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為什麼愛買買買?當消費主義成了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2021-01-11 騰訊網

和「女性不擅長開車」、「女性不擅長學理工科」的認知偏差相似。也許是因為女性在某個領域長期缺乏相應的支持和資源,導致女性的表現相對落後,然後這種落後又經由男性在公共輿論領域的話語霸權表達出來,形成了公共認識。

公眾得出女性在這個領域不擅長的結論,於是進一步壓縮社會給這個領域的女性的支持和資源,形成惡性循環。

「女性就是愛買買買」也很可能是其中一種。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女主瑞貝卡購物時的內心獨白:「帥哥衝著你微笑時,心裡就像是被熱吐司融化的奶油的感覺,這就是我看到商店後的感覺,只不過要更強烈些。」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也是大多女人逛街時的內心獨白。

逛街購物,對於女人而言,某些時候,比得到帥哥的青睞還興奮。

男人購物,不喜歡逛。街頭賣衣服的店鋪,第一家和最後一家,大概率是男裝。而女人不同,他們享受購物的本身,第一家看好了,她還得去其他家,就像,蘇格拉底挑麥子一樣。

而這,也是造成大家覺得女性更加喜歡購物的很大原因。實際上,她可能就買了一兩樣東西。

雖然這個問題的預設是「女性更容易被消費主義影響」,這也許是事實,但同時也可能是一種「認識不正義」。

女人為什麼愛買買買

女性本來就是營銷的主要目標,因為女性擔任著家庭中採購的職責,她們往往要為全家人買東西,而女性也要孕育下一代,影響她們等於發掘更多的消費市場。

比起男性更多地被重視社會價值(學歷、職業、收入、社會地位等等)的歷史,女性的身體價值(長相,身材,年齡和生育能力)一直更被重視,而消費主義就是以身體價值為核心的,因為只有把身體當做你的價值,才能更方便地釋放你的欲望,而欲望是無窮的消費力。所以女性更容易被消費主義影響,去透資自己的身體。

女性長期被物化,缺乏主體性,使得她們更容易把自己的價值和消費帶來的物質和符號價值聯繫在一起。她們重視購物過程遠遠超過購物結果,潛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內心空虛,只得用購物的方式來填補。

消費品具有社交價值,物質變成了代表階級和行為準則的符號,借消費擁有更多的物質,是女性人際交往的重要的媒介。

成長在一個缺乏支持的家庭和社會中,女性的匱乏感,低自尊和低安全感作祟,她們常常需要模擬馬斯洛金字塔的上層需要—獲得尊重,被愛,自我實現等等,消費是模擬出這些上層需求的最簡單方式。

女性的欲求長期被壓抑和忽視,而她們解放欲望的訴求和消費主義的主張重合。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女性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形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不斷買買買的女人中,平衡情緒的購物往往對服飾愛不釋手。用裝扮自己來掩飾失落,並在潛意識裡與別人進行較量,以此找到一個支點,來平衡心理的失落與嫉妒。

為什麼消費主義成了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在我所知的範圍內,與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消費主義在中國確實更嚴重,嚴重之處在它成為了一種單一的主流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簡單總結一下我個人理解的幾個原因

1.中國的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的世俗文化背景,加上非常「接地氣」的大眾文化,和消費主義崇尚的物質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高度契合。

對比美國清教徒的保守節制和基督教的文化中崇尚精神生活的傳統,會對消費主義形成抗。

2.民間長久以來的去政治化的語境,公民社會基礎的薄弱和公民教育的缺失,國家力量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權力和資本的高度媾和,為消費主義的肆虐開闢好了戰場。

3.中國發展得太快,面對社會巨變人們並沒有足夠的準備。政治權利低、社會保障差所形成的高焦慮形社會,需要用消費消解焦慮。

馬克思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偉大的社會理論。資本的累積有一套自己的算法,它野蠻生長的力量會拆毀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因素。晚期資本主義不但樂於解構男權家庭這個妨礙生產力發展的社會基本單位,也樂於消滅捆綁在其上的男權宗族的意識形態。它通過解構原有的社會結構,為個體賦權,進一步挖掘出了女性的生產力和消費力。

所以,資本主義會解放每一個人,會賦權每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它愛這些人,而是因為它要徹底釋放他們的生產力和消費力。

相關焦點

  • 在買買買中尋找自我:消費主義的另一面
    消費主義所被詬病的「以金錢購買價值,享受購買的價值符號帶來的他人的認同感」,正是長久以來,一大批在由少數人定義的主流價值空間視野之外的多數普通人所稀缺的「價值與尊嚴」。消費主義在當下,是除了以較高的學習成本獲取價值和尊嚴以外的,另一種「發現自己」的選擇。哪怕這種選擇是來自於社會的規訓的。我們關於「殺馬特」「非主流」的記憶,應當就可以看作是一個群體,在前消費主義時代的構建身份認同的嘗試。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中國女性?
    很多男性認為這是女性又一次被商家營銷圈套所洗腦,變相索要金錢或者收割自己的潛在追求者。還有人聯想到當前輿論場上較為緊張的兩性關係,認為女性這是在「一邊重拳出擊,一邊變相乞討」。近年來,在無孔不入的消費主義侵蝕下,恨不得365天每天都是情侶購物狂歡節,女性也被諸多商家設定為想像中的購買主力。可是女性真的熱衷於買買買嗎?
  • 女性獨立的真正內涵,被消費主義扭曲了嗎?| 造就Talk·張晶晶
    那為什麼大家整天還在討論女性消費的話題呢?為什麼明明國家在鼓勵消費,還有很多聲音呼籲女性一定要逃離消費主義的陷阱?為什么女性獨立的浪潮越來越猛,女性就業率下降了,消費量卻在不停地攀升?女性獨立的真正內涵,被消費主義扭曲了嗎?
  • 消費主義是與非
    作者的一個洞見是,消費主義並不是隨著經濟繁榮和生活富足而自然出現的,因為前現代社會的價值體系往往不支持消費主義,如各種反對過度享樂的宗教,以及中國的儒家思想。消費主義是在對這些價值體系的突破過程中出現的。歐洲產生消費主義的重要原因是啟蒙運動,通過它,世俗化的價值觀得到肯定,追求物質進步不再令人羞恥。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認識和把握消費主義中的「過度」,是區分正常消費和消費主義的關鍵。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價值觀的異化。價值觀是一種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基本理念都是值得我們通過自身努力去奮鬥和追求的。
  • 奔馳暗中鼓吹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你的價值觀
    發展到今天,豪車、好車都講究限量供應,在原價的基礎上拔高價格,加價提車,一是品牌篩選到了更多高消費者和無腦消費群體,二是通過加價的形式墊高了品牌的號召力。 加價提車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任人宰割,為何有人回答一百個願意,我想這還是跟消費主義多少有些關係。
  • 「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現實觀照與理論旨趣
    與之相對應,傳統社會中的主流價值觀是傳統宗教和社區規範,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成就動機,而後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則是以「生活質量」為核心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由「物質主義價值觀」向「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轉型在全球40多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中普遍存在。理論推演與大規模、長時段實證分析結果的一致為「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理論贏得了廣泛的學術關注。「後物質主義價值觀」因何產生又可能引發什麼「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理論緣自於英格爾哈特研究團隊對二戰之後歐美發達國家公眾價值觀的現實觀察、統計分析和理論提煉。
  • 網際網路的女性主義特徵
    但網際網路的多媒體技術,解放了形象,也使女性從「亞人類」變為了主流人類。但是,這不僅意味著女權興起。讀圖時代把男性、女性一起捲入進來。讀圖最誇張的是,在日本,官方每年的白皮書一般都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文字版,一個是漫畫版。漫畫版的政府白皮書當然不光是給女性看的,日本的男性現在可以在最嚴肅而理性的政府報告上面,用女性主義的思想特質來進行本質直觀了。用不識字的六祖的話說,叫頓悟。
  • 如何避開消費主義陷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今天聊聊怎麼避開消費主義的陷阱。成人世界,分為很多層次。雖然法律上寫的是十八歲就成人了,但是在潛規則和社會絞肉機的世界裡,絕大多數人還是兒童,像一把待割的韭菜,尤其是在消費主義這一塊。前陣子鄰居大爺和我聊天,說到他和他孫子的消費觀念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他說到同樣是一雙鞋,淘寶上100塊錢的穿了4年還很耐磨,好穿,舒適,但是孫子每次一出nike新款,就想去買,實在搞不懂為什麼要買那麼多鞋。
  • 極光:跨電商平臺買買買成為「剁手族」的主流消費習慣
    (原標題:極光:跨電商平臺買買買成為「剁手族」的主流消費習慣)
  • 女性主義影評:《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
    ,有32位國內青年女性影評人參加,我們從學員課後提交的影評作品中優選出12篇影評,結集為女性主義影評集第一冊。今天發布的是章兌兌同學撰寫的《《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道格拉斯代表著一種父權制下的價值觀,在這種價值觀下,人類社會是動物性的、弱肉強食的和充滿剝削的,他同時也體現著一種保守主義的政治傾向,這種傾嚮往往是反女性的、反LGBTQ的和反移民的,持有這種政治傾向的人會更執著於框定邊界、從而保障自我的生存。
  • 消費主義下 誰人不「窮忙」
    如果真是工作和回報不成比例,自稱「窮忙族」也名副其實。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網友在抱怨自己是「窮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階層,甚至是拿著每月近萬元收入的辦公室白領。如果連收入逾萬元都是「窮忙族」,那麼可以稱得上是「窮忙族」的可能不止七成,因為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4932元,月平均工資才剛過2000元。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但是制度層面卻是與之相違背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們擁有的只是消費自由,於是在消費自由的背景下誕生的消費主義就成了人們抨擊的罪惡淵藪。但這個時代的弔詭之處在於,對現代制度的普遍焦慮,以及對制度實際安排的心安理得並行不悖地共存著。結果就是,每個人都對消費主義切齒不屑,與此同時卻毫無顧忌地繼續消費。
  • 孫萍:如何看待性別化的消費主義?
    記者|李永博在「追問2020」系列第二場「系統圍城」活動中,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孫萍老師與青年文化研究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安定分享了消費主義的性別化問題。今年常被稱為「女性主義大年」,女性主題的綜藝與電視劇出一部火一部。
  • 為什么女性消費者更容易被「種草」?
    原創 陸爽 復旦商業知識本文來自第22期《管理視野》雙11剛過不久,為什麼「黑五」你又忍不住「剁手」了?當然,印象中,最熱衷於投入這場「消費戰」的大多是女性。女性消費者給人的印象往往是非理性的。
  • 英格爾哈特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英格爾哈特認為,在這些發達的工業社會裡,人們對於經濟安全、國家安全這樣的物質主義價值需求開始降低,與此相對應的是,人們開始日益追求一些後物質主義價值——諸如保障人們的言論自由權,讓人們在政治決策過程中有更多的發言權等。伴隨著這一價值觀轉變的是一場靜悄悄的政治革命。以前,人們對於政府的要求僅僅是:政府能夠維護社會秩序,保證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
  • 2020不確定性增強白領儲蓄意識 超六成抵制消費主義
    報告:2020不確定性增強白領儲蓄意識 超六成抵制消費主義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馬秀秀)智聯招聘14日在北京發布《2020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強了白領們的儲蓄意識,白領存款餘額增加,「負債者聯盟」佔比減少;超六成白領抵制消費主義,約有六成白領進行理財。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上海《良友》雜誌還為時尚新女性做了定義:「如胡蝶之名聞四海,如哈同夫人之富有巨萬,如宋太太之福壽全歸,有宋美齡之相夫賢德,有何香凝之藝術手腕,有孫鵬狹之冒險精神,如胡木蘭之侍父盡孝……」字裡行間都是鈔票燃燒的味道。「海派文化」下上海,在消費主義的裹挾之下,逐漸成為城市裡的主流。
  • 《青你2》不定義女團:多元化審美的出現,是否與女性主義有關?
    充滿戲劇性的剪輯更是輕易地把握了觀眾的情緒,送自家姐姐C位出道成了粉絲們的不懈追求。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女性才是粉絲心中理想的idol呢?《青你2》的導師蔡徐坤喊出振聾發聵的宣言:「我們不定義女生,不定義女團,請大家帶著對『X』的無限想像,親手選出2020最能代表女團的九位訓練生吧。」
  • 中國尚未進入後物質主義價值觀階段
    經濟發展為什麼會改變世界?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物質條件不同。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很多人都處於飢餓邊緣,這種生存的不確定性決定著人們選擇和改變自己不同的生活策略。第二,我在40多年前預測的轉變目前都已發生。上世紀70年代,我提出代際價值觀轉變理論,認為發達工業社會的政治文化可能正在經歷一場轉型。它似乎正在改變特定幾代人的優先價值觀,因為條件的變化影響著他們的基本社會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