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皮層神經網絡測量取得新突破

2020-12-03 環京津網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顧鋼)哺乳動物的大腦具有大量神經細胞和極高的通信密度,是已知最複雜的網絡。德國馬普腦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是繪製哺乳動物大腦的腦組織圖,記錄局部結締組織,並對其進行分析,以尋找之前學習過程的痕跡。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科學》雜誌上。

大腦研究到目前為止僅能檢查大腦網絡的一部分。「連接組學」這一新領域正致力於測量不同大腦區域和動物中更大的迴路。

由馬普腦科學研究所主任莫裡茲·赫爾姆斯特德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一隻4周齡小鼠大腦皮層的活檢腦組織。該組織來自體感皮層,負責處理觸摸信息。使用優化的基於AI的圖像處理以及人機數據分析之間的有效交互,研究人員能夠在此組織段中重建所有大約40萬個突觸和大約2.7米的神經元網絡。

重建的組織再現了約7000個軸突和大約3700個突觸後神經細胞過程之間的結締,即神經網絡局部完整的通信圖。重建不僅產生了更大的網絡圖,而且效率提高了約33倍,這是哺乳動物大腦進行密集的多項式重建的新標準。

這種方法上的突破使研究人員能夠分析其中包含的互連模式的連通性。根據突觸的增長與加強伴隨學習過程,他們檢查了神經網絡通信圖,以確定哪一部分顯示了事先學習的跡象。

該研究項目的第一作者,亞歷山德羅·莫塔解釋說:「由於某些突觸可塑性模型對學習中突觸的增強做出了準確的預測,例如,當小鼠學會識別貓或樹時,我們甚至能夠從皮質神經網絡通信圖的快照中得出此類學習過程的頻率估算。」

項目負責人赫爾姆斯特德特說:「即使在這樣一塊相對較小的大腦皮層中,包含的信息量和精度也令我們感到驚訝,將所開發的方法從大腦研究應用到人工智慧具有重要意義。」他還描述了一個研究領域,通過未來的人工神經網絡來學習生物神經網絡,其主要參與者是谷歌和美國情報研究計劃(IARPA)。

總編輯圈點

人體有一個部位,其複雜難懂程度堪比宇宙中最神秘的暗物質,那就是大腦。舉例來說,僅僅從我們每隻眼睛到大腦的軸突就大約有100萬個,而它們全部都在同時工作!這種大規模的並行運作幾乎發生在腦內的每一處工作區,在處理規模上,迄今沒有一臺人類製造的超級計算機能望其項背。因此才說,現在對腦科學的每一步研究,都是未來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發展的一絲曙光。

相關焦點

  • 神經所發現大腦皮層維持其興奮和抑制平衡的新策略
    3月22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所舒友生研究組的最新成果:大腦皮層維持興奮和抑制動態平衡的新機制,即神經元的膜電位水平可以調控反饋抑制的強度。該工作由朱潔、江漫、楊明坡和侯晗等合作完成。
  • 深度神經網絡(DNN)是否模擬了人類大腦皮層結構?
    深度神經網絡裡面,大部分節點都是等同的,但是在人類神經網絡裡面,並不是這樣。不同的腦區,甚至腦區內部,神經元的形態都可以有很大的差異,如V1內部的六層就是基於神經元形態的區分。從這個角度,人類神經系統要更複雜一些。我個人並不否認每一種神經元可以用不同初始化參數的 節點來代替,但是目前來說,複雜度還是要比深度神經網絡要高。
  • 深度神經網絡DNN是否模擬了人類大腦皮層結構
    在這另外說一句,深度神經網絡裡面,大部分節點都是等同的,但是在人類神經網絡裡面,並不是這樣。不同的腦區,甚至腦區內部,神經元的形態都可以有很大的差異,如V1內部的六層就是基於神經元形態的區分。從這個角度,人類神經系統要更複雜一些。我個人並不否認每一種神經元可以用不同初始化參數的 節點來代替,但是目前來說,複雜度還是要比深度神經網絡要高。
  • 最強大腦皮層神經網絡重建 揭哺乳動物最大神經線路圖
    最新Science雜誌封面,發布了知名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腦研究所的最新腦科學成果:他們七年磨一劍,重建了非常複雜的大腦皮層神經網絡,揭示了迄今為止最大哺乳動物神經線路圖。此前,人類只知大腦神經元的「樣子」,現在,哺乳動物神經元如何連接——首次得到揭秘,並實現了更大量級的大腦皮層神經網絡的重建。並且AI的方法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者還說,這種突破還可能進一步為AI發展提供指導:「揭開生物神經網絡連接秘密,或許可以進一步探明大腦高效計算原理。
  • Hinton等人新研究:如何更好地測量神經網絡表示相似性
    近期很多研究試圖通過對比神經網絡表示來理解神經網絡的行為。谷歌大腦 Simon Kornblith、Geoffrey Hinton 等人的一項新研究引入了 centered kernel alignment (CKA) 作為相似性指數,並分析 CKA、線性回歸、典型相關分析(CCA)等相關方法之間的關係,證明 CKA 優於其他相似性指數。
  • 神經網絡:高深莫測又妙趣橫生的完整歷史
    自上個世紀以來,神經網絡和人工智慧一直是熱門話題。在流行文化電影中,人工智慧機器人風靡全球,吸引著大量獵奇之士。 神經網絡的靈感來源於生物神經元是一種受編程範式啟發的模型,它使深度學習模型能夠在複雜的觀測數據集上有效地學習和訓練。
  • 變分自回歸神經網絡求解統計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變分自回歸神經網絡求解統計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9-03-06 理論物理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潘課題組致力於探索統計物理與機器學習的交叉領域,並在近期取得新進展。
  • Cell:重大突破!首次構建出人類大腦皮層神經發生的基因調控圖譜
    2018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人類神經發生(neurogenesis)的基因調控圖譜,其中在神經發生中,神經幹細胞轉化為腦細胞並且大腦皮層在尺寸上擴大。他們鑑定出調控我們的大腦生長並且在某些情形下為在生命後期出現的幾種大腦疾病奠定基礎的因子。
  • 洪波等與國際團隊合作提出個體腦功能網絡劃分新方法-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課題組與國際團隊合作在《自然·神經科學》發文報導個體腦功能網絡劃分新方法清華新聞網11月12日電 11月9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課題組和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院合作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大腦皮層個體網絡的劃分》(Parcellating
  • 神經可塑性的力量!新神經技術正在突破人類大腦損傷後恢復的極限
    為了突破這一治療瓶頸,神經病學研究中心利用可攜式神經調節刺激裝置(簡稱 PoNS)啟動了為期14周的強化試驗。PoNS是一種神經刺激技術,它可以通過舌頭向人體大腦發送一系列的小型電脈衝(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語言神經刺激方式),從而安全地促進人體神經的可塑性。研究小組使用NeuroCatch平臺(或者稱作NeuroCatch)追蹤了大腦生命體徵的改善情況。NeuroCatch是一種快速客觀測量大腦認知腦功能的方法。
  • 心理所揭示大腦皮層形態和功能的關聯
    在微觀層面,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及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繫結構決定了神經網絡的計算機制,從而在本質上決定了神經網絡的功能,神經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大量工作來研究微觀層面上的神經網絡結構如何實現簡單的功能。複雜的腦功能則依賴於更大規模的全腦神經網絡來實現,但至今尚不清楚複雜的腦功能是如何由全腦神經網絡實現的。
  • 神經記憶網絡技術白皮書NMN
    《神經記憶網絡技術白皮書》——基於仿生學原理的分布式數據分類、傳遞和存儲解決方案神經記憶網絡來源:origin仿生學原理仿生學(Bionics)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性狀、原理、行為,為工程技術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系統構成的技術科學,是一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力學、信息科學、工程技術以及系統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
  • 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
    得益於嚴密的實驗設計和取樣的系統性,研究人員鑑定出了一種新的神經前體細胞亞群,在妊娠11-14周特異性地富集在皮層的增殖區域。進一步對這群發育階段特異性神經前體細胞的特徵表達基因和信號通路進行深入分析,發現該類細胞同時高表達神經幹細胞特徵基因和分化神經元特徵基因,經典的WNT信號通路處於激活狀態,處於活躍分裂狀態,是產生皮層深層神經元(deep layer neurons)的前體細胞。
  • 科技:人工神經網絡的進步
    這些重大新故事中的一些與人工神經網絡有關,人工智慧研究中的一個相對較新的現象正在推動從娛樂到醫學等許多領域的各種進步。人工神經網絡依賴於這樣的思想:技術可以使用對應於個體人類神經元和神經元組的小單元來模擬人類大腦的生物學工作,以基於輸入產生輸出。
  • 近年來深度神經網絡模型不斷迎來重大突破
    近年來深度神經網絡模型不斷迎來重大突破,由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機器學習相關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對機器學習研究普及者和研究機構來說,由於對機器學習原理、應用實踐以及技術應用多方面的缺乏概念理解,這些機器學習技術發展存在顯著的「彎路」。
  • 從1立方毫米的大腦皮層中,解開人類思維的奧秘
    IARPA資助各項研究,為的是給情報部門提供數據分析工具,所以,它的目標是取得技術上的突破,但首先還是要進一步理解大腦。貝勒醫學院神經科學家安德烈亞斯·託利亞斯(Andreas Tolias)打了個比方:目前我們對大腦皮層的認知,就好比一張模糊的照片。他希望,Microns項目能使這張照片變得更加清晰,在神經迴路中發現更加複雜的規則。
  • Science:人類大腦皮層的結構受到哪些基因影響?
    人類的大腦皮層雖然只有3毫米厚,卻是高級認知功能的核心區域。
  • Sci Adv: 大腦發育過程中的神經幹細胞多樣性促進大腦皮層複雜性
    2020年11月7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11月6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幹細胞和祖細胞在早期大腦發育中表現出多樣性,這可能導致成人大腦皮層的神經複雜性。兒童國家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CNR)的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擴展了有關大腦發育的現有觀念,並且可能在未來極大地影響神經發育疾病的臨床治療。
  • PNAS:全腦神經元和神經遞質系統的動態耦合|頂刊導讀41期
    Psychiatry作者:Ayden 15q11.2 BP1-BP2拷貝數變化與大腦皮層區域形態的關係斷點1(BP1)和2(BP2)之間基因組區域15q11.2的反覆微缺失(microdeletions)和重複與神經發育障礙有關。
  • MIT新突破:Nature Photonics揭秘新型光學深度神經網絡系統
    隨著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起,人們也開始關注如何開發出能更有效、更高速地執行神經網絡運算的計算硬體。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者在 Nature Photonics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Deep learning with coherent nanophotonic circuits》提出了一種使用光子技術實現神經網絡的方法,而且他們還已經對這一概念進行了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