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未去,未來已來」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選擇做時間的朋友,Think big、Think long。秉持人文精神火種,不負韶光,砥礪前行。
——張磊作為校友參加人大畢業典禮時的致辭
01
張磊
張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1972年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1990年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畢業後曾任職中國五礦集團,深入一線礦區,了解中國基層真實社會。1998年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後獲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學位。2005年,張磊作為創始人創建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
張磊,出身於河南省駐馬店的一個雙職工家庭。小時候父母工作比較忙,他就經常和一群小夥伴集體出遊、四處玩耍。曾迷戀於《少林寺》,滿腦子都是對「仗劍走天涯」的憧憬,想做一名遊俠縱橫江湖。兒時的張磊雖天生好動,卻也能夠安靜下來。他對讀書特別痴迷,喜歡看武俠小說、散文詩歌、人物傳記等不同種類的書,一個人可以在圖書館裡看一整天的書。
駐馬店,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屬於交通樞紐。張磊的家當時就在火車站旁,常能看到人們背著行囊搭乘火車的場景。他於是萌生了小小「創業」的想法:發動同學們從家裡拿來各式各樣的小人書、連環畫,還有各種雜誌,在火車站「擺地攤」,搞「流動借書站」,供老鄉們有償借閱。甚至還配有套餐服務」——租5本書就送水、送零食,成了京廣線上的「流動服務」。用現在網際網路的流行語,也算是「共享經濟」了。
1990年,張磊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現財政金融學院),就讀國際金融專業。當時張磊剛進入大學時,完全搞不清楚國際金融專業究竟能夠學到什麼,只是聽說專業錄取分數高,還有外教教授外語。而就在這裡,張磊開啟了金融的啟蒙之路,開始第一次接觸投資。
張磊在大學時一直熱衷於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那個年代的中國,正處於快速變化、新舊交替的非凡時期。他希望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時下的社會脈搏緊密結合,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可行方案。當時的北京牡丹電視機廠正面臨松下等進口品牌衝擊,企業面臨發展轉型的嚴峻挑戰。張磊接到這個課題後,和小夥伴組成了一個市場研究小組,獨闢蹊徑的深入到農村、鄉鎮和三四線城市去調研。由於調研的用戶資料多樣而詳實,研究小組的實踐報告榮獲了學校的特等獎。這些在校期間的懵懂實踐,為張磊後來的價值投資之路埋下了伏筆。
1994年,張磊大學畢業面臨選擇第一份工作的問題。當時,中國國內金融市場還不發達,證券公司、投資公司寥寥無幾。同學們畢業大多選擇去銀行工作。然而,當時的張磊卻沒有選擇金融機構,而是選擇去了中國五礦集團,投身實體經濟。工作第一年他跑了國內十幾個省份,幾乎走遍了所有的「窮鄉僻壤」,與礦產、金屬資源為伍,滿腦子都是銅、鋁、鉛、鋅、鎳、錫這些詞。五礦集團的工作,讓張磊真正體會到了中國社會的縱深度,也啟發了他從實體企業的視角感受中國經濟的內在邏輯和巨大潛力。
1998年,張磊決定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第一份工作讓他看到了基層的中國社會,另一方面也讓他更早地接觸西方世界,像從小城市來到北京追求最好的大學教育一樣,他希望通過海外歷練加深對世界的認知。張磊在耶魯就讀期間,最大的感受是掌握了嚴謹的分析體系、深入的歷史考證方法和完整的思維框架,這使他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成為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在耶魯讀書時,張磊曾在著名的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工作,並且結識了他的恩師——投資界知名的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在耶魯投資辦公室實習期間,張磊從投資的角度真正理解了金融體系最本質的功能。獨立的研究經歷,讓他掌握了尋找獨特視角觀察和判斷問題的能力。這段寶貴經歷為他日後在投資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張磊曾就職於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主要負責南非,東南亞和中國的投資。此後又擔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首任中國首席代表,並創建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駐香港和北京辦事處。2005年,張磊作為創始人創建高瓴資本,並逐漸成長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02
高瓴資本
在長期主義之路上,與偉大格局觀者同行,做時間的朋友。——張磊《價值》
張磊帶領的高瓴資本,在成立之初就定位於具有獨立投資視角的長期投資者。其在消費與零售、科技創新、生命健康,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及先進位造等領域內投資了一大批國內外優秀企業,例如眾多大家耳熟能詳的企業:騰訊、京東、攜程、去哪兒、Airbnb、美的、格力、中通快遞、藍月亮、滴滴出行、美團、摩拜單車、蔚來汽車、百濟神州、藥明康德等等……基本上中國最厲害的網際網路企業它都參與了其中。成立15年來,高瓴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至超過5000億人民幣,成為亞洲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平均年回報率超過40%。高領資本自身成長為了中國創投基金領域的佼佼者。
張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筆投資,是當時困境中的京東。2010年,劉強東找到同為校友的張磊,希望他能為京東投7500萬美金,但張磊告訴他:「這個生意要麼讓我投3億美元,要麼一分錢都不投。因為這個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看不出來核心競爭力的」。這是當時國內的早期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中單筆投資量最大的案子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錢多人傻」。而事實證明,張磊的選擇對了。2014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300億美元。
高瓴資本在京東的這一筆投資,正是張磊堅持的獨立研究+長期主義的代表之作。
首先,獨立研究非常關鍵。獨立研究的最大價值是通過特立獨行的研究和判斷,讓投資人敢於面對質疑,堅信自己的判斷,敢於投重注、下重倉。張磊告訴劉強東,他很清楚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是最適合京東,京東在他眼中恰似當年的亞馬遜,而貝索斯的遺憾正是亞馬遜成立時美國已經有了UPS這類的物流巨頭,因此他喪失了做供應鏈整合的機會;而在中國,京東不存在這樣的對手,因此面臨更好的歷史機遇。時至今日,回頭去看,高瓴的這輪大手筆投資,使京東在極短時間內迅速確立了在B2C電子商務領域不可撼動的領先優勢,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威懾了新的資本投向該領域的競爭公司,強化了京東的絕對領袖地位。
其次,是張磊一直倡導的長期主義。投資就要與企業共成長。據悉高瓴入資後的第二周,張磊就帶劉強東去了美國沃爾瑪總部,全面了解沃爾瑪的物流網絡和倉儲系統,並很快在京東展開了供應鏈再造和物流渠道優化。張磊還安排京東的管理層與高瓴投資的另一家優秀的線下零售企業大潤發的高管團隊進行全天的經營管理跨界經驗交流,幫助京東團隊學習線下零售的管理知識。張磊告訴京東投資人,高領沒有短期退出壓力,能真正放眼未來,支持公司的長遠發展。據說後來騰訊入股京東,牽線搭橋者正是張磊。
張磊,作為一位投資家、創業者。十五年來深刻嵌入到了中國產業經濟波瀾壯闊的發展脈絡之中,這使他有機會跨行業、跨地域、跨時間深入研究和實踐中國產業躍遷的創新範式,並不斷追問中國企業家精神的終極依歸。張磊的首部著作《價值》,正傳遞了作為中國企業家,對於經濟、投資以及人生的長期思考。在張磊看來,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長期主義不僅是中國企業轉型的必然路徑,也是一條個人修煉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根本方法。在價值創造的基礎上,長期主義從外部形勢下的自發反應,走向了追尋自我成長和內心平靜的自覺選擇。
03
張磊《價值》10大經典理念
張磊的《價值》一書,介紹了他自己的個人成長曆程、他所堅持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對價值投資者自我修養的思考。在這部書中,張磊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他對投資和商業的全方位思考,第一次全面剖析了高瓴的投資體系和創新框架,也第一次傾情分享了他對工作和生活的個人體悟。書中也介紹了張磊對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創業組織以及對人才、教育、科學觀的理解。同時,還包含大量珍貴資料,不僅有首次提出的7大高瓴公式,詳細拆解的10多個投資案例,還有11張精緻手繪彩插和19張珍貴的生活照片。
1、「三把火」理論。凡是能被火燒掉的東西都不重要,比如金錢房子或者其他物質財富,而無法被燒掉的東西才重要。結合起來有三樣: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是深藏於內心,並真正屬於自己的三把火。
2、三個投資哲學: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風物長宜放眼量,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3、投資的理念與品質:超長期主義、延遲滿足、自我驅動、終身學習、學院派研究,第一性原理、多元思維模型、理性的好奇誠實與獨立,擁抱變化、理解時間的價值、做時間的朋友,人文精神、運動精神、平常心。
4、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偉大的格局觀,超強的同理心,沒有終局,沒有組織邊界,以終為始;不斷的瘋狂的創造價值。
5、研究的方法論:邏輯上的升維,決策上的降維。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抓住可理解、可預期、可展望的有限關鍵變量。
6、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核心是格局觀,不斷顛覆自身,重塑產業,為社會持續創造價值。護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的瘋狂的創造長期價值。真正的價值投資應該放棄通過精確計算的功利方法來實現所謂成功的方式。價值投資者都應該依靠企業的內生增長獲得投資收益,不能依靠風險偏好或估值倍增。
7、警惕機械的價值投資。就是要警惕右,防止左,但主要是防止左。價值投資的右是指機會主義者,要拒絕投機。價值投資的左是指激進主義者比右更可怕。
8、教育是永不退出的投資。要懂得投資自己,延遲滿足。在多數人都醉心於即時滿足的世界裡,懂得延遲滿足道理的人已經先勝一籌了。
9、Think big think long——謀大局,思長遠。人、生意、環境和組織互相關聯,需要架起望遠鏡去觀察變化,捕捉機遇。另一方面用顯微鏡研究生意的本質,看清它的基因、細胞,還有能量。
10、投資之道,萬千法門。堅持何種投資理念,都不能以名門正派自居,更不能自認高手包打天下。武林之大,但凡修得暗標神劍者,亦可獨步江湖。
2017年張磊參加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典禮時的致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