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花廚的「後花園」,會不由自主地慢下來:抬眼是觸手可及的柚子樹,沉甸甸的果實令人愉悅,10月秋高氣爽,繡球花謝,月季盛開,園藝師最近把桌上的多肉植物換成了代表秋天的橙黃色系花卉,坐在這裡用餐,仿佛能打開心中最美好的生活。
花廚One ITC 店,「花開」徐家匯,「大隱隱於市」,是今年年初開業的「上海首店」,如今在大眾點評App上,位列徐家匯西餐熱門第一名,多達11.1萬人收藏。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家餐飲門店,曾經歷過開業一周即關門的疫情衝擊,但通過數位化手段,它不僅很快走出困局,更澆灌出創業者心中想要的模樣——成為一個有溫度的品牌。
一家餐廳,一種執著,一份啟示。今天,數位化帶給餐飲門店的力量,不僅僅是在疫情「洗禮」中仍頑強向上的經營數據,更應該是數字背後直抵人心的溫度,通過科技內核的技術賦能,它能夠為商戶帶來多樣化的服務能力,滿足消費者對於美好的期許。
「到店是體驗,外賣是想念」
都說開店要一鼓作氣、一鳴驚人,花廚從北京到上海開首店,卻缺了那麼點運氣。今年1月,花廚在上海One ITC開業,鮮花已就位,氣氛已熱烈,沒想到一場疫情「突襲」,上海門店不得不暫時歇業,剛剛聚攏起來的人氣,消失於無形。
「上海首店剛開業,前期籌備及裝修等成本就用了大幾百萬元,更花了很多心血。」創始人Karen說道。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餐飲行業帶來重創,花廚也未能倖免:上海店前期成本加上開業後每天的支出,停業一天的損失就超過兩萬元。
花廚卻不想被打敗。Karen說,疫情讓企業按下了暫停鍵,讓企業必須思考,當務之急做什麼、未來又應該做什麼。
來自美團聯合艾瑞的調查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消費者餐飲決策更依賴線上化平臺,尋求經營能力向線上的遷移成為商家的普遍訴求,花廚也一樣。因為花廚最核心的是到店體驗式消費,所以此前從未考慮過外賣業務,在上海的開端卻意外地從美團外賣開始。如何設計套餐、外賣如何包裝,Karen都是親力親為,同時,每份外賣不僅是餐的還是花的外賣,都放入了「安心卡」,上面寫著廚師、打包員和配送小哥的名字和體溫數據。除了安心卡,花廚還增加「安心手套」,讓客人「零接觸」的放心取餐,外賣裡通常還有一封帶著溫度的問候信。
相比堂食,外賣對於花廚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非常時期,外賣確實是品牌和客戶連接的唯一渠道,也是傳遞花廚理念、積累復甦人氣的最好渠道。在一些特定套餐裡,花廚會配上鮮花,還巧妙設計了可以作為花瓶的飲品杯,在Karen看來,非常時期的一束鮮花、一聲問候,有著可以直抵人心的暖意,就像她後來印在包裝盒上的話,採納了一位消費者的線上留言——「到店是體驗,外賣是想念」。那時候花粉們經常把花廚的外賣作為送禮送問候的選擇。
2月24日,上海門店在歇業一個多月後重啟。為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讓消費者安心到店,放心消費,花廚成為了美團的「安心餐廳」,藉助數位化的能力,在線向消費者展示前廳後廚的防疫措施,很快聚攏了人氣。5月,花廚的生意已非常火爆,等位需三小時起,外賣因此關閉。但Karen仍不會忘了這段「艱難的日子」,用外賣、安心餐廳這些最簡單、基礎的數位化方式,緩解了經營壓力,亦為品牌運營積攢了最初的底氣和人氣。
從「讓客戶看見你」,到「讓客戶喜歡你」
花廚的消費者絕大部分是女性,這裡是能「一見傾心」的地方,桌子上盛滿鮮花,花園裡種滿綠植,菜餚裡遇到花藝,就像這家店的理念——花,蘊含自然的力量,廚,是生活的味道,消費者能在此間享受食物健康、環境治癒。
剛剛過去的十月雙節,餐飲消費逐漸走出陰霾,來自美團的數據顯示,國慶到餐消費的同比增幅為34.2%,遠超去年;來自上海市商務委的數據顯示,節日期間全市消費金額高達51億元,同比增長1.8%。而花廚的競爭力明顯更強,它在全國的門店比疫情恢復初期的營業額增長了七成,它在上海的門店,排隊往往也需要幾小時起。
作為一家人生地不熟的首店,要成功「讓客戶看見你」,需要更多維度的線上化能力。在80後的Karen看來,這需要全域場景下的流量耕耘,「餐飲品牌可以藉助新媒體、私域流量等不同的渠道構建流量矩陣,突破時空限制,實現用戶拉新、留駐、轉化和復購。」就像花廚與生俱來的顏值本就是社交互動的亮點,消費者會美美地拍照,自發上傳到大眾點評或者朋友圈,形成口碑效應。
在不知不覺中,數位化不僅僅是一家餐飲門店的「新基建」,也是它軟實力的能級體現。Karen認為,未來的商業主要有三個場景構成,到店、到家、到群,餐飲行業也一樣。比如疫情發生後,除了外賣之外,花廚在半成品、新零售等新消費方式上也進行了探索,比如,聯合信良記推出了麻辣蝸牛產品,將花廚的產品延伸到餐廳以外家裡的消費場景。
Karen認為,在全場景流量競爭到來的時代,不能僅僅滿足於「讓客戶看見你」,還要利用數位化的手段,「讓客戶喜歡你」,「換句話說,既要用數位化工具吸引消費者,也要用數位化工具完善生產方式,使得我們提供的服務和產品能投客人所好。」
「讓客戶喜歡你」,更考驗品牌對數位化工具的理解度和應用能力,很多線上工具自然成為花廚的「必備」。就在9月底,花廚與美團合作,開通了買單功能,從10月1日到8日的10天裡,就有300多單通過這一功能完成,再加上團購、排隊、推廣通等數位化手段,就仿佛在數字空間裡重構人貨場的關係,將流量變成數字資產,為「讓客戶喜歡你」打下基礎。
用數位化澆灌有溫度的「後花園」
從誕生之初,花廚的目標並非是成為一家網紅店,而是成為一個帶有溫度的生活方式品牌,正如它四時不同的鮮花,皆能撫平心間的皺褶。
溫度來自細節,潤澤似流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海門店在視覺裝飾上增加了玉蘭花元素,它不僅是上海市的市花,代表美麗和優雅,更是代表經歷寒冬後的堅韌和勇敢。Karen希望在品牌運營上,能融入對「有溫度」的思考,哪怕是很小的細節,也能在潛移默化中為消費者帶來喜悅。
溫度來自細節,細節卻往往需要通過數位化作為「指針」,連接消費者內心的需求。
Karen說,消費者在美團上的點評,她和團隊每一條都會看,從中能窺到很多創意,消費者偏愛的菜品、口感、環境風格,花廚會因為這些數據來完善服務。
不同地區的消費者也有差異。這些差異在美團大數據中也有體現,這些都成為花廚根據不同地區消費者調整、完善服務的基礎,也有利於餐廳根據當地消費者的特點,推出個性化的服務。
比如,上海地區的顧客就非常喜歡下午茶套餐。這幾天,花廚將上新一款秋冬限定下午茶,細節來自線上線下的融合:在線上,大眾點評App上限量供應的下午茶套餐,幾乎每天都會售罄,消費數據也讓餐廳深刻意識到,上海有著濃厚的下午茶氛圍,督促餐廳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持續開發下午茶產品。在線下,有消費者會說,三層下午茶甜品分量太大,吃多了也容易膩,於是花廚秋冬的下午茶貼心地設計"一人食」,分量適中,價格也更加親民,滿足不同需求,一壺暖心茶,搭配以秋季蔬果為料的三枚小點心,顏值口感兼得。它傳遞給消費者的,正是一種恰到好處的體驗。
又比如,每到達一個城市,這家餐廳都會推出特色菜,大數據顯示,上海消費者愛好蔥油麵,又喜歡浪漫,於是花廚研發了一道法式油封鴨腿蔥油拌麵,深受追捧。
這根大數據「指針」如何微妙轉動方向,不僅需要花廚的私域流量,更需要平臺的科技內核。今年9月,美團推出「春風行動」商戶成長計劃,針對堂食場景,美團推出餐飲商戶線上經營體系(Restaurant Operation System,ROS)。這一體系已於10月20日在全國上線,將幫助餐飲商戶全面評估自身經營情況,並提供線上經營的系統性指導,幫助更多餐廳像「花廚」那樣更好地捕捉細節。
成為一個生活方式品牌,花廚並非只有餐飲,它還包括一切對美好的表述,Karen說,鮮花、食品、文創等生活方式品類,都是花廚正在拓展的方向,也會讓品牌變得更立體、更飽滿。這種「餐飲+」的拓展,恰恰代表著生活服務行業的趨勢——更加多維的發展模式會形成更加複雜的產業結構,影響整體經營狀態的要素越發多樣,唯有數位化能使得商戶靈活應對越發複雜的環境。
隨著花廚「上海首店」的經營日趨穩定,上海第二店也已進入裝修階段,這一次,它的「後花園」選在陸家嘴,同樣有露臺、花和風景,不由讓人心生嚮往:在一個安靜的午後,陽光照亮餐廳桌上的一小瓶鮮花,而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坐在沙發上,看繁華盛開,歲月靜好,讓一切美好都不被辜負。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