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需要」與「自強不息」

2020-12-06 中國網

作者:薛寶生

錢老,一代大師。國家和人民為有這樣的頂尖精英,為有這樣的頂尖專家學者而自豪,而驕傲。然而,這顆巨星隕落了,我們失去了錢老。

7月30日6時20分,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六屆、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八屆、九屆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上海大學校長錢偉長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噩耗傳來,舉國悲慟,校園內外,全國上下,億萬人民為錢老的逝世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寄託哀思。他的與世長辭,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深刻的緬懷,更有對他一生的感動和繼承大師事業的無盡思考。錢老之所以成為大師,不僅在於他取得了卓越的專業成就,更在於他具有崇高的愛國情懷。

據新華社報導,錢偉長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曾經有過數次重大轉變:第一次,當他以高分考取清華大學歷史系時,因為國家的內憂外患而轉學物理;第二次,當他有機會出國從事研究工作時,因為不願「效忠」外國而毅然放棄;第三次,當他制訂自己的專業計劃時,放棄專長而轉入國家急需的自動化等全新領域……對於這些轉變,錢偉長自己一語道破:「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新華社,2010年7月31日)

如果錢偉長不是一次次放棄已有的專業優勢,而是沿著現成道路走下去,功成名就或許更容易。但是,一個純粹的愛國者,一個真正的大家,是不會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的。錢偉長在最大限度的「忘我」中實現了人生價值的最大化。而他的「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和不計功名利祿、勤奮鑽研、獻身於祖國科學研究事業的「自強不息」精神,將永遠銘刻在華夏民族的骨髓裡。

作為上海大學終身校長的錢老,曾經深情地說過:「我們在學校中要為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好學、奮發向上的氣氛,讓他們在這種自強不息的氣氛中成長,將來到社會上就有勇氣去競爭、去拼搏,去創造成績為國家多作貢獻。」

1987年,錢老為上海大學手書條幅「自強不息」。翌年,經學校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討論決定,確定以「自強不息」為校訓。1993 年,學校將「自強不息」複製放大,做成銅字,樹立於學校進門處的花壇中,成為全校師生的座右銘。

追思錢老的主張和留下的筆跡,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他老人家把「自強不息」作為上海大學的校訓,既不是出於母校情結,也不是即興之為,而是他幾十年人生經歷的深刻總結。他用「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這種拳拳之心和親歷,這樣富有詩意、準確生動地詮釋著「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與我們黨的要求也是符合的。中國古代『天』代表客觀,天道就是客觀規律,你按客觀規律來辦事。『行』就是辦事,『健』就是這個事情總是能辦好的。光憑客觀規律自己發展不行,人還要努力地創造條件,克服困難,自強不息。主觀符合客觀,假如沒有客觀條件,主觀再努力,即主觀能動性有限。要符合客觀規律,要自己努力才行。要求將來的學生能夠不斷進取,能夠懂得主觀努力是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上一定要努力,不努力就成不了事,也辦不到。」

錢老之說,讓我們發自內心地領會到了何謂「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科學進取,而非盲目做事,尊重客觀事實和規律,主觀努力才有效果。否則,就會一事無成。而尊重客觀事實和規律,就必須自己努力,兩者不可偏廢,需要兼顧。面對國家的需要這樣的客觀實際和大局,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選擇。於是,錢老發出時代的最強聲音:「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多麼寬闊的胸襟,多麼高尚的姿態,多麼感人的舉動——「國家需要」與「自強不息」鑄就了錢老的精神,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錢老精神。對比錢老,我們真的是汗顏,很多事情沒有做實做好,有些事情做得還很糟糕,錙銖必較,名利左右,甚至貪汙腐化,走向反面,缺乏錢老精神是其主要的病根。

國家的需要,是最大的客觀,也是最大的發展規律。如果將其置之腦後,任憑個人再有什麼本事,即便是長出三頭六臂,也沒什麼用武之地。離開國家的需要,你還有什麼專業可學,可做呢?這不僅是學以致用問題,更是將自己融入國家建設偉大實踐的根本性選擇。

丟棄了這種選擇,突出自己的名利,就不叫尊重客觀事實和規律,就不是本該具有的「自強不息」。所以,在改革開放,加速國家建設進程的歷史性時刻,無論是工人、農民,還是學者、幹部,無論是商人,還是士兵,或是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發揚錢老的精神,讓國家需要變成我們的專業,讓自強不息化為我們的行動。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踏著錢老的足跡繼續前進,像他那樣面對「國家需要」和「自強不息」,也像他那樣做人做事做學問!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他欣賞清華學堂章程所述的「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梁啓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後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成為清華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是清華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清華精神文化的支柱與靈魂。清華老學長錢耕森教授解讀清華校訓時提到,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認為清華校訓是世界所有大學最好的校訓,而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則認為,清華校訓的內涵高度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
  • 任建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方可內聖外王!
    我第一次去清華,就在東門前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前面拍了張照片,至今那張照片都保存完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幾個字我開始慢慢的領悟和踐行,直到現在都是我的座右銘,要了解這幾個字,為什麼是清華的校訓?是有由來的,得從清華大學說起。
  • 淡泊寧靜與自強不息
    「淡泊寧靜」和「自強不息」這八個字,是我偶然翻閱到自己高中考試試卷看到的,不經意間目光略到了此處,不知為何,這兩個詞語像是要從試卷中凸出來一般,要我能夠認出來。這兩個詞語我們並不陌生,諸葛亮《誡子書》中就寫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底什麼才是自強不息?
    其實很多時候古人說的話是很有哲理的,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就是一句經典名言,那麼到底怎麼樣的行為,或者是怎麼樣的做法才叫做自強不息呢,而且自強能夠獲得怎樣的成就,這也是一個問題,曾經見到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永恆的生命和不朽的傳說哪一個重要,想到這個問題,就感覺無從選擇其實古人的好多思想現在隨著我們的發展進步已經被曲解。就先就像是現在的情況,成功就是有錢?這種人生觀是哪裡來的?
  • 自強不息的「斜槓青年」 │校園年度人物
    《周易》中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生賦予我們相同的一天二十四小時,看似每天按部就班,但自強不息的人卻能活出不同於他人的精彩。 下面隨洛洛走進校園年度人物梁璐陽,這位「斜槓青年」的青春故事。
  • 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把握命運
    胡楊之所以如此受人推崇,皆因為其頑強生命力中所透射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自然界中的生物正因為自強不息,才能物競天擇,不被大自然所淘汰;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正因為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在歷盡劫難中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並擁有了今天燦爛的文明成果。所以古人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辦公室掛什麼字畫好 勵志的辦公室題字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書法,經典中的經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句激勵人拼搏奮鬥、自我努力;一句奉勸大家要有一顆容人之心、要有承載萬物的德行。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勤勞勇敢,披荊斬棘,鋪路搭橋,建設家國,不知譜寫了多少悲壯動人的頌歌:黃帝教民養蠶,製作舟車;炎帝斫木為耒耜,課民以農桑;堯帝設官定歷,率民戰性旱災;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誰不是自強不息,發憤圖強,厚德載物的典範?泱泱華夏,湧現了多少奮發有為,勵志圖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英雄人物,能工巧匠!
  • 高考作文輔導6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020年高考作文預測與寫作指導考題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後按要求作文。最近,自強中學要求各班舉辦以「自強不息」為主題的班會。學校為班會提供了以下幾則學習材料: (1)林萬東,2019年以713分,通過清華大學「自強計劃」被該校自動化系錄取。
  • 《天眼時評.正能量》自強不息書寫人生的華章
    貴州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巡迴講述活動傳唱殘疾人脫貧攻堅的光輝事跡,唱響脫貧攻堅戰中的「英雄讚歌」,一個個自強不息的故事,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奮鬥之歌,在人們心中久久迴蕩。  他們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轉化成自強不息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知識、學技能、辦企業、搞生產,不僅實現了自食其力的目的,也幫助其他殘疾群眾脫貧致富。「我知道我擔負的責任更重、風險更大,但用我和我團隊的行動向廣大殘疾人朋友證明:一切皆有可能,同奔小康,我們能行!」「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等靠要,怕的是自暴自棄,我一定要更努力地帶著家鄉的群眾,尤其是幫助周邊的殘疾人貧困家庭發展致富。」
  • 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不能只靠別人活著,要自強不息,不甘落後,積極進取。自幼培養獨立意識,自幼自強,不依賴他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鬥。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 不自由的定義,也可以從廣義的理解,是天地之道與自強不息的矛盾
    把它的甘醇流淌入乾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紅日,把它的溫暖傳遞到嚴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我想我要努力了,我要改變了,我要認真的對你,再不會那麼撒賴,再不能那麼嬌氣,因為我不能承受你的離開,因為我捨不得你離開……捨不得你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一輩子的牽掛不自由的定義,也可以從廣義的理解,是天地之道與自強不息的矛盾
  • 任何沒有走心的「自強不息」,都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假裝努力而已
    曾幾何時,你七竅玲瓏:說人生既需要高瞻遠矚,也需要鼠目寸光。說「高瞻遠矚」能為你指明方向,說「鼠目寸光」能讓你活在當下。任何不做計劃的「努力學習」,都只是作秀而已;任何沒有走心的」自強不息「,都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看起來很努力的人總喜歡把自己少得可憐的忙碌進行濃墨重彩的渲染,以塑造自己自強不息的奮鬥形象,而對懶惰的部分避而不提,或者是遮遮掩掩地找理由。
  • 聯合國前主席:那是一種自強不息
    中國人一直都有自己的信仰,那是一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種勤儉樸實自力更生的生活作風,一種樂觀勇敢愛國敬業的愛國主義精神,世界別國都學不來的。也正是中國人一直秉持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所以中國在這短短的70年裡走在了世界前列。
  • 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下面介紹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苔(其一)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陰暗潮溼的地方,人跡罕至處,卻有一種植物在頑強生長。它終日不見陽光,卻渴望著光明;它幾乎無人欣賞,卻默默地為那些繁花點綴著綠色。很少有人注意到青苔也會開花,雖然只有米粒大小,卻在無人處璀璨盛開。
  • 厚德耕耘七十載 自強不息一世紀
    自強不息的清華精神,就蘊含在這教材的一筆一划,一個公式,一張圖表之中。王繼明治學嚴謹,注重實踐,他對工科學科教育的理解非常明確:理論聯繫實際。1970年,他參加《給水處理》新教材的編寫工作,負責編寫「水的冷卻工程」這一章。為獲取第一手實踐經驗,他親自到北京化工二廠循環冷卻車間蹲點,跟班作業進行現場調研。
  • 勵志篇:上天總會眷顧自強不息的人
    3.上天總會眷顧自強不息的人陳春秀真是一個樸實上進的女孩,這麼多年面對生活的壓力,一直保持著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沒有因為,當年沒考上大學而一蹶不振,正是她這種勤奮進取,不斷奮鬥的精神,讓她這麼多年的不明之冤,得以大白於天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自強者自有天助,作惡的總會受到懲罰。感謝這個網絡時代,讓平民百姓有出頭之日。
  • 自強勇士真情播大愛 ——「四川省自強不息十大致敬人物」曾廣輝的...
    他,就是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殊奧利匹克運動會火炬手、四川省自強不息十大致敬人物、成都市殘疾人創業之星、成都市青羊區「最美勞動者」——曾廣輝。    追夢路上自強不息    曾廣輝出生在樂山市井研縣一個偏僻小山村,家中兄妹6個,他排行老五。小學畢業後,他開始在家裡做一些養鴨、放牛、餵豬等簡單農活。
  •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只有自強不息的自己
    母親伊凡娜在伊萬卡小的時候就已經帶著她出席各種社交活動,可每次需要乘飛機出行時,伊萬卡只能在經濟艙眼巴巴的看著坐頭等艙的母親伊凡娜。02每一段艱辛的路程,都是生活對我們的磨練,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只有自強不息的自己。
  • ...自強不息-在清華大學慶祝2007年教師節大會上的發言-清華大學...
    薪火相傳 自強不息--在清華大學慶祝2007年教師節大會上的發言華成英  尊敬的校領導,尊敬的各位老師:  教師節好!感謝清華大學給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感謝我的老師對我的辛勤培育,感謝我的同事在工作中對我的支持幫助。同時我還特別感謝我的學生,我從教37年,主要講授電子技術基礎課程,遍及五個院系萬餘名學生,是他們促進我成長,給予我活力。
  • 嶽陽縣殘疾人自強不息受關懷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嶽陽縣殘疾人自強不息受關懷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3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彭新華)「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復工復產的號角催人,散布在嶽陽縣榮家灣鎮大街小巷地小門店「無話可說洗車行」、「聾人補鞋配鑰匙」、「聾啞人扎花環」等紛紛營業,這是殘疾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營生之所。他們復工的情況怎麼樣,有沒有困難?嶽陽縣殘聯理事長劉三軍帶著班子成員和幹部,逐一登門看望。一行人冒雨來到廣場路「無聲專業修腳店」,技師禇景正帶著員工做衛生,店面雖小,整潔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