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EMBA深圳同學會徒步戈壁:大漠黃沙醉敦煌
緣起
走過戈壁的人對回歸自然、回歸本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淡淡的言語間總會不經意地流露出深入靈魂的感悟。那是什麼?是把自己置身於大漠戈壁,感受與天地同在,讓自己與自己的心同在,在空靈中感受真實而寧靜的生命意義。在純淨的大自然中自由呼吸,在徒步過程中逐漸放下過去的榮譽、經驗、習慣、壓力和包袱,從而在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不斷超越過去,超越自我,於是內心開始平靜,對生活的要求也更加簡單。從他們斷斷續續地講述,真真切切的情感中,我們也仿佛體會到一種超脫後的淡然,如磁石一樣,讓人對沙漠,對戈壁產生無限的嚮往。於是在潘軍會長、艾民秘書長、許樂平副會長、運動分會會長張偉、老戈友賈峰、向軍等同學的發起和策劃下,深圳同學會於2012年8月25-29日,組織了28位同學及家屬,展開「大漠黃沙醉敦煌——清華EMBA深圳同學會徒步之旅」。
8月25日 令人敬畏的大自然——徒步總動員
在西安前往敦煌的飛機上向下俯瞰,茫茫的戈壁,全部是土黃的色調,無邊無際,寸草不生。雲朵在大地上投下深深淺淺的影子,映襯在早已乾涸,只留下溝溝壑壑的曾經的河床上,仿佛在述說著滄海桑田。荒涼、蒼茫、雄渾、浩瀚不盡從心中一一湧現。而當飛機降臨在敦煌機場,這一小片鬱鬱蔥蔥的土地讓我們從心中感嘆大自然的鬼匠神工,感激上蒼的眷顧。一進入古樸大方的敦煌山莊,活動的承辦方即向我們展示了三天徒步用的救護車、越野車等後勤設備,動員大會上細緻的安排,徒步教練、醫生、護士、攝影、攝像人員一一到位,讓我們對未來三天的保障充滿了信心。
8月26日 晨夢伴駝鈴,沙山徒步行——赤日炎炎挑戰沙漠6小時
早晨5:30,晨曦微露,一行28人組成駝隊,踏著漫漫黃沙,穿過朦朧的沙丘,向鳴沙山後山,奔著陽光早餐、沙漠日出進發。天沒亮,景致影影綽綽看不清楚,騎下的駱駝打著噴嚏,慢騰騰,搖搖晃晃的跋涉著,長長駝隊留下陣陣的駝鈴聲在沙山、在鄉間小道迴蕩。大約走了40多分鐘,東方的一縷白光剛好照在行走的駝隊上,沙漠、駱影、地平線上的白光,這一切形成了一幅美麗的剪影。我們的目的地也隨之到達了。迎著晨光望去,鳴沙山仿佛是靜止的,透著絲絲柔和的金光。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氣勢磅礴,洶湧澎湃。山山相連,高低錯落,形態迥然。有的像月牙兒,彎彎相接;有的像蟒蛇,長長而臥;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聳立。我們就著陽光,坐在金燦燦的沙灘椅裡,盡情地享受咖啡、牛奶、麵包、煎蛋、水果……
早餐後,我們懷著郊遊般的心情去翻越一座座沙山進而到達當天的目的地——莫高窟,誰知才到了第一座矮小的山峰,就被攔了下來了。那近乎60度的陡坡,每走一步,腳底都好像負著十幾斤重的沙袋,舉步維艱,最著急的是走三步,退兩步,爬了半天,仿佛還在原地佇立。許多人也由原來的兩腳直立變成了手腳並用,連蹬帶刨往上爬,就這樣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滿身大汗的爬到了山頂,體力也差不多消耗了四分之一。後面這樣的山頭還不知道有多少座,此刻我們遊客的姿態才漸漸淡去,清醒地認識到這一趟我們不是來享受的。在山脊上休息了一陣,大家各顯神通的下山。有舞動著紅旗,連蹦帶跳的衝下去的;有張開雙臂一路呼嘯著跑下去的;幾個小傢伙乾脆來個「滑沙」,一屁股坐在沙堆上,滑溜下去了……耳邊只聽到呼呼的風聲和細碎流動的沙聲,周圍的景致疾馳一般向身後退去,感覺身體就快要飛起來了!
刺激過後,氣喘籲籲地繼續前進,依然是一步一陷的沙地,踩著別人的腳印一步步艱難的前行,才明白腳踏實地是那麼地讓人安心!又是一處45度的斜坡,眼看著前面的人跌倒,卻毫無趕過去扶一把的力氣,好在沙地是軟的,摔不痛。生命在沙地裡如此頑強,那星星點點的雜草,靠著晨曦一點點露水,就能在幾個月沒有雨水的沙漠裡存活,這點困難,又算什麼呢。頂著太陽,迎著微涼的山風,一步步的向前走著,突然對講機裡傳來一陣陣譁然,隨之又是一陣沉默。不知道發生什麼,我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追趕而上。哇!正前方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山坳,一泓月牙般的泉水靜靜的躺在沙山和綠樹蘆葦之間,猶如沉睡的美人般依偎在天地之間。這便是月牙泉! 看到它的那一刻,心靈也立即沉靜得波紋不起,被她嫻靜的神態撫慰,被她禪宗的靜謐洗滌。原來,一路上的辛苦就是為了這一刻的釋然!
離開眺望月牙泉的山峰,又繼續前進,走著走著太陽越來越大,天空越來越藍,氣溫也越來越高。低著頭看著前面的腳印走自己的路,每一腳踩出的沙坑就像有著引力的磁場,讓舉步變得吃力和遲滯。小腿似乎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提起,而再踩下去便又陷入這樣的循環裡。遠處的終點遙遙在望,可是卻怎麼也走不到盡頭。這時對講機裡傳來一陣歌聲「當你低頭地瞬間 才發覺腳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遠……」恍如飲了一口月牙泉的泉水,渾身又再次充滿力量。這些老隊員,總能一次次給我們帶來感動,賈峰同學一邊照顧著5名小朋友,一邊不時的給我們打氣,還時不時送上一段天籟之音。張偉同學走在隊伍的最後面,陪著每一位掉隊的同學,也撿下沙漠裡別人丟棄形形色色的垃圾。有這樣同伴,有這樣的團隊,我們怎麼可能輕言放棄呢。看,9歲的小子琪第一個到達終點,6歲的小牛牛到終點了,8歲的小子茗到終點了,10歲的小子迅、小君寶到終點了……我們身後此起彼伏的沙丘依舊蜿蜒曲折,漂亮的流線交錯延伸,一位位同學相繼抵達,筆直的沙脊上留下的一行行十分清晰腳印,宛若刻意描繪的痕跡。也許一陣風過,腳印就徹底消逝,但是我們自己將銘記,我們來過,我們走過!
8月27日 行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烈日當空尋根戈壁5小時
這就是玉門關!歲月已將昔日威武雄壯的關隘風蝕得面目全非。有多少曾經弛聘疆場的鮮活生命,在這裡靜靜守望,守望著家園故土,守望著明日、今朝。而今,黃沙漫野,除了那一叢叢尖刺扎人的駱駝刺,有的只是風化嚴重的土堡和滿目荒涼。懷著對萬千英靈的崇敬,我們踏上了當日的行程。相較於前一天的沙地,12公裡的戈壁行走顯然輕鬆了很多,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精力欣賞沿途的景致。
秦時明月漢時關,漢朝的長城,曾有四五米的高度,矗立在此,是抵禦匈奴的屏障。歷史的風沙吹礪後,如今不足一米高,斷斷續續的殘垣,裸露在外,可清晰地看到當初就地取材,一層夯土一層幹蘆葦的痕跡。來來往往的車輛呼嘯而過,可有人聽到它在訴說漢族匈奴,恩仇情怨,聽它訴說,那些已被吹成齏粉,散落無痕的人和事……
一腔幽懷終在見到西湖溼地時得以化解。當滿眼都是單調的戈壁,突然間,撞進了如此豐富的溼地和湖泊時,那種激動,無以言表,只差熱淚盈眶。亙古千年的胡楊樹、鬱鬱蔥蔥的蘆葦蕩,以及眾多紅柳、白刺和羅布麻等植物頑強地堅守在沙漠前沿,編織起一道又一道不屈不撓的綠色屏障任野駱駝、野馬馳騁其間。原來天堂與地獄如同堅持與放棄一樣,只有一步之遙呀。繁華也罷,荒涼也罷,都是過眼雲煙,只要曾經矗立在這天地間,就足以讓人感喟不已,又有什麼遺憾呢。
當天所有人都堅強地走了下來,不能不算是一大壯舉。車開往營地的途中,除了戈壁無邊無際,一路只有黃風、黃沙、黃土地。雖然不是斜暉落日的時候,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是不由從腦袋裡竄了出來。到達營地後,我們開始搭帳篷,鋪地墊,收拾睡袋。勞累了一天,我們的夕陽晚餐也吃得特別香甜。太陽下山後,我們開始圍著篝火,烤全羊、喝啤酒、吃肉串、看照片。這一天恰是張君寶小朋友十歲的生日,當爸爸在「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裡,棒著蛋糕從點點燭光中走向小傢伙時,不知道這份戈壁徒步的成長禮會在他的心裡埋下什麼種子?但是我們看到,當煙花在戈壁上空綻放時,小傢伙臉上的笑容比星空還要燦爛。祝福君寶,祝福同行的第二代——立人、子迅、子琪、子茗、小牛牛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潘會長一曲激昂的「真心英雄」歌聲中,我們結束了晚上的聚會,準備早早休息為第二天的二十五公裡備戰。躺在帳篷裡,上半夜呼呼的風聲,颳得帳篷呀呀作響,沒想到後半夜風聲沒了,耳邊倒是一片鼾聲,高音,中音、低音、長音、短音、促音、甚至還有尖銳的嘯鳴音,此起彼伏,奏起了疲勞的交響樂。索性把腦袋伸出帳篷外看看星空,沒想到一伸出頭,才發現同樣是睡不著的腦袋露在帳外,大家相視一笑,繼續享受自己的星空時光。深夜時分,清晰的銀河象一條鑲滿珠寶的長鏈跨過天際,星垂平野,恍若億萬顆垂在頭頂的鑽石,點點瑩繞、伸手可及。夜空是那麼的靜,那麼的美,迷迷糊糊中,枕著這滿天的繁星昏昏睡去。
8月28日 追逐心靈的腳步——驕陽似火暴走雅丹八小時
碧藍天穹,白雲鑲邊!雅丹,似乎是混元之始的存在,乾淨、不染纖塵!雅丹,又宛如流落於天際的雲帶,高高低低、層層疊疊、隱隱重重,有著艦隊出海的磅礴;有著絲路駝隊的安詳;有著孔雀開屏的優雅;有著大漠雄獅的威武……
一大早,我們的隊伍浩浩蕩蕩,腳步鏘鏘,掠過雅丹的地面,掀起的是興奮與期待的塵埃。半小時後,隊伍逐漸拉開距離,對講機裡不時的傳出「前面的隊伍慢一點」的呼喚。雅丹的地面雖不如沙漠難走,但由於地面是軟的,腳一踩下去就半截入土,行進仍然非常吃力。
兩小時後,行走已經成了簡單地重複,烈日當空,沒有一絲涼風,沒有可以遮蔭避暑的地方,只能在炎日下蹣跚前行,汗水順著額頭流過眼睛,汗水浸溼了衣服,泛起一層層白色的鹽跡。三天裡,第一次出現斷水,需要補給車送水的場面。
還有二公裡,就是中途12公裡的休息站了,對講機裡一片默然,周圍只聽見腳步聲和喘息聲,路顯得那麼長,步履顯得那麼沉重,當我們終於走到休息地時,就只有一個感覺,累!
再次啟程,隊伍人數開始減少,或許堅持是一種執著,也許放棄是一種智慧。
中午一點半,烈日依舊肆無忌憚地照射著,渾身就象是被火烤著一樣酷熱,皮膚有了生痛感。前面隊友的背影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腳步艱難,可艱難中透出的堅持,又讓這搖搖晃晃的步履顯得格外堅毅。這大概就是從心靈深處激發的能量吧!
下午兩點半,隊伍的差距再次拉開。猛然抬頭,才發現只有自己一人孤獨地行走在天地之間。前人已不見蹤跡,後人還未趕上,漫漫四野,一片死寂,仿佛沒有了一點生命的跡象。拿出兩隻手機一看,全無信息,不知是不是跟烈日曬得人暈頭轉向有關,心裡出現陣陣恐慌。馬上在對講裡召喚,前面的隊友立即停在了原地,等著我趕上。再次見到隊友,一股暖流流過,真的,很美好。
下午三點半,在一座雅丹的背影面,我們席地坐下休息,桂平夫婦手拉手向我們走來了,儘管有些灰頭土臉,但神情卻是那麼的充實又滿足。艾民用登山杖領著小子迅向我們走來了,儘管一著地,小傢伙就躺在地上睡著了,但一出發,他肯定又能再次站起。走在路上,樂在其中,悟在心裡。
下午四點半,三個人分吃完最一個梨,向同伴要了喝剩的半支水,儘管體力已接近崩潰的邊緣,我們還是踏上了最後1.5公裡的行程,餘秋雨在《陽關雪》中寫道「從未見過那樣完整的天,一點也沒有被吞食,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扎扎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是的,我們就如巨人般,手挽手,和著口號「千年絲路 百年清華 來到戈壁 都是兄弟」走在雅丹這片無邊無際和藍天交融的土地上,氣宇軒昂地衝過了25公裡的終點。
後記:
慶功宴上,潘軍會長總結了本次活動的三大收穫:一、加深彼此間的深入了解;二、了解自己,突破自己的極限,與自己對話;三、透過同學會的平臺,同學之間互相學習了彼此身上的閃光點。
三天的徒步之路太匆匆,有多少感受說不完,有多少激情未燃燒,相約明年,再次手挽手,踏遍賀蘭山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