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所發現大腦皮層維持其興奮和抑制平衡的新策略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

3月22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所舒友生研究組的最新成果:大腦皮層維持興奮和抑制動態平衡的新機制,即神經元的膜電位水平可以調控反饋抑制的強度。該工作由朱潔、江漫、楊明坡和侯晗等合作完成。同期的PLoS Biology發表了題為「在皮層網絡中尋找平衡」(Finding Balance in Cortical Networks)的評論,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專門介紹。

大腦皮層各種功能的正常發揮依賴於皮層中興奮和抑制的動態平衡。在皮層神經網絡中,興奮性的錐體神經元和抑制性的中間神經元通過突觸結構形成局部神經環路,這些環路是皮層中興奮-抑制平衡的結構基礎。一般認為,興奮性神經元發放的動作電位(數碼信號)沿軸突傳導至突觸前膜,通過突觸傳遞在抑制性神經元上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如果達到特定的發放閾值,抑制性神經元會產生動作電位並在其支配的興奮性神經元上產生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從而反饋抑制興奮性神經元。大腦皮層的電活動狀態與行為息息相關,那麼皮層又是如何在不同的電活動狀態下(即當神經元處於不同的膜電位水平時)維持興奮-抑制的動態平衡呢?

朱潔等在離體腦薄片上應用膜片鉗技術同時記錄多個皮層神經元,發現反饋性抑制受到突觸前錐體神經元膜電位的調控:錐體神經元的閾下膜電位去極化(興奮性提高)可增強其動作電位在突觸後錐體神經元上引起的雙突觸IPSP(抑制性增強)。進一步實驗證明,雙突觸IPSP的增強是由抑制性中間神經元所介導:突觸前去極化增大動作電位在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上誘發EPSP(膜電位依賴的模擬信號),並使其發放動作電位的概率和數目增加,從而介導IPSP的增強。這種膜電位依賴的EPSP和IPSP的變化由軸突D-電流(一種快激活但緩慢失活的鉀電流)所介導。

該研究揭示了大腦皮層動態維持其網絡中興奮和抑制平衡的新機制。由於皮層中這一平衡的破壞與癲癇、精神分裂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這項研究成果可為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資助。

太極圖顯示:大腦皮層中興奮性神經元(Excitatory)和抑制性神經元(Inhibitory)通過混和的數碼信號(101011……)和模擬信號(黃色曲線表示的膜電位依賴的調製信號)維持網絡中興奮和抑制的動態平衡。圖片由侯晗構思設計。

相關焦點

  • 神經元膜電位水平可調控反饋抑制強度
    3月22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所舒友生研究組的最新成果:大腦皮層維持興奮和抑制動態平衡的新機制
  • 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3:35:11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Bruce A. Yankner研究團隊發現神經興奮和轉錄因子REST參與調控壽命。
  • 大腦皮層振蕩的節奏是理解唐氏綜合症的關鍵
    腦活動受神經元興奮和抑制之間的良好平衡支配。具體而言,神經元是通過受抑制過程嚴格調節的激發機制激活的。對於某些功能,需要同步神經網絡。這會導致高頻振蕩,從而使行為和信息處理成為可能。這種同步取決於在涉及認知功能障礙的大量疾病中受到影響的興奮/抑制平衡。
  • Science Advances:無創神經調控技術新發現,不同腦區應答不同
    阿爾茲海默病(AD)是威脅全球健康的重大問題,至今為止,藥物治療取得的效果甚微,使得研究者更加有興致地去找尋非藥物相關的新幹預策略。無創神經調控技術經顱磁刺激(TMS)的發展運勢而生。作為潛在的臨床無創幹預手段,TMS可以誘導大腦活性的改變並能夠長調節由疾病造成的神經網絡損傷。
  • 高中生物《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導》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不經歷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應不能稱為反射。刺激傳出神經,雖然也能引起效應器作出一定的反應,但不能稱為反射;從接受刺激到大腦皮層產生疼的感覺也不能稱為反射。 (2)突觸後膜會持續興奮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種有毒有害物質使分解神經遞質的相應酶變性失活,則突觸後膜會持續興奮或抑制。
  • 我國科學家發現海洛因成癮可改變大腦皮層可塑性
    可塑性(大腦結構與功能變化的能力)被認為是大腦對外界環境刺激做出學習性變化的基礎,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已有數百篇文獻報導了成癮藥物使用在大腦的邊緣系統和獎賞中樞會誘導可塑性變化,而通過深層腦刺激及非侵入性腦刺激等不同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成癮行為及渴求度產生抑制。經顱磁刺激技術是一種綠色安全無侵入性的大腦功能調控技術,是利用磁場去激活大腦的相應區域,從而對患者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
  • 大腦皮層神經網絡測量取得新突破
    「連接組學」這一新領域正致力於測量不同大腦區域和動物中更大的迴路。由馬普腦科學研究所主任莫裡茲·赫爾姆斯特德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一隻4周齡小鼠大腦皮層的活檢腦組織。該組織來自體感皮層,負責處理觸摸信息。使用優化的基於AI的圖像處理以及人機數據分析之間的有效交互,研究人員能夠在此組織段中重建所有大約40萬個突觸和大約2.7米的神經元網絡。
  • 2020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交感神經使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副交感神經起著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器官的過渡興奮。  (2)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腦  A.脊髓。作用:1,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2,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  B.腦幹:包括延腦、橋腦和中腦。
  • 復旦腦科學研究新發現:控制腦內杏仁核可消除恐懼記憶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禹永春課題組有新發現。實驗表明,將胚胎腦內抑制性神經前體細胞移植到成年動物的杏仁核中,可有效抑制恐懼記憶「再生長」。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神經元》雜誌。禹永春介紹,遭遇沉重打擊後產生的恐懼情緒,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創傷性記憶,一旦為外物刺激,會引發強烈精神性疾病(即創傷後應激綜合症,簡稱「PTSD」)。
  • 神經反射的原理
    1.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根據反射形成過程的不同,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也稱無條件反射,是指生來就具有的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本能反射活動,包括防禦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 深度神經網絡DNN是否模擬了人類大腦皮層結構
    我是生物本科,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生在讀,課餘時間比較喜歡編程和機器學習,正在自學,了解的稍微多一些。我試著從我的角度來說下我看到的深度學習和神經科學的聯繫。深度學習和神經科學這兩個學科現在都很大,我的經歷尚淺,如果大家發現哪裡說得不太對,歡迎提出指正,謝謝!那我們就自底往上說。
  • 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新策略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該成果揭示了RNA甲基化m6A閱讀器YTHDF2在細胞周期中的作用,並闡明細胞周期通過影響YTHDF2蛋白穩定性形成前饋調控迴路的分子機制,為通過靶向幹預m6A通路抑制癌細胞增殖提供新的策略。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費啟立介紹,真核生物轉錄組RNA甲基化修飾m6A對基因的轉錄後水平調控起著重要的作用。
  • 大腦皮層是頭皮嗎?掉頭屑怎麼辦?
    按摩師溫柔地說:「這樣按摩大腦皮層,有助於放鬆緊張的情緒,幫助你更好的休息!」讓大腦皮層放鬆!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認為,大腦的皮層跟頭皮關係很密切,可能就是大腦頭皮更深的一層而已。其實真正的大腦皮層,並不是外在看到的這一層頭皮,而是如下圖:沒錯,就是這一層褶皺的、有回有溝的,它就是大腦皮層。而在其裡面,就是大腦的內部包括了許多間腦、橋腦、以及各種邊緣組織,表面能夠看到的便是我們常說的大腦皮層了。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C.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使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副交感神經起著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器官的過渡興奮。   (2)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腦   A.脊髓。作用:1,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2,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   B.腦幹:包括延腦、橋腦和中腦。延腦在脊髓上方,背側覆蓋著小腦。
  • 深度神經網絡(DNN)是否模擬了人類大腦皮層結構?
    舉例來說,有人在做神經元膜離子通道相關的工作。一個神經元的輸入,可以分為三部分,從其他神經元來的電信號輸入,化學信號輸入,還有編碼在細胞內的信號(興奮,抑制類型,這裡可以類比為 激活函數?),輸出也是三個,電輸出,化學輸出,改變自身狀態(LTP 長時程增強, LTD長時程抑制)。  我們是否足夠了解神經元?
  • 心理所揭示大腦皮層形態和功能的關聯
    >,系統地探索和檢驗了宏觀層面的腦皮層形態特徵與腦皮層內在神經活動特點之間的關聯,實踐了其前期提出的從「發現」在微觀層面,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及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繫結構決定了神經網絡的計算機制,從而在本質上決定了神經網絡的功能,神經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大量工作來研究微觀層面上的神經網絡結構如何實現簡單的功能。複雜的腦功能則依賴於更大規模的全腦神經網絡來實現,但至今尚不清楚複雜的腦功能是如何由全腦神經網絡實現的。在宏觀層面上,儘管結構決定功能是神經科學的共識,但大腦皮層形態與功能的關係尚未被揭示。
  • 什麼是大腦皮層的白洛嘉區和韋尼克區?運動區和體覺區及特點如何?
    試題(2018年4月加試題):人體各部位的感覺和運動機能在大腦皮層體覺區與運動區中有它的代表區。下列關於人大腦皮層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一側手指傳入神經上的神經衝動,可傳到對側大腦皮層中央後回中間部B.一側大腦皮層中央前回底部受損,會使對側下肢的運動功能出現障礙C.頭面部肌肉的代表區,在運動區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細的部位如手,在體覺區所佔的面積比軀幹的小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人的大腦皮層的功能(必修3P28),一側手指傳入神經上的神經衝動,可傳到對側大腦皮層中央後回中間部
  • 關於大腦皮層細胞結構的圖譜
    儘管我們的大腦對我們的生活和思考至關重要,但其解剖和功能的許多細節仍然未知。例如,尚不清楚大腦皮層分為哪個區域和多少區域。一個新的腦圖譜是在這個問題上,現在是更清晰的第一次解剖和功能數據,研究人員評估了此總結 - 等來不同領域的180在我們每個半球的。
  • 【學術前沿】張雷組揭示Hippo信號通路維持細胞增殖和凋亡平衡以...
    細胞所組成的組織器官是如何精確地控制其合適的大小以維持組織穩態和生物體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