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勇士真情播大愛 ——「四川省自強不息十大致敬人物」曾廣輝的...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1歲的他,身患小兒麻痺症,因無錢治療導致終身殘疾;15歲的他,堅持拖著肌肉萎縮的右腿,每天往返20多公裡山路當學徒;18歲的他,拄著拐杖獨自遠赴異鄉……今年48歲的他,是43家修鞋店總經理,一家民間公益組織的理事長。他,就是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殊奧利匹克運動會火炬手、四川省自強不息十大致敬人物、成都市殘疾人創業之星、成都市青羊區「最美勞動者」——曾廣輝。

    追夢路上自強不息

    曾廣輝出生在樂山市井研縣一個偏僻小山村,家中兄妹6個,他排行老五。小學畢業後,他開始在家裡做一些養鴨、放牛、餵豬等簡單農活。

    一次放鴨子時,曾廣輝躺在田坎上睡著了,結果鴨子把鄰居的秧苗糟蹋了。事後父親狠狠打了他一耳光,說:「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認真,不能讓人瞧不起。」曾廣輝牢記父親的話,暗下決心,一定要走出去幹一番事業。

    15歲那年,曾廣輝拜了一位修鞋師傅學補鞋,每天堅持拖著肌肉萎縮的右腿,往返20多公裡的山路跟著師傅到集市擺攤修鞋。因為踏實肯幹,深受師傅喜愛,每天給他5角零花錢,他為自己能賺到錢而興奮。

    一年後,積累了技術和經驗的曾廣輝,花18元錢買來一臺修鞋機,開始自立門戶單幹。為方便上街擺攤,他花時間學會了騎自行車。兩年後,不安現狀的他盤算著到城裡去打拼。

    1986年,懷揣著130元錢的曾廣輝,拄著拐杖,踏上開往內蒙古的火車。在親戚的幫助下,他開始邊城修鞋匠的生涯,這一幹就是整整14年。

    父母一直憂心曾廣輝的婚姻問題,總擔心他找不到對象。1993年,曾廣輝回老家相親時,和一個眉目清秀的姑娘一見鍾情。但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堅決反對,無奈之下,他只好帶著對象私奔到了內蒙古,在親戚的操辦下,兩人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她父母反對也能理解,人家女孩身體健康人也漂亮,我畢竟是個殘疾人,幸好她看中了我踏實、有手藝,願意和我過日子。」回想起那段溫情又心酸的日子,曾廣輝說,是妻子的愛給了他勇氣和力量,堅定了他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創業成功不忘公益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號角的吹響,讓曾廣輝看到了機遇。2000年,他帶著妻兒回到四川,在成都玉林租了一間小修鞋鋪面。為了維持生計,曾廣輝不僅自學了修車技術,還幫人疏通下水道。

    2002年,曾廣輝的「廣輝精修皮鞋精修行」正式營業,他開始將補鞋行當向品牌化發展。一年後,他開始免費招收殘疾人學習修鞋技術。

    「我自己是殘疾人,深知殘疾朋友們無助、自卑、自暴自棄等痛苦。所以,開店後就想幫助更多殘疾朋友重拾生活的信心。」隨著口碑越來越好,找曾廣輝學修鞋的人逐漸增多,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2009年,曾廣輝註冊成立了成都廣輝皮具美容有限公司,從傳統手工修鞋坊發展成集皮鞋皮具的維修、護理、美容及培訓、加盟為一體,具有高科技工藝的綜合性皮具美容企業。

    「跟曾廣輝學修鞋,先要學會修補自信。」38歲的雙流華陽皮具美容店老闆王麗告訴《慈善公益報》記者。王麗2004年6月失去雙腿,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曾廣輝獲悉後多次登門勸慰,給她講自己的人生經歷,並免費傳授她修鞋技術。如今的王麗早已走出陰霾,陽光自信地生活著。

    「殘疾人依靠自己生存下去,這是我最想要看到的。」在曾廣輝看來,要想別人認可你,你首先要認可你自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曾廣輝的分店基本上都是殘疾人,在他那裡學成後都能獨立開店。如今,在曾廣輝的感召下,全國有多名愛心企業家聚集到他身邊,默默堅持幫助殘疾人、服務殘疾人。

    近年來,在省市區殘聯等部門的關懷和扶持下,曾廣輝的「廣輝精修」皮具美容店,在省內外已累計發展加盟店43家,免費培訓殘疾人1000餘名,為300多個生活困難的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回報社會奉獻愛心

    2013年3月5日,中央電視臺《向幸福出發》欄目播出了曾廣輝身殘志堅、助人為樂的創業事跡,受到各界廣泛關注。應殘疾人朋友的請求,曾廣輝在成都青羊區殘聯的幫助下,相繼舉辦皮具美容培訓班10期,為全國各地100餘名殘疾學員免費提供食宿和技能培訓。

    為更好地服務殘疾人,2014年3月,曾廣輝牽頭成立了成都市青羊區明輝助殘服務中心並擔任理事長。同年5月,在他的努力下,數名殘疾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得以解決。中殘聯副理事長陳凱考察廣輝皮具美容公司、明輝助殘中心後給予了高度評價。明輝助殘中心的工作也得到了四川省委、省總工會、省殘聯等領導的肯定。2014年7月,曾廣輝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些年來,曾廣輝作為志願者多次參加「殘疾人回報社會」「我為軍營獻愛心」「九九重陽節,廣輝獻愛心」等公益活動。2014年12月,受甘肅文縣殘聯邀請,曾廣輝對當地60餘名殘疾人免費進行了修鞋技能培訓。此外,他還主動為汶川、雅安、玉樹、魯甸等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到監獄為服刑人員講述自己的奮鬥經歷,鼓勵他們重拾人生信心……

    耕耘總有收穫。2009年,曾廣輝被成都市殘聯授予「成都市殘疾人創業之星」;2011年,榮獲「四川省自強不息十大致敬人物」;2015年5月,成都市青羊區授予其「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2015年9月,他當選第九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手。

    「曾理事長是殘疾人勵志的榜樣,作為助殘中心理事長和公司老總,他從不擺架子。經常和員工談心,還幫我們完成相關工作。」說起曾廣輝,同為殘疾人的明輝助殘中心文員石玥,滿是崇敬和感動。

    採訪結束時,曾廣輝告訴《慈善公益報》記者,2017年,他計劃聚集更多愛心人士,加大公益投入、成立勵志演講團,以帶動更多的殘疾朋友自立自強地創業,將身殘志堅的信念永遠傳遞下去,讓更多的殘疾朋友實現自己的夢想。( 李 兵 本報記者 鍾 偉)

相關焦點

  • 自強不息的「斜槓青年」 │校園年度人物
    《周易》中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生賦予我們相同的一天二十四小時,看似每天按部就班,但自強不息的人卻能活出不同於他人的精彩。 下面隨洛洛走進校園年度人物梁璐陽,這位「斜槓青年」的青春故事。
  • 高考作文輔導6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2020年高考作文預測與寫作指導考題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然後按要求作文。最近,自強中學要求各班舉辦以「自強不息」為主題的班會。學校為班會提供了以下幾則學習材料: (1)林萬東,2019年以713分,通過清華大學「自強計劃」被該校自動化系錄取。
  • 重慶18名殘疾人獲「自強模範」稱號
    重慶日報訊 (記者 楊鈮紫 實習生 李豐耘)12月1日,重慶市第三屆自強模範暨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舉行。會上,18名殘疾人自強模範、48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79名殘疾工作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 連雲港兩人獲2019感動中國·江蘇年度人物單項獎
    【連網】(記者 張晨晨 通訊員 王飛 星宇 周猛 任鵬) 6月19日,「2019 感動中國·江蘇年度人物暨2020 特别致敬 」頒獎儀式在蘇州舉行。在一眾獲獎名單中,來自我市贛榆區婦幼保健院的兒科醫生萬延永獲得2019感動中國江蘇推選單項獎「愛心獎」;連雲區墟溝街道大巷社區居民董安德獲得「愛親獎」。來自連雲區博愛康復中心的朱金霞、國網江蘇電力開山島共產黨員服務隊獲得提名獎。這次的頒獎活動還特別設置了2020 特别致敬環節,向抗疫逆行者們表達崇高的敬意。現年54歲的萬延永,出生於青口鎮楊坨村。
  • 2020感動中國2019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回看入口 獲獎名單完整
    關於2020感動中國2019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回看入口 獲獎名單完整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2020感動中國2019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回看入口 獲獎名單完整,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感動中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相關的信息
  • 致敬,追夢人!
    因為夢想,『兩自一包』教育改革實踐者辦成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今天 成都市棕北中學西區學校音樂廳內掌聲雷動 「致敬,追夢人」—— 2019「感動武侯」十大人物
  • 德耀農城 致敬最美 | 一起聆聽「最美人物」背後的故事
    」道德模範暨最美人物網絡頒獎典禮如期舉行。  今天就和視線君一起  認識這些「最美人物」  聆聽他們背後的故事吧!  最美司機    車輪上的職業平凡而普通  但在我們身邊  還有這樣一群司機  用真情溫暖著這座城市
  • 2014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事跡展示
    由團中央發起的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今年已走到了第8個年頭。活動旨在通過對具有自強精神的大學生的尋訪、獎勵和宣傳,為當代大學生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時代榜樣,引導青少年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挖掘自身潛力,積極向上、自強不息,成長為能承擔國家和社會責任的有為青年。
  •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底什麼才是自強不息?
    其實很多時候古人說的話是很有哲理的,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就是一句經典名言,那麼到底怎麼樣的行為,或者是怎麼樣的做法才叫做自強不息呢,而且自強能夠獲得怎樣的成就,這也是一個問題,曾經見到過這樣的一個問題,永恆的生命和不朽的傳說哪一個重要,想到這個問題,就感覺無從選擇其實古人的好多思想現在隨著我們的發展進步已經被曲解。就先就像是現在的情況,成功就是有錢?這種人生觀是哪裡來的?
  •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摯愛!星宿海裡的淚滴般的哀怨,黃土高原上漫漫黃沙的拖曳,都擋不住她匆匆的腳步,黃河決絕崑崙,咆哮龍門,穿越千山萬壑,萬裡迢迢,向著大海,為愛追尋,一路執著前行。在渤海灣,雨落海中。海底深藏的珊瑚、貝殼,是大海給心愛女人精心準備的禮物。沉澱了億萬年的石油,忐忑中泛著紅暈的日出,一次次如顫慄般的漲潮,都是大海在思念中煎熬的象徵。
  • 廳公路設計院總工程師牟廷敏獲「2017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殊榮
    4月28日上午,交通運輸部、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主辦的「2017感動交通年度人物」視頻報告會在交通運輸部隆重舉行,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出席會議並講話,部長李小鵬出席會議並為「2017年感動交通年度特别致敬人物」授牌。
  • 淡泊寧靜與自強不息
    「淡泊寧靜」和「自強不息」這八個字,是我偶然翻閱到自己高中考試試卷看到的,不經意間目光略到了此處,不知為何,這兩個詞語像是要從試卷中凸出來一般,要我能夠認出來。這兩個詞語我們並不陌生,諸葛亮《誡子書》中就寫到「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10句有關自強的名人名言,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10句有關自強的名人名言,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不要總擔心自己不被人所知、別人不理解自己,真正需要擔心的是自己是不是有能耐、有沒有真本事。這句話是說,做人重要的是自立、自強、有真本事,而不在於有沒有名聲。2.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強,斯召辱矣。——《薛方山紀述·上篇》人如果不懂得自尊自愛,便會招來悔恨。如果不懂得自立自強,便會招致屈辱。3. 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
  • 第六屆河北省青少年「自強之星」評選活動圓滿落幕
    活動主辦方供圖  長城新媒體石家莊12月25日訊(記者 劉春亮 段濤)12月24日晚,「中國夢·學子行」——2017君樂寶第六屆河北省青少年「自強之星」評選活動頒獎典禮在石家莊大劇院成功舉辦。  本屆「自強之星」評選活動由河北省文明辦、團省委、省教育廳、河北廣播電視臺、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省學聯聯合主辦,君樂寶乳業集團獨家冠名及愛心支持。
  • 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不能只靠別人活著,要自強不息,不甘落後,積極進取。自幼培養獨立意識,自幼自強,不依賴他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鬥。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 滿滿溫情,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出爐
    2019年2月18日晚,CCTV-1播出了《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欄目組通過投票從21名候選人中評選出了2018年度給社會帶來最多溫暖和感動,並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播出後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起去傾聽他們的溫情故事。
  • 2020寧夏省考申論積累:19年十大人物時代楷模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省考申論積累:19年十大人物時代楷模,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寧夏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2020寧夏省考公告將於3月份左右發布,考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備考,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網整理了2019年十大人物時代楷模
  • 津城自強學生向著夢想飛翔(圖)
    李夢怡:  挑戰自己 超越自己  雖然生活不富裕,但她不奢望住大房子,只希望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她是個小小的數學天才,但是榮譽的獲得卻是多年勤奮、努力的結果。多次在各項數學競賽中獲獎,也曾拿過全國作文一等獎。現在,她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微笑著迎接美好的未來,因為相信只要付出就會成功!
  • 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名單揭曉-中青在線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達)2018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名單近日揭曉。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海鵬等10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榮譽,北京科技大學王素芳等1950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東南大學等30所院校獲得優秀組織獎,石河子大學王雅涵等30人獲得優秀組織個人獎。
  • 愛奇藝獨播《我們的法則》 打響實境生存題材綜藝大門
    截至目前,節目在其獨播平臺愛奇藝亦斬獲兩期播放超5600萬的不俗成績,在網臺聯動的加持下,《我們的法則》已經成功打開國內實境生存題材的大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愛奇藝獨播《我們的法則》是繼《蜀山戰紀》之後,愛奇藝與安徽衛視的又一次深度合作,基於早前豐富的合作經驗,愛奇藝將繼續通過其大平臺優勢與強宣發能力,打造綜藝強引擎,從而助推節目價值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