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判定的第三種方式:需求的期望值

2021-01-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有價值的需求必須從用戶痛點出發,但當需求的數量越來越多,且每個需求都是從用戶痛點出發的時候,產品經理必須在痛點的基礎上,引入數據增長指標對需求的優先級進行判定。當數據增長失去效用的時候,又該怎麼辦?本文作者對第三種需求判定的方式——需求期望值進行了介紹,與大家分享。

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甲乙兩人是同一個村莊的年輕人,甲的性格穩重,耐心極佳,乙的性格比較浮躁,耐心較差,兩人曾多次參加村裡的長跑運動會,每一次,乙都會在半路放棄,甲則是會堅持跑完全程。

兩人偶然得知有人在距離村莊10公裡外的礦洞裡挖到了寶石,商議後,決定一起去挖礦,試試運氣。

兩人同時開始挖礦,1天後,都挖到了一顆綠寶石,價值1萬元。

甲很高興的帶著綠寶石離開了礦洞,乙則是將綠寶石放在身邊,繼續挖礦,3天後,挖到了一顆鑽石,價值10萬元,這一次,乙高興的帶著鑽石以及綠寶石離開了礦洞。

得知兩人的收穫後,村民們紛紛誇讚乙,認為乙比甲更有耐心,能夠做大事。

但是,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惑,如果乙比甲更有耐心,為什麼運動會上,乙總是會半路放棄呢?

你知道原因嗎?

期望值驅動需求判定

挖礦就是挖需求,綠寶石和鑽石就是不同價值的需求,對應的1天,3天則是獲得需求所花費的時間。

問題並不是誰更有耐心,而是什麼因素影響了我們行為,我們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堅持了更長的時間。

答案是「期望值」,因為乙比甲對挖礦的期望值更高。

甲的期望值是價值3萬的礦石,得到綠寶石以後,期望值就得到了滿足,而乙的期望值則是價值10萬的礦石,得到綠寶石以後,期望值仍然沒有被滿足,直到獲得了價值10萬的鑽石,才滿足了乙的期望值。

兩者對挖礦的期望值不同,相同的卻是滿足期望值以後,都失去了繼續挖掘的動力。

對需求的期望值,決定了我們會被什麼價值的需求所滿足,期望值越高,對需求的要求也就越高,越難以被滿足。

然而,不論期望值的是高,還是低,在被滿足的同時,也意味著失去了期望,等同於失去了繼續挖掘的動力,宣告了需求挖掘階段的結束。

如果期望值較低,在獲得低價值需求時,就會因為期望已被滿足,導致停止需求挖掘,無法觸及高價值的需求。

所以,高期望值對應了高價值需求,低期望值則對應了低價值需求。

同時,期望值的高低與0所獲的概率呈現出正比關係,期望值越高,0收穫的概率也就越高,期望值越低,0收穫的概率也就越低,因為能夠帶來高回報的需求,在數量上,遠遠少於低回報的需求。

如果我們對需求對期望是讓日活數據增長10%,那麼,A需求能讓日活增長10%,就會被採納作為可實施的需求,但若是將期望值設置成增長30%,A需求就會被排除在外,因為不符合我們的期望。

從業者可以通過設置較高的期望值,過濾掉不符合期望的需求,迫使自己持續的進行需求挖掘,直到獲得能滿足高期望值的需求,這樣就可以有效提升輸出需求的質量。

這個方法正被許多高級產品經理所使用,我們將其視為需求判定的第三種方式。

第三種需求判定方式

早期網際網路產品, 是通過用戶痛點對需求進行判定,能夠解決用戶痛點的需求,會被判定為有價值的需求。

隨著行業的發展,需求的數量越來越多,每個需求背後都存在用戶的痛點,因此,大多數需求都會被判定為有價值的需求,但我們能實現的只是其中的極少數需求,這也直接導致用戶痛點失去了對需求判定的效果。

隨後,從業者開始使用數據增長對需求進行判定,能夠帶來數據增長的需求,就會被判定為有價值的需求。

只是行業發展的速度超過了我們的預測,相對于越來越困難的融資,企業不得不交出更好的成績,甚至提前實現自我造血的能力,這樣一來,數據增長對需求的判定,也逐漸失去了效果,畢竟,僅僅是提升數據已經不夠了,我們需要的是大幅度提升數據。

第三種需求判定的方式,則是通過更加主觀的期望值對需求進行判定,只有符合期望的需求,才會被判定為有價值的需求,不符合的期望的,均會被捨棄。

判定方式的升級,導致需求的獲取難度以幾何倍數增長,原本是10選1,現在變成了100選1,原本能夠被判定為有價值,甚至是高價值的需求,現在,則會被判定為低價值需求。

只是,在實施過程中,該判定方式也存在三個典型的應用錯誤。

錯誤一:沒有期望

沒有期望,即期望值為0。

從業者在判定需求對過程當中,沒有提前設置期望值,等同於期望值為0,這會導致大多數的需求,只要不會給產品帶來負面影響,就都是可做的需求。

該狀態下,需求方成了需求的駕馭者,產品經理則成了需求的執行者,不論是客戶,用戶,還是我們的同事,或者老闆,需求方每提出的一個需求,都會被響應。

問題在於,我們從不以任務數量,或者處理過的需求數量衡量產品經理的價值,這些數量無法替代成功案例的作用。

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會完全喪失團隊對產品經理對信任,團隊的成員不會將成功的希望,也不會將自己的未來交付給一位不可信任的產品經理。

如果,產品經理對需求沒有期望,那麼,團隊,也就對產品經理沒有期望。

錯誤二:低期望

低期望,即期望值大於0,小於10。

也就是說,從業者在判定需求的過程中,有提前設置期望值,但設置的數值較低,容易被滿足,儘管會過濾掉一些無價值的需求,但能夠滿足該期望值的需求,其價值也極低。

該狀態下,需求方與產品從業者會存在一些衝突,也意味著產品從業者對需求有一定的駕馭能力,開始爭奪對需求的主導權。

問題在於,低期望值會導致低價值需求被提出,而由低價值需求構造的成功案例,具備的市場競爭力極為有限,無法滿足企業對產品經理的高期望。

畢竟,我們想要的都是較大的成功,我們對產品的期望都挺高。

錯誤三:過度期望

過度期望,即期望值大於80。

這是一個極高的期望值,對應的需求獲取難度也極高,往往需要花費很長的一段時間,只是,0收穫的風險也極高。

該狀態下,產品從業者是需求的駕馭者,需求方則是需求的提供者,在需求判定的過程當中,但因為期望值過高,導致大多數需求都會被排除,甚至,所有的需求都會被排除。

問題就在於長時間處於0收穫但狀態,可能是1個月,2個月乃至更長的時間,對於團隊而言,產品經理的0收穫也就等同於0輸出狀態。

當耐心耗盡時,也就是產品經理離開之時。

這三種錯誤狀態分別對應了產品經理的三個瓶頸期。

「沒有期望」對應了功能瓶頸,產品經理扮演的是需求實施者的角色,缺少對需求本身對辨識分析能力。

「低期望」對應的是需求堆砌瓶頸,追求需求的數量,無視了需求的質量,儘管輸出的需求極多,但卻沒有能拿出手的作品。

「過度期望」對應的是完美瓶頸,過度追求極高價值,忽視了時間,成本以及團隊,儘管有思想,有理念,但缺少輸出後的實踐,猶如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三種期望值並行

實際上,期望值也是一個相對概念。我們以產品當前的某項數據作為對比對象,希望通過某個需求,能讓該項數據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增長。

增長的比例,就是我們對需求的期望值。

三種錯誤裡,沒有期望的「0」意味著增長0%,低期望的「10」意味著增長10%,過度期望的「80」則意味著增長80%。

期望值過高,會導致需求挖掘的時間過長,期望值過低,則會導致在低價值需求上花費的時間過長。

只有合理的設置期望值,才能有效過濾低價值的需求,才能讓產品從業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高價值需求的挖掘當中。

所以,我們通常會設定三種期望值,並且,三種期望值同時存在,同時產生作用。

1. 基礎期望

基礎期望:數據增長10%-30%。

如果現在的日活是10萬,那麼需求實現後,日活將會提升10%-30% ,日活用戶將會增長至11萬~13萬。

符合基礎期望的需求,儘管增長幅度較小,但也是團隊能夠認可的一個增長幅度,是我們在產品實現過程中,最普遍的需求,同時也是產品對需求的最低要求。

每個月輸出一個符合基礎期望的需求,可以幫從業者爭取更多的時間,用來挖掘更高價值的需求。

2. 理想期望

理想期望:數據增長30%-60%

如果現在的日活是10萬,那麼,需求實現後,日活將會提升30%-60%,日活用戶將會增長至13萬~16萬。

符合理想期望的需求,能夠帶動產品實現較為可觀的數據增長,同時,也能堅定團隊對產品,以及對產品經理的信心,是產品經理核心的需求。

每個季度輸出一個符合理想期望的需求,將會增加產品經理在團隊中的影響力,以及可使用的資源面積。

3. 傑出期望

傑出期望:數據增長60%-80%

如果現在的日活是10萬,那麼,需求實現後,日活將會提升60%~80%,也就是日活用戶將會增長至16萬~18萬。

符合傑出期望的需求,能夠讓產品實現極大的數據飛躍,不論是在公司內,還是公司外,都會成為極佳的成功案例,形成極大的競爭優勢,也是產品經理的代表性需求。

符合傑出期望的需求,不僅僅是挖掘時間極長,其實現成本通常也極高,需要團隊投入更多的資源以及資金。

通常情況,我們會將傑出期望的挖掘周期定為半年,或者一年。

三種期望將需求的價值,以及該價值所需要的時間劃分成了三個梯度,但這三個梯度又是相輔相成。

基礎期望最容易滿足,挖掘的時間也最短,可以為理想期望爭取到足夠多的挖掘時間。

理想期望帶來的數據增長堅定了團隊對產品經理的信心,可以為傑出期望爭取到足夠多的話語權以及資源使用的力度。

傑出期望則是藉助時間和資源的雙重作用,讓產品數據實現極大的飛躍,給團隊帶來勝利果實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傑出成功案例。

而成功案例,能為產品經理爭取到更好的機會,更多的資源。

比例單位實際影響的是單位刻度指標,而刻度指標則影響期望值設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但是,比例單位並不是固定的,隨著數據基數的增長或者業務的特殊屬性,比例的單位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可能是十分比,也可能是百分比,千分比,甚至萬分比。

通常情況,我們以百分比作為基礎比例單位,採取最小刻度「1」對應的絕對值,評估該絕對值對應的難度,難度較高,則通過降低比例單位的方式,降低絕對值,難度較低,則會通過提升比例單位的方式,增加絕對值。

以1000萬日活為基礎數據,提升1%的日活,意味著需要提升10萬日活數據,實現最小刻度的難度較高,此時,就需要降低比例單位,從百分比,降低為千分比。

最小刻度也就從百分之一變成了,千分之一,對應的絕對值就從10萬降低到了1萬,這樣最低目標的難度就屬於可接受的範圍了。

若是以10000日活為基礎,提升1%的日活,意味著增加100日活數據,難度較低了,此時,就需要提升比例單位,從百分比改為十分比。

最小刻度就從百分之一變成了十分之一,對應的絕對值就從100增加到了1000,這樣,最低難度也就處於可接受範圍了。

思考題

現在,我們嘗試用期望值的方法,對需求進行判定,該需求應該被採納,還是不應該被採納。

已知某產品日活躍用戶有100萬,每天有1萬新增用戶,產品團隊提出了兩個需求,第一個需求能夠提升5萬日活,第二個需求可以提升1000新增。

你是產品負責人,要對需求做出判定。

A:採納第一個需求,捨棄第二個需求B:捨棄第一個需求,採納第二個需求C:兩個需求都捨棄D:兩個需求都採納

嘗試使用期望值的方法,做出你的判定吧。

#相關閱讀#

需求的價值,只有對比才能確定

決定需求價值的四個參考系

不出彩就出局,產品經理如何選擇需求?

一個糟糕的需求,會給產品帶來哪些危害?

不被認可的產品經理,可能是你的需求沒有價值

#專欄作家#

枯葉,微信公眾號:枯葉咖啡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9年經驗產品經理,3年產品總監經驗。擅長數據增長,商業模式。曾孵化過千萬級用戶規模的創業產品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O協議。

相關焦點

  • 判斷需求的正確性——需求相對論
    編輯導讀:需求的正確性無法判斷,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衡量需求的價值對它的正確性進行預判,這就是需求相對論,它包括三個概念:相對參考系、相對價值和相對期望值,作者分別對三點展開了梳理分析,一起來看看~
  • 正確設置「期望值」
    初入軍營,新戰士大都豪情滿懷,對美好未來設定自己的「期望值」。比如,有的渴望在部隊學到一技之長,將來退伍後在社會上多一分競爭力;有的想在部隊考軍校或轉士官,為強軍事業添磚加瓦;還有的期盼自己能早日加入黨組織,不負家人的囑託和期望……這些想法和願望合情合理,有大有小,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期望值」。期望值,顧名思義,即人們在心理上對人或事所寄予希望的大小程度。
  • 需求分析師如何撰寫需求規格說明書?
    國內對於需求說明書的格式並沒有一套標準規範,每家公司有每家公司自己的需求說明書格式,在我從事的三家公司,我寫過三種格式不同的需求說明書,這樣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因為沒有一套標準格式的需求說明書,假如去其他公司的話,又得拋棄原有的書寫格式,重新習慣其他公司的需求說明書格式。這樣,對於一個有經驗的需求分析師而言,在書寫需求說明書這塊,他就會和新人沒有什麼差別,無優勢可言。
  • 工作三五年的白領啥需求?報告稱期望月薪達11660元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吳濤)19日,58同城招聘發布的2017年《中國年輕白領就業報告》顯示,工作年限在三年以下的年輕白領求職期望薪酬平均值為6320元/月,工作年限在三年到五年的年輕白領期望薪酬平均值達11660元/月。平均期望薪酬前十大城市。
  • 概率分析中的期望值法
    概率分析中的期望值法:  (一)期望值法的步驟  採用期望值法進行概率分析,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驟:  (1)選用淨現值作為分析對象,並分析選定與之有關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  (2)按照窮舉互斥原則,確定各不確定性因素可能發生的狀態或變化範圍。
  • = 大概率+最大期望值+槓桿撬動+重複下注
    於是,也就引入了統計學中期望值的概念,我們實際追求的既不是概率最大的、也不是收益最大的,而是期望值最大的。逆襲的本質,就是在追求期望值最大的狀態下,反覆實踐操練(你也可以說在牌桌上重複下注),以達到預期受益。2尋找最大期望值期望值的公式=概率x結果/收益。
  • 需求分析-需求的分類、排序及拆解方法
    上述疑問的答案,最終均會追溯到需求滿足的角度。對於個人而言,因為有生理需求,所以追求吃穿住用;因為有安全需求,所以平日遵紀守法;因為有歸屬需求,所以擁有家國觀念。對於企業而言,企業希望研發軟體在滿足用戶基本需求的基礎上,能夠不斷推陳出新,推出滿足用戶期望需求甚至興奮需求的功能(雙十一狂歡節)或產品,在此過程中謀取利益。回顧你的一天,均與需求有關。
  • 對客戶有求必應卻遭投訴:職場上,期望值管理比高情商更重要
    以上面小李的事情為例,小李對於客戶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無形中提高了客戶的期望值,那就是小李是萬能,沒有搞不定的事,不能解決的問題,並且把這當作理所當然。「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旦結果與現實有差距,客戶就會覺得小李沒有盡心盡力。
  • KANO模型:產品人必懂的需求分析法
    整理分類為了能夠將需求區分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興奮需求,需按照正向和負向問題的回答對屬性進行分類,具體分類對照下表。當正向問題的回答是「我喜歡」,負向問題的回答是「我不喜歡」,那麼KANO評價表中,這項功能特性就為「O」,即期望型。如果將用戶正負向問題的回答結合後,為「M」或「A」,則該功能被分為基本型需求或興奮型需求。
  • 降低期望值,是維持關係和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人總是這樣,習慣對某人某事抱有過高的期望值,一旦結果不如預期所想,就開始無休止的較勁。但如果一開始就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像,也不會有悲傷時刻的來臨。人生在世,永遠不要對任何人期望過高。01不要對伴侶期望過高曾看過一個提問:什麼是提高幸福感最快的方式?
  • 需求方法論(1):需求的理解/來源/挖掘/記錄
    用KANO模型來理解用戶需求根據KANO模型,用戶需求可以分為基本型需求(痛點:用戶有意識)、期望型需求(癢點:用戶可能有意識)、興奮型需求(興奮點:用戶可能無意識),與無差異需求、反向需求。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理解用戶需求前面提到的根據kano模型而來的基本型/期望型/興奮型需求,平常工作中我們可能用得更多;而馬斯洛理論則是將用戶需求從本質上進行分解成不同層次。這是常見的兩種需求理論,我希望能將這兩種理論聯繫起來,並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進行說明。
  • 產品經理必備之常用需求挖掘的7個方法
    需求挖掘是先分析需求背後的動機找到深層需求,然後根據深層需求進行需求擴展形成產品需求。在分析需求背後的動機時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是需求較為簡單,出現沒有找到深層需求的情況,此時對需求本身進行擴展形成產品需求即可;第二種是找到了深層需求,然後進行需求擴展形成產品需求;第三種是找到了深層需求但需要更深入一層挖掘用戶心智,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需求擴展形成產品需求。
  • 期望值管理中,需要把人當人看
    這是與子同航的第811篇原創文章每個人都有心理預期,當心理預期被滿足時,大家就高興,就愉悅;當沒有滿足心理預期時,就會不滿足,就不爽。現如今的發文平臺,有很多文章被推薦的機制,基本上推薦的量都是固定的,在作者的心中,這就給大家營造了一種穩定的心理預期。
  • AI時代,從需求思維方式到專家系統實例解析
    一、首先,一般產品需求的思維方式專家系統的種類比較多,其中應用較多的專家系統是需求分析與決策專家系統,其應用對象是各個應用領域內的需求分析與決策需求。例如:凝血檢測智能專家系統。一般來說,產品經理在解決需求時主要運用以下需求思維方式:發現了什麼需求?這些需求與哪些用戶群有關?根據這些需求可以挖掘出可能出現什麼潛在需求?哪些需求是偽需求?為什麼會出現這些需求,它們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 條件與期望值落差太大 女子找工作究竟難在哪裡
    年後正是求職高峰期,恰逢"三八"婦女節來臨,昨天蘇州市婦聯攜手市人社局舉行第19屆女性人才交流洽談會和第18屆婦女就業招聘專場暨家政服務招聘專場,89家單位提供了2247個崗位,可只有338人與企業達成初步意向,佔了總崗位數的15%。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馬斯洛:五大需求層次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西遊記與馬斯洛需求層次 西遊記的5人團隊分別代表了馬斯諾5個層次的需求。沙僧的需求是安全, 白龍的需求是歸屬, 唐僧的需求是榮譽, 悟空的需求是實現自我價值
  • 降低期望值,保持平常心
    陳光輝解釋說,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件大事,適度緊張可以理解,但過分緊張,說明孩子把這件事看得太重。「內心越希望做好,往往越緊張,越患得患失,這樣反而會出現一些不該有的失誤,成績達不到預期。」陳光輝表示,心理學研究發現,過高的期待會造成強烈的焦慮感,從而影響考試發揮。「這種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降低期望值,保持平常心。」他說,不要強求完美甚至是超常發揮。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其1970 年新版書內,需求的7個層次如下: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護與免於遭受威脅從而獲得安全的需求; 3.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的需求;
  • 淡水魚對鋅的需求與利用
    根據試驗飼料的不同分為三種情況:(1)投餵純化飼料。虹鱒、鯉對鋅的需求量為15~30mg/kg;斑點叉尾鮰、藍羅非魚對鋅的需求量為20mg/kg;而尼羅羅非魚對鋅的最低需求量為30mg/kg。(2)投餵半純化飼料。各魚類鋅需求量如下,黃顙魚17~21mg/kg、草魚51.8~58.6mg/kg、建鯉43.2~48.7mg/kg。(3)投餵實用型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