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感

2020-12-05 海星悅讀

凡爾納的著名科幻小說《神秘島》講述了主人公史密斯上校和他的同伴從熱氣球掉到一個荒蕪的島上,白手起家最後創造了很多財富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經典的橋段,史密斯有一天摸他的口袋的時候,當時不知道是在找菸葉還是在找什麼,突然在口袋的角落摸到一個小小的顆粒,他開始沒什麼反應,後來突然怦然心動,他摸到了一粒小麥,頓感狂喜。當他掏出這粒小麥的時候,他的同伴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摸到了金子,就一粒小麥?有什麼用?

其實在這時候這粒小麥比金子還要重要,史密斯上校在心裡算了一筆帳,一粒小麥可以長出一顆麥穗,一粒小麥有幾十粒種子,在南太平洋,一年可以長兩季,經過複利的計算,幾年後,這一粒種子的威力將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

後來,他們精心呵護這粒種子的成長,因為如果這粒麥子如果發不出芽的話他們的一些計算都是白費的,也是因為這一粒種子,史密斯上校他們的糧食問題就解決了。

當一些種子擺在我們面前,是把他們當成糧食及時享用,還是延遲滿足把它們當成一顆顆生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不確定性面前,一個人要堅持守住時間是很難的。真正能延遲滿足的人本質上有一種能著眼長期價值的時間觀。

史密斯上校敬畏種子,敬畏時間,延遲滿足,種子也為他們帶來了無盡的財富。

大部分人打折甩賣了自己的未來,誰是買家呢?就是那些能夠做到延遲滿足感的人。

相關焦點

  • 延遲你的滿足感,克服走向平庸的重力
    文|泡芙(富書專欄作者何謂延遲滿足感?如果說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是自律,完整的自律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推遲滿足感便是做到自律的首要條件。延遲滿足感本質是克服人性弱點,而克服弱點,是為了更多的自由。」延遲滿足感,能讓你克服當下的欲望和短期的誘惑,為以後長遠的道路練就一種細水長流的,不驕不躁的好心態。這樣的延遲其實是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自由。
  • 真正成功的人,都懂得克制「欲望」,延遲滿足感
    一個人,只有懂得克制自己,延遲滿足感,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功。 昨天工作的時候,因為一個小錯誤,莫名跟一位同事在辦公室大吵了起來。 事後回想起來,非常後悔,要是當初控制一下自己,好好說話,事情是不是能夠更好地解決呢?
  •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而正是這堅持等待15分鐘的孩子,他們的「延遲滿足感」更強於其他的沒有忍耐15分鐘的孩子們,隨後再跟蹤調查研究後發現,這些堅持忍耐,控制的孩子成長後所面臨問題解決的能力,對人生的把握和成功的機遇都要更高於一開始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這項結果出來後,引起軒然大波。一個孩子的延遲滿足感越強,他的自控力就越強,而自控力強就會成為更拔尖的人。
  • 父母都知「延遲滿足」對孩子有利,但怎麼練習呢?可遵循這3步
    而通過這一實驗,研究人員總結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發現——延遲滿足。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說:"延遲滿足感,是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放在教育上,延遲滿足感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例如很多家長頭疼的孩子寫作業的問題,就是因為孩子延遲滿足意識不夠強,沒能抵制住被誘惑,所以才會出現注意力轉移的情況,導致做作業的效率降低。而通過數據統計,還是有很多家長了解"延遲滿足"對孩子有利,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上卻存在一些缺漏。
  • 挽回前傳:高級的愛情,是懂得掌握延遲的滿足
    「……」有時候,情侶雙方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吵架,不是他們不懂得珍惜這段感情,而是在現階段內,找不到對方為自己帶來的滿足感,達不到滿足感就會產生一定的空虛感,當這種空虛感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是吵架,甚至分手。
  • 李誕:延遲滿足對人生很重要!
    曾經那些沒有延遲滿足感的人,都餓死了……網上對此的解釋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 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延遲獲得滿足感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面對如今社會的便利,我們時常能看到,因為貸款身陷黑暗中的年輕人的新聞。他們選擇預付了未來,他們並不擔心未來是否可以承擔下來還不起的後果,因為在他們思想裡,好像這瞬間就可以借到的錢,就真的是自己的錢。
  • 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訓練,你用對方法了嗎?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欲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最近看一篇文章其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媽媽在了解到延遲滿足可以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之後,對孩子事事進行約束,事無巨細通通延遲,甚至包括吃飯,喝水,上廁所,美其名曰延遲滿足。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環境下,他的需求和表現都會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因時因地因人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
  • 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直接拒絕不可行,選準時機是關鍵!
    並且認為,孩子的延遲能力越強,越容易取得成功。但在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時,還是有很多事情要注意的。延遲滿足要選對時機當時的延遲滿足實驗,是選擇十幾位四歲左右的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呆在房間裡,給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有糖果、棉花糖、餅乾和曲奇等,這些是該年齡段的孩子,最喜歡的食物。
  • 中國家長強調「延遲滿足」!卻都把握不好「度」,小心害了孩子
    下面,我想淺談一下關於家長強調讓孩子「延遲滿足"的看法。延遲滿足是如何出現和發展的?延遲滿足的定義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字面上理解是"推遲的滿足感",是社會中的個體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調節並成功適應社會的發展。即指人們站在一種更加長遠的角度,主動放棄了即時滿足的好處和快感,從而得到更加豐盛、更有價值的結果。
  • 邊際效應遞減:滿足感的加減法
    神經元對等量外界刺激的條件反射強度,隨刺激次數的增加而遞減,也就是說人的滿足程度取決於人神經的興奮,外部給一個刺激,人的神經興奮就有滿足感,但是反覆刺激後,人體的生理變化和心理逐漸適應,滿足感降低。你可能會想到自己第一次領到薪水,第一次吃到的美食,第一次看到的新裝備,那種滿足和快樂是無法比擬的,如果接二連三地來同類事物,你很快就膩了。
  •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
    這就是我們與成功、優秀的人之間的差別:他們懂得「延遲滿足」。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延遲滿足」。什麼是「延遲滿足」?專業上是這樣解釋的: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簡而言之,延遲滿足反應了一個人抉擇的智慧與格局,反應了一個人的強大自我控制能力。
  • 延遲滿足是把雙刃劍,正確引導非常關鍵,這幾點家長必須掌握好
    這個會讓很多家長很糾結,怕太滿足孩子,會讓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而現在提出的「延遲滿足」也正受到不少家長的追捧。經過20分鐘的平穩等待,延遲者可以得到兩顆糖果。接受測試的孩子中,常常有一些在性格上比較孤僻、固執、容易受挫,而能夠推遲等待的適應力則比較強,具有冒險精神,受人歡迎,充滿自信,因此,許多家長認為,給孩子提供的教育多一種叫做延遲滿足的概念,也就是所謂的延遲滿足。延時滿足有哪些特徵呢?
  • u1s1,還是QQ最懂年輕人的社交滿足感
    02虛擬形象與社交滿足感用戶是哪些人?這是我們討論QID功能上線是否具備必要性的話題的源頭,而虛擬形象與社交滿足感則是QQ近年來執著進行個性化功能迭代的另一重原因。先來說虛擬形象,仔細看QID的功能細節,就會發現QID並不僅僅是ID而已,它還可以衍生出一個可以裝扮的個人元素集成卡。
  • 寶媽用延遲滿足訓練孩子自控力,卻起了反效果,到底錯在哪裡?
    閨蜜一直給孩子許諾等長大了才能吃糖,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這樣的「延遲滿足」其實沒有意義。果果很乖,聽話,但是孩子的好奇心還是沒忍住,她等待不了媽媽的延遲滿足了。 延遲滿足要看孩子是否自願? 《簡單,應對複雜世界的利器》一書中提到,延遲滿足往往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表現,也是情商的中友好組成部分。
  • 不明白心理實驗背後的原理,就別對孩子談什麼「延遲滿足」
    很多家長希望用「延遲滿足」,來幫助孩子培養耐心,培養自控力。但「延遲滿足」真的好嗎?背後的真相你了解嗎?延遲滿足,和「棉花糖實驗」說到「延遲滿足」,就不得不提起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延遲滿足錯了嗎?很多家長要問了,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有錯嗎?也不是。很多成功人士都懂得延遲滿足的重要性,字節跳動CEO張一鳴就多次強調過「延遲滿足」,他甚至認為,延遲滿足感程度不在一個量級的人,沒辦法進行有效的溝通。
  • 幸福人類圖 | 尋找滿足感——在你人生藍圖上最正確的那個點上
    ——尋找滿足感,當個體意識和宇宙整體延伸方向一致的時候學員分享:而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呢,我們就是尋找這種滿足感的。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有了成果還不滿足?如果你覺得不滿足的話,即便你看見客觀上,好像是有成果,也認為你拿到了你想要的成果的時候,那其實不是在你人生藍圖上最正確的那個點上。
  • 世界上最美「仙境」,遍地美女非常開放,擁有不一樣的滿足感
    薩摩亞這個民族遍地都是美女而且非常開放,並不因為金錢滿足,而是有其他的滿足感。接下來就來看一下吧。薩摩亞只有2900多平方公裡的面積,還不如臺灣面積大,但是這裡是世界上最美的仙境。薩摩亞臨近赤道,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可謂四季常青,再加上獨特的熱帶風光讓人眼花繚亂。
  • 懂得延遲滿足,你的人生真的就贏了一半嗎
    市面上有許多吹噓「延遲滿足能力」的文章,他們告訴你,做到延遲滿足,你的人生就贏了一半;不懂延遲滿足,你才會過著失控的人生。但大家其實,都誤解了「延遲滿足」。
  • 什麼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教育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沃爾特·米舍爾教授設計了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隨機選擇幾十名孩子,每人面前放一塊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可以多得一塊。實驗沒有結束,研究者繼續追蹤這些孩子長達20多年,那些能夠更好延遲滿足的孩子要比那些延遲滿足能力不強的孩子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成績和工資。由此發現,延遲滿足能力可以很好地預測一個人未來的成就。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會很好,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 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多巴胺「滿足感」是元兇,要學會打破執念
    多巴胺D2受體是在過去幾年中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的獲得滿足感的神經機制。可以說,多巴胺d2是讓人獲得快樂和滿足感的更加直接的因素。一個人光分泌多巴胺並不能給人極大的滿足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分泌大量多巴胺,但是他體內的多巴胺D2受體很少,那他的幸福指數也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