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逆襲?!」 = 大概率+最大期望值+槓桿撬動+重複下注

2021-01-10 憶續財經

1

選擇大概率事件

概率就是發生的可能性,概率越大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大概率就可認定基本會發生。如每月的工資所得——一般情況下員工都可按月領到工資,除非極特殊情況。與之對應的就是小概率,也就是認定基本不會發生的事件,如飛機墜落、2元中彩500萬等,我們也常把之稱為小概率不可能事件。

我們工作/投資/賺錢就是要儘可能的選擇大概率事件——能保把穩拿的獲取收益,而非選擇那些看起來收益很高,而概率為零的事情。

舉個例子:剛畢業的年輕人找了個文員的工作,工資3000元,是的,收入不高。她還有個選擇,可以在家專心研究彩票,因為有機會賺取500萬啊,每天買一注,買彩票的錢就相當於上班的交通費支出好了。她理智的做法當然是去上班而不是研究彩票,因為上班工資雖然不高,但得到的概率幾乎是100%,錢少但能拿到。而那個中彩500萬的得到概率卻是0,雖然多但跟她沒任何關係。

這就是我們遵循大概率事件的原因,到手裡的才是自己的,碗裡的才是肉,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可這是事情的全部嗎?答案是NO!

月薪3000是穩妥的拿到手了,可這收入也太少了啊,憑這點錢如何穿衣打扮、逛街美食、休閒旅遊、享受人生呢?更不要說在城市裡安居生活、甚至買房買車了!

所以,大概率的收益並不一定是理想的收益,只是過份強調100%穩妥的獲得,而忽視獲得絕對數額的大小同樣不可取。於是,也就引入了統計學中期望值的概念,我們實際追求的既不是概率最大的、也不是收益最大的,而是期望值最大的。

逆襲的本質,就是在追求期望值最大的狀態下,反覆實踐操練(你也可以說在牌桌上重複下注),以達到預期受益。

2

尋找最大期望值

期望值的公式=概率x結果/收益。

所以,期望值的大小是由概率的大小和收益的大小二者共同決定的,所謂尋找最大期望值也就是在概率和收益之間找到最佳的組合和平衡,並以最大期望值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還以上文的例子:上班的期望值=100% x 3000=3000;購彩票的期望值=0% x 500萬=0。所以按照期望值理論,也應該選擇數額更大的上班拿工資。

那有沒有第三種選擇,讓概率變小些而收益變大些從而期望值增加呢?當然有!這也是本文要講的,並且無數人在工作/生活/投資理財中反覆踐行著的。

若有一份售樓員的新工作——40%概率可以年收入達50萬(我們暫且忽略2000元左右的底薪不計),上文中的年輕人就有了新的選擇:售樓員收入的期望值=概率x 收益=40% x 50萬=20萬,她應毫不猶豫的去做售樓員。在2016年的那波樓市行情中,新房售樓員/二手房經紀人年收入超20萬的非常多見,甚至過百萬的也並不稀奇。

有了最大期望值理論,我們就能自信的面對很多人生抉擇:小鎮出來的年輕人到底是該去大城市闖蕩還是回到家鄉?這主要看他能得到的收益(收益不僅包括能衡量的金錢物質,還包括主觀性很強的精神需求,如成就感/舒適度等)和成功的概率,若中國所有的城鎮都是靠關係拼爹,那這個年輕人若有家庭背景,則會提高他得到收益的概率,反之亦然。

如果我們不講精神滿足收益,小鎮有背景的年輕人比沒有背景的在當地的收益期望值更高(二人收益雖一樣,但概率不同),無家庭資源的鎮縣青年就更願意去大城市博取個未來——概率雖小,但收益很大啊,期望值也就拉高了。

風投行業也一樣,表面看是燒錢亂投,實際上經過了精密的概率計算,並預演了預期估值,只要投得足夠多、樣本足夠大,概率就會起作用,只要在確定的預期值指導下,重複押注,總會有收益的。

最大預期值可以通過降低概率增加收益值達到目的,所以它成立的前提是選擇的次數要足夠多,你要能反覆押注、多次押注,不能下牌桌,所以你就得有足夠的籌碼。

3

爭取足夠的籌碼

所謂青春無悔,無非是在年輕的時候多扔了幾次骰子;青春也沒有什麼力量,無非是可以多扔幾次骰子。

可青春/時間就是年輕人不下牌桌、博取高收益的籌碼!同理,金錢/才華/技能/資歷/人脈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充當反覆下注、多次選擇、更多機會的籌碼:有錢就能在多領域資產配置享受資產輪動暴漲的收益,哪怕有的虧錢也有本錢再次嘗試;有才就可出賣才藝甚至可以入股享受股權泡沫收益,哪怕一兩次失敗還可憑藉才藝東山再起;有企業家毅力或人脈資源就可以引來風投創業上市,哪怕幾次失敗也可以憑藉資歷經驗從頭奮起……

是的,勤奮、努力、死磕、愈挫愈勇就是在積累原始資本,增加金錢/才華/技能/資歷/人脈的份量…,增加更多次下注和選擇的籌碼。

即使上文中那個月薪3000的文員,也可以通過提升技能加薪升職,因為有的是青春時長;哪怕今後憑藉經驗積累只是掙得個平均薪資,也可以通過投資(如買房/基金定投等)博取更高收益,工資成了穩定的現金流,時間的長度就是下注的籌碼;或者換個更高薪的工作,多跳幾次槽,有的是機會足夠去折騰,因為有得是時間的籌碼。

那面對獨有一次的選擇該遵循什麼原則呢?如:A有100%的概率獲得100萬元,B有50%的概率獲得2000萬元。A的期望值是100萬,B的期望值是1000萬,若按照最大期望值理論應選B,可別忘了它的前提是還有足夠多可重複的機會。若上文中月薪3000元的文員一生中只能獲得一次選擇的機會,100萬顯然是筆巨款,她就應選A穩妥拿到這筆巨款,而對於年薪百萬的高薪人士來說選擇B似乎更為明智——100萬隻是一年的工資,且以後會出現多次這種選擇的機會。

是的,當只有一次選擇機會的話,應選擇概率大的,這能穩妥的獲得收益;當有多次選擇機會的話,就選擇期望值大的,這能獲取更大的收益。

4

逆襲是場概率遊戲

是的,逆襲就是一次概率遊戲,爭取足夠多的籌碼,在最大期望值原則的指導下,多次下注、反覆操作、重複實踐,只要時間足夠長、次數足夠多、堅持足夠久、意志足夠強,以有限的投入/付出/成本就能博取無限大的收益,而成功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有句話「人窮的時候,就少在家裡,多在外面」,就符合概率的原則:既然沒錢卻要賺錢,在家幾乎是沒有什麼機會和收益的(當然讀書學習算收益的一種),而出去就能接觸更多的人、更多的信息、獲得更多的機會,這都是有概率的,而其成本卻低得出奇——無非就多花些時間罷了,而時間對窮人來說最不值錢。

有點子/有才華/有創意的年輕人還可以創業,概率雖低但收益無窮大啊,於是預期值也就很可觀了。在天使/VC/PE等風投資金豐裕、資本市場發達的當下,缺乏資金的創業者可以出售自己的部分股權來獲得博取高收益的機會,而資本通過出錢購買門票(即股份)從而獲得參與收益分配的權利,這是雙贏的結合,這也是時代給年輕人/才華橫溢的人開的後門和小灶,這也成為當下社會財富創造和分配的重要驅動力。利用概率法則激發了無限的創造力並讓其得以實施,概率法則也成了一個有著精密算法的財富遊戲。

是的,這可能是金子總會發光/才華最不會被埋沒的年代、也可能是有史以來逆襲最好的年代、還可能是有史以來階層上流/階層躍升最快的年代,只要你有足夠的才華、成功的野心,總不至於被時代辜負太久。

後記:

概率不是孤注一擲有去無回的賭博,它是經過科學的計算和演練得到的一種思想理念和行為方式,照著這個理論去身體力行的嚴格執行,就可以大大提高逆襲的概率。

當然,財富逆襲/事業逆襲/人生逆襲除了要遵循大概率法則和最大期望值法則外,還需要藉助槓桿的力量——資金槓桿、才藝槓桿、公司/平臺槓桿……,並以此撬動更大的收益回報,達到事半功倍、四兩撥千金的成效。

所以,成功逆襲=大概率+最大期望值+槓桿撬動+重複下注(反覆實踐)。

相關焦點

  • 概率分析中的期望值法
    概率分析中的期望值法:  (一)期望值法的步驟  採用期望值法進行概率分析,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1)選用淨現值作為分析對象,並分析選定與之有關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  (2)按照窮舉互斥原則,確定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發生的狀態或變化範圍。
  • 坤鵬論:搞懂數學期望值 你的投資和人生越來越出色
    二、期望值的定義坤鵬論在《投資不懂概率 永遠摸不到賺錢的真諦》中提到過,帕斯卡和費馬通過解分賭注的難題構建了概率論的基本概念——數學期望。如果我們進行大量的試驗,我們所希望觀察到的結果的平均數,就被稱為期望值,它指經過概率加權之後所有可能的結果的總和。不明白?
  • 100%概率獲得100萬,50%概率獲得1億,你怎麼選?
    經濟學裡有三個風險決策概念:期望值,期望效用,展望理論。 期望值:在概率論和統計學中,一個離散性隨機變量的期望值(或數學期望、或均值,亦簡稱期望,物理學中稱為期待值)是試驗中每次可能結果的概率乘以其結果的總和。
  • 100%概率獲得100萬,50%概率獲得1億,你怎麼選?(必讀)
    經濟學裡有三個風險決策概念:期望值,期望效用,展望理論。期望值:在概率論和統計學中,一個離散性隨機變量的期望值(或數學期望、或均值,亦簡稱期望,物理學中稱為期待值)是試驗中每次可能結果的概率乘以其結果的總和。換句話說,期望值是隨機試驗在同樣的機會下重複多次的結果計算出的等同「期望」的平均值。
  • MichaelWu:從「期望值」與「零和博弈」看比特幣的長期投資
    「期望值」與「零和博弈」期望值(EV,即ExpectedValue)是指假設重複做同一個行為(交易行為、投資行為、或者其他行為)理論上應該得到的平均結果。比如,我花2塊錢買一張彩票,50%概率中10塊錢,50%概率不中,那麼我買這張彩票的期望值就是5塊錢,去除成本2塊,我這次「投資」(也可以認為是一筆「交易」)的期望值就是3塊錢,是正回報的行為,理應多做。
  • Michael Wu:從「期望值」與「零和博弈」看比特幣的長期投資
    「期望值」與「零和博弈」期望值(EV,即Expected Value)是指假設重複做同一個行為(交易行為、投資行為、或者其他行為)理論上應該得到的平均結果。比如,我花2塊錢買一張彩票,50%概率中10塊錢,50%概率不中,那麼我買這張彩票的期望值就是5塊錢,去除成本2塊,我這次「投資」(也可以認為是一筆「交易」)的期望值就是3塊錢,是正回報的行為,理應多做。
  • 撬動地球需要多長的槓桿?
    人類把這種物理現象用於生產活動,5000年前古埃及人被認為用槓桿原理來修建宏偉的金字塔。對於槓桿原理,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那麼,如果真用槓桿原理來撬動地球,所需的槓桿要多長?
  • 撬動人性槓桿,開啟人類太空旅行時代
    SpaceX龍2飛船成功發射,人類正式走向太空旅行時代人類初入太空的黃金時代馬斯克如何撬動人性槓桿馬斯克這個人怎麼說,就是他身上的隨便一項成功放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已經牛至極致。假設你是特斯拉老闆,你是不是覺得已經登頂人生之巔?假設你還是美國支付寶的創始人呢?假設你還會發射火箭?假設你還能把人再一次送上太空?
  • 如何用小概率賺大錢?(更正版)
    如果下注於小概率事件,和賭徒有什麼區別?對於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角度分析,才會有更直觀的感知。角度一:有些小概率的事件,會疊加成大概率事件。在上面,我們已經做過兩個這方面的計算。角度二:疊加(或者說是「時間」)是有成本的。用一個稍微籠統的描述,就是:負期望值的事情沒法疊加成正期望值的事情。
  • 需求判定的第三種方式:需求的期望值
    甲的期望值是價值3萬的礦石,得到綠寶石以後,期望值就得到了滿足,而乙的期望值則是價值10萬的礦石,得到綠寶石以後,期望值仍然沒有被滿足,直到獲得了價值10萬的鑽石,才滿足了乙的期望值。兩者對挖礦的期望值不同,相同的卻是滿足期望值以後,都失去了繼續挖掘的動力。對需求的期望值,決定了我們會被什麼價值的需求所滿足,期望值越高,對需求的要求也就越高,越難以被滿足。
  • 高考數學考題:某小組共10人,求事件A發生的概率和數學期望
    (1)設A為事件「選出的2人參加義工活動次數之和為4」,求事件A發生的概率;(2)設X為選出的2人參加義工活動次數之差的絕對值,求隨機變量X的分布列和數學期望。現在下面開始解答吧解答方法:解:(1)從10人中選出2人的選法共有45種, 事件A:參加次數的和為4,情況有:①1人參加1次,另1人參加3次,②2人都參加2次; 共有15種, ∴事件A發生概率:P=三分之一。
  • 人生的兩大奇蹟思維:槓桿效應+飛輪效應!
    因為他們掌握了成功的「道」。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凡事都只要抓住了其兩大核心矛盾,使其對立又統一,就可以掌控全局。成功,就是由「一快」加「一慢」兩大要點組成的「道」:一快,指的是槓桿效應;一慢,指的是飛輪效應。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生,就是這兩大效應的疊加!
  • 大腦槓桿
    你會想:嗯,這個口袋是二號口袋的可能性又大了一點兒。接著,你又從該口袋裡摸了第三個球,還是紅色。(以上實驗,應該是每次都把抽出的球放回原處。)注意,實驗的關鍵問題來了:你覺得摸了三次都是紅色球之後,該口袋是二號口袋的概率是之前估算的多少倍?
  • Lillian講堂|下注理論:打破傳統價值下注與咋呼下注的二分法 深入了解下注原理
    再重複一遍,底牌EV取決於雙方的範圍和策略,雖然用頂對頂踢腳或者超對這樣的成手牌下注常被理解為價值下注,但從它們的的EV看來並不總是如此。上一節中我們擴展了傳統定義中詐唬的概念(迫使比我們底牌更弱的牌棄牌有利可圖),這一節我們則擴展了價值下注的概念(用聽牌下注的EV可能高於成手牌)。
  • 成長:比能力重要100倍的,是你的「槓桿」思維
    便會有越來越多的平臺邀請我入駐,這就是一個自我成長和增加槓桿的過程。再回到我剛說的公式中,寫作確實給了我們最大的自由度。至少在時間,空間上都是自由的,但是在這個「自由度」裡面,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做出的動作也是不一樣。各大平臺主播就是「槓桿思維」基本的案例。
  • 理解高斯混合模型中期望最大化的M-Step
    在本篇文章中將解釋高斯混合模型(GMM)的關鍵部分背後的數學原理,即期望最大化(EM),以及如何將這些概念轉換為Python。 這個故事的重點是EM或M-Step。  注意:這不是有關端到端GMM算法的全面說明。 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請參閱我們以前翻譯的文章。
  • 期望值管理中,需要把人當人看
    其實,類似預期管理的方式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公司在年底發放年終獎時,很多人明明超額完成了工作任務,就會將年終獎的期望定得很高,當沒有拿到自己內心預期的錢數時,自然而然就會心生不滿。你見過一家公司年底的獎金總額只有500元,只獎勵給一個人,所有人都要對獲獎之人感恩戴德地說各種感謝的話嗎?大學剛畢業步入工作中時,我就經歷過這樣的公司。
  • 正確設置「期望值」
    ■黃 聰 門建新●恰當的「期望值」,能給人以信心、勇氣和希望,而不切實際或者過高的「期望值」則往往由於難以實現,會給人帶來失望、沮喪和痛苦當前,又一批新戰士陸續分配到基層各部隊。
  • 槓桿效應:運用財務槓桿增加投資收益
    財務槓桿的作用常常用「倍」來表示,比如有100元投資1000元的生意,這就是10倍的槓桿。外匯保證金交易就是充分地運用槓桿原理,其槓桿從10倍、50倍到100倍、200倍、400倍的都有。最大可以使用400倍的槓桿,1萬元可以當400萬元使用,可見利用率多高。再以買房子為例,如果買一套市價100萬的房子,支付了20%的首付,那麼就用了5倍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