造價值的事。對長期主義理念的理解包含三個層次。
  • 長城基金何以廣:篤行致遠 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
    但經過五年多的歷練和牛熊市的考驗,何以廣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也適合他個人特點的投資理念:從行業、公司、時機三方面精選個股,同時利用概率思維做投資,即通過行業分散、個股分散控制回撤,不押注單個行業或個股,追求合理的長期收益。長城品質成長的運作會延續何以廣一貫的投資風格,力爭為持有人創造良好的投資體驗。
  • 任正非:華為是用"浪費"創造的 追得上特斯拉
    任正非借用「龜兔賽跑」的寓言來表示華為的境況,他稱,「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二十五年來,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忘了經濟這二十多年來一直在爬坡,許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階層,而我們還在持續艱苦奮鬥」。他認為「大公司不是會必然死亡」的,「寶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時間是我們公司內部爭辯的一個問題。
  • 智能變革能為中國創造什麼價值?聯想劉軍解題
    而疫情的催化(作用)、新基建的加速推進,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帶來了澎湃助力。」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7月8日舉行的「智慧創造新價值」行業智能化服務高峰論壇上這樣表示。劉軍:感受到各行各業對智能化轉型有非常迫切的需求劉軍認為,智能變革將會創造四大價值:對於社會,可以改善國計民生;對於行業,可以驅動產業升級;對於企業,可以創造新的業務模式;對於個人,能夠成就個人價值。
  • 被美國無情拋棄,他攜帶一技術投奔中國,為我國創造上千億價值
    如今,中國愈發重視科技建設和科技人才,所以就有一些被美國拋棄的科學家,選擇來到中國,為中國效力。今天要講的這個人,他本是一位美國科學家,但由於自己的項目不受美國重視,選擇投奔中國,並隨身帶來一技術,為中國創造了上千億的價值。
  • 理享家的創新法則:合規、專業、持續性創新,為客戶創造價值
    每一枚硬幣都有雙面。創新既有挑戰,也有機會。對創業者來說,新的創業環境也有另一層利好:完善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與成熟的投資土壤,讓創業者更容易起步。理享家無意於重複上一代的創業模式,而是選擇通過創新找到新的出口。創立於2013年的理享家,選擇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打造一個完整的中後臺體驗,即是為財富管理行業提供專業的SaaS服務。
  • 浦發銀行昆明分行:金融為美好生活創造價值
    原標題:浦發銀行昆明分行:金融為美好生活創造價值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升至戰略高度,希冀藉此增強客戶粘性、拓寬市場並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力量。  「篤守誠信,創造卓越」,入滇19年來,浦發銀行昆明分行立足雲南實際,以豐富產品業態、做大業務規模、做優客戶服務等為依託,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的能力和質量,向著「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金融為美好生活創造價值」的目標不斷前行。
  • 尾部對衝:價值創造還是價值毀滅?
    尾部對衝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資產配置視角,其主要價值有兩點(1)為高度不確定的尾部事件提供了緩釋方案(2)突破投資組合理論MPT的邊界,通過非線性賠付創造了長期超額收益(1)以長期價值相同的三種市場為例,市場1隻有配置價值;市場2具備配置價值和周期性的交易價值;市場3則同時具備配置價值,周期交易價值和尾部對衝價值。
  • 不以情感觸發為目的,一切的「客戶價值主張」都是耍流氓
    一天清早京東的劉強東為品牌部提不出好的客戶價值主張而煩惱,習慣性在公司總部巡查,看到一個女員工因遲到,慌慌張張的衝進了辦公大樓;劉強東很生氣的上前問道:「你怎麼回事,像個什麼樣子;」這個女員工看到劉強東怒了,怯生生的說:「我把錢放在胸衣內,在擁擠的地鐵內被一帥哥偷走了…,我去報案了。」劉強東很納悶:「這麼敏感的地方你就沒覺察到?」
  • 子謙譯文|第五類(代)創業教育理論:價值創造
    他認為「價值投資已經從只是單純地發現靜態價值向發現動態價值並幫助被投企業創造價值轉化」,「只要是為社會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它的收入、利潤早晚會兌現」;「任何創業都不可能一夜成功,但如果堅持不看短期利潤,甚至不看短期收入,不把掙錢當做唯一重要的事,而把價值觀放在利潤的前面,堅信價值觀是這個企業真正核心的東西,那麼利潤將只是做正確的事情後自然而然的結果。」
  • 阜新石油:內涵挖潛,用服務創造價值
    嚴抓培訓,提高員工的責任意識。加油站一線工作人員作為直接與顧客接觸的形象擔當,必須要提供規範、專業、貼心的服務。阜新石油嚴格按照規定,在員工入職前、上崗中,同時藉助站長站培訓契機,開展規範化服務、常用問題解答、營銷活動推薦等基本功培訓。    引領帶動,發揮管理層帶頭作用。加油站服務水平的好壞與管理人員有著直接的關係。
  • 華為重發任正非2012年講話,談為何搞晶片,員工:老闆穿越了
    關於華為如何創新在此次座談會上,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李航問任正非,怎樣才能是華為更具創新力?任正非稱,華為在創新的問題上,第一要強調價值理論,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一定是為了創造價值;第二,華為要更多的寬容失敗。
  • 奇點資本:專注醫療及網際網路科技+,賦能企業價值創造
    嚴盛認為:"在政策與科技的雙驅動下,未來預防醫學肯定是一個發展趨勢。"目前有些疾病沒有治療方法或治療方式對身體的損傷較大,或者是不夠精準,在未來,創新的治療技術能夠真正進入疾病的各項技術境界,因此,包括減少身體損傷的微創、無創治療方式,以及精準醫學都是奇點資本看好的方向。
  • 夢派集團高管回應處罰買iPhone員工:公司股東一致認為沒問題
    夢派集團高管回應處罰買iPhone員工:公司股東一致認為沒問題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12月11日 消息:近日,夢派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文件「關於聲援華為的通知」引發網友熱議,對於員工買蘋果手機將罰款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