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深圳又有新動作。1月11日,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措施》等重磅文件。
12日,這一文件的「牽頭」單位——市科技創新委主任梁永生在深圳廣電集團新聞頻率《民心橋》節目時,透露了該文件的主要內容。
01 拆解四大問題
梁永生介紹,《若干措施》針對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4個問題:高水平的成果不多、產業化過程不暢、產業化過程支撐不足、產業化動力不夠,提出了4項工程15項任務。
他表示,通過這4項工程和15項任務的落實,希望深圳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這個層面,能夠真正「平滑」地把新技術引導到產業界。
「我們針對4個問題,每一個都要予以解決。」梁永生說。
02 一種新的創新模式:STETS
梁永生表示,《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種新的創新模式STE,那就是從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這是一個從零到一、用創新引領發展的創新模式。
他說,在知識的發現、技術的發明到最終推動產業的發展三個階段中,從技術到產業中間,有一個創新創業的「死亡之谷」——科技成果如果不能順利實現產業化,就會墜落在這個漫長的「死亡之谷」。
為解決這一現實問題,深圳將由政府主導建立中立的公益平臺,推動科技成果順利實現產業化。
「加上原有的深圳的創新模式ETS,即從工程→技術→科學,正好是一個完美的閉環式螺旋式上升的一個態勢——創新引領發展,產業需求拉動技術和知識進步,這是深圳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創新模式。」梁永生說。
03 三步走,解決卡脖子問題
除了深圳即將出臺的這一重磅文件,梁永生還在節目中介紹了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深圳路線」:創新引領發展之路,就是解決卡脖子問題之道。
從2018年開始,美國開始對部分深圳企業實施極限打壓,現實一次次告誡我們:創新和發展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梁永生表示,創新引領發展這個戰略,是未來我們最重要的戰略之一。「以前是創新驅動發展,現在是創新引領發展,其實完全不一樣了,現在創新是主動了,科技放在前端了。」
梁永生介紹,創新引領發展,深圳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攻堅突圍。
在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核心元器件等領域實現突圍,這一部分解決好了,那麼我們在這些領域可能就接近與先進國家「並跑」的這種程度了。
梁永生在2020年12月份接受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專訪時介紹,深圳踐行舉國體制的路線,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已經批覆立項是7批80個項目,批覆的總金額超過7.2億元。
第二步是自立自強。
根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2020年,在十一大學科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中,美國研究前沿熱度指數排名第1的前沿79個,佔全部148個前沿的53.38%。中國排名第1 的前沿數為42個,約佔28.38%。
我們進步很大,但差距依然明顯。自立自強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支撐,我們要在更多關鍵領域實現「並跑」。
第三步是創新引領。
通過前期突破「跟跑」,中期努力「並跑」,那麼後期要實現「領跑」。在我們所說的熱點研究領域裡面,如何佔據更大的分量,同時佔據更多的權重,更高的領域,這個才是我們的追求。
「當這三步走完,我們就真正地踐行了創新引領發展這一重大戰略。卡脖子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就得到了解決。」梁永生說。
記者 / 郭保瑞 崔波
編輯 / 黃子熙
【來源: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