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升暴力飛鏟名聲海外!維基百科已為其改名!名不虛傳

2020-12-05 運動幫

11月27日,申花在亞冠輸球,1-2不敵東京FC,但是引起關注的並不是比分,而是申花陣中秦升的一次暴鏟對手,下半場開始後不久這次犯規直接把對方鏟上了擔架抬出場外。

這一腳爆鏟可以說是一次非常嚴重的犯規,裁判當時看的並不清楚,因為現場沒有VAR,所以裁判只是掏了黃牌,可以說是逃過一劫!但是隨後經過各種媒體的回放,秦升的這個鏟球被認為是嚴重暴力犯規確認無疑,而維基百科也將他暱稱改為「殺人王」。

實際這個球秦升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申花的禁區防守有人,而且禁區右側也有人,他完全可以追上去緊逼或者再斷球,而沒必要用飛鏟方式。

秦升這一腳足足將對手踹出五六米遠,秦升的動作也是引來了很大的爭議,日本球迷對秦升的評價非常難聽,比如:すごくない,秦升---中國最髒的球員。おっきー:看了那個26號秦升的維基百科,發現他的暱稱是殺人王。正如其名,くりちゃん:秦升這絕對是殺人行為。

本場比賽兩隊打的確實十分慘烈,裁判出示了7張黃牌,但是這種犯規確實不應該,這就是一個紅牌動作。而申花這樣踢球也沒有拿下比賽,輸球後仍然是6分排名第3。

相關焦點

  • 秦升在維基百科暱稱被曝光!惡人稱號傳遍世界,日本球迷評論刷屏
    比賽進行的異常慘烈,申花隊中除了門將李帥高接抵擋的被人關注外,秦升在比賽中的惡意犯規更是成為賽後大家爭論的焦點!比賽從一開始就進行得非常激烈,雙方在比賽中的犯規不斷,衝突也比較多,比賽在斷斷續續中完成,賽後的統計也說明了問題,雙方90分鐘內合計51次犯規,7張黃牌。如果不是裁判判罰較輕,比賽中還會有多張紅牌!其中秦升的犯規更是直接讓對手受傷下場。
  • 秦升再廢日本大將,重要部位挫傷,韌帶撕裂,差點直接退役
    據日本媒體日刊體育報導,上輪亞冠被秦升鏟傷的東京FC外援奧利維拉需要休息3-4周,上輪申花與東京的比賽中,秦升身後飛鏟奧利維拉小腿,導致後者受傷被換下,秦升也因此吃到黃牌。東京FC總經理接受採訪時談到奧利維拉的傷勢,在卡達當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右腳腓骨挫傷,右腳踝韌帶損傷,痊癒需3-4周。
  • 艾倫佩吉:我是跨性別者 改名埃利奧特 從此身份為男性 維基百科...
    時光網訊 演員艾倫·佩吉今日在推特上宣布,自己是一位跨性別者,並將原來的女性名字改為現在的男性名字「埃利奧特·佩吉」(Elliot Page),  「朋友們,我想跟你們分享,我是一名跨性別者,可以稱我為『他』或『他們』,我的名字是埃利奧特。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http://www.wikipedia.org是維基百科多語言入口頁,這裡列出所有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
  • 維基百科是個好東西
    其實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中有非常多好的資源可供選擇。維基百科網址:https://www.wikipedia.org/genome關鍵字 在英文版維基百科中搜索「genome」關鍵字,就會列出與之相關的很多內容,並且維基百科中包含關鍵字超連結信息,點擊即可跳轉到對應的內容。這個詞條內就包含了很多有用的內容,按條目列出。
  • 維基百科:分享知識的新方式
    網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ww.wikipedia.org)最近跨越了一個新的裡程碑:輸入條目達到60萬。與此同時,其中文版本條目也突破了7000大關。   維基百科的精彩   其實,維基百科對美國以及不少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已經並不陌生。
  • 維基百科十年回顧-科技頻道-和訊網
    不過,這個網站並沒有崩潰為一片混亂和針對第二顆死星(Death Star)的確切直徑而進行的無休無止的爭吵,相反,這些自稱為「維基百科人」(Wikipedians)的世界成長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網上社會。「它的存在驗證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組織生產形式,」 研究社交網絡和網際網路的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尤查·本科勒(Yochai Benkler)說。  不過,維基百科到底證明了什麼?
  • 生成英文維基百科文章的方法可以概述為源文檔的多文檔摘要
    最近,經過研究證明,生成英文維基百科(English Wikipedia)文章的方法可以概述為源文檔的多文檔摘要。我們使用抽取式文摘(extractive summarization)來粗略地識別出顯要的信息,以及一個神經抽象模型以生成文章。
  • 讓你愛上維基百科的九大奇聞異事
    提到維基百科,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種無所不知的「超人」感覺。這個可以免費訪問的網站點擊量位居世界第六位。難能可貴的是維基百科上總有一群精力充沛的志願者維持該網站的正常運行,而且維基百科還經常將自己的收入捐出去做慈善事業。
  • 維基百科20周年:全人類共同打造的免費知識庫如何造福你我的生活
    儘管由業餘人士撰寫條目,使其多年來被認為權威性不足,但近年網絡新聞、社群媒體平臺充斥假消息,反倒增長維基百科的聲譽,也證明了維基媒體基金會的首席產品官聶格林(Toby Negrin)對維基百科的評價──「真理的守護者」。
  • 維基百科升級Android客戶端 改進界面及搜索
    維基百科日前升級了Android客戶端,最新版為1.1,其對用戶界面、搜索功能等進行了改進。據用戶稱,新版客戶端的界面更加美觀。
  • 維基認為某科學家「並不滿足擁有個人維基百科主頁的資格」
    維基詞條Donna Strickland主頁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Donna Strickland不久前並沒有自己的維基百科詞條主頁
  • 新冠病毒謠言多,維基百科嚴加審查
    這次疫情暴發後,人們很快湧向維基百科尋找並閱讀相關信息。人們還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在維基百科上找到的可信信息。比如,維基百科的確診地圖就在推特(Twitter)上廣泛傳播。在Reddit上,用戶討論新冠病毒時也會引用維基百科的數據。簡單來說,維基百科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上討論這次疫情的中心。但是,維基百科的免費編輯和開放式的特性很容易被用來傳播虛假信息。
  • 維基百科請求用戶捐助:99%的讀者不給
    日前,維基百科向美國用戶發送給了一則通知,請求美國用戶捐助「一杯咖啡的錢」。維基百科表示,「如果每個人都捐贈3美元,我們可以讓維基百科在未來幾年保持蓬勃發展。」維基百科公告原文:這有點尷尬,所以我們會直言不諱:今天我們謙卑地要求你保護維基百科的獨立性。
  • 針灸偽科學,維基百科唱的哪出戲?
    近日,維基百科網站分類中將針灸歸屬為「偽科學」,此消息一出立馬引發軒然大波。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如何再造一個維基百科?
    但是,像維基百科(Wikipedia)以及網際網路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這樣的公益服務,則是在為網際網路貢獻著公共服務,而自身則因為理念的因素而不計成本地付出。都在說「科技向善」,維基這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產品看來是這一目標的頂點,比任何「不作惡」的口號都更有說服力。如何讓這樣造福社會的「正外部性」產品多一點,再多一點?
  • 千萬不要手賤…17個最恐怖維基百科詞條,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原標題:千萬不要手賤…17個最恐怖維基百科詞條,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維基百科裡面有許多恐怖怪談的詞條,這些詞條,既有連環殺人魔、神秘傳說,也有靈異事件、超自然現象。
  • 造就| 難以逾越的真相鴻溝:維基百科構築真理之牆
    維基百科不僅僅是網際網路人氣最高的十大網站之一(跟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並駕齊驅),它還是我們核對事實的一種手段。當你用谷歌搜索一個著名人物、地點或事物時,結果頁面的頂端往往是維基百科的條目。這家網站自我標榜為百科全書,並得到了谷歌這些公司的支持,維基百科披有真相的外衣,但它必須真的提供真相。 毫無疑問,維基百科的很多老問題仍然揮之不去。
  • 維基百科,有個故事我想說給你聽,祝你20歲生日快樂!
    維基百科造福了多少人我不好說,但每一次遇到一個新的事物或者人物,維基百科總是我第一個想到的資源。有時候即便谷歌上的第一條並不是維基百科的條目,我還是會往下找一下維基的條目。(畢竟維基百科也叫做快速裝B指南)世博會那一年,美領館在世博美國館搞了個中西極客會,就是我們後來設計邪惡軸心一日遊路線的那次。謝謝毛向輝(Isaac Mao)兄牽線搭橋,我遇到了幾位美國朋友。聊了聊,有個美國朋友問我,香港科技大學的張曉泉正在做一個關於中文維基百科的研究,你知不知道?我老實回答說真沒有聽說過。
  • 剛過18 歲生日的維基百科,收到了 Google 310 萬美元捐款
    剛剛年滿 18 歲的維基百科,收到了 Google 送出的「生日禮物」,這家科技巨頭在本周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宣布追加 310 萬美元捐款。在網際網路世界,不得不說維基百科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這家非營利性機構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其 Alexa 排名常年位居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