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值是一個人對某個目標能夠實現的可能性的估計,目標估計越高,並不意味著實現目標的概率就越大,反而會因為不能實現目標而引起失望,增加心理痛苦。
生活中人們往往對某些東西抱有較高的期待,但是等到面對時,往往會發現這件東西並沒有給你帶來預期的效果,這種心理上的落差會讓人倍感痛苦。
比如在很多瑪麗蘇式的小說或者電視劇中,女主的男朋友不僅長的帥,還善解人意年少多金。於是在這種設定的影響下,很多女生都幻想自己未來的另外一半都是這種類型的。她們對未來抱有過高且不切實際的期待,可實際生活中,符合這樣高富帥設定的男生有嗎?有,但是這樣優秀的男生喜歡的男生自然就是和他處於同一檔次的女生。而對自己未來一半的過高期待對導致男女之間出現各種各樣難以調和的矛盾。
還有一些人對財富、名譽、地位等有過高的期望,使得一些人對金錢、地位的期望值與攀比心很重。這種高期望值會讓然產生很壞的攀比心理,看到別人住大房子就期望自己也能住上同樣豪華的房子,但實際上自己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支撐自己的期望,期望值越高,失望值也越高,由此也就會給人帶來更大的痛苦。
文藝復興時期有這麼一句話:我是個凡人,我只想要凡人的快樂。這句話道出了大多數人生活的意義與價值。生活中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所以,我們在工作與事業上既要積極有為,鍥而不捨,卻不能有貪婪之心。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叫「損失厭惡」。什麼意思呢?就是人們對於增加某種收益獲得的快樂,往往不如該種收益損失的痛苦來得大。比如在一個習慣了的獎金規則下,突然給你減少500元獎金產生的不愉快,要大於給你增加500元獎金帶來的快樂。
而在期望值上,高期望值會給自己帶來一個錯覺,就是我已經在心理上錯誤的認為自己拿到了這500美元,並用這500美元給自己帶來了快樂,但實際上字面對現實時,自己連這500美金都沒有,所以這給人帶來極大痛苦。
明代天文學家、曲作家朱載育寫了一首散曲叫《十不足》,我說給大家聽聽:
終日奔忙只為飢,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衣,抬頭又嫌房屋低。
蓋下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出門沒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家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quan)到知縣位,又說官小職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來下棋。
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
朱載育的《十不足》揭示了一些人無止境的貪婪心理與高不可攀的人生期望,警示貪婪會導致墮落的人生哲理。但保持低期望值,並不是要求你不思進取,而是因為人的欲望和貪婪是永無止境的,保持較低的期望值,反而會對安心做事、身心健康與事業成就有好處。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保持低期望值,保持簡約生活,可以調節與清淨我們的心靈,指導我們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