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其一)
清 袁枚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第一次知道這首詩是在CCTV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上,雖然當時並沒有完全理解詩句的意思,但還是被簡潔中透著一股清新的詩句吸引了。300年前的一首小詩也感動了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
之所以能感動,對許多人來說,更多是從朗誦詩歌的貴州山區小學生身上看到曾經弱小卻不停奮鬥的自己。也反映了許多人共同的成長經歷,在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人群中,默默無聞,卻仍然像牡丹一樣綻放自己的風採。
整首詩沒有晦澀難懂詞語,「青春」二字是指青青的綠意和春天的味道。苔蘚是低等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溼之處。詩人借寫青苔花朵雖如米粒一樣渺小,卻毫不自慚形穢,更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充滿自信,綻放自己的青春,像富貴美麗的牡丹花開一樣,綻放在不起眼的小小角落裡。表達了人處於逆境中要堅強、自信地實現自己的價值的道理。
的確是這樣,就好像李宗盛唱的那首《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閒。
但是只要有青苔一樣的精神,相信我們每天距離自己的目標又近了一步。你覺得呢,歡迎大家留言。
註:袁枚,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浙江杭州人。