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疫情的時代背景之下,數位技術引發的產業變革正在深入發展,給傳統企業不斷帶來衝擊。數字經濟時代下,中國企業如何堅持長期主義與可持續發展?在第十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C50+論壇創始發起人陳春花發表了題為《長期主義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
陳春花教授在演講開篇表示,縱觀近兩年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的評選,一直堅持的核心主題就是「長期主義 價值共生」。疫情之下的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今年所關注的這些優秀企業都有一個核心的共同點:對「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堅持,並積極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內涵,是對生而為人意義更開闊的理解」
數字經濟時代,眾多優秀企業仍然在堅守「長期主義」的價值觀,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陳春花教授特別分享了這樣一句話,「21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突破將不會來自技術,而是源於對『生而為人的意義』的更開闊的理解。」
一、數字經濟時代,四種形式的共生態
加快更新迭代步伐的技術,帶來的是商業的範式變化,對管理者和管理本身都提出非常多的挑戰。
現代企業的管理者,應該要對機器與人的關係,有全新而深刻的認識。要認識到機器和人之間新的組織形態,其實是四種形式的共生態,即:「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和「吞噬替代」。一名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努力追求前兩種共生態,而儘量避免後兩者。
陳春花教授強調,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慧導致組織構成元素及其組合發生了變化,進而讓企業管理者面對更加複雜的變化,尤其是對行業的重新認知。今天很多行業的壁壘因為數位技術而被打破,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保護時間越來越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信任成本也被重構,從而造成生產關係的調整。在這種從生產力到生產關係都被調整的深層次變化中,企業家應該思考有什麼是不變的,是需要我們堅守的,這就是企業要承擔的核心價值和社會責任體系。
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僅要創造商業價值,更要與社會共生,為社會長期持續地創造價值。我們發現,本屆遴選的獲獎企業的一個特點:即在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的同時,實現了與社會的共生。這些就是一個優秀企業所應具備的長期主義價值觀,也是一個企業能長期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二、長期主義價值觀賦予企業家的五項素質
在演講中,陳春花分享了她認為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所具備的五項素質。
1、一個責任型的領導
一個企業家要想成為長期主義者,首先就必須是一個責任型的領導。這種責任來源於真實的市場、真實的壓力以及真實的選擇。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必須明白,我們不僅僅只對企業的商業責任負責,更要對自己與企業相關的所有的要素負責,無論是顧客、利益相關者、社會公眾還是整個社會本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稱之為一個責任型的企業領導。
2、一個義利統一的價值觀
一名長期主義者,還應該形成義利統一的價值觀。須知,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其實是一個互不衝突的統一概念,企業家的盈利,必須來源於對人性的關懷,只有如此,企業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局面,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一名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在義利統一概念上一定是沒有絲毫猶豫,而且是非常清晰的。
3、一種與社會需求協同的能力
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其能力跟社會需求之間應該實現協同。疫情期間,社會上有大量企業積極主動參與疫情防控戰,這說明企業將它的能力和社會做協同的時候,恰恰是「長期主義」非常好的體現。
企業家們須知,在商業社會,企業家擁有更強的能力去解決行業領域以及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只要願意將自身能力與社會需求實現協同,就會成為價值共生和長期主義者。
4、一個共生型的組織
長期主義者應該創造出一個共生型的組織,以提高企業對社會賦能的能力,實現總體價值的最大化,推動企業和社會的進步。
5、一種價值的回歸
持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企業家,應該要實現價值的回歸。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裡,我們應該要堅持回歸對價值、尤其是社會價值的創造,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陳春花教授最後強調,只有堅持「長期主義」和「價值共生」,才能把企業和商業融入到社會當中,讓商業社會成為共生的狀態,讓人們的生活因為商業變得更加美好,讓現代社會因為企業家的努力變得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