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生命教育,是德育永恆的主題。12月19日,湖南省2016未成年人「珍愛生命· 快樂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在湘潭市舉行。紅網、時刻新聞聯合「微潭教育」微信號,共同推出《讓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棲居》系列報導,聚焦湘潭市生命教育的豐碩成果,引領全社會共同關注未成年人生命教育工作,營造清朗上進的成長氛圍,護航未成年人的未來人生。
時刻新聞記者 沈春芳 湘潭報導
「全國美德少年」胡梓斌
逆境的美德是堅韌。當命運的風暴來襲,他始終在風浪中穩住航舵,笑對人生,從未偏離美好的航向。
15歲的胡梓斌,現在湘潭市湘鋼一中就讀高一。在大家眼中,胡梓斌是個真誠謙虛、品學兼優的小夥子。自幼起母親語言殘疾帶來的不便沒有影響他,七歲時父親意外溺水身亡造成的變故沒有打倒他。家境貧困,卻自力更生、積極進取,時光的淬鍊過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新生的陽光少年。
經歷磨難,再堅持一點
「丈夫去世後只留下了兩間破爛不堪的房屋,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梓斌成了我唯一的精神支柱。」憶起2009年的往事,胡梓斌母親黃小利感慨萬分,自從胡梓斌父親因為意外溺水而身亡後,母子兩相依為命生活在湘潭縣花石鎮河頭灣。由於黃小利一直患有語言殘疾,跟普通人交流時經常有障礙,只有小梓斌才最能讀懂母親的心裡話。
為了維持生計,黃小利一直下田地種菜,拖著病體打點雜工。看著媽媽越來越憔悴的身影,胡梓斌很是心疼,只要媽媽一回到家,就搶著扶媽媽休息,然後幫著媽媽做飯、洗碗、洗衣服,打水給媽媽洗腳。
胡梓斌還有一個年邁、行動不便的外婆,只要有機會他就去看望外婆、陪她聊天、打掃房間。生活上,本來就家境窘迫的親人們無力給予這個殘缺的家庭更多幫助,胡梓斌從小就慢慢懂得,面對困境,只有自強不息、不斷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初中就讀於湘潭江聲實驗學校的胡梓斌,傾盡全力投入到學習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老師、同學心目中,他好學又熱心,心中始終懷有對他人的關愛之心。時任胡梓斌班主任的楚爭彥老師介紹:「當時同年級一個同學身患白血病,胡梓斌將自己一直不捨得花的零花錢全部捐出來,希望儘自己所能幫一點忙。」
困境中的母子也收到了來自各地的關愛,當時湘潭縣花石鎮鎮長經常到家中關心小梓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鼓勵孩子要勇於面對生活的挑戰。家住河頭灣村的趙叔叔說過的一番話至今胡梓斌還記憶猶新,他說,「一次的失利並不代表什麼,過程同樣重要,努力總會回報給你該有的結果。」胡梓斌越來越堅定了奮鬥的決心。
學習中的胡梓斌
應對挑戰,再努力一點
「我覺得媽媽是個內心很強大的人,面對這麼多的挫折和磨難,但是一直都在堅持,並且沒有放棄,依舊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生活中,母親的堅持給了胡梓斌極大的鼓勵。每次意識到媽媽的不容易,胡梓斌就會告訴自己要多多體貼母親,不能放棄。
中考的那個夏天,全年級同學都在摩拳擦掌,教室裡瀰漫著緊張的學習氣氛。為了鼓勵孩子,當時黃小利每天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學校,給胡梓斌帶來暖心的飯菜。胡梓斌傾盡全力投入複習,成績在全年級提升了一百多名,最終不孚眾望,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湘鋼一中。
堅持助人為樂,踐行感恩孝道,胡梓斌始終不渝地傳遞「滿滿正能量」,一直鼓勵周圍的人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2014年由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聯合開展的「百名美德少年事跡展示」活動中,胡梓斌作為代表進入了美德少年先進事跡的展示,同年,還被評為「全國美德少年」。
迎接未來,再勇敢一點
進入高中生活的胡梓斌,學習愈加忙碌,但不變的是對生活的熱情,對他人的熱心。同班同學田堅還記得3個月前的第一次高中數學考試,他說:「因為從初中剛邁入高中,每個同學的層次還是有差異的,那次胡梓斌考了80多分,但我考得不理想就有點沮喪。當時他特意來為我打氣,說這一次沒有考好還有下一次,就像生活一樣,總要歷經無數風浪,但我們必須堅持『不拋棄,不放棄』。」
樂觀好學,心懷大愛,體諒他人,這是同學們對胡梓斌最真切的感受。張姝睿告訴記者,她眼中的胡梓斌是一個開朗向上的陽光男孩,「他能用謙虛與勤奮不斷提升自己,也能用熱情與真誠幫助別人。」
儘管剛進入高中,相處時間並不長,但老師們對胡梓斌的印象十分深刻。英語任課老師馮偉新說:「在學習中我總能感受到他的專注和求知慾望,課餘的時候也看到他會積極的參加各種活動,面對生活的困難,這種環境下保持向上的心態是難能可貴的。」
對於來自外界的認可,胡梓斌總是一臉謙虛,他告訴記者,現在的目標是好好讀書,考一個好大學,以後可以更好地照顧母親,回報社會。在湘鋼一中王敏校長的建議下,黃小利如今進入了學校的食堂做些勤雜工作,也能更好地和孩子相伴成長。正如胡梓斌自己所說,他正在認真地用行動抒寫自己的青春,改變自己的未來。
來源:紅網
作者:沈春芳
編輯:蘇小莉
本文為教育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edu.rednet.cn/content/2016/12/08/404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