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客戶貸款集中度普遍壓降 但小銀行表現仍欠佳 專家建議:擴展...

2020-12-04 和訊銀行

財聯社(北京,實習記者 高萍)訊,近日,廣州銀行IPO獲證監會反饋意見引發市場較大關注。在其眾多被要求進行回復的問題中,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高企且2017年曾超過監管紅線50%的問題赫然在列。這也使得銀行貸款集中度的問題再次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記者通過查詢發現,整體看,目前在IPO排隊的銀行中,其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近年來均出現了明顯的壓降。而上市銀行的壓降力度則表現更佳,個別銀行2020年上半年的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已降至個位數。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中小銀行客戶貸款集中度仍處高位,與大行相比,這一問題尤為突出。

在業內人士看來,貸款集中度與業務結構、區域經濟結構以及與客戶之間的關聯性等因素存在一定關係,若單一客戶出現問題,則容易產生系統性壓力。對於貸款集中度高的中小銀行而言,建議擴大業務面,推動轉型,與大中型銀行錯位競爭。

客戶貸款集中度差異大 小銀行表現尤為欠佳

記者通過查詢發現,銀行客戶貸款集中度普遍處於壓降狀態,但不同銀行,該指標的差異也較為明顯。

根據Wind統計的數據顯示,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今年上半年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大部分在20%以下。諸如,中信銀行(601998,股吧)2019年為13.12%,今年上半年則為12.91%;平安銀行(000001,股吧)2019年為16.96%,今年上半年為14.68%;農業銀行2019年為13.83%,今年上半年為12.57%。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今年上半年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已降至個位數,僅為9.74%,2019年為12.31%。

相比之下,大部分上市城商行、農商行今年上半年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則要相對高一些,處於20%至40%之間。譬如,江陰銀行(002807,股吧)、渝農商行今年上半年最大十家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別為25.95%、25.15%。長沙銀行(601577,股吧)、杭州銀行分別為22.11%、23.76%。廈門銀行、青島銀行(002948,股吧)等則高於40%。

對於小銀行而言,總體上客戶貸款集中度高企問題尤為明顯。諸如,安徽舒城農商銀行近日定增申請獲證監會接收,數據顯示,該行2019年前十大客戶貸款總額佔資本淨額比例高達72.05%。無獨有偶,丹東銀行2018年、2019年最大單家客戶貸款集中度分別高達66%、62.45%,2018年最大十家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達到135.16%。

此外,還有多家農商行因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超10%領到了罰單。今年9月,因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超比例,吉林敦化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被罰。2018年5月,內蒙古銀監局更連發了三張因單一客戶貸款集中度超比例的罰單。

多因素致集中度過高 中小行壓降存挑戰

「在不考慮風險的情況下,銀行有動力對單一客戶發放更大規模的貸款,以提高規模經濟性和節省業務成本。同時,很多銀行對新產業和新業務不了解,不願進行相關創新,只願意做自己熟悉的產業和領域,也容易造成業務過於集中。」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記者表示,銀行與客戶之間的關聯性也可能導致貸款集中度上升。

對於中小銀行貸款集中度問題,光大銀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與當地的經濟產業結構關聯較高,部分中小銀行在某些經濟產業結構單一,可能導致銀行貸款出現客戶、產業集中過高等;另一方面,銀行風控與經營粗放,並且產品創新服務能力不足,難以發掘市場多元業務需求。

「中小銀行客戶貸款集中度高,主要是自身資產規模相對較小,又想支持大企業所致。」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稱。

但中小銀行並非沒有將壓降貸款集中度工作付諸實際行動。正如廣州銀行在招股書中所說,近幾年一直在壓降,但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仍處高位。「中小銀行貸款集中度高的問題一直受到市場關注,實際上,為防範潛在風險,客戶貸款集中度方面,銀行在近兩年都在壓降。」一位股份制銀行業人士也對記者表示。

在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看來,中小銀行更多的是圍繞核心客戶做業務,尤其是所在區域的重點客戶,不像大銀行網點多覆蓋面廣,所以從壓降角度來看有一定難度。 光大證券(601788,股吧)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也認為,金融機構屬地化經營的特點,比較容易導致授信集中度較高的情況。

周茂華認為,部分銀行壓降難度大的原因多樣,如果當地產業結構單一,客戶群體不夠多元,銀行也擔心客戶流失問題;如果客戶集中壓降導致個別企業經營惡化,可能增加銀行信貸不良等。

擴展業務面 與大中型銀行錯位競爭

客戶貸款集中度高企,無疑暗藏風險。周茂華直言,銀行客戶貸款過度集中,相當於雞蛋過度集中於一個籃子,增大了銀行不良大幅上升風險;可能增加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客戶過度集中降低銀行議價能力,息差縮窄拖累銀行盈利能力等。

婁飛鵬表示,「貸款集中度較高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容易因為大客戶出現信用風險而導致銀行流動性出問題,進而影響銀行經營的穩定。」

據了解,為了降低商業銀行的貸款集中度高企問題,銀保監會於2018年5月正式對外發布了《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出重拳加強集中度風險的監管。證監會也明確將「貸款集中度和關聯貸款,確認所推薦中小商業銀行不存在重大信用風險」視為保薦機構應履行的核查義務。

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監管部門鼓勵銀行多元化,並限制特定種類的貸款或單個借款人貸款的規模,就是為了降低風險。貸款過於集中於某些借款人、某個行業、某個國家或地區及某類抵押物等都會增大銀行貸款的風險,使銀行無法抵禦某一特定領域不利變化對銀行的負面影響,或使銀行受制於借款人。

「中小銀行還是得擴業務面,防止單一客戶或一類大客戶出現經營大幅波動的回款風險。」陳靂表示。

周茂華亦表示,近年來,銀行根據監管相關要求多元化客戶群體,逐步壓降集中度過高的單個客戶信貸規模,並幫助客戶拓寬其他融資渠道。他建議,銀行應關注當地市場需求挖掘,拓展多元化客戶群體;推動中小銀行轉型發展,依託銀行在當地優勢,開發有針對性業務與融資產品,與大中型銀行錯位競爭,提升經營能力;完善銀行內部業績考核機制,改變盲目擴張資產規模的粗放式發展。

陶金認為,客戶貸款集中度偏高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方面銀行的授信審批部門需要在貸前審批時便開展關於集中度的嚴格審查,風險部門也需要在貸後定期回溯業務,提醒和控制風險。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課題組發布中國影子銀行報告!官方首次詳細界定影子銀行...
    我國銀行資產一直佔金融業總資產的90%左右,正是因為銀行業資產規模龐大,影子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與銀行密切相關。從負債端看,銀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資金的主要提供方。從資產端看,影子銀行的客戶絕大部分是銀行的客戶,實質為通道業務。可見,中國的影子銀行具有「銀行中心化特徵」。
  • 官方首次明確影子銀行詳細界定標準 五方面建立影子銀行持續監管體系
    報告稱,確定我國影子銀行標準,必須兼顧影子銀行國際標準的共性特徵和我國影子銀行特點,並按照風險程度高低,區分廣義和狹義影子銀行。那麼,與其他經濟體相比,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哪些不同的特點?報告總結了五方面:一是以銀行為核心,表現為「銀行的影子」。
  • 光大銀行行長劉金:全行對公存量貸款LPR轉換完成率超7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7月23日,光大銀行行長劉金在銀保監會銀行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6月末,光大銀行全行對公存量浮動利率貸款LPR轉換完成率已超過70%。上半年新發放人民幣對公貸款利率水平為5.02%,較2019年下降37BP,為企業壓降利息成本近20億。
  • ...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這些統統是如何持續監管影子銀行?
    報告總結了五方面:一是以銀行為核心,表現為「銀行的影子」。我國銀行資產一直佔金融業總資產的90%左右,正是因為銀行業資產規模龐大,影子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與銀行密切相關。從負債端看,銀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資金的主要提供方。從資產端看,影子銀行的客戶絕大部分是銀行的客戶,實質為通道業務。
  • 微眾銀行回應涉16萬客戶蛋殼租金貸:無權豁免貸款 免息延期至2023...
    原標題:快訊 | 微眾銀行回應涉16萬客戶蛋殼租金貸:無權豁免貸款 免息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   12月2日晚間,微眾
  • ...銀行回應涉16萬客戶蛋殼租金貸:無權豁免貸款 免息延期至2023年...
    12月2日晚間,微眾銀行微博發布致微眾銀行租房消費貸款客戶的公告表示,20201年11月16日,我行針對蛋殼公寓事件發布公告,建議被迫搬離的該行租房消費貸款客戶可到該行登記相關信息。截止12月1日,微眾銀行161,845名租住在蛋殼公寓的客戶當中,經客戶提出,已確認完成登記的為40,077人。對該部分客戶該行暫停扣款和計息,也未影響其信用記錄。所有受蛋殼公寓事件影響的該行客戶,經我行確認後,剩餘貸款本金將給予免息延期,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我行不扣款、不計息,不影響信用記錄。
  • 小企業貸款,讓銀行如臨大敵
    我知道大東在抱怨什麼:當時我們銀行有規定,各區支行有貸款需求超過一定金額、或在實際經營中「符合某些特徵」的客戶,需要再送市分行審批,市分行的審貸人員會酌情採取他們認為正確的盡調手段進行「覆核」,一番調查之後,很可能會直接推翻區支行信貸管理部的盡調結論,讓這單貸款業務告吹。「市分行我接觸過,也不是這麼死板啊。」我說。
  • 微眾銀行案例分析及中美網際網路銀行與實體銀行差異對比
    (一)客戶群體已獲的客戶數目龐大,且仍有增長空間。2019年末,個人客戶突破2億人,「微粒貸」業務累計向2,800萬客戶發放超過4.6億筆貸款,累計放款額超過3.7萬億元;「微業貸」已觸達90萬家小微民營企業,其中授信企業23萬家。客戶多為無信用記錄的個人、企業。
  • 官方首次系統界定「中國影子銀行」!非標投資、同業理財、P2P...
    報告總結了五方面:一是以銀行為核心,表現為「銀行的影子」。我國銀行資產一直佔金融業總資產的90%左右,正是因為銀行業資產規模龐大,影子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與銀行密切相關。從負債端看,銀行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影子銀行資金的主要提供方。從資產端看,影子銀行的客戶絕大部分是銀行的客戶,實質為通道業務。
  • 銀行結構性存款破12萬億,監管警示影子銀行死灰復燃
    上海一財富管理公司經理對《財經》記者稱:「今年以來權益產品的波動比較大,除了建議客戶配置黃金之外,就是加大配置收益較高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尤其是中行『原油寶』事件之後,諮詢銀行理財相關產品的數量明顯增多。」
  • 甬溫線動車事故引起重視 銀行綢繆鐵路貸款風險
    一次動車追尾事故,使銀行的鐵路貸款風險充分暴露,面對鐵路建設相關政策的調整,銀行紛紛採取補救措施,包括上收授信權限、提高貸款利率等等,但對鐵路貸款的發展前景,銀行高管還是充滿信心。
  • 農商銀行如何助力雙循環經濟
    、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並隨後提出了「銀行對企業讓利1.5萬億元」的年度目標。但疫情常態化防控和金融讓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銀行盈利能力,加之其在不良處置和資本消耗方面的壓力增大,農商銀行普遍經營承壓,也間接暴露出部分機構之前在貸款利率調整、經營定位方面的問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農商銀行如何破解這些困局,值得關注。
  • 央行最新制定銀行LPR考核 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 串通利率MPA...
    貸款換「錨」對銀行的影響  利率並軌後也在倒逼銀行修煉「內功」,提高自身的資金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不少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短期看,貸款利率並軌或將壓縮銀行的息差,對其盈利水平產生一定影響。  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表示,一般來說,小銀行受影響更大。
  • 監管明確中國高風險狹義影子銀行範圍 信託貸款佔比超16%居第四
    主要包括:銀行同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委託貸款、資金信託、信託貸款、銀行理財、非股票公募基金、證券業資管、保險資管、資產證券化、非股權私募基金、網絡借貸P2P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提供的貸款,商業保理公司保理、融資擔保公司在保業務、非持牌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地方交易所提供的債權融資計劃和結構化融資產品。
  • 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7月1日起施行
    商業銀行可在過渡期內逐步調整業務模式、分散同業資產、擴展客戶群體,無需簡單壓降同業業務總體規模。《辦法》還指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對另一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淨額的15%。商業銀行被認定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後,對其他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風險暴露應在12個月內達到上述監管要求。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釋疑影子銀行後續監管 避免槓桿率快速上升
    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廣義影子銀行超過90萬億元,狹義影子銀行高達51萬億元。經過三年專項治理,影子銀行野蠻生長的態勢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19年末,廣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84.80萬億元,較2017年初100.4萬億元的歷史峰值縮減近16萬億元。風險較高的狹義影子銀行規模降至39.14萬億元,較歷史峰值縮減了12萬億元。
  • 銀行平臺化的「浙商公式」
    基於此,浙商銀行( 601916.SH)選擇了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作為破局方向,以平臺化服務戰略定製與之匹配的能力體系,專注於全心賦能企業。01 孤島效應1905年,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信誠銀行在上海開業。信誠銀行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各工人之積有工資小本經紀者,每以未能普及為憾」。
  • 客戶"性取向"也要讓銀行知道?光大銀行APP遭查處
    多數情況下,各種使用銀行APP的「剛需」,令用戶眼前的「同意」或「不同意」的按鈕,形同擺設。12月4日,據國家網絡安全通報中心透露,又有100款違法違規採集個人信息的APP被查處整改。100款APP名單中,「光大銀行」、「天津銀行」、「天津農商銀行」、「樂貸款」、「借錢唄」等金融類產品APP也位列其中。
  • 中國影子銀行報告
    受金融體系結構、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監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響,我國影子銀行呈現出與其他經濟體不同的特點。本報告詳細描述了影子銀行的起源和發展演變,中國影子銀行的判別標準、範圍和規模,以及影子銀行三年治理的背景、過程和成效等,並提出相應的監管建議。
  • 解讀銀行理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此外,新規中的理財產品向上向下穿透、非標納入全行統一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信息披露、集中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要求均會在短期對於銀行理財管理系統建設及整改帶來不小的壓力,提高銀行理財運營管理成本。長期來看,允許銀行以理財子公司的名義進行股票投資是大勢所趨,但由於過去銀行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經驗有限,在投研團隊搭建、風控管理、激勵機制、管理風格等領域均需適應過程,短期難以形成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