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圳又一重磅文件即將出臺

2021-01-14 瀟湘晨報

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圳又有新動作。1月11日,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措施》等重磅文件。

12日,這一文件的「牽頭」單位——市科技創新委主任梁永生在深圳廣電集團新聞頻率《民心橋》節目時,透露了該文件的主要內容。

01 拆解四大問題

梁永生介紹,《若干措施》針對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4個問題:高水平的成果不多、產業化過程不暢、產業化過程支撐不足、產業化動力不夠,提出了4項工程15項任務。

他表示,通過這4項工程和15項任務的落實,希望深圳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這個層面,能夠真正「平滑」地把新技術引導到產業界。

「我們針對4個問題,每一個都要予以解決。」梁永生說。

02 一種新的創新模式:STETS

梁永生表示,《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種新的創新模式STE,那就是從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這是一個從零到一、用創新引領發展的創新模式。

他說,在知識的發現、技術的發明到最終推動產業的發展三個階段中,從技術到產業中間,有一個創新創業的「死亡之谷」——科技成果如果不能順利實現產業化,就會墜落在這個漫長的「死亡之谷」。

為解決這一現實問題,深圳將由政府主導建立中立的公益平臺,推動科技成果順利實現產業化。

「加上原有的深圳的創新模式ETS,即從工程→技術→科學,正好是一個完美的閉環式螺旋式上升的一個態勢——創新引領發展,產業需求拉動技術和知識進步,這是深圳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創新模式。」梁永生說。

03 三步走,解決卡脖子問題

除了深圳即將出臺的這一重磅文件,梁永生還在節目中介紹了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深圳路線」:創新引領發展之路,就是解決卡脖子問題之道。

從2018年開始,美國開始對部分深圳企業實施極限打壓,現實一次次告誡我們:創新和發展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梁永生表示,創新引領發展這個戰略,是未來我們最重要的戰略之一。「以前是創新驅動發展,現在是創新引領發展,其實完全不一樣了,現在創新是主動了,科技放在前端了。」

梁永生介紹,創新引領發展,深圳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攻堅突圍。

在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核心元器件等領域實現突圍,這一部分解決好了,那麼我們在這些領域可能就接近與先進國家「並跑」的這種程度了。

梁永生在2020年12月份接受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專訪時介紹,深圳踐行舉國體制的路線,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已經批覆立項是7批80個項目,批覆的總金額超過7.2億元。

第二步是自立自強。

根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2020年,在十一大學科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中,美國研究前沿熱度指數排名第1的前沿79個,佔全部148個前沿的53.38%。中國排名第1 的前沿數為42個,約佔28.38%。

我們進步很大,但差距依然明顯。自立自強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支撐,我們要在更多關鍵領域實現「並跑」。

第三步是創新引領。

通過前期突破「跟跑」,中期努力「並跑」,那麼後期要實現「領跑」。在我們所說的熱點研究領域裡面,如何佔據更大的分量,同時佔據更多的權重,更高的領域,這個才是我們的追求。

「當這三步走完,我們就真正地踐行了創新引領發展這一重大戰略。卡脖子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就得到了解決。」梁永生說。

記者 / 郭保瑞 崔波

編輯 / 黃子熙

【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深圳打造全國最優創新生態鏈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實習生 陳婉瑩 李秀青 「未來,深圳市科創委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精神,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健全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為突破口,以集聚全球創新要素和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
  • 深圳光明區聚焦「科研―轉化―產業」生態鏈 為產業發展持續賦能...
    深圳光明區是生態型高新技術產業新城,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之一。近年來,光明區對標國際一流加快推進科學城建設,出臺「1+4+N」產業政策,營造有利於科研和科技產業發展的生產生活環境,區域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提升。  光明區堅持政策引領,不斷深化產業扶持力度,以科學促進創新,帶動創新能級、產業能級、城市能級大幅躍升。
  •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市科技創新委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相關部署要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生態鏈,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一批一流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機構,努力培育創新創業創造新活力
  • 2020年深圳十件大事出爐!
    ,率先完善各方面制度,構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5.深圳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成為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次寫入國家公開發布的文件,將成為深圳科技創新升級的核心引擎。3月2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發文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這是加快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舉措。
  • 深圳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重磅發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何 鑫 伴隨著「峰在哪裡——生物醫藥技術與安全」深圳BT產業領袖峰會的正式召開,全市「十四五」期間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打造的五大園區之一、深圳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生物藥為產業定位的專業化園區——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
  • 惠州將構建「八大體系」健全創新生態系統
    「在創新生態鏈上,惠州既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又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市科技局局長鄒平生說,我市在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處在起步階段。為此,我市圍繞「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加快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這一課題開展了專題調研,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為創新發展尋出路、開良方。
  • 科技創新要有生態鏈思維
    我認為,要建立科學技術生態系統和創新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是一個網絡結構,是自組織的協同共生的機制,大量的成果從系統中內生、靠協同共生,又靠自組織行為和群行為擴散,這裡面體現了一種融合機制。十九大提出產學研深度融合,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務院曾經專門召開會議研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都在講一個「融」字,就是改變單打獨鬥的狀況。
  • 重磅!揚州即將出臺裝修房管理辦法,開發商瑟瑟發抖!
    據市政府寄語市長信箱回復,揚州即將出臺《揚州市新建成品住宅工程管理暫行規定》,目前已經開始徵求各方意見,完善後就會發布。目前,江蘇省已有南京、南通、常州、鎮江4個城市,發布了裝修成品房相關的管理規定,對含裝修的房屋質量進行規範監管,揚州即將成為第5個。1重磅新聞!
  • 打造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 科技創新促深圳企業加速「蝶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離京視察「第一站」來到廣東、深圳,在視察光啟和騰訊等企業時,鼓勵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加快創新發展。 近年來,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不僅光啟和騰訊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圳,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3萬家,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創新發展的「蝶變」。
  • 重磅?超燃?這些詞都不足以形容2018「家居中國」深圳創意設計周!
    今夏8月, 「家居中國」深圳創意設計周將與深圳國際家居軟裝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同期銳意綻放,配比本屆博覽會(秋季展)首次130000㎡全館開放的盛大規模、大家居全品類展品爆滿呈現的空前盛況,本屆深圳創意設計周也毫不輸陣,近期頻頻爆出重磅級活動,大咖論壇區一再加碼,創意展區空前爆滿,近40場系列活動將分四個主論壇區在深圳會展中心輪番上演。
  • 未來5年,深圳交通將全面開掛
    ,請大家握緊爪機,保持清醒前方大波福利即將來襲。「十四五」發展相關規劃的銜接,將深圳機場建設成為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未來3-5年深圳機場多航站體系形成,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機場與全球創新型城市、歐美澳熱點城市及「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國家節點城市連接的國際航線數量超過100條,機場國際旅客和國際貨郵吞吐量佔比分別達到20%和50%。
  • 未來空間袁寶:五大創新實現「共享家裝」生態鏈
    對此,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兩組數據表明,一是進入建築裝飾領域的企業在快速增長;二是網際網路+對傳統裝飾企業的蠶食效應正在凸顯;三是企業間的競爭在不斷加劇。如何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將是擺在建築裝飾企業面前的「難題」。儘管行業整體增長態勢放緩,卻也反映出建築裝飾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建築裝飾行業提升整體實力和創新發展的關鍵時刻。
  • 未來5年深圳交通全面開掛!西麗樞紐、平南鐵路令人期待
    《交通強國建設深圳市試點實施方案》獲交通運輸部正式批覆▼這份豪華大禮包涉及多個交通重磅消息貫徹構建基於「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要求,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十四五」發展相關規劃的銜接,將深圳機場建設成為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
  • 最新消息:深圳出臺數字經濟發展方案 到2023年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等文件精神,搶抓數字經濟產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加快推動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著力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 融入全球產業鏈的深圳方法論
    這背後,其實是該公司多年來不斷開拓創新的結果。8月17日,深圳市政府宣布,深圳已建成超4.6萬個5G基站,實現全市5G基礎設施全覆蓋。這標誌著,深圳成為全國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5G基站密度全球第一。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賈興東介紹,「深圳著力突破關鍵技術、打造產業生態、推進產業集群,深圳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領先,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
  • 新時代「福田 2.0 版」,香蜜湖即將迎來鑽石時代
    深圳抑制打新、代持潮,不限購商務公寓再次成為焦點  近段時間,深圳樓市迎來「打新」熱潮,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產生的賺錢效應,樓市調控問題再次引起關注。  房地內參得到消息,深圳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出臺更嚴格的樓市政策,抑制打新、代持潮。
  •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榮獲「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
    近日,國際金融論壇(IFF)召開第十七屆全球年會,頒發「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提報的「助力深圳特區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並實現綠色金融立法」榮獲「2020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  由該論壇發起的「全球綠色金融創新獎」,依據項目創新性、可推廣性、行業貢獻度、盈利性和促進公共福祉五個維度進行綜合評議推選而出。  2020年3月,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立法列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計劃。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作為綠色金融立法技術支撐單位,全程參與起草、調研、修改和審議工作。
  • 江西上饒鍛造大數據產業生態鏈
    「傳統工業拼的是供應鏈,大數據產業拼的是生態鏈。」上饒市大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毛政民說。全新的產業,意味著全新的服務。圍繞創新平臺、要素、人才、技術、金融等供給,上饒以「定製思維」打造「生態鏈」,迅速出臺了多個指導性綱要文件和細化配套政策,力求政策扶持全覆蓋。
  • 40年特區深圳再出發,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
    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表示,邁向「十四五」,深圳要繼續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把高質量落實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據吳以環介紹,深圳市2020年前三季度GDP增長2.6%,領跑一線城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正增長;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7萬家、居全國第二,成長出華為、騰訊、大疆等一大批世界級創新企業,初步構建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 簡陽:以產業功能區為載體 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
    過去一年,簡陽市緊緊圍繞構建「2+2+1」現代化產業體系,聚力培育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深入推進產業功能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校院企地融合發展和金融機制創新方面,各產業功能區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過去一年,簡陽市聚焦聚力「2+2+1」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產業功能區建設實現了破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