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葉河&34;
2020年7月24日凌晨1時許,明亮的星空下,寂靜的戈壁灘深處,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的試驗任務大廳中傳來清晰的報告聲。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34;成功發射後,喀什深空站已然翹首以盼了近12個小時。現在,測控接力棒終於順利地交到了他們的手中。
站在漫無邊際的戈壁之中,數裡之外就可以看見指向蒼穹的天線,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喀什測控站被稱為我國航天測控的&34;。
半個多世紀以來,無數青年才俊懷揣著追星攬月的夢想來到荒涼的戈壁灘上,在這片鹽鹼地上深深紮根,忠誠使命、獻身航天、勇攀高峰、建功邊疆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34;在火星任務中負責信道崗位的工作人員雷盤龍和秦星正在對改造後的信道系統進行檢查,在任務準備階段,這樣的工作他們反覆做了不知道多少次,卻依舊不敢掉以輕心。
另一間機房裡,王馭風也正在聚精會神地查看著設備參數。設備改造和正樣對接工作中同時存在著新舊硬軟體間設備狀態、工作狀態不同的問題,加之火星任務中設備工作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在崗位上工作多年的&34;也要加強學習,增進對新軟體和新技術狀態、新設備工作狀態的理解掌握。
配電機房裡,供配電技師姜鵬正在檢查這配電機工作狀態,前一天他們剛完成了外線巡檢的工作。為了保證任務期間供電正常、穩定,姜鵬每周都要和同事們進行外線的巡檢和電機的檢查。外線巡檢全程五十多公裡,戈壁灘上亂石密布、崎嶇不平,汽車無法通行,只能靠走,一天下來,累的腿都抬不起來。&34;姜鵬和同事們笑著說道。
&34;天線的塔基旁,十四個大字在戈壁灘的風沙中依然熠熠生輝,見證著他們傳承了半個多世紀的牧星情懷。
1968年6月1日,喀什測控站在喀什市洋大曼鄉正式組建。糧食短缺、飲水不足、氣候惡劣、住房緊張……隊伍剛剛抵達目的地,一系列問題便撲面而來。&34;建站&34;嚴永東告訴記者,即便如此,選擇紮根在這裡人們始終以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和對使命的擔當,執著堅守著。
他們一邊建設營區,一邊組織生產,還一邊學習訓練測控技術。東方紅、風雲、神舟、北鬥、嫦娥……航天人的執著堅守,讓戈壁灘上萌發綠意,也讓中國的航天事業煥發新機。
根據我國深空探測任務的需要,2010年,喀什測控站在距離市區170公裡的戈壁上徵地3000餘畝,用於建設深空探測裝備陣地。
一時間,&34;成了所有&34;的座右銘,並一直傳承至今。沙漠中的胡楊,清瘦卻驕傲,在風沙的洗禮下竟愈加頑強、愈加青翠。工作人員們的意志就好像這生長在沙漠中的樹,深深紮根,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追星攬月,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奔騰不息。
&34;這是老一輩喀什站人堅守大漠戈壁的精神寫照;&34;這是新一代喀什站人仰望星辰大海的錚錚誓言。
來源: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餘天媛 楊龍
攝影:趙夢凡 呂龍
編輯:麻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