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買豪華車,不加價不叫豪華。
這一點大多數入門級消費群體都表示不屑,高端消費群體則表示有錢任性,汽車品牌表示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笑開了花。
是什麼造成加價購車這個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匪夷所思的現象呢?基本來講還是供需關係決定的,早期豪華車都是進口,數量少,而快速富起來的那少部分人需求又大,加上管理稍顯滯後,價高者得就是加價提車的雛形了。發展到今天,豪車、好車都講究限量供應,在原價的基礎上拔高價格,加價提車,一是品牌篩選到了更多高消費者和無腦消費群體,二是通過加價的形式墊高了品牌的號召力。
加價提車就像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任人宰割,為何有人回答一百個願意,我想這還是跟消費主義多少有些關係。
就這兩天,剛上市的邁巴赫GLS就需要加價提車,其中頂配GLS 600禮尚版提車需要在官方指導價273.8萬元的基礎上再加一輛奔馳G500,這也意味著需要加價超過162萬元,新車最終的落地價格在500萬左右。
花如此之大的代價,只為證明自己的座駕做夠稀有,足夠豪華,與低端車不一樣。這其中根源既有理性的原因,也有不理性的原因。
刨除理性的,說說那些不理性的因素。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消費更高檔的產品是消費主義的一個重要現象,什麼是高檔?以GLS邁巴赫來講,GLS算是高檔,但加上了邁巴赫,這個等級就更高了,這就是為什麼邁巴赫GLS如此受關注的原因,因為它高檔,人人都想要擁有,畢竟那些可能以往只買得起GLS的,現在咬咬牙就能上邁巴赫GLS了,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買了邁巴赫自己就是人上人了,更加高檔了,層次不一樣了。在當今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年代,這樣的結論即使無奈也只能承認,但是你究竟有沒有想過,到底是誰決定什麼是高檔?是誰在制定豪華、人上人的標準?
到這裡,就不得不噴一下奔馳了。好好的GLS就是一輛大型車,要面子有面子,要空間有空間,品牌也不錯,有品質有質感,安全性豪華感都不差,有錢人就該買這樣的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邁巴赫GLS的出現打亂了市場對高檔車SUV的定位,現在買X7、Q8、GLS都不服了,我要買邁巴赫GLS!為什麼,因為奔馳重新定義了高檔豪華SUV的標準,把邁巴赫下放了。這一波操作,直接刺激到了那些差點實力才能觸及邁巴赫的消費群體了。
加點錢就上邁巴赫GLS吧,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你已經中了奔馳的圈套,所謂的豪華、奢侈都是奔馳在制定這個標準,而你,卻要窮極你的消費實力,用你最大的購買力去為你捆綁人上人的標籤,在這個過程中,你還要多付出50萬乃至150萬的加價費用,這個費用並不是奔馳想要賺錢,而是奔馳想通過這種行為來製造商品的稀缺,因為只有稀缺,方顯珍貴,這樣買家才有人上人的感覺。
整個一套流程,加價是表象,暗地製造商品稀缺性,強勢制定行業規則,暗中促使奔馳用戶和邁巴赫GLS準消費群體花更多錢成為奔馳豪華標準制定者的擁躉,比起割韭菜這樣簡單且觸及不到本質的表達,價值觀摧毀和建立者才是奔馳最深的形象特徵。
對於奔馳用戶和準消費群體,奔馳需要他們護住大旗,那麼對於普通消費者呢?這就不得不提社會結構和層級了,奔馳用戶可以視作奔馳標準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即「受害於」奔馳的標準,也受到了底層消費者的「仰視」,而真正處於底層消費者的人群,他們目標就是擁有一輛奔馳,無形之中,奔馳品牌和奔馳車主都成為更低一層消費者的價值觀塑造者,而最終受到貸款壓力,工作壓力各種壓力的人,也都是這群人,而他們才是真正受消費主義其害的人。
邁巴赫GLS的存在永遠不是為了所有人都能擁有一輛頂級豪華SUV,正好相反,為了能保住邁巴赫GLS的頂級形象,持續製造它的稀缺性將是一項基本政策,不信走著瞧,這款車從頭至尾都將加價銷售,並且長期處於無車狀態,而這一切,只是為了鞏固奔馳的豪華帝國。
作為普通的消費者,你永遠也休想擁有一輛邁巴赫GLS,無論是價格降不降,加不加價,你都不可能擁有,價格高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人手一輛邁巴赫了,那麼奔馳就變成了大眾了。也正因為不可能,所以奔馳才要持續的控制你,無形中鼓吹消費主義,塑造你的價值觀,讓你成為下一個奔馳潛在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