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全國最優創新生態鏈

2020-12-05 SZNEWS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實習生 陳婉瑩 李秀青

「未來,深圳市科創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精神,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健全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為突破口,以集聚全球創新要素和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市科創委主任梁永生表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深圳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進動力。」梁永生表示,深圳將從完善創新制度供給、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強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優化人才管理和服務體系等方面著手,多措並舉打造全國最優創新生態鏈,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為深圳的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前期,市科創委已制定科技領域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細化了5項具體工作,明確改革目標、具體舉措、進度安排等。接下來,將按照「破難題、抓重點、強引領」的整體思路,組織力量逐一研究論證、分解細化改革任務,確保改革舉措的實操性,倒排改革推進時間表,力爭儘快取得標誌性成果。

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目前,深圳已出臺《深圳市技術攻關專項管理辦法》,全方位、立體式實施技術攻關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懸賞項目、戰略性重大項目梯度攻關計劃。印發《深圳市承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對符合深圳產業發展需求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其成果在深圳開展後續研究和產業化。

聚焦原始創新短板,強化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目前,深圳出臺《深圳市基礎研究項目管理辦法》《深圳市高等院校穩定支持計劃管理辦法》及配套文件,推動基礎研究項目從按高技術領域向按學科領域進行分組實施的重大轉變,完善基礎研究項目形成機制,未來將構建職責清晰、管理規範、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基礎研究項目支撐體系。

「深圳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優化人才管理和服務機制,聚焦產業鏈『補鏈』『強鏈』需求,著力引進培養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團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梁永生表示,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把深圳科技創新的名片擦得更亮,更好地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相關焦點

  •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圳又一重磅文件即將出臺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圳又有新動作。1月11日,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措施》等重磅文件。12日,這一文件的「牽頭」單位——市科技創新委主任梁永生在深圳廣電集團新聞頻率《民心橋》節目時,透露了該文件的主要內容。
  • 5年5億 深圳打造大灣區「貝爾實驗室」
    時代周報記者 陳佳慧 發自深圳深圳再添高水平基礎科研平臺。4月13日,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下稱「研究院」)在深圳大學正式揭牌,重點進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計算科學基礎理論研究,致力打造原創基礎軟體品牌。深圳市授牌給研究院當日,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市將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重點補齊基礎研究短板,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全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
  • 打造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 科技創新促深圳企業加速「蝶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離京視察「第一站」來到廣東、深圳,在視察光啟和騰訊等企業時,鼓勵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加快創新發展。 近年來,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不僅光啟和騰訊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圳,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3萬家,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創新發展的「蝶變」。
  • 簡陽: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 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
    過去一年,簡陽市緊緊圍繞構建「2+2+1」現代化產業體系,聚力培育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深入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19年,簡陽市將牢固樹立「產業立城」理念,以產業發展厚植城市勢能、支撐城市功能、激發城市動能,著力將產業功能區建設成為創響「四張城市名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和建設「城山相映、人水共生」活力文明城市的重要載體,奮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助力三新簡陽加快建設。
  • 深圳光明區聚焦「科研―轉化―產業」生態鏈 為產業發展持續賦能...
    深圳光明區是生態型高新技術產業新城,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之一。近年來,光明區對標國際一流加快推進科學城建設,出臺「1+4+N」產業政策,營造有利於科研和科技產業發展的生產生活環境,區域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提升。  光明區堅持政策引領,不斷深化產業扶持力度,以科學促進創新,帶動創新能級、產業能級、城市能級大幅躍升。
  • 復工復產|深圳企業創新不停歇 英眾科技發布十代酷睿獨立顯卡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8日訊(深圳新聞網記者 唐娜)2020年開年,新冠疫情來襲,企業面臨生產停滯的形勢下,深圳英眾世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應對疫情,嚴格按照政府的安全指標,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同時在此期間研發出一系列全新科技產品,6月18日,英眾科技2020十代酷睿獨顯時代暨生態鏈發布大會上亮相。
  • 表格控制項SpreadJS助力明源雲,打造更智慧的地產生態鏈
    近日,葡萄城正式籤約國內領先的地產生態鏈數位化服務商——明源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明源雲),雙方在地產數位化實踐和等方面達成共識,共同推進工程建造數位化發展,打造更具智慧的地產生態鏈。
  • 打造VR生態鏈 瑞芯微旗艦芯RK3399發布
    2016年5月20日,瑞芯微Rockchip在深圳會展中心召開首屆VR生態鏈對接峰會,正式發布VR旗艦級產品RK3399。瑞芯微Rockchip生態鏈核心夥伴ARM、Nibiru、樂相、圓周率Airpi、瑞晶顯像、3DVSTAR、品網、晨芯、英卡等企業高層均出席本次活動,共同參與瑞芯微Rockchip RK3399發布儀式。
  • 打造美麗中國「深圳樣本」
    深圳堅持治水與空間規劃、城市更新、景觀建設等相統籌,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推進全流域、全鏈條綜合治理。2016年以來,深圳累計投入治水資金超過1200億元,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成為全國水環境改善最明顯的城市之一。
  • 打造「廣度綜合平臺+380新流通平臺+生態鏈公司」三維一體、跨界...
    今天,面對國民經濟結構調整、新技術新經濟崛起的歷史機遇,怡亞通(002183)加速轉型變革步伐,以組織變革、模式創新、裂變式發展實現跨越式成長。
  • 打造更具輻射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灣區引擎福田對標最高最好最優,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環中心公園活力城區「三大新引擎」為總牽引,打造首善之區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全力打造「四大中心」,構建「福田中心區2.0版」,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區
  • 未來空間袁寶:五大創新實現「共享家裝」生態鏈
    創新,一直都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撐點,也是在發展的基礎之上惠民的變革措施。最近幾年,創新創業都是各界重點關注的領域,也是各行各業全面推進的重點業務。亟待創新發展 建築裝飾業難題不難根據權威資料顯示:僅2018年,全國建築業完成總產值達23.5萬億元。其中,建築裝飾行業總產值遠超4萬億元,相比比2017年工程總產值3.94萬億元,年度增長率達到7.65%,可見行業整體依然呈現穩步發展的態勢。
  • 打造優質企業生態鏈——對話新鴻地產掌門人李金傑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掌舵人的頂層設計,新鴻董事長李金傑先生獨家分享了其打造企業優質生態鏈的三大秘訣,也讓我們窺見了這家企業的發展之道。新鴻成立的初衷更多地想打造優質企業生態鏈,提升社會價值。為此,針對房地產行業中最重要的五個方面,即社會、投資人、供應商、員工和客戶,新鴻提出「共創共享,打造企業優質生態鏈」的核心戰略。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高地
    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作為大鵬新區科技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目前已與周邊的深圳國家基因庫、生命科學產業園、海洋生物產業園、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生物家園、綠島綜合體等創新載體,形成「一庫兩園多平臺」的產城融合格局,通過人才、技術、設施設備的聯動,多個配套園區以及服務平臺的共享,打造產業生態圈,為未來生物谷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 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最高科技人才獎 深圳4人入榜
    原標題:最高科技人才獎 深圳4人入榜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2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5月11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擬表彰對象公布,公示時間為2020
  • 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 最高科技人才獎深圳4人入榜
    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 最高科技人才獎深圳4人入榜 2020-05-12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明:要進一步推進深圳的大科學裝置布局 打造...
    原標題《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創新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基因。歷經40年,深圳的人工智慧、5G技術、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速。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深圳將如何勇立潮頭,賡續奮進,譜寫創新發展「新樂章」?
  • 科技創新要有生態鏈思維
    我認為,要建立科學技術生態系統和創新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是一個網絡結構,是自組織的協同共生的機制,大量的成果從系統中內生、靠協同共生,又靠自組織行為和群行為擴散,這裡面體現了一種融合機制。十九大提出產學研深度融合,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務院曾經專門召開會議研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都在講一個「融」字,就是改變單打獨鬥的狀況。
  • 對話新鴻地產掌門人李金傑:打造企業生態鏈的三大秘訣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掌舵人的頂層設計,新鴻董事長李金傑先生,獨家分享了其打造企業優質生態鏈的三大秘訣,讓我們窺見這家房企的發展之道。新鴻成立的初衷更多地想打造優質企業生態鏈,提升社會價值。為此,針對房地產行業中最重要的五個方面,即社會、投資人、供應商、員工和客戶,新鴻提出「共創共享,打造企業優質生態鏈」的核心戰略。
  • 深圳特區40年④|楊學明院士:讓大科學裝置成為源頭創新的「利器」
    新華網深圳8月6日電(孫倩文)創新是深圳經濟特區的基因。歷經40年,深圳的人工智慧、5G技術、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速。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深圳將如何勇立潮頭,賡續奮進,譜寫創新發展「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