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宇宙弄不好真的是個神經網絡

2020-09-11 未來科技俠

今年夏天上傳到arXiv的挑釁性預印本中,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大學的物理學教授Vitaly Vanchurin試圖以一種特別大開眼界的方式重構現實-暗示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中,該網絡控制著周圍的一切我們。換句話說,他在論文中寫道,這是「整個宇宙在其最基本的層面上都是神經網絡的可能性。」


多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前者認為時間是普遍的和絕對的,而後者則認為時間是相對的,與時空的結構有關。


Vanchurin在他的論文中認為,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展示兩種通用理論的近似行為」。他寫道,由於量子力學「是在各種尺度上建模物理現象的非常成功的範例,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整個宇宙都受量子力學規則的支配,甚至引力也應受其約束。不知何故出現了。」

「我們不僅在說人工神經網絡對於分析物理系統或發現物理定律有用,我們還說這是我們周圍世界的實際運作方式,」該論文的討論讀到。「就這一點而言,它可以被視為一切理論的建議,因此應該很容易證明它是錯誤的。」

這個概念如此大膽,以至於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物理學家和機器學習專家都拒絕對此記錄發表評論,理由是對該論文的結論持懷疑態度。面對記者的問答,Vanchurin向我們詳細介紹了他的想法。

論文認為宇宙從根本上來說可能是一個神經網絡。您將如何向對神經網絡或物理學不太了解的人解釋這個推理?

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從神經網絡的精確模型開始,然後在大量神經元的限制下研究網絡的行為。我所展示的是,量子力學方程很好地描述了系統接近平衡的行為,而經典力學方程很好地描述了系統如何遠離平衡。巧合?可能是,但是據我們所知,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正是物理世界的工作方式。

第二種方法是從物理學開始。我們知道,量子力學在小規模上工作得很好,而廣義相對論在大尺度上工作得很好,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在統一的框架中調和這兩種理論。這被稱為量子引力問題。顯然,我們缺少一些重要的東西,但更糟糕的是,我們甚至不知道如何處理觀察者。這在量子力學方面稱為測量問題,在宇宙學方面稱為測量問題。

然後可能有人爭辯說,有兩種現象需要統一,而不是兩種: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和觀察者。99%的物理學家會告訴您,量子力學是最主要的,其他一切都應該以某種方式出現,但是沒人知道到底該怎麼做。在本文中,我考慮了微觀神經網絡是基本結構以及由此產生的其他所有可能性的可能性,即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和宏觀觀察者。到目前為止,事情看起來很有希望。

靈感來自哪裡?


首先,我只是想更好地了解深度學習的工作原理,因此寫了一篇題為《邁向機器學習的理論》的論文。最初的想法是應用統計力學的方法來研究神經網絡的行為,但事實證明,在某些限制下,神經網絡的學習(或訓練)動力學與我們在物理學中看到的量子動力學非常相似。那時,我(現在仍然)放假休假,並決定探討一下物理世界實際上是神經網絡的想法。這個想法絕對是瘋狂的,但是如果它足夠瘋狂以至於無法實現呢?這還有待觀察。

論文中,為了證明該理論是錯誤的,「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無法用神經網絡描述的物理現象。」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樣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好吧,有許多「萬物理論」,其中大多數肯定是錯誤的。按照我的理論,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神經網絡,因此要證明這一點是錯誤的,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無法用神經網絡建模的現象。但是如果您考慮一下,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我們對神經網絡的行為以及機器學習的實際工作了解甚少。這就是為什麼我首先嘗試發展機器學習理論的原因

這個想法絕對是瘋狂的,但是如果它足夠瘋狂,那麼它會成為現實嗎?這還有待觀察。

該研究與量子力學有何關係,並解決了觀察者效應?

埃弗裡特(或多世界)的量子力學解釋和鮑姆(或隱藏變量)的解釋有兩種主要思路。關於多世界的解釋,我沒有什麼新鮮的話要說,但是我認為我可以為隱藏變量理論做出一些貢獻。在我考慮的新興量子力學中,隱藏變量是單個神經元的狀態,可訓練變量(例如偏差矢量和權重矩陣)是量子變量。請注意,隱藏變量可能是非常局部的,因此違反了Bell的不等式。預計會出現近似的時空局部性,但是嚴格來說,每個神經元都可以與其他每個神經元相連,因此系統不必是局部的。

微觀神經網絡的結構(或子網絡)更穩定,而其他結構的穩定性更差。越穩定的結構將在進化中倖存下來,而越不穩定的結構將被消滅。在最小尺度上,我希望自然選擇會產生一些非常低複雜度的結構,例如神經元鏈,但在更大尺度上,結構會更複雜。我認為沒有理由將這個過程限制在特定的長度範圍內,因此我們聲稱我們周圍看到的一切(例如粒子,原子,細胞,觀察者等)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我們實際上生活在矩陣中嗎?整個宇宙都是神經網絡?
    物理學家試圖用有爭議的理論重新定義現實,即整個宇宙都是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是一種在結構上類似於人類大腦的互連計算系統,但最近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理論,認為整個宇宙都是神經網絡。  計算機科學家創造的人工神經網絡,由處理和傳遞信號的各種節點組成,這些節點類似於生物神經元。網絡可以隨著使用而改變——比如增加賦予某些節點和連接的權重,從而在運行過程中,整個網絡可以不斷「學習」。例如,讓神經網絡查看一組貓的圖片,然後神經網絡可以自己學習貓的特點,進而從一群動物中找出貓來。
  • 我們實際上生活在矩陣中嗎?整個宇宙都是神經網絡?
    物理學家試圖用有爭議的理論重新定義現實,即整個宇宙都是神經網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神經網絡是一種在結構上類似於人類大腦的互連計算系統,但最近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理論,認為整個宇宙都是神經網絡。計算機科學家創造的人工神經網絡,由處理和傳遞信號的各種節點組成,這些節點類似於生物神經元。
  • 物理學家的瘋狂想法:整個宇宙可能只是個神經網絡
    我們不是每天都會遇到試圖重新定義現實的論文。但在今年夏天,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大學的一位物理學教授維塔利·萬奇林試圖以一種特別令人大開眼界的方式來重構現實,他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中,它支配著我們周圍的一切。多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調和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
  • 科學家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你怎麼看?
    但不管他是否瘋狂,他認為這可能是真的。他認為這是一種可以很好的把宇宙宏觀廣義相對論和微觀量子力學統一到一個框架中的理論。維塔利·范楚林認為,將宇宙作為神經網絡的理論可能是很好的方案。但範楚林教授認為,人工神經網絡對於分析宇宙中物質或發現物理定律可能都有用。
  • 物理學家:宇宙從根本上來說可能是一個神經網絡
    最近傳到arXiv的一篇論文預印本,題為:「作為神經網絡的世界」(The world as a neural network),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維塔利·范楚林(Vitaly Vanchurin)以一種特別大膽的方式描述宇宙現實,提出:「整個宇宙在其最基本的層面上可能是神經網絡。」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中,這個宇宙神經網絡控制著我們周圍的一切。」
  • 宇宙是一個神經網絡,物理學家重新定義現實,引發爭議
    這篇論文題為《作為一個神經網絡的世界》,由物理學家Vitaly Vanchurin發表,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本質,在更加基本的層面上(比量子力學的微觀層面還要基本)是一個神經網絡系統;這個神經網絡系統類似於人類的大腦,由各種不同的節點(神經元)組成,這些節點之間可以處理和傳遞信號。
  • 宇宙是一個神經網絡,物理學家重新定義現實,引發爭議
    並且這個神經網絡系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進化、學習,比如增加節點的數量和改變某些節點連結的權重。神經網絡在節點下的運行可以解釋所有我們看到的、所知道的一切。,這些都是神經網絡系統的不同組成部分;而所有事物背後運行的基本規律,量子力學和宏觀的經典力學都是神經網絡在不同的部分所表現出來的運行機制。
  • 南懷瑾老師:神通和神經是雙胞胎,千萬不要亂來,搞不好就神經了
    但是有一個條件,是要真的在靜的狀態,那時所有的快樂痛苦,所有的感覺都忘了,沒有了身體,人和宇宙合一了。所以世界上講先知啊,什麼預知什麼神通,不是假的,都是真的,那是由靜態來的。但是真的能夠靜,有先知有神通的很少,多半是假的。
  • 最新論文震驚了科學界:宇宙就是一個完整的神經網絡
    我們並不是能常常看到試圖重新定義人類世界觀的論文,但在今年夏天卻有一篇上傳至arXiv具有爭議性的研究,明尼蘇達大學德盧斯大學的一位名叫維塔利·凡奇林的物理學教授用一篇論文令人大開眼界的重塑現實,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當中,這個神經網絡支配著我們周圍的一切。
  • 宇宙尺度的超級大腦?大腦神經網絡與宇宙網結構驚人相似
    近日,一項天體物理學與神經學創新結合的研究便對人腦神經網和宇宙星網間的相似之處做了系統的對比。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這種比較可能並不鮮見,或許你已經對關於大腦神經與模擬星系網之間圖片對比的驚人相似印象深刻,但表象上的相似是否與內在機制的相似存在關聯,還是未解之謎。
  • 24歲博士小哥用圖神經網絡重新發現宇宙
    我們選擇「圖神經網絡」(GNN)作為基礎架構,將內部結構分解為三個模塊,並行表示粒子的相互作用。GNN 的「消息函數」類似於一個力,「節點更新函數」類似於牛頓運動定律。
  • 科技:人工神經網絡的進步
    我們很多人直觀地認識到這是向更強大的人工智慧邁進的又一步 - 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了解到西洋棋遊戲計算機的優越性,所以這似乎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進展。人工智慧實體的出現,在人工神經網絡的支持下,可以在Go上擊敗人類是重要的 -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IBM,一個為這種新興遊戲模式做出貢獻的公司,也正在嘗試新的基礎AI技術將使人工神經網絡更加強大和快速。
  • 大腦網絡和宇宙網絡的驚人相似性
    人腦和宇宙這兩個系統中的相互作用完全不同,但一手顯微鏡,一手望遠鏡,對神經元網絡和宇宙網絡之間相似性的觀察和猜測已有很多。在這篇論文中,研究者根據對腦組織的光學顯微鏡觀測和高解析度宇宙網絡圖像,藉助網絡分析方法,對兩者的相似性進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大腦網絡和宇宙網絡,在規模上有巨大差異,在特定尺度上才具有相似性。腦神經網絡目前認為有數百億個神經元細胞組成。
  • 什麼是人工智慧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是怎麼應用到各領域的?|什麼|...
    前不久,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Uber在一宗無人車的測試過程中,造成了一名行人死亡的嚴重交通事故,除此之外,環顧我們身邊,蘋果手機的虛擬個人助理Siri有時會無法識別我們在說什麼;某些人臉識別支付   原標題:什麼是人工智慧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是怎麼應用到各領域的?
  • 什麼是人工神經網絡(ANN)?
    人工神經網絡的靈感來自其生物學對應物。大腦的許多功能仍然是個謎,但是我們知道的是,生物神經網絡使大腦能夠以複雜的方式處理大量信息。大腦的生物神經網絡由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這是大腦的基本處理單元。神經元通過彼此之間巨大的連接(稱為突觸)來執行其功能。人腦大約有100萬億個突觸,每個神經元約有1,000個。
  • 理清神經網絡中的數學知識
    對比     神經網絡中,大家都希望最終的形式為矩陣乘以矩陣,不希望中間有任何向量的存在,這樣顯得更酷,實際上計算也更快。這很簡單,現在我們只差最後一步。當我們把所有數據放在一起,還是如上方有 個 維行向量形式的數據,我們將這些行向量數據堆疊在一起形成 的矩陣,經過多個矩陣的變換之後輸出為一個 的矩陣。
  • 有道nmt神經網絡_有道神經網絡翻譯(nmt) - CSDN
    但是,翻譯機真的能解決很多人英語不夠用的困境嗎?面對商業應用,針對需要大量專業術語的國際會議,這些智能的機器翻譯是否還會奏效?另一方面,隨著智能翻譯的興起,越來越多語言專業的學生和翻譯行業的工作人士抱怨,神經網絡翻譯等技術的出現,讓原本就競爭激烈的翻譯市場迅速進入了冰凍期。但是,未來機器翻譯真的會完全取代人類,讓翻譯員們下崗嗎?
  • 大腦皮層神經網絡測量取得新突破
    使用優化的基於AI的圖像處理以及人機數據分析之間的有效交互,研究人員能夠在此組織段中重建所有大約40萬個突觸和大約2.7米的神經元網絡。重建的組織再現了約7000個軸突和大約3700個突觸後神經細胞過程之間的結締,即神經網絡局部完整的通信圖。重建不僅產生了更大的網絡圖,而且效率提高了約33倍,這是哺乳動物大腦進行密集的多項式重建的新標準。
  • 神經網絡算法原理_神經網絡算法的應用_神經網絡算法實例說明
    神經網絡是一種模擬人腦結構的算法模型。其原理就在於將信息分布式存儲和並行協同處理。雖然每個單元的功能非常簡單,但大量單元構成的網絡系統就能實現非常複雜的數據計算,並且還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非線性動力學習系統。   神經網絡的結構更接近於人腦,具有大規模並行、分布式存儲和處理、自組織、自適應和自學能力。
  • BP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的訓練過程,由特定的算法構成,提供了理想的學習樣本,訓練後,輸入和輸出足夠數量的例子,知道達到收斂。直至使神經網絡的輸出和理想輸出之間的誤差達到極小的狀態。就可以將經過訓練的模型用於解決相同類型的問題了。人工神經網絡各層結構之間的關係是非線性的映射。非線性等的分類問題也可以通過神經網絡來解決。人工神經網絡有著優秀的自學習能力,可以任意精度逼近我們所設定的非線性函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