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2021-01-09 品詩賞詞

生活中充滿各種煩惱,有時疾病纏身、有時前途未卜,時而愛情失意、時而財富縮水。但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可悲的是你活在世上,根本就無人知曉;你的一舉一動,也從來不被人關注。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痕。能力有高低,地位有差別,但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認同,也不枉來此人世走過一遭。即使是一陣風吹過,縱然不能掃落一大片落葉,也會拂動衣襟,掠過鬢髮。

清代一位著名詩人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袁枚自號隨園老人,少年得志、中年隱居,久居金陵、交遊廣泛。詩人心胸坦蕩,直言好論,所以他感到難於被朝堂容納,不如做一介草民,悠然快樂。下面介紹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苔(其一)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在陰暗潮溼的地方,人跡罕至處,卻有一種植物在頑強生長。它終日不見陽光,卻渴望著光明;它幾乎無人欣賞,卻默默地為那些繁花點綴著綠色。

很少有人注意到青苔也會開花,雖然只有米粒大小,卻在無人處璀璨盛開。在詩人的眼裡,它絲毫不比傲放的牡丹遜色!春天裡,百花齊放,苔花毫不起眼,卻靜靜地期待陽光;秋天中,枝頭果實纍纍,青苔也暗暗地為其祝福。

小小的青苔,意志堅強、生機盎然,從不懂得黑暗的可怕,也毫不畏懼失去什麼。因為它就在暗夜裡生長,也沒有什麼可以被剝奪。

苔花兀自開放,不敢渴求有人欣賞,也無需人們陪伴身旁。它一直呆在某個角落,不怕人們嘲笑,也不奢求有人關照,卻在寒暑交替中,見識過各種人間冷暖和萬家悲歡。它無意與百花鬥豔,更從未想過與草木爭春,它的生長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卻一點點地追逐夢想。

苔(其二)

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

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由於陽光的偏愛,青苔紅葉各有暖涼不同的待遇,也因此青苔和紅葉各有自己不同的心情。青苔問紅葉,究竟什麼是斜陽啊?這基本是對於陽光無法普照萬物的指責。青苔那怯怯而又執著嚮往的神情,正表達出詩人對於苔花自強不息的讚美。

袁枚筆下的青苔,既熱切地期待陽光的照耀,也有向紅葉打聽陽光的勇氣,它越是執著、越是努力地綻放自己,實際上就越顯出周圍環境的險惡。

袁枚對於這個自強不息的小生命的尊敬,實際上就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對於環境不公的譴責。這種觀念或許演化於佛教眾生平等的理念,也可能產生於朦朧的人本意識。他對於不能夠得到陽光照耀,卻兀自執著生長的青苔的同情與悲憫,恰恰是他美好人性最好的展示。

縱覽這兩首詠物小詩,清新流暢,充滿理趣。青苔雖然很渺小,也缺少關懷,但它並不覺得自己低微卑賤。它勇敢地在逆境中生長,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與之相比,很多荊棘雜樹也會自慚形穢。

詩人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深刻詮釋,讓讀者感到受益匪淺。自強不息的青苔,好像正是作者的化身,其高貴品質也讓讀者有了學習的榜樣。不怨默默無聞,也無懼遇到不公,只怕止步不前!

相關焦點

  • 有關拜新月的兩首小詩,施肩吾與李端,誰的詩更出色呢?
    好的詩歌總是給人以無窮的美好想像,李端的這首詩就是如此,清新秀美,極其含蓄。下邊我們再來欣賞另外一首含有拜月情節的小詩:幼女詞【施肩吾】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嚴格意義來說,這首詩並不屬於拜月詩,只是末句含有拜月的情節,給人以天真無邪的可愛。該詩是一首描寫小女孩的詩,妙趣橫生,充滿了童真童趣。在封建社會裡,女孩是不被重視的,詩人施肩吾如此偏愛幼女,在古代社會顯得極其難得。
  • 袁枚月夜訪友,這首五律無一句抒懷,卻滲透著悲涼的情思
    下面介紹的是袁枚月夜訪友,這首五律無一句抒懷,卻滲透著悲涼的情思。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清代:袁枚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響遏碧雲近,香傳紅藕深。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曾步入仕途,任過縣令,但因升遷無望等原因,後來就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隨園。作者平時除了著書立說,鑽研詩詞,還經常去拜訪朋友。借園就是一位隱士的居所,其主人月下吹笛,雅興十足,讓詩人也羨慕不已,回來後就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其一)清 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第一次知道這首詩是在CCTV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上,雖然當時並沒有完全理解詩句的意思,但還是被簡潔中透著一股清新的詩句吸引了。300年前的一首小詩也感動了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
  • 袁枚寫的這些小詩充滿了生活情調,原來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
    這首小詩很簡單,其詞為: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詩中讚揚了渺小的苔花,雖然陽光照不到它,人們也不會去關注它,但是苔花雖小,卻依舊像牡丹一樣,悄無聲息地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美麗。 袁枚寫過很多充滿生活情趣的小詩,有的甚至頗為詼諧幽默。縱覽袁枚的一生,他努力的入仕,灑脫的出仕,隨性而活,瀟灑至極。
  • 劉禹錫的兩首五言詩,清新樸實,描寫細膩逼真
    不過看官別急,在他們之前還有一位長者,他的詩歌意境更妙。下面就分享劉禹錫的兩首五言詩,清新樸實,描寫細膩逼真。途中早發唐代;劉禹錫中庭望啟明,促促事晨徵。與溫庭筠的名句比較,可以看到溫詩顯然有化用劉詩的痕跡。頸聯寫早行所見之景,「水流白煙起,日上彩霞生。」水流上瀰漫著白色的晨霧,初升的太陽煥發著絢麗的朝霞。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清晨的天氣特點,寫得靈動飛揚,富有情趣。老劉觀察仔細、描摹生動,「白煙、彩霞」既對仗工整,又色彩鮮明,更給人一種真實的現場感。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辭官後,我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太陽照不到的背陰處,依然有小小的苔蘚肆意地萌動。別看那不起眼的苔花如米粒般大小,它卻像牡丹一樣,熱烈地綻放著生命。袁枚的一生,正如他的這首詩一樣,以苔花的姿態活成了牡丹。幼年的袁枚家境貧困,好在他聰明好學,沒有辜負家人的殷切希望。於乾隆四年,他便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乾隆七年,做過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地的知縣。輾轉幾年,他的仕途之路走得並不順暢。或許是發現仕途這條路並不適合自己。
  • 這六首詩,表達了古人對薔薇花的喜愛
    這是寫初夏的時光,白晝長了起來,太陽也已經開始激烈了,所以更覺得樹蔭的可貴。周圍的房屋倒映在水面上,又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偶爾有一陣陣的微風過來,像鏡子一樣的水面輕輕晃動,影子有些凌亂。但是令人感到心曠神怡的是,那滿架子的薔薇花散發出的香氣,也隨風飄來,沁人心扉。這簡直是一副初夏風光圖。《薔薇花 》杜牧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拂醉人頭。
  • 兩首寫雪的小詩,柳宗元和韓愈讓美平分秋色,瞬間俘獲你的心!
    兩首寫雪的小詩,柳宗元和韓愈讓美平分秋色,瞬間俘獲你的心!柳宗元的詩文成就在中國文化史上均極為傑出,他善於營造僻靜意境,而這首小詩恰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此詩是柳宗元被貶至永州帶孤憤而作。起句和承句首先勾勒出了畫面的空間輪廓,渲染了一種極其清寒的意境,未點明雪,卻已見雪。
  •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中國詩詞大會作為弘揚中華的經典詩篇節目至今已有五個季節,在這五個季節裡,許多詩歌人才在節目湧現,在你的記憶裡,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讀得越多,你就會理解得越透徹,詩就是讀書,如果你深入閱讀,自然會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給人以意境和詩意。閱讀並不是盲目的閱讀,有一些規律可循,理解其中的內容。
  • 李商隱寫了兩首詩,卻讓一位佳人痴情難解
    到底怎麼回事,還是先獻上李才子的這兩首詩。代贈二首 唐代:李商隱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第一首詩寫女主人黃昏獨上高樓,只見一彎新月如鉤,卻盼不到情郎歸來。
  • 要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失敗有時也是一種財富,因為經歷過失敗的人,只要自信不倒,總結失敗的原因,就一定會奮起。失敗不代表結束,它是成功的開始。要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不能只靠別人活著,要自強不息,不甘落後,積極進取。自幼培養獨立意識,自幼自強,不依賴他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鬥。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始終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
  • 冬季來品兩首寫雪的詩,視角和情感不同,人生境界更不同
    2020年的這場雪,比往年來得可能更晚一些,卻是驚天動地,雪花紛紛揚揚連續落了三天,不由地在心中想起了兩首寫雪的詩,寫得各有各的不同,詩句配著這紛揚的雪花,總是最好的下酒佐料吧。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兩首詩句。《春雪》唐·劉方平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君看似花處,偏在洛陽東。論時令,這是寫的春雪,寫得妖嬈而美感,是跳動的舞女。
  • 兩首描寫翠色的絕句,詩情畫意,令人心醉
    但詩人們卻獨具眼光,可以從平淡中感覺深遠,於古樸中挖掘新意。比如北宋的蘇軾、南宋的楊萬裡等人,都很喜歡深入大自然,更能在其中創作出驚豔千古的詩句。下面介紹的是兩首描寫翠色的絕句,詩情畫意,令人心醉。這首詩是王維就眼前事物,抒寫自己頃刻間的感受。濛濛細雨剛剛停止,天色轉為輕陰。詩人緩步走向深院,卻沒有急於推開院門。「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一個「閣」字,即阻隔的意思,表達出詩人的感受,似乎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表現出詩人喜靜懶動的個性,更突出了一種幽靜的氛圍。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出塞 王昌齡還寫了兩首出塞詩, 這首詩寫於759年。 詩人在流放途中遇赦,得以返回家鄉,心情輕鬆愉悅,流動在字裡行間。李白作品特有的想像與誇張在詩中表現無遺。
  • 曹蓉︱袁枚致慶晴村三札小記
    作為乾嘉時期的文壇領袖,袁枚(1716-1797)有數不盡的詩友。凡詩友的姓名大多被記錄在《隨園詩話》中,《詩話》分正編和補遺,卷帙幾經更易,從最初的十六卷,至後來的十卷,隨詩友頻添而逐年增厚。這些詩友中,有的人詩藝平平,卻官位顯赫,袁枚大加揚譽,但名不副實,因此受到不少指摘。
  • 黑塞詩28首
    黑塞則完全不,他愛在修道院裡遠離塵囂、一心求道,他討論的精神幾乎沒有情感傾向。風格上,黑塞擅長思辨、探索精神,以及優美的敘述和描寫,對劇情和結構沒有關注。前面答主伊丹十三提到他認為黑塞寫文章很累,投機取巧(我沒理解這個說法@伊丹十三)我的感覺恰恰相反,他更可能是選擇了一個基本的環境,然後就愉快地寫了出來。我覺得不能從劇情、結構、核心的表達內容這種方面來解讀他的作品。
  • 周敦頤很清新的一首詩,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
    宋代詞人趙長卿曾慨嘆,「過盡徵鴻來盡燕,一春憔悴有誰憐」;宋代的另一位才子也寫了一首詩,卻帶給我們另一番體驗,清新恬淡,意境優美,讀完令人愛不釋手。題春晚宋代:周敦頤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詩,或者遠方:《詩經》中的兩首《黃鳥》
    《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首和唯一的純文學作品,卻至少有兩對詩歌的題目是雷同的:有兩首《無衣》,兩首《黃鳥》。《無衣》不僅題目相同,第一句也完全相同。而《黃鳥》除了題目相同,其它地方都不一樣,但黃鳥卻還出現在了《詩經》中這兩首之外的其它詩歌中。這黃鳥,有何特別的象徵意義呢?
  • 劉禹錫這首詩,備受錢鍾書讚賞,有些感情言語是無法表達的
    說得更簡單些,能折射出一個人心靈的是其眼神,也只有眼神,最不會欺騙一個人的內心。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這首詩的題目來源於一個典故。據《漢書》記載,漢昭帝繼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他們都與投降匈奴的李陵關係不錯,希望能把李陵召回漢朝。於是派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匈奴單于設酒招待漢使者,李陵、衛律都在座。
  • 小清新:犀利年代裡的糊塗病
    邵夷貝就是在不知道什麼是「小清新」的情況下,「被」當成了「小清新」的代言人。    「小清新」是個糊塗詞    80後女孩皮迷迷曾花80元買了邵夷貝演唱會的門票,她回憶說,「演出的場地不大,演唱者更像是位老朋友」。邵夷貝的唱功一般,但第一次看演唱會的皮迷迷,被現場營造的懷舊氛圍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