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負重前行。
你們很多人還是90後的孩子,
可你們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
築起一道道抵禦病魔的堅強防線!
你們用感動中國的故事
書寫著大愛無疆的壯麗詩篇!
你們用不怕犧牲的英勇豪情,
詮釋著「醫者仁心」的最神聖誓言!
你們是堅強的白衣戰士
用生命捍衛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近日,一個配樂詩朗誦的視頻,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好評,短短一天內收看人次達2.39萬。許多網友紛紛留言點讚,為白衣戰士攜手並戰疫情的行動加油。
河南省人民醫院的脊柱脊髓外科主任 高延徵
這首詩的創作者和朗誦者並非專業的文藝工作者,而是一名醫生。他就是河南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省級定點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的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徵。
「致敬戰友!防控阻擊戰已到關鍵攻堅階段,我的朋友們用生命與病毒拼搏,我要用聲音表達對他們的敬意,願他們早日凱旋平安歸來。 」深夜,高延徵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作文字和聲音,傳達心中的感佩和敬意。
與高延徵一樣,以聲音作戰鼓、為戰友鼓勁加油的,還有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宏謙、耳鼻喉科主任醫生劉宏建、檢驗科主管檢驗師王亞娟等60餘名省醫醫務人員,涵蓋了臨床專家、護理人員、行管後勤部門工作人員,年齡涵蓋60、70、80、90、00五代人。
疫情發生之初,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務人員便在院工會倡議下,以朗誦俱樂部為交流的平臺,積極創作作品,致敬一線奮戰的同事,致敬白衣戰士挺身而出的精神,表達後備隊員攜手同行的決心,傳遞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熱愛、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樹立戰勝新冠肺炎的信心。
截至2月17日,朗誦俱樂部已收集到20多篇詩詞、散文的朗誦作品,其中近一半是原創作品,錄製朗誦音頻20餘個。
「你們是一群美麗的天使,聽從祖國的召喚,一顆紅心,連夜準備,帶著親人的叮嚀和囑託,出發了,去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這是朗誦俱樂部負責人、檢驗科主管檢驗師王亞娟2月9日寫下的一首詩。她說,目送30名援助湖北的同事離開後,大家內心的驕傲與牽掛也在一瞬間迸發。許多人當即創作出振奮人心的文章。她和血液淨化中心護士宋浩巖用了不到2個小時,完成了作品《等你回家》《這是一隻怎樣的隊伍》的錄製,為同事們搖旗吶喊,鼓舞士氣。
「我們是醫生,要到一線去,病患生的希望託付在我們的手裡,只能把離別的背影給你。」
2月12日是急診科護士王宏謙到湖北支援的第4天。凌晨1點09分,他用手機錄製了一首《把背影留給你——獻給逆行者》。他說,到湖北的這些天裡,看見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盡己所能幫助患者,對抗疫情,內心很是觸動。作為其中一員,他想通過這首作品,表達自己對職業的理解、對家人的歉意。
「天使和戰士,展示的是溫情和冷靜,展示的是對生命的敬佑愛護和對同胞的深情厚誼,展示的是中華民族善良和無畏的精神,展示的是中華民族博大仁愛的胸懷和勇敢堅強的和諧統一。」
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宏建說自己兒時的夢想是當一名戰士,高考的一個不經意選擇讓他穿上了白衣,從業30年,他體會到白衣如同戰甲,醫生是天使亦是戰士。
「我是共產黨員,我是共青團員,我是愛爾蘭的留學生,今天,我們向人民報到!今天,我們向人民報到!」
目前正在愛爾蘭學習的省醫皮膚科護士王思思的得知家鄉發生疫情、同事們奮勇抗擊的事情後,身在異鄉,心早已經飛回了故裡。她和同伴一起,錄下詩歌,為同事加油。
河南省人民醫院院長辦公室 徐北辰
「 一張張請戰書,一個個堅定按下的紅色印跡,向全世界宣告,生命重於泰山,相信中國,相信中國人民,我一定勝利,我們必將勝利。」
院長辦公室徐北辰在此次防疫工作中負責綜合協調、後勤保障服務。他全程參與疫情防控,目睹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瞬間,他以字為媒,以聲傳情,向同事致敬。
為了讓作品朗誦更加專業,聲音表達更加完美,朗誦俱樂部還專門邀請了河南省文化廳專業舞臺藝術主持人馮勇進行專業指導。
「雖然我們不是專業的文藝工作者,但是我們的每一個作品都爭取做到精益求精。同事們經常在微信群裡溝通意見,小到每一個字,大到每一篇作品的定位、選擇,大家都反覆推敲,以求更完整、準確表達對抗擊疫情的敬意。」工會副主席宋玉紅說。
醫學是科學,更是人學。抗擊疫情中,不論是衝鋒在前的醫務人員、還是提供支持的保障人員,「仁愛、博學、嚴謹、卓越」的精神在每一個人心中流淌;不論是對待生病的患者亦或是需要幫助的陌生人,「尊重、關懷、慈愛、共情」服務共識在每一處細節體現。
(通訊 崔冰心 / 編輯 王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