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塔裡木盆地溼地保護區,中石化西北油田採油一廠託甫臺TP13站內的拆除工作正有序進行,加熱爐等各種鋼鐵設備已拆遷過半,這裡將於25日完全拆遷,然後恢復綠色生態。2018年,該油田已經完全退出了胡楊林保護區。標誌著國家生態文明戰略進入了「寧舍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新時期。
10月初,新疆維吾兒自治區中央環境保護督導組成員來到西北油田託普區塊原AT28井場,看見曾經的採油設備已拆遷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蔥鬱,不禁感慨:「西北油田退井還林措施執行到位,生態恢復較快。」
圖為西北油田退井還林後進行生態恢復的場景。田昆
近年來,西北油田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推進塔裡木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塔裡木河上遊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退井還林工作,先後封井74口,封堵油氣管道近400公裡,使1000餘畝油區實現復墾。同時,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和「綠化定製」工程,採油汙水回注再利用率和工業廢棄物處理率均達100%,油區綠化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在大漠打造出了循環式綠色生態鏈。
寧舍萬噸原油,不舍綠水青山
金秋時節,塔裡木河流域的胡楊林在陽光下金光燦燦,引得無數遊人圍觀,日產百噸原油的TP321X井就曾掩映於此,如今它已成為一種歷史記憶。
塔河流域有胡楊林1500多萬畝,是我國最大的胡楊林自然保護區,這裡有105口油井被劃入保護區範圍,涉及油田生產區塊542平方公裡,原油探明儲量3325萬噸、天然氣探明儲量235億方,這些井全部封存每年會影響產量37萬噸。
面對產量利潤和生態保護的矛盾衝突,西北油田堅持把生態建設放在第一位,他們制定了《塔裡木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油氣設施限時退出整改實施方案》,計劃利用3年時間,讓生態紅線區內的油井及設施永久封井、清理,並恢復植被。
胡楊林保護區內有31口油井、5座地面集輸站場、58條143.62公裡管道屬於採油一廠管理,由於橫跨輪臺、尉犁、沙雅三個縣,退出任務十分艱巨。該廠幹部職工明確責任,倒排工期,作業監督全天24小時盯在現場,提前一個月完成了封井還林任務。
圖為12月17日TP13站拆遷。周先貴
「今年我們共封井、拆除油井34口、地面站場5座,力爭在2020年全部完成自然保護區退井還林工作,徹底將綠色還給塔裡木河兩岸。」安全副總監文軍紅說。
創新工藝節能減排,還大漠清白本色
「我們將處理達標的工業廢水,通過高壓回注替到井內,已累計採出原油400萬噸,處理達標的工業廢水,如今變成了注水替油的『寶貝』」。西北油田生產運行管理部吳振東說。
工業廢水排放是國企的一個「老大難」,西北油田創新實施注水替油工藝,不僅解決了這一難題,還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該油田在四個聯合站擴建了汙水處理系統,採油廢水處理能力每天達2.55萬方,廢液處理合格率達100%。
過去,少量天然氣來不及回收就被直接放空燃燒,近年通過實施「火炬熄滅」工程,西北油田天然氣回收利用率達到了99%,回收天然氣超億方。
為確保土地不受汙染,經過兩次擴能,西北油田現有的6套「熱解析」裝置,每天處理汙油泥能力達430噸,今年共處理汙油泥近20萬噸,完全滿足了工作需要。處置達標後的「渣土」,還被製成築路材料、仿煤燃料等產品,進行綠色利用。
圖為西北油田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實施的人工防風固沙工程。張俊
該油田還採取「以氣代油」「以電代油」等措施,實施電驅注氣等措施240井次,碳排總量、排放強度均控制在集團公司下達指標之內。同時,將部分低效抽油機更新為變頻節能控制型抽油機,降低電耗15%以上。一系列新工藝的成功應用,每年可降低價值上億元的能耗。
「綠化定製」工程,讓荒涼大漠變綠洲
「瞧,咱們的小客人又來了!」12月6日晚,一隻野狐狸又按時來到西北油田西達裡亞計轉站,享用工人們給它準備好的營養餐。隨著小站周圍生態環境的改善,這裡吸引了大量的狐狸、黃羊等野生動物。
為在大漠打造一座綠色油田,西北油田創新實施「綠化定製」模式,每年投入一千多萬元治理大漠戈壁,通過稀釋鹽鹼、換土等方式,在塔克拉瑪幹建成了50餘萬平方米的綠地。2002年開始,將綠化工程外包給專業化種植隊伍,大量種植耐旱、耐高溫的沙棗、垂楊柳等樹種,數年間,植物成活率提升到了87%,呈現了人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景象。
圖為西北油田在塔克拉瑪幹全員植樹。張俊
同時,該油田堅持落實區域生態恢復、綠化及防風固沙保護措施,每年投入近3000多萬元用於森林植被恢復及土地復墾,實現了「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的綠化模式。近兩年,採油一廠等一線單位大量種植瓜果蔬菜,擴建葡萄長廊,新增綠化面積近萬平方米。
植綠還得護綠。該油田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理念,以油田治安消防中心為主體的基層員工,義務擔當護林員,每年都與當地林業防護站開展消防、護林等工作,確保了300餘畝胡楊林茁壯成長。(張俊 孔守曾)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