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以長期主義價值觀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2020-12-03 北晚新視覺網

導語:在疫情的時代背景之下,數位技術引發的產業變革正在深入發展,給傳統企業不斷帶來衝擊。數字經濟時代下,中國企業如何堅持長期主義與可持續發展?在第十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C50+論壇創始發起人陳春花發表了題為《長期主義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

陳春花教授在演講開篇表示,縱觀近兩年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的評選,一直堅持的核心主題就是「長期主義 價值共生」。疫情之下的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今年所關注的這些優秀企業都有一個核心的共同點:對「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堅持,並積極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內涵,是對生而為人意義更開闊的理解」

數字經濟時代,眾多優秀企業仍然在堅守「長期主義」的價值觀,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陳春花教授特別分享了這樣一句話,「21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突破將不會來自技術,而是源於對『生而為人的意義』的更開闊的理解。」

一、數字經濟時代,四種形式的共生態

加快更新迭代步伐的技術,帶來的是商業的範式變化,對管理者和管理本身都提出非常多的挑戰。

現代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要對機器與人的關係,有全新而深刻的認識。要認識到機器和人之間新的組織形態,其實是四種形式的共生態,即:「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和「吞噬替代」。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努力追求前兩種共生態,而儘量避免後兩者。

陳春花教授強調,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慧導致組織構成元素及其組合發生了變化,進而讓企業管理者面對更加複雜的變化,尤其是對行業的重新認知。今天很多行業的壁壘因為數位技術而被打破,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保護時間越來越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信任成本也被重構,從而造成生產關係的調整。在這種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都被調整的深層次變化中,企業家應該思考有什麼是不變的,是需要我們堅守的,這就是企業要承擔的核心價值和社會責任體系。

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僅要創造商業價值,更要與社會共生,為社會長期持續地創造價值。我們發現,本屆遴選的獲獎企業的一個特點:即在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的同時,實現了與社會的共生。這些就是一個優秀企業所應具備的長期主義價值觀,也是一個企業能長期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二、長期主義價值觀賦予企業家的五項素質

在演講中,陳春花分享了她認為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所具備的五項素質。

1、一個責任型的領導

一個企業家要想成為長期主義者,首先就必須是一個責任型的領導。這種責任來源於真實的市場、真實的壓力以及真實的選擇。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必須明白,我們不僅僅只對企業的商業責任負責,更要對自己與企業相關的所有的要素負責,無論是顧客、利益相關者、社會公眾還是整個社會本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稱之為一個責任型的企業領導。

2、一個義利統一的價值觀

一名長期主義者,還應該形成義利統一的價值觀。須知,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其實是一個互不衝突的統一概念,企業家的盈利,必須來源於對人性的關懷,只有如此,企業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局面,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一名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在義利統一概念上一定是沒有絲毫猶豫,而且是非常清晰的。

3、一種與社會需求協同的能力

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其能力跟社會需求之間應該實現協同。疫情期間,社會上有大量企業積極主動參與疫情防控戰,這說明企業將它的能力和社會做協同的時候,恰恰是「長期主義」非常好的體現。

企業家們須知,在商業社會,企業家擁有更強的能力去解決行業領域以及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只要願意將自身能力與社會需求實現協同,就會成為價值共生和長期主義者。

4、一個共生型的組織

長期主義者應該創造出一個共生型的組織,以提高企業對社會賦能的能力,實現總體價值的最大化,推動企業和社會的進步。

5、一種價值的回歸

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應該要實現價值的回歸。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裡,我們應該要堅持回歸對價值、尤其是社會價值的創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陳春花教授最後強調,只有堅持「長期主義」和「價值共生」,才能把企業和商業融入到社會當中,讓商業社會成為共生的狀態,讓人們的生活因為商業變得更加美好,讓現代社會因為企業家的努力變得更加進步。

相關焦點

  • 陳春花:只有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超越變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只有樹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讓我們超越變化,接受動蕩。「當確定長期主義的時候,需要回答三個根本性的問題,」陳春花說,「第一,你跟環境一定是共生關係;第二,你一定要有能力去認知世界;第三,你的使命必須是向善的。」針對共生關係,陳春花現場給出經典案例。
  • 陳春花:劇變環境中 必須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
    (原標題:陳春花:劇變環境中,必須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
  • 中國 管理全球論壇談義良登場 分享養老行業的長期主義價值觀
    11月8日,由中國 管理模式50人+論壇(簡稱「C50+」)主辦的第十屆中國 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 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C50+成員與數百位海內外管理學者、知名企業高管參會。在論壇上,九如城集團創始人、C50+成員談義良,圍繞養老產業如何踐行「長期主義」發表了主旨演講,向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見解。
  • 陳春花:為什麼要做長期主義者
    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要討論「長期主義」,在我自己的研究中,我給出的2019年年度關鍵詞也是「長期主義」,這個經營假設在今天,更突顯出了它的作用。02長期主義的基本假設支撐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其實德魯克在很早就告訴大家,任何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得很好,必須遵循一定的經營理論。
  • 好未來張邦鑫:所有的價值觀都應堅持長期主義!
    作者|卡婭 來源|校長財經成立 16 年,中國最大的民營教培企業之一——好未來的發展沒有太多跌宕起伏,一直穩紮穩打。這與好未來的價值觀有著極大的關係。在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看來,教育不可投機取巧,不能在意一朝一夕的得失,而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 「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現實觀照與理論旨趣
    【摘要】「後物質主義價值觀」是用以分析二戰後歐美國家公眾價值觀變遷的理論命題之一。其核心觀點是:經過長期經濟繁榮之後,公眾價值觀發生了由「生存價值觀」向「自我表達價值觀」的轉型。
  • 推動企業成長的管理關鍵詞
    在這樣的關口,我們審視和篩選了讓企業在這種糟糕的不同尋常的環境裡維持發展成長的重要管理要素及機會,形成了正在影響和推動企業成長的20個核心關鍵詞,推薦給企業家們。活著「活著」是2020年最能產生共鳴的一個詞。
  • 企業文化能帶來「終極力量」
    在我過去接近30年的研究當中,我發現那些可以長期存活的企業,都解決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企業的基本假設。我希望我在這個部分的研究心得,能夠給大家在自己的經營中尋求長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一點幫助。什麼是文化?我們都很清楚,所有的選擇都源於一個很重要的認知,就是我們怎麼理解文化。
  • 貝殼上市與自如領跑長租,長期主義的再一次勝利
    1 、長期主義的價值觀讓租房發生改變長租公寓的出現,是順勢而生。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房住不炒」,長租迎來蓬勃發展期。大環境下,以自如為代表的新租房時代,長租行業成為了長期主義,是當下租賃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英格爾哈特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發生在西方發達工業國家裡的這場文化變革主要原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工業國家經濟的空前繁榮和持續的和平,使戰後幾十年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把目前的經濟安全視為理所當然,而給予一些非物質要求以很高的優先權,最終導致價值觀的變化。
  • 蘭亞東:數位化探索需要依靠持續危機感和長期主義
    本報記者 宋文娟 北京報導2020年11月23日,由《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盛大開幕。作為財經界具有權威性和前瞻性的盛會,本屆年會周匯聚中國商界智庫及頂級企業家思想,探尋中國經濟與企業的共同發展之路,為政府、企業、中外知名學者搭建思想交鋒和智慧分享的平臺。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這些經典投資的背後,是高瓴始終恪守的長期主義價值投資理念。在高瓴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看來,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長期主義不僅是中國企業轉型的必然路徑,也是一條個人修煉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根本方法。近日,張磊的首部新作《價值》正式出版,在這本書中,他也首次詳細闡述了投資與創業都需要長期主義理念的三個要點。
  • 陳春花:企業為什麼需要共生理念?
    作者|陳春花 來源|春暖花開(ID:CCH_chunnuanhuakai)導讀:陳春花教授說6月23日,在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總裁讀書會、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企業領袖讀享盛典暨中國企業大講堂」中,陳春花教授為我們解讀《共生:未來企業組織進化路徑》。以下是演講全文整理。我在過去的研究中,一直沿著中國企業成長模式走。到了2000年,有一個重要要素進來,就是技術;2012年開始,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對企業成長產生特別重大的影響。
  • 如何理解「三個規律三種發展」:遵循自然規律 推動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遵循自然規律 推動可持續發展(經濟時評·如何理解「三個規律三種發展」②)   目前,我國大氣、水、土地汙染形勢都很嚴峻。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只有一個,就是走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
  • 輕鬆籌堅守「因變新生」的長期主義 為公眾健康謀福祉
    來源:時刻頭條長期主義,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長期堅持,事實上,透過堅持,還需要結合自身願景,真正的投入其中並長期踐行的過程。輕鬆籌就要做一個有耐心的長期主義者。輕鬆籌對長期主義的解釋是要因變新生,在變中求新謀發展謀未來,踐行讓每個家庭擁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的使命。
  • 價值:長期主義之路的試金石
    這是當時國內的早期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中單筆投資量最大的案子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錢多人傻」。而事實證明,張磊的選擇對了。2014年5月,京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超300億美元。高瓴資本在京東的這一筆投資,正是張磊堅持的獨立研究+長期主義的代表之作。首先,獨立研究非常關鍵。
  • 當消費主義成了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女性的欲求長期被壓抑和忽視,而她們解放欲望的訴求和消費主義的主張重合。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女性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形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不斷買買買的女人中,平衡情緒的購物往往對服飾愛不釋手。用裝扮自己來掩飾失落,並在潛意識裡與別人進行較量,以此找到一個支點,來平衡心理的失落與嫉妒。
  • 貝萊德基金創始人Larry Fink談「人類長期主義」
    圖片來源:https://hbr.org/2015/11/im-not-talking-about-this-to-win-a-popularity-contest「有大量證據表明,氣候因素正影響投資風險,而且我們看到,現在全世界投資者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評估。」
  • 中國尚未進入後物質主義價值觀階段
    我的研究與他們的觀點一致,即現代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經濟發展會帶來社會結構及社會生活的變化。經濟發展為什麼會改變世界?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物質條件不同。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很多人都處於飢餓邊緣,這種生存的不確定性決定著人們選擇和改變自己不同的生活策略。第二,我在40多年前預測的轉變目前都已發生。上世紀70年代,我提出代際價值觀轉變理論,認為發達工業社會的政治文化可能正在經歷一場轉型。
  • 陳春花:增長從哪裡來?
    陳春花:增長從哪裡來?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卻需要我們持續認真地回答。我曾經輔導過一個企業,企業領導人都很清楚應該怎樣去解決增長問題,但是在實際運營中,又盲目地進入了不該進入的區域,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所以不要小看這些問題,能夠認真不折不扣地去解答,並不像說的那樣簡單。對於企業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來說,企業要回答兩個問題:是否應該堅持主營業務?應該如何綜合平衡在各個不同產品組合上的經營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