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張邦鑫:所有的價值觀都應堅持長期主義!

2020-12-03 站長之家

作者|卡婭 來源|校長財經

成立 16 年,中國最大的民營教培企業之一——好未來的發展沒有太多跌宕起伏,一直穩紮穩打。這與好未來的價值觀有著極大的關係。

在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看來,教育不可投機取巧,不能在意一朝一夕的得失,而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長期堅持做正確的事,才能獲得時間的複利。

所以,在好未來的發展道路選擇上,好未來從未狂飆猛進,也從未過度尋找、追逐風口與捷徑,而是一直默默踏實做事。

那麼,好未來成長的背後,都沉澱了哪些值得借鑑的商業智慧?不妨來看看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對價值觀與教育本質的思考吧。

01

好未來的價值觀

一家企業,做強靠產品;做大靠運營,本質上是靠組織;做久靠文化,只有使命、願景、價值觀才能支撐企業做強、做久。

當公司只有 100 人的時候,抓一抓紀律,就把業務做起來了。但是當公司開始捨命狂奔,從 100 人發展成2000、 3000 人的時候,價值觀不清晰,隊伍隨時可能會散。

如果價值觀做得好,就會讓你如虎添翼:從茫茫人海中選出最優秀、最匹配的人形成合力,排異那些跟你氣場不合、不匹配的人。

做強比做大更重要;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內在比外在更重要;做到比說到更重要;數據比經驗更重要。不急於擴張,不急於變現。

1、好未來的四大核心價值觀。

· 好未來價值觀之一:成就客戶。

好未來自成立以來的商業模式就是「免費試聽,小班教學、隨時退費」。家長可以聽課,不滿意隨時退費,客戶沒有任何成本,所以如果教學有問題,家長就把學費退走了,公司就要承受損失。

我們用這樣的方法倒逼公司把教學質量做到極致,提煉了好未來的第一個價值觀「成就客戶」。

所有的員工入職第一天我都會給他講三句話:

I. 「教不好學生等於偷錢和搶錢」。

II. 「不是靠口碑招來的學生我們不受尊敬」。

III. 「和客戶不親的學校沒有未來」。

很多員工第一次聽到這些話都是有壓力的,但我們真的是把客戶的反饋、客戶是否親密、客戶接觸的頻次、時長、深度這些標準拿來衡量教學品質。

· 好未來價值觀之二:務實。

什麼是務實?落實到具體業務中可以概括為五句話:做強比做大更重要;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內在比外在更重要;做到比說到更重要;數據比經驗更重要。不急於擴張,不急於變現。

我們做好未來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做「小而美」,謹慎擴科。大家知道,擴一個科目意味著收入漲百分之幾十,但這樣美好的事不要輕易讓它發生,一定要能延遲滿足,先把產品打造到極致。

當時就是這麼一股倔強的勁,我們在北京做到五萬學員的時候,仍只有數學一個學科,當我們把數學做到第一名後才開始做理科,把理科做到第一名才開始做英語,把英語做到數一數二的時候才開始做語文。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覆蓋用戶越來越多,只有一如既往地提供高品質教育服務,才能保證長期穩健發展,否則越大越危險。這要求我們必須克制欲望,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層層分解遠大的理想和目標,踏踏實實做好教育。

好未來是一家靠價值觀驅動的公司,創新是我們的價值觀之一,也是我們生存下來的原因。

· 好未來價值觀之三:創新。

為什麼好未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都不做英語?因為新東方比我們早 10 年就開始做英語,並且做得很好。那麼,一個培訓機構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不應該是簡單地照抄照搬,所以我對好未來的夥伴說,中國不需要第二個新東方,我們要幹與他們相反的事。

東方教大學生,我們就教中小學生;新東方做大班,我們就做小班;新東方通過線下講座招生,我們就通過網際網路招生;新東方推崇名師,我們就做教研;新東方教英語,我們就做數學……雖然這看似是個很偏執的思路,但後來證明這個思路的效果不錯。

好未來是一家靠價值觀驅動的公司,創新是我們的價值觀之一,也是我們生存下來的原因。關於創新,好未來內部有四句話:

I. 不怕做不到,只怕看不到(要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東西);

II. 不怕看不到,只怕看不懂(虛懷若谷,保持空杯心態);

III. 抱失敗的人才能擁抱成功;

IV. 投資未來的人才能擁有未來。

我們會通過開放試錯、賽馬機制鼓勵內部創新;也會堅持長板理論,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長的業務,在組織能力不及的領域,通過投資收購建立連接與合作。

· 好未來價值觀之四:合作。

好未來學科發展得越來越多,分校和事業部越來越多,難免相互打架,一些同行也覺得好未來有威脅,於是我們開始思考「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就是「跳出兩級來看,矛盾自然消失」。當事業部之間發生衝突,我就和他說,你要跳出自己的位置,站在集團的角度看,去思考這件事對公司和行業有什麼貢獻。當兩者都站在公司角度看問題時,很多矛盾與衝突就自動消失了。

還有一句話叫「手伸出100%,一切問題都能解決」。理想狀態下,大家期待的合作都是「一人一半」,每個人付出50%,合作達成。但實際上,有人會多做一點,做70%,有人會做少一點,只做30%。

而一個善於合作的人,當別人做50%時,我做50%;別人做70%時,我做30%;別人做20%時,我做80%;別人不伸手,我就做100%;別人往回縮30%,我就伸130%,這樣才能確保合作達成。

「成就客戶」是讓客戶先贏;「務實」是做質量、做強、做內在;「創新」、「合作」都是站在長期的角度。

02

好未來的底層密碼

好未來的價值觀有三大底層密碼:因果、長期、平衡。

· 底層密碼之一:因果。

佛教稱「眾生畏果,菩薩畏因」,意思是芸芸眾生裡,大部分人都畏懼壞的結果,但菩薩則害怕出現不好的原因。而在好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也一直沿用這種思維方式:與其擔心不好的結果,不如擔心不好的原因。我們無法掌控結果,只能掌控每一個當下。

· 底層密碼之二:長期。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時間和耐心,所有的價值觀都應基於長期主義。

「成就客戶」是讓客戶先贏;「務實」是做質量、做強、做內在;「創新」、「合作」都是站在長期的角度。

而一個沒有長期眼光的人很難接受好未來的價值觀,好未來很少做捨命狂奔的業務。

· 底層密碼之三:平衡。

沒有白佔的便宜,也沒有白吃的虧,這叫做平衡。

當我們想做強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做大;當我們想做質量時,數量也會起來。但如果一個越來越大的組織沒有精心的管理,效率一定會越變越低。

那麼該如何打理?

方法一是去平衡化,降低熵值。比如當學而思培優做得很好時,我便在內部扶持其對手,做了線上課程「學而思網校」,一年只收 1000 元,不盈利,還要倒虧 500 元。我的合作夥伴都覺得我是不是瘋了,但是為了降低熵值,不能讓自己活得太舒服。

方法二是積極地定義負面問題。很多壞事出現,都是因為組織內部有未曾發現的問題,所以當負面問題出現時,積極定義它,去思考如何把一個負面轉化為正面,如何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所以,企業要提煉價值觀的底層邏輯和精神內核,這是形成穩定價值觀的基礎。

3、如何考核價值觀?

價值觀必須要績效考核,不考核等於沒有價值觀。怎麼考核價值觀?以「務實」為例,進行量化評級。

1 分是「如實匯報自己的工作,不隱瞞問題」。本質是誠信,如果做不到,直接開除; 2 分是 「積極參與團隊建設工作」; 3 分是不斷反思總結和復盤,形成有價值的經驗並進行分享; 4 分是能抓住重點,持續取得業績的提升。價值觀的高分一定是業績的高分; 5 分是能將遠大理想分解為現實目標。

通過評分,最終形成了一套人才評價機制:

I. 能力和價值觀都很強,又能把業績做很好的人被稱為「千裡馬」,這種人能跟公司長期走下去;

II. 能力很強,價值觀不好的人叫「野狗」,這種人不止是開除,還要讓所以人知道你的底線,哪怕這樣做會影響業績,否則這種人能腐蝕整個公司的根基;

III. 價值觀很好,但不出活的人叫「花貓」,創業如打仗,打仗需要拼命的人,不能要寵物;

IV. 價值觀和業績都不好的人叫「耗子」,偷吃糧食卻不做貢獻,這種人在哪個公司都生存不下去。

每個公司根據自己的業務情況,也可以做一個價值觀體系,讓全體人員明白,公司不僅僅看業績,還看價值觀是否一致。

03

科技不是教育的本質

1、科技不是教育的本質

常有人說科技和網際網路是教育的本質,我並不認同此觀點。

科技和網際網路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幫助教育完善自我的手段。未來科技一定會和教育結合,但教育的本質不是科技。教育從業者應堅守教育的初心才不會迷失方向。

好未來是怎麼來的?讀研時,我去做了家教,輔導了一個 6 年級學生黨數學課。由於我和孩子雙方面的努力,這個學生連續三次考了 100 分,於是這位學生黨父親給我介紹了 20 個學生,一下子變成了兩個班。這就是好未來的前身,也是好未來創立最初的原因。

前段時間,我與這名學生聊起了當年給他輔導的往事。他說,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我當時給他講語文的成語故事,玩成語接龍遊戲,特別精彩。這種天馬行空的講課方式開拓了他的想像力。他印象深刻的第二件事是有一次他寫一篇科幻作文,我問他,到了哪個星球,外星人長什麼樣。

聽完,我完全懵了。因為這些細節我早就忘了,但他卻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老師跟學生的交流溝通根本不是教了多少知識、用了什麼手段和方法,而是傳遞了多少熱情、能量和愛,多大程度得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信心,幫助學生從中取得成就感。

因此,再多的技術投入也很難在根本上改變教育的本質,人和人之間情感的交流、愛的傳遞,靈魂和靈魂的交流。

好未來業務多元化,去中心化是大趨勢。將在線下與線上、應試與素質、自營與賦能、校外與校內、國內與國外多方發力。

2、好未來的「未來」。

客戶在選擇教育機構時,都需要付出什麼?客戶面臨著三個成本:一是經濟成本,二是時間成本,三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遠遠大於經濟和時間成本。因為考上好學校成才,通常只有一次機會且不可逆。

我一直認為,教育領域沒有可投機取巧的地方,不能在意一朝一夕的得失,每一段彎路都不會白走,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好未來也在三管齊下化解教育主要矛盾:

第一是高品質內容和服務的海量交付;

第二是基於用戶數據和肖像大規模的因材施教;

第三是身心健康、能力提升前提下的學習進步。

未來教育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體制內外打通、人與機器協作、教和育結合的體系,不存在誰顛覆誰的問題。一方面傳統教育要借鑑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優勢,加大科技力度;另一方面新教育模式也要學習傳統教育的積累,增強教育屬性。

隨著人工智慧等科技在教育中的規模化應用,知識傳授將變得越來越便捷,老師可以從繁重低效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把大量精力放在育人上。未來,機器智能、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將結合在一起共同陪伴孩子們成長。

所以,好未來業務多元化,去中心化是大趨勢。將在線下與線上、應試與素質、自營與賦能、校外與校內、國內與國外多方發力。

好未來未來要從一個培訓機構變成一個教育機構;從一個線下公司,變成一個科技服務公司;從一個中國公司,成長為一個全球化公司;從一個運營型公司,成長為一個數據驅動的科技公司。

素材參考:

芥末堆《好未來張邦鑫:未來七年,好未來要成為一個全球化的公司》

混沌大學《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價值觀就是你的商業模式》

36kr《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科技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服務教育的手段》、《新經濟NEO100 | 對話好未來張邦鑫:爭第一會讓人墮落》

新京報《「更新」·好未來張邦鑫:期待民辦與公辦教育更好融合》

相關焦點

  • 陳春花:以長期主義價值觀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所關注的這些優秀企業都有一個核心的共同點:對「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堅持,並積極推動著社會的進步。「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內涵,是對生而為人意義更開闊的理解」數字經濟時代,眾多優秀企業仍然在堅守「長期主義」的價值觀,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 中國 管理全球論壇談義良登場 分享養老行業的長期主義價值觀
    在論壇上,九如城集團創始人、C50+成員談義良,圍繞養老產業如何踐行「長期主義」發表了主旨演講,向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見解。但養老行業目前仍有發展與需求不匹配,服務主體良莠不齊,數位化普及率不高等缺憾,只有將「長期主義」打造成養老行業的核心價值觀,才能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談義良介紹,九如城的長期主義價值觀,主要體現在堅持初心、保持變革、永遠向前、共創共享和共生共榮五個方面。談義良在切入養老行業的前12年中,共投入了60億元,面對這種資金壓力,如果不能堅持初心,恐怕很難支撐下來。
  • 好未來的躍遷時刻:深度解析教育上市企業好未來
    2018年8月7日,在和上海市教委的合作籤約儀式上,好未來創始人兼 CEO 張邦鑫給好未來下了全新定義∶"好未來是一個以智慧教育和開放平臺為主體,以素質教育和課外輔導為載體,在全球範圍內服務公辦教育,助力民辦教育,探索未來教育新模式的科技教育公司
  • 陳春花:只有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超越變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只有樹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讓我們超越變化,接受動蕩。「當確定長期主義的時候,需要回答三個根本性的問題,」陳春花說,「第一,你跟環境一定是共生關係;第二,你一定要有能力去認知世界;第三,你的使命必須是向善的。」針對共生關係,陳春花現場給出經典案例。
  • 陳春花:劇變環境中 必須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
    (原標題:陳春花:劇變環境中,必須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
  • 貝殼上市與自如領跑長租,長期主義的再一次勝利
    在房屋市場,二手房買賣與租賃這兩個領域是最重要的業務,而租賃盈利相對於買賣業務來說難度更大,這印證了長租市場要堅持貝殼「長期」論的必要性,通過梳理長租頭部企業自如也可以發現,堅持長期主義已經讓自如成為年輕人首選的租房平臺。
  • 輕鬆籌堅守「因變新生」的長期主義 為公眾健康謀福祉
    來源:時刻頭條長期主義,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長期堅持,事實上,透過堅持,還需要結合自身願景,真正的投入其中並長期踐行的過程。輕鬆籌就要做一個有耐心的長期主義者。輕鬆籌對長期主義的解釋是要因變新生,在變中求新謀發展謀未來,踐行讓每個家庭擁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的使命。
  • 高瓴張磊點評王興、張一鳴:長期主義創造《價值》
    我們對創業者、企業家偉大格局觀的定義包含四個方面:第一,擁有長期主義理念,能夠在不確定性中謀求長遠;第二,擁有對行業的深刻洞察力,在持續創新中尋找關鍵趨勢;第三,擁有專注的執行力,運用匠心把事情做到極致;第四,擁有超強的同理心,能協調更多資源,使想法成為現實。將「擁有長期主義理念」放在第一位,源自我所堅持的投資標準——做時間的朋友。
  • 英格爾哈特的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但是,該書在理論上是英格爾哈特的起航之作,他後來的一系列著作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該書的後續之作。1990年普林斯頓出版社出版的《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轉型》一書,是對《靜悄悄的革命》一書的拓展。從研究主題上講,《現代化與後現代化》繼續論證了從「物質主義價值觀」(強調把經濟和物質安全放在第一位)向「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優先目標(強調自我表現和生活質量)逐漸轉變這一宏大主題。
  • 「後物質主義價值觀」的現實觀照與理論旨趣
    【摘要】「後物質主義價值觀」是用以分析二戰後歐美國家公眾價值觀變遷的理論命題之一。其核心觀點是:經過長期經濟繁榮之後,公眾價值觀發生了由「生存價值觀」向「自我表達價值觀」的轉型。
  • 老虎環球基金、好未來加持1億美金,噠噠英語究竟有何王牌?
    比如,若是英文能力欠缺,孩子便很難真正體會到莎士比亞原著的文字之美;在本土圈層的限制下,也無法形成立體、成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最後,教育回歸人本主義,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教育時代來臨。立足超級用戶思維,「慢即是快」,噠噠英語的未來將極具延展性。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強調,未來商業打法應從「流量思維」轉向「超級用戶思維」,即從吸引新用戶,轉變到服務好已有的老用戶。換句話說,流量紅利消退,深耕用戶體驗的能力愈發重要。
  • 中國尚未進入後物質主義價值觀階段
    歷史上,有幾位學者,如卡爾·馬克思,馬克思·韋伯等都提出過現代化理論。我的研究與他們的觀點一致,即現代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經濟發展會帶來社會結構及社會生活的變化。經濟發展為什麼會改變世界?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物質條件不同。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很多人都處於飢餓邊緣,這種生存的不確定性決定著人們選擇和改變自己不同的生活策略。第二,我在40多年前預測的轉變目前都已發生。
  • 專家:社會轉型中物質主義價值觀漸顯 集體主義弱化
    社會轉型中物質主義價值觀漸顯  根據對黑龍江省和深圳市居民的問卷調查結果,被調查居民物質主義價值觀平均值為3.53分,略高於中值3.50分;且被調查對象物質主義價值觀上得分分布圍繞著均值呈對稱分布,中間分布略高於正態分布。
  • 當消費主義成了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女性長期被物化,缺乏主體性,使得她們更容易把自己的價值和消費帶來的物質和符號價值聯繫在一起。 女性的欲求長期被壓抑和忽視,而她們解放欲望的訴求和消費主義的主張重合。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女性熱衷購買的物品,多數與自己的外形裝飾有關,如服裝、鞋襪、化妝品、金銀珠寶首飾等。不斷買買買的女人中,平衡情緒的購物往往對服飾愛不釋手。用裝扮自己來掩飾失落,並在潛意識裡與別人進行較量,以此找到一個支點,來平衡心理的失落與嫉妒。
  • 價值:長期主義之路的試金石
    工作第一年他跑了國內十幾個省份,幾乎走遍了所有的「窮鄉僻壤」,與礦產、金屬資源為伍,滿腦子都是銅、鋁、鉛、鋅、鎳、錫這些詞。五礦集團的工作,讓張磊真正體會到了中國社會的縱深度,也啟發了他從實體企業的視角感受中國經濟的內在邏輯和巨大潛力。1998年,張磊決定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
  • 學而思牽手北大,網友:機構的「好未來」,還是學生的「好未來」
    2013年,學而思宣布將沿用了10年之久的集團名稱從「學而思」更改為「好未來」。新的好未來定位為「一家用科技與網際網路來推動教育進步的公司」,並將企業的使命調整為「讓學習更有效」。學而思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學而思、好未來的聯合創始人張邦鑫和白雲峰,2個80後,本科分別就讀於四川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但他們都曾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1年,白雲峰還在大學讀書時,就開始利用閒餘時間,做家教培訓。
  • 長安福特楊嵩:堅持「長期主義」為企業和經銷商帶來價值
    本報記者 段楚婷 趙毅 北京報導2020年11月23日~27日,由《中國經營報》與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在北京舉行。作為年會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1月25日舉行的「2020中國汽車『新營銷』高峰論壇」,邀請多位知名學者與企業高管,共議經濟「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探討汽車變革的新方向。
  • 貝萊德基金創始人Larry Fink談「人類長期主義」
    他說:「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都在關注著他們利益相關者所關注的問題,而且始終如一地關注他們的利益相關者,並創造可持續的長期利潤,所以股東們都將受益。」民粹主義=短期主義Fink承認,當提到投資,人們普遍感到恐慌。「目前,市場普遍感到恐慌,投資疲軟。」他說。不管是政府還是個人層面,目前投資需求都較為疲乏。
  • 在線少兒英語競逐賽:鯨魚外教培優的「長期主義」解法
    吳昊堅持認為,跟網際網路行業不同,教育產品最終生命力的強弱,靠的不只是用戶量,還有口碑和教學效果。隨著行業的大浪淘沙,擁有好產品,真正解決了用戶的核心問題,並且是多快好省的解決了用戶的核心問題的教育公司,才會築起真正的壁壘。
  • 從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看未來培訓發展趨勢
    近年來,人們對培訓方法的認知在不斷變化,主要有以下三種主張:行為主義教學主張、認知主義教學主張、建構主義教學主張。用友大學校長田駿國非常形象的將這三種不同的教學主張分別用三種不同的隱喻來表示:行為主義——馴獸理論,認知主義——砌牆理論,建構主義——澆花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