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現實觀照與理論旨趣
在理論層面,以「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為核心的社會變遷理論通過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力圖證明文化可以作為獨立變量影響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遷,應當成為人們認知世界的重要視角。【關鍵詞】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生存價值觀 自我表達價值觀【中圖分類號】B80 【文獻標識碼】A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和史無前例的社會與文化轉型。
-
英格爾哈特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英格爾哈特認為,在這些發達的工業社會裡,人們對於經濟安全、國家安全這樣的物質主義價值需求開始降低,與此相對應的是,人們開始日益追求一些後物質主義價值——諸如保障人們的言論自由權,讓人們在政治決策過程中有更多的發言權等。伴隨著這一價值觀轉變的是一場靜悄悄的政治革命。以前,人們對於政府的要求僅僅是:政府能夠維護社會秩序,保證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
-
環球時報:港臺政治進入後物質主義時代
原標題:楊光斌:港臺政治進入後物質主義時代 香港和臺灣的政治出現了同頻共振的現象,先是以臺灣大學生為主體的「太陽花學運」,接著是香港大學生的非法「佔中」,再接著便是臺灣新選民在此次地方選舉中拋棄政績不錯的國民黨。兩地政治給人云裡霧裡的感覺,兩地到底怎麼了?
-
專家:社會轉型中物質主義價值觀漸顯 集體主義弱化
社會價值觀是深層的社會心態,社會價值觀的變化對社會的影響更為深刻。社會價值觀的紛繁和複雜使我們難以窮盡,也難以描畫其全貌。限於研究條件,我們的研究結論並非全部來自全國性的大樣本數據,許多結論是對某些省份中某些地區樣本的測量和調查,這些研究可能無法反映全國人的社會心態,但我們希望以此來發現基本社會心態的特點和變化。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認識和把握消費主義中的「過度」,是區分正常消費和消費主義的關鍵。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價值觀的異化。價值觀是一種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些基本理念都是值得我們通過自身努力去奮鬥和追求的。
-
當消費主義成了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女主瑞貝卡購物時的內心獨白:「帥哥衝著你微笑時,心裡就像是被熱吐司融化的奶油的感覺,這就是我看到商店後的感覺,只不過要更強烈些。」 女性長期被物化,缺乏主體性,使得她們更容易把自己的價值和消費帶來的物質和符號價值聯繫在一起。
-
陳春花:以長期主義價值觀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數字經濟時代下,中國企業如何堅持長期主義與可持續發展?在第十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C50+論壇創始發起人陳春花發表了題為《長期主義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旨演講。
-
中國 管理全球論壇談義良登場 分享養老行業的長期主義價值觀
11月8日,由中國 管理模式50人+論壇(簡稱「C50+」)主辦的第十屆中國 管理·全球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 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C50+成員與數百位海內外管理學者、知名企業高管參會。在論壇上,九如城集團創始人、C50+成員談義良,圍繞養老產業如何踐行「長期主義」發表了主旨演講,向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見解。
-
李路路、鍾智鋒:「分化的後權威主義」
例如,從傳統價值觀到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價值觀的轉變(史娜,2011),從一元向多元、從整體向個體、從神聖向世俗、從精神向物質的轉變(廖小平,2008)。王正緒(2008)區分了現代價值觀與後現代價值觀,並指出雖然中國人在現代觀念這個維度上差異較小,但是在後現代觀念這個維度上存在顯著的代際差異。
-
中國社會離「後物質主義」有多遠
「後物質主義」是相對於「物質主義」而言的,他闡述說,強調經濟和人身安全的價值取向,是物質主義價值觀,而強調自我表現、生活質量勝過經濟和人身安全的價值觀被稱為後物質主義價值觀。這種變化與戰後西方獲得的政治、經濟環境有關,是一種代際的變化。年輕一代在特定的條件下生活,未成年時,他們產生了新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念會一直伴隨到他們成年之後。
-
物質主義盛行時代中國人為賺錢而焦慮
「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他說,「你是個好人,脾氣好或有幽默感都不重要,她們不在乎。她們只關心房子。」在中國,邁克的遭遇並不鮮見。美國《紐約時報》稱,金錢能買到愛情,成了這個日益物質化的國家共同的信念。許多人的故事似乎都證實,理想的結婚對象得有房有車,感情則是次要的。
-
陳春花:只有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超越變化
全景網11月16日訊 第九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於本周六在杭州舉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只有樹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讓我們超越變化,接受動蕩。「當確定長期主義的時候,需要回答三個根本性的問題,」陳春花說,「第一,你跟環境一定是共生關係;第二,你一定要有能力去認知世界;第三,你的使命必須是向善的。」針對共生關係,陳春花現場給出經典案例。她指出,雙11剛過去,巨量數字一天就實現,這是因為阿里巴巴願意跟所有的廠家、消費者、物流商以及採購供應商達成共生。
-
消費主義是與非
在過去的30多年裡,中國也許就恰好經歷了這麼一場奇異的社會心態的轉變:從一個鼓吹「艱苦樸素」甚至宣稱「貧賤者最高貴」的社會,迅速地轉變成為一個以追逐物質利益為榮的社會。外部世界也以駭異的目光注視著這場轉變,《小時代》等影片讓外國人驚嘆,物質主義在中國已席捲一切,金錢上的成功成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然而這不僅僅是中國的現象,而是一種瀰漫全球的潮流。
-
消費主義下 誰人不「窮忙」
■王攀(商報評論員)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某網站新聞中心展開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11351人參與),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其中有82.6%的人為在職者,9.2%的人為學生。(5月9日《中國青年報》) 所謂「窮忙族」,是指拼命工作卻得不到回報、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
奔馳暗中鼓吹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你的價值觀
在中國買豪華車,不加價不叫豪華。 這一點大多數入門級消費群體都表示不屑,高端消費群體則表示有錢任性,汽車品牌表示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笑開了花。 是什麼造成加價購車這個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匪夷所思的現象呢?
-
梁韋諾:我這代香港青年是「後物質主義」?別逗了!
沈先生甚至將青年標籤為「後物質世代」,認為「後物質世代」與上一代「物質世代」已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並將世代對立起來。 有關稀缺假設,英格爾哈特認為在物質匱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為了生存,便會將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視為首要滿足的需求。當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人們就會逐漸嘗試滿足較高層次的需求,導致他們傾向於後物質主義價值。 至於社會化假設,是指個人價值觀在成長時期的環境已經形成,成長之後將難以改變。因此,成長於物質匱乏環境的一代,即使成長後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他們仍然傾向於物質主義。
-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
人民日報出版社推出的《當代西方社會思潮評析》(以下簡稱《思潮》)一書聚焦當今思想領域裡的三大問題論爭,選取了最具時代特徵和問題意識的人文主義、科學主義、經濟全球化、普世倫理、女性主義、綠色和平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後現代主義八個社會思潮加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當今社會存在的三大思想論爭是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一元性與多樣性、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論爭。
-
全球主義思潮的當代困境
【關鍵詞】全球主義 意識形態 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D5 【文獻標識碼】A全球主義是近代以來的一股強勁國際思潮,其基本傾向是將地球看作一個「地球村」,認為人類社會進入「全球時代」,一切社會現象都可以從全球主義中得到解釋。
-
後人類主義、現代技術與人文科學的未來
後人類主義既對當代人文科學發展提出新的挑戰,同時也促使其獲得自我激活的新機遇,使人文學者突破傳統理論視城,開拓新的研究方法與領域。後人類主義理論誕生於西方,有其獨特的歷史語境與闡釋力,我們應該充分立足中國語境和本土問題,才能對當代中國問題形成有效闡釋。
-
好未來張邦鑫:所有的價值觀都應堅持長期主義!
作者|卡婭 來源|校長財經成立 16 年,中國最大的民營教培企業之一——好未來的發展沒有太多跌宕起伏,一直穩紮穩打。這與好未來的價值觀有著極大的關係。在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看來,教育不可投機取巧,不能在意一朝一夕的得失,而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