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去購物時,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情:
商場門口擺放的幸運盒子販賣機前,互不相識的兩個人各買了一個幸運盒子。
巧妙的是,打開兩個幸運盒子,裡面都是雨傘。
看著盒子裡的「禮物」,其中一個人很開心,他本以為會拿到一個毫無用處的東西,而此刻拿到的卻是雨傘,正巧外面在下雨。
另一個人卻十分沮喪,他聽說買幸運盒子能抽到手機,結果只拿到雨傘,一直抱怨「一個盒子毀了一天的心情」。
看到這裡,想起《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
人總是這樣,習慣對某人某事抱有過高的期望值,一旦結果不如預期所想,就開始無休止的較勁。
但如果一開始就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像,也不會有悲傷時刻的來臨。
人生在世,永遠不要對任何人期望過高。
01
不要對伴侶期望過高
曾看過一個提問:什麼是提高幸福感最快的方式?
有個高贊回答說道:降低期望值,不要把別人對你的好都當作理所當然,包括身邊最親的人。
的確如此,過分要求、得寸進尺,往往是毀掉一段感情最快的捷徑。
電視劇《獨生子》裡,有這樣一個片段:
李奧急用錢卻發現存摺裡的20多萬,如今只剩下了一萬元,於是便去詢問妻子林小音。
林小音坦誠錢被自己用了,但卻支支吾吾不願告知錢的去處。
李奧再三追問,並表示沒有責怪的意思,只想知道錢到底用在何處了,但林小音始終三緘其口。
最終在婆婆的質問下,她才坦言:「弟弟買房缺首付,把26萬都給弟弟了。」
而這26萬,是李奧辛辛苦苦存了很久才攢下來的。
李奧表示馬上要開診所,真的急需那筆錢,可林小音卻生氣的質問:「我怎麼就不能隨意支配我自己家裡的錢了呢?」
隨後當李奧跟林小音弟弟提起還錢的事時,弟弟說:「當初說好是贊助的,怎麼還需要還?」
兩人為此爭吵不休,鬧得不可開交。
婚後多年,林小音一直安然享受著丈夫對自己的好,所以她覺得丈夫就應該接受自己的任何決定,可這世上沒有什麼是應該的。
一段感情裡,最忌諱的就是一方不斷付出,而另一方心安理得的接受。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的天秤不再平衡,過於傾斜的那一方背負了太多,遲早有爆發的一天。
廖一梅曾說:大多數人在談論愛的時候,談論的都是需要,自我的需要。
你認為自己的愛是單純的,無目的的,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你想的都是利益,這個利益可能是舒適感,安全感或者某種期許.....
而且這種愛,多半都是你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選擇。
不要對伴侶期望過高,即使朝夕相處,TA也沒有義務去實現你的高期望值。
婚姻是一根紐帶,將兩個人緊密聯繫,但在這之外,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人生一大悲痛莫過於,希望落空時的強烈落差感,和深愛之人悄無聲息的轉身離開。
別去幻想理所當然的愛,有時候,將愛人越推越遠的原因,就是因為你想要的太多。
02
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
詩人紀伯倫寫過一首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可是有的父母,卻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為了達到自己的期望,一步步毀掉孩子的成長。
前幾天,一名14歲的「天才少女」被全網熱議。
女孩名叫岑怡諾,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她的個人簡歷了。
「一天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
有網友計算,一天2000首詩?假設按18小時來計算,不吃不喝下32.4秒就要寫一首詩。
細想這位女孩的「寫作能力」,實在驚人。
面對越來越多人的質疑,岑怡諾的父親辯解道:「作詩2000首,其實是比打字速度。」
「認識岑怡諾,成功不會犯錯;認識岑怡諾,你將魅力四射。」
這是她演講時的經典開場白,大家戲稱為「典型的成功學傳銷式演講。」
後來經過網友深挖發現,其實所謂的「神童」,不過都是父親的層層包裝。
有人說,看到岑怡諾演講時的模樣,只覺可怕,在她的身上,早已沒有一個青少年該有的影子。
究其根本,一切不過都是父母的安排罷了,讓孩子活在自己的期望裡,磨滅孩子本該有的童真;而自己又習慣活在對孩子的期望裡,丟掉了為人父母的本分。
不禁想起臺劇《茉莉的最後一天》裡的故事:
美國名校碩士畢業的林媽媽,對女兒茉莉要求十分嚴格,成績要優異,性格也必須乖巧懂事,女兒必須要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樣子成長。
女兒成績好時,媽媽將其歸功於自己管教的好;女兒成績稍微差一點,媽媽就責怪不停。
久而久之,女兒不堪重壓跳樓自殺了。
有句話說的很中肯:家庭環境和教育方式若不能給孩子的成長插上翅膀,就容易給孩子的人生發展戴上枷鎖。
駱駝背負的稻草過多會被壓倒,過高的期望對於孩子而言,就是超負荷的稻草,時時刻刻挑戰著他們的神經,也讓父母自身疲憊不堪。
別忘了:任何事情若是超出了限度,終有崩盤的那一天,教育亦是如此。
03
不要對朋友期望過高
記得讀《生命的不可思議》時,其中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要想維繫一段情感,期望愈少愈好,若是沒有任何期待,便能無條件地愛,但是我承認我年輕時對人性的期望恐怕是太高了。
人到中年才發覺,我們一生中遇到的大部分人,往往都是路人。
所以,不要高估任何一段關係,更不要對友情期望太高。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姐姐們精彩的舞臺表現被大家津津樂道,其實仔細觀察,節目中還蘊含了很多成人世界的潛規則。
在隊長選人環節,白冰一直等待「前隊友」藍盈瑩選自己,沒想到藍盈瑩卻選了別人,她的臉上寫滿了失落,卻只能強顏歡笑。
她說:「有點失望,可能我把它當成了一個情感節目,但現在才知道它就是個比賽。」
本以為昔日的好姐妹會一直和自己站在一起,卻不曾想人家另有打算。
雖然結果很殘酷,但這就是現實最本真的樣子。
反觀寧靜,她沒想到隊長王霏霏會選自己,結果自己正是入選的那個,於是她特別開心。
成年人的交際裡,最怕的就是你推心置腹,別人卻時刻準備抽身而退。
所以,降低期望值,是維持關係,也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很喜歡《琅琊榜》裡的蕭景睿,他曾對梅長蘇說的話讓我十分佩服:
「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而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
人生不過三萬天,人來人往再平常不過,若是關係淡了,各自退遠一步,才是真正的體面。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別強求感情的永久,沒有過高的期望,就沒有太多的失望。
▽
作家馬德寫過一段很深刻的話:
我慢慢明白了為什麼我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
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得深刻,跑一會步期待它讓我瘦下來,發一條微信期待它被回復,對別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這些預設的期待如果實現了,我長舒一口氣,如果沒有實現,就自怨自艾。
如今細想來,獲取幸福感並不是很難,當你把期望值降到最低時,就會發現身邊常有驚喜。
所謂驚喜的禮物,莫過於:
相守一生的愛人,平凡健康的孩子,相知相伴的好友。
人間這一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