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當下,電子產品已經深度嵌入每個人的生活,在電子產品融入我們生活,也改變我們的生活。
其中,從智慧型手機到平板電腦,數字設備在教育環境中的突出地位迅速擴大。平板電腦和數字設備上的打字在教育裡激增。
在給教育帶來便捷的同時,往往也犧牲了傳統上磨練手寫技能的機會,但卻少有人在意過其對人類本身會造成什麼影響。而近日,挪威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則公布了從手寫到打字這一變化帶來的影響。
研究分析了兒童和年輕人在手寫和在鍵盤上打字時的腦電波模式。結果顯示,這兩種活動之間的大腦模式明顯不同,這讓研究人員認為,當學習伴隨著手寫時,學習會更加有效。
事實上,早在2017年,研究人員就已經使用高密度腦電圖(EEG)來比較20名大學生在打字和畫圖時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學習的最佳腦電波模式僅出現在受試者手寫的時候,受試者打字的時候卻沒有。
新的研究則是在該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了兒童和年輕人在繪畫、草書和打字之間的大腦活動差異。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年輕人來說,當使用數字筆在觸控螢幕上手寫時,頂葉和中央區域的大腦區域在θ範圍內顯示出事件相關的同步活動。現有文獻表明,這些特定腦區的這種振蕩神經元活動對記憶和新信息的編碼非常重要,因此,為大腦提供了學習的最佳條件。
此外,當年輕的成人受試者在畫畫時,研究人員看到了類似的大腦區域的激活,然而,研究確實注意到激活模式略有不同。而與打字相比,手寫和繪畫所涉及的神經過程似乎更加相似。而打字時的大腦活動明顯不同於手寫和繪畫。
對於其解釋,研究人員認為,用筆和紙讓大腦有更多的「鉤子」來掛住我們的記憶。手寫在大腦的感覺運動部分產生了更多的活動。很多感覺都是通過在紙上壓筆,看到人們寫的字母和聽到人們寫作時發出的聲音來激活的。這些感官體驗創造了大腦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繫,打開了大腦的學習空間,使得記憶力更好。
然而,今天的數字現實是,打字、敲擊和屏幕時間是兒童和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項對歐盟19個國家的調查顯示,挪威兒童和青少年上網時間最多。調查顯示,挪威9至16歲的兒童每天上網時間將近4小時,是2010年以來的兩倍。
同時,隨著學校對數位化學習的日益重視,孩子們在屏幕前度過的閒暇時間大大增加。而考慮到過去幾年的發展,我們有可能讓一代或幾代人喪失手寫的能力,這將是一個非常不幸的後果。
現在,大腦已經進化了幾千年。它已經進化到能夠採取行動和引導適當的行為。為了讓大腦以最好的方式發展,我們需要把它用在它最擅長的事情上。這提示我們,需要過一種真實的生活。
我們必須運用我們所有的感官,在外面,體驗各種天氣,認識其他人。如果我們不挑戰我們的大腦,它就不能充分發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