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鎮的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澆灌」他人的生命之花

2020-12-05 澎湃新聞

海灣鎮的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澆灌」他人的生命之花

2020-07-07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在我們身邊

總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沒有明豔動人的外表

卻有著一顆真誠善良的心

做著默默無聞的工作

卻在需要他們的時候挺身而出

海灣鎮企事業單位職工

在無償獻血活動中

用自己的鮮血「澆灌」他人的生命之花

以實際行動踐行文明精神 弘揚時代新風

填表、驗血、初檢、登記、採血……

走完一整套嚴格的獻血準備流程

滿含愛與奉獻的血液從志願者的手臂

緩緩流向儲血袋

涓涓熱血

鋪就生命之路

他說,以前看到大街上的流動採血車總會感到熱血沸騰,總想奉獻一次愛心,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次機會難得,也算是做了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吧。

同事眼中,她是一個溫柔善良的人,平時連只「小蟑螂」都害怕,此次卻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獻血活動。她說,別看她文靜內斂,其實內心住著個「女漢子」。

很多人對無償獻血有諸多誤解,認為對身體傷害比較大。其實,適當獻血可以降低血液脂肪和粘稠度,減少心腦血管疾病。他說,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獻血這條路他會堅持走下去。

除了以上愛心人士

此次無償獻血中

鎮社會事業服務中心、社區管理服務中心、

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等單位職工積極參與

感謝所有的「熱血勇士」

文稿:生態海灣

原標題:《海灣鎮的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澆灌」他人的生命之花》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用愛澆灌生命之花
    跟隨新聞報導的腳步,突然發現在這一座座「空城」背後,竟然有一種力量在用責任和愛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和家園。  我看到,84歲的鐘南山爺爺,雖然一身疲憊卻決然行動,帶著一群醫護工作者逆流而上。我還看到,很多醫生離開自己的家人、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去到武漢。我還看到,許多警察叔叔和軍人,他們在履行自己的職責,不知有多少人不懼危險、勇往直前。
  • 曼德拉草被稱作是用鮮血澆灌出的惡之花
    根據Jean-Baptiste Pitois的《魔法的歷史與實踐》這本書中的記載,曼德拉根能夠喚醒人類原始的精神力,如果在月圓之夜,將這種植物埋藏在兇死之人的墳墓裡,然後再用淹死過蝙蝠的牛奶澆灌它,它就會成為一種強大能量的載體,這種能量能夠幫助人們祛除身上的原罪,覺醒沉睡的靈魂。
  • 卓越的生命之花需要用美育澆灌
    我們希望培養的人富有愛心、熱情和具有使命感,取決於我們的教育以何種方式去對待他們。  將踐行仁愛之道作為己任,古代有先師孔子,現代有提出「愛滿天下」的教育家陶行知。如果教育的潛臺詞是:「擊敗他人方可成功」,這一旦成為受教者的人生信條,就必然容易催發出實用主義和實利主義者。相反,受教者從小就是被接納的,共享教育過程本身的幸福,他的視界和思維必然是開闊的,面向他者和人類的,擁有開放的精神格局。  以德為根,構建合理人生。
  • 陝西省第六屆道德模範王慧慧:用愛心澆灌生命之花
    原標題:用愛心澆灌生命之花——記陝西省第六屆道德模範王慧慧9月14日,在榆林市第二醫院,36歲的急診醫學科兼感染性疾病科護士王慧慧正在電腦前整理有關信息。忙碌之餘,她還要去樓下的門診部開展護理工作。
  • 澆灌生命之花記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員工趙逸群_職場文化_中國金融...
    2017年末,別人眼中的一個普通冬天,對於在長沙住院的一名26歲白血病男孩來說,卻是從絕望到希望的重生之旅。一名素不相識的27歲女孩無償為其捐獻了造血幹細胞,讓其年青的生命得以延續!  這位女孩就是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授信管理部的趙逸群。
  • 全國美德少年胡梓斌:自強不息澆灌生命之花
    【編者按】   生命教育,是德育永恆的主題。12月19日,湖南省2016未成年人「珍愛生命· 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在湘潭市舉行。紅網、時刻新聞聯合「微潭教育」微信號,共同推出《讓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棲居》系列報導,聚焦湘潭市生命教育的豐碩成果,引領全社會共同關注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工作,營造清朗上進的成長氛圍,護航未成年人的未來人生。
  • 李小波真情澆灌,「楓橋之花」開在舞陽河畔
    李小波真情澆灌,「楓橋之花」開在舞陽河畔龍冠宇1963年11月,毛澤東同志親筆批示「楓橋經驗」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隨後,中央又兩次對「楓橋經驗」作了批轉。由此,「楓橋經驗」成為全國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
  • 第10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幹細胞移植應用澆灌生命之花
    8月6日,捐獻志願者冰冰(化名)在四川省人民醫院血液科志願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些生命的種子將救助一名血液病患者。冰冰也成為了四川省第265例、中華骨髓庫第10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幹細胞是珍貴的生命資源,患者急需幹細胞挽救生命,科學家需要幹細胞開展醫學研究。對於急需使用幹細胞的人來說,幹細胞已經十分稀缺,能與自身匹配的幹細胞少之又少。
  • 點滴奉獻,綻放生命之花——西御河街道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2020-07-17 02:55:53 來源: 西御河街道辦事處 舉報   點滴奉獻,綻放生命之花
  • 用巧手剪出「生命之花」
    近日,瑞光社區生命關愛俱樂部舉辦了一場剪紙活動,邀請社會組織「指尖秀非遺文化園」負責人熊國好為癌症病友們講述中國的剪紙文化,並手把手傳授剪紙技藝。
  • 吳景全推新歌《生命之花》 鏗鏘有力傳遞正能量
    ­  搜狐娛樂訊 勵志歌曲《生命之花》是吳景全的全新單曲。這首歌旋律以輕快的節奏感表達年輕的力量,同時充滿正能量的歌詞讓生命之花盡情怒放,聽到歌曲便充滿了前進的動力。­  吳景全的聲音質感性偏強,發音鏗鏘有力,自帶動感,這恰恰能將歌曲在內容、情懷上自帶的勵志性、正能量傳遞出來,令人為之鼓舞。
  • 凝聚起生命之花傳遞的正能量
    凝聚起生命之花傳遞的正能量 字號:小大 2013-04-04 09:33作者而在我們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楊建一、鄧錦傑等先進模範人物們,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一座座高聳的精神豐碑,照亮了人心,溫暖了社會。從鄧錦傑到晏周夫到楊建一,傳承的是一條綿延的婁底精神之鏈、時代精神之鏈!他們的英雄壯舉,傳遞了全社會的人心所向,傳遞了婁底的希望和信心,傳遞了婁底精神的強大正能量。
  • 請珍惜生命,用心灌溉生命之花,描繪生命藍圖
    生命,是神奇而又珍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沒有了。不論是對於自己還是親人朋友而言,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在遭受一些困難挫折時,可能會想不開而去輕生,死並不可怕,但是以死來結束,這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給我們的家人帶來痛苦,也是對生命不負責任的表現。人活一世,都不容易。
  • 向陽而生 綻放生命之花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發展,認識自我,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5月25日,通川區一小啟動開展「向陽而生、綻放生命之花」主題心理健康周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川區一小五年級六班的同學們認真繪製著自己的「心靈之樹」。通川區一小學生 王藝潼:這一棵樹相當於我們的家庭,樹枝就相當於我們的爸爸,把我們的家頂起來,樹葉就相當於我們的母親,幫我們輸送營養。
  • 《生命之花》怒放昆明世博園
    世博「生命之花」合唱團成員王國娟說:「在這一特殊時刻,我們用歌聲懷念過去、傳承文化、啟航未來,我們很激動,我們要把『愛國愛鄉、知難而上、團結奮鬥、爭創一流、敢為人先』的世博精神代代相傳,用奮鬥澆灌更美的生命之花。」    事實上,激動的不只是王國娟。
  • 【勇士小百科】NO.3女格鬥家:汗水澆灌的生命之花
    於是糾纏著我們的主策劃和美術總監繼續往下講今天就讓他們為大家介紹下「用拳腳肉身作為武器的女戰士」女格鬥家的故事!▲全新出發的女格鬥家格鬥家的崛起回歸到女格鬥家這個職業本身,與之前介紹過的兩個職業不同的是——神槍手使用槍械,鬼劍士使用劍和鬼手之力,而格鬥家,是一群主要以肉身作為武器進行戰鬥的戰士。
  • 讓生命之花常開不敗
    首先看漫畫的左側,可見左邊的荷紮根在金錢中,葉枯、花敗、蓮衰;右邊的荷紮根在泥土中,葉綠、花盛、蓮擎。輔之以文字說明「生命之花唯有紮根泥土才能常開不敗」。(3)紮下根去,開出花來。(4)紮根才能讓生命之花常開不敗。例文:紮根老子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當生活的土壤不再豐饒,有的人將目光移開,尋找別處的舒適與安定;有的人則紮根當下,於潛移默化中改變自身境遇。在這人人都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的當下,二者之為孰是孰非?
  • 齊魯交通發展集團王傳祥:用一腔熱血澆灌生命之花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寧10月20日訊(記者 逯禹涵)19年,30多本獻血證,數十份榮譽證書和勳章,90餘次獻血經歷,50000毫升獻血總量,相當於20名成年人全身血液總量,至少可挽救125人的健康和生命……2015年4月,他成為山東省第389例、濟寧市第1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成功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
  • 初中政治知識點歸納之讓生命之花綻放
    在肯定、尊重、悅納、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應同樣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當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不輕言放棄,不喪失生的希望;當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幫助時,儘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4)延伸生命的價值。我們要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並為之不懈努力,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
  • 永恆的「生命之花」(組圖)
    那麼,他是如何想到用遇難者的骨灰作為雕塑材料進行創作?為了這朵「生命之花」,他與遇難者家屬之間又發生過什麼樣的感人故事?請看——汶川地震發生之前的琦琦和佳佳,是一對多麼活潑漂亮的小姐妹。  這是用琦琦和佳佳的骨灰雕塑而成的「生命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地震,此時舒勇正在瑞士的盧森搞個人藝術作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