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洩漏是人類在利用核能時產生的最嚴重的事故之一,所產生的環境後遺症十分嚴重,不過危險的核事故並非只有核洩漏一種,核臨界事故的危害絲毫不會遜色,並且這種事故的發生概率目前遠高於核洩漏。
(能放出致命中子的鈽球)
核臨界事故,是指核反應堆發生鏈式反應時,由於功率發生異常激增而發生的事故,而事故的強烈鏈式反應會產生大量的中子輻射,對人體的傷害不亞於核洩漏中直接接觸的放射性物質。不過萬幸的是,臨界或者超臨界的核事故一般只出現在反應堆堆芯內部,一般不會對外界產生直接影響。
(一個60英寸回旋加速器放出的藍色光芒,與核臨界事故原理十分相似)
另外,雖然臨界事故威脅大,但內部壓力並不會像核武器那般高,所以發生核爆炸的概率也不會太高。這主要得益於核反應堆的特殊製造工藝,由於進入核臨界時會讓核材料膨脹,所以在幾秒之後材料就會再次進入亞臨界狀態,使得反應停止。但是該過程可能存在錯誤和故障,使得無法重新回到亞臨界狀態,和僅發生過數次的核洩漏相比,核臨界已經發生了超過60餘次,某些事故更是造成了嚴重的輻射,使得某些靠近事發地點的人員接受過量輻射後死亡,如果不幸發生爆炸,那麼核臨界的危害就堪比小型核武器,恐怖無比。
(日本東海村核臨界事故搶救傷者)
通常來說,將用於反應的鈾和鈽混合,就容易發生鏈式反應激增的問題,從而引發臨界事故,一般決定臨界點是否到來主要由以下數個因素決定,包括同位素比例、材料形狀、周邊材料的類別等。所以為了保證安全,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的核設施附近都24小時有專人值守,以避免臨界事故的發生,不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種事故有時候是突發的,無法預防,所以人類歷史上已經有數次核臨界而引發的悲劇。
(因為核事故威脅極大,所以很多人談核色變)
發生核臨界的時候,最常看到的就是藍色閃光,由於空氣中被電離的激發態原子瞬間回到非激發態,所以在空氣中會發出電火花,形成淡藍色的閃電,如果可以直接通過目視看到藍色閃光,可能對目擊者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另外,核臨界時還會產生嚴重的放熱,一股熱浪可能會席捲附近所有人,路易斯·斯洛廷核臨界事故中,堆芯的鈽球內部就積攢了大量熱量,產生了讓附近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熱浪。電離輻射甚至會直接對細胞內的自由基產生損傷,並損壞組織,讓人感受到灼熱難耐。
(核臨界事故會造成嚴重後果)
如今最嚴重的核臨界事故,應該是發生於1999年9月30日的日本茨城縣東海村JCO臨界事故,這也是除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事故之外,最嚴重的一次核事故。有2名工作人員死亡、666人被核輻射汙染,2名死亡者分別在搶救83天和221天之後仍因搶救無效死亡,死因是體內染色體遭輻射大量破壞,身體內大部分細胞發生不可再生性的衰減,最後身體多重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