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敬堂
修成正果不僅僅是做人做事的態度,而且是做人做事的境界。古人云,當一天和尚念一天經。當和尚念經是份內的事,我們認真念了嗎?念好了嗎?念經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長此以往地念下去,直至修成正果,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一位大師說過: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不平凡。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複雜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沒有簡單和平凡做基礎,哪來的成功和偉大。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又能做什麼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優秀的人是不講條件設法完成任務的人;優秀的人是認真執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優秀的人是為了一個堅定的信念,不斷地重複最終使之成為現實的人。不忘初心,就是要有「小和尚念經」的認真和執著。
從老和尚喝茶說開去
海寧寺發跡於唐,復修於宋,重建於明,規制恢弘,金碧奪目,四時香火不絕。大雄寶殿前有兩棵銀杏樹,一雌一雄,宛如一對恩愛夫妻,相距咫尺,共度風雨,一直站成親密的姿勢。千年古剎,千年古樹,引來無數遊客和香客。
方丈室在山頂,一條石徑可以抵達,山路很陡,足有30度,登臨很費腳力。由於腳下的路陡峭且不平,所以攀登起來眼睛只能看腳下。走著走著,小編幡然有悟,這正是佛的大智慧啊!走在這條陡峭的山路上,人的眼睛只能觀下,不能看上,以免失足。行路如此,人生亦如此。
方丈室是當家和尚講經說法的地方,室內古樸典雅,室內所陳列的器物和字畫皆和佛有緣。有《觀音童子如意圖》、《布袋和尚像》等佛門傳世瑰寶,懸掛更多的是高僧們留下的偈語。字字人生箴言,句句處世之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埃,一念一清淨,心是蓮花開。」「佛在靈山莫求遠,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都有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小編一遍又一遍地揣摩,心裡頓然充滿佛光。
昌鑑法師是這裡的住持,他十分熱情地接待了小編,法師送我「三寶」,一是他編撰的書《海寧禪寺書畫珍藏》,二是他主編的刊物《道風》,三是他親手栽種和採摘的《雲霧茶》。昌鑑法師說,這茶生長在我們住的這座山上,有大海的雲霧滋養,是上等飲品。大師正襟危坐,一邊泡茶,一邊說法,隨即吟禪詩一闕:喝茶便喝茶,端起即放下,人生亦如此,何處不蓮花。好詩!小編暗自驚嘆,這齣口成章的小詩,竟然飽含著如此深奧的人生哲理。法師說,茶是用來品的,禪是用來悟的,小編第一次品出了「禪茶」那不同尋常的味道。阿彌陀佛!
酒是能醉人的,小編親身體驗過,禪茶也能醉人,小編也有了第一次體驗。
從大和尚坐禪說開去
從京城六裡橋出發,沿京石高速向西,行程80公裡,突兀出現一個青山綠水環抱的城堡,這個古香古色留著歷史遺蹟的城堡叫齋堂,齋堂,顧名思義是僧人和香客吃齋的地方。如今的齋堂已不見蹤跡,可名字依然存在,已建立齋堂鎮人民政府了。齋堂有一座千年古剎,名曰「靈嶽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當年靈嶽寺香火鼎盛,香客如雲,是當地名寺。如今,靈嶽寺還在,香火卻不似當年了。一日,小編來這裡朝拜,寺外冷冷清清,寺裡依然香火不絕。一僧人端坐廟堂,在專心致志臨帖,如入無人之境。見有香客來訪,起身合十致意。
小編在想,這千年古寺,僅此一人,冷冷清清,他堅守的是什麼?他臨的是什麼帖,念的是什麼經?練的是什麼功?他心中有什麼願?
佛堂裡掛滿了條幅,全都是師傅的書法作品,小編我一幅一幅欣賞,一字一句揣摩,漸漸地拉直了我心目中的問號,也走進了僧人的精神世界。
師傅說,覺悟人生,講的是如何做人?奉獻人生,講的是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做事,要領悟10個字:
空:人生如茶,空杯以對。
淨:清如水,淨如蓮。
素:人性本善,我心本素。
慧;大智若愚,慧由心生。
定:從容於心,淡定於行。
靜:鬧中取靜,心靜若禪。
緣:隨緣不惑,自然而然。
容:世界無界,心容則容。
慢:放慢,放鬆,放下。
真:明心見性,返本歸真。
小小的鬥室,簡陋的廟堂,竟然藏得下如此博大精深的做人做事的法寶。這就是禪。
師傅說,禪就是走得進去,悟得出來。
小編似乎懂了,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不忘初心」的禪釋。
從小和尚下山說開去
「小和尚下山去化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見了千萬要躲開。走過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自揣,為什麼老虎不吃人,模樣兒還挺可愛?老和尚悄悄告徒弟,這樣的老虎最呀最厲害,小和尚嚇得趕緊跑,師傅呀,壞壞壞,老虎已闖進我心裡來。」這是一首家喻戶曉十分幽默的流行歌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世界觀的形成一方面來自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來自於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老和尚要傳承教規,他說得沒有錯。小和尚有了自己的認知能力,得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可愛的,善良的,這是不爭的事實。無可否認的是,人在成長的經歷中,隨著環境的變化都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善而更善的有,善而變惡的也有。好人變壞人的有,壞人變好人的也有。這是無可爭議的。人都有七情六慾,我們教化的力量就是要克制人的情慾,樹立高尚的符合社會和倫理的道德觀念。國有國法,道有道規,軍有軍紀,還有各行各業的管理規定,這都是要人遵守的。觸犯了就會受到制裁和約束。作為軍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必須遵守的,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十八大提出的「八項規定」是要嚴格執行的。「八戒」(一戒貪吃,二戒好色,三戒貪財,四戒嫉賢,五戒作假,六戒偷懶、七戒為難,八戒貪功。)是出家人的法度,同樣是不能違背的。
人生苦短難永康,熙來熙去名利傷,才厚才薄都一樣,計劃不周必亡羊……這是近日網上流傳的段子,雖有調侃之意,但能發人深思。縱觀當下,有多少高官中箭落馬,有多少名人毀了前程,回首這不歸路,是因為沒有「持戒」。由此看來,人生要得大自由,還得戴上「緊箍咒」。
禪意人生是一種人生境界,當一個人經歷了很多事情後,最終把名利看淡了,知道一切和生命相比都不那麼重要了,然後隨遇而安,落花流水般服從自然法則,戒貪心,戒妄心,心明如鏡,這便是人生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